我先在要中考倒计时啦!请各位状元哥(姐)帮帮老妹的忙!给点各科的复习计划和资料好吗?要详细的
我物理和化学不怎么好,多在这方面具体回答!谢谢,我没有太多钱!!!但还希望大家帮帮我,毕竟中考时我人生中第一个台阶,我想迈上去~~~...
我物理和化学不怎么好,多在这方面具体回答!谢谢,我没有太多钱!!!但还希望大家帮帮我,毕竟中考时我人生中第一个台阶,我想迈上去~~~
展开
2011-03-10
展开全部
2010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病句修改解题方略
病句修改要认真弄清用词不当、语法错误、逻辑错误、修辞不当、歧义等方面的各种病因。还要掌握辨认病句的基本且有效的方法,能够根据表达的需要修改病句,并在多练、形成有效语感的基础上,感悟快速且准确的判断,争取具有较高的解题能力。
一、修改要领。
1、要审清题干。如选择题,是选“有语病”,还是选“没有语病”。
2、要全神贯注地通读句子,调动平时积累的正确语感,凭“感觉”判断词句是否有病。
3、运用平时训练总结的经验,从理性上去判断。答题时要综合、灵活地运用,提高自己查断病句第一感觉的正确率。
4、提取主干。运用语法分析的方法,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没毛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修饰语内部是否有毛病。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的病句,可以用此法辨析。
5、逻辑分析。有的病句没有语法毛病,但不合乎情理,逻辑分析法是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否违背逻辑。语义重复,不合情理的病句,可以用此法辨析。
二、常用修改符号。
换用号 增补号 删除号
复原号 调位号 留空号
三、常见病句类型及查找方法。
1、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一般包括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附加成分与中心语搭配不当、主语和宾语意义上搭配不当以及前后照应错误。
(1)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如:
我觉得这个答复,和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处理,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答复”和“调查处理”并不是态度,这属于主谓搭配不当,把“是”改做“表现出”)
(2)主宾搭配不当。如:
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茅草房子,那崎岖的街道,那熟悉的乡音,那宿迁人所特有的幽默爽朗的笑声。(该句的宾语是由五个词语构成的并列短语,该句的主干是“我看到乡亲、房子、街道、乡音、笑声”,谓语“看到”只能同“乡亲、房子、街道”搭配,不能同“乡音、笑声”搭配。因此在“街道”和“乡音”之间加个谓语动词“听到”)
(3)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如:
《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汉末刘备、关羽、张飞等人的英雄事迹。动词“塑造”与宾语中心语“事迹”不能构成动宾关系,将“事迹”改为“形象”)
(4)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如:
我们班干部严肃地研究了同学们对班委工作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老师们的意见。(“严肃”作状语,不能修饰限制“研究”,改为“认真”、“慎重”等)
(5)主语和宾语意义上搭配不当。如:
所谓“膜如紫绡”,是指壳内紧贴壳的内壁的白色薄膜。(这是典型的主宾搭配不当)
2、语序不当。
不同的语序可能表达不同的意义。语序如果不当将会使表意不明。语序不当主要有以下种情况:句子成份顺序不当、定语状语词序不当、主客体颠倒、分句位置不当。
(1)定语、中心语位置颠倒。如:
这个国家石油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石油的生产”应改为“生产的石油”)
(2)把定语错放在状语的位置上。如:
如何进行人事制度改革的问题在全校教职工中热烈地引起了讨论。(“热烈地”应放在“讨论”之前)
(3)把状语错放在定语的位置上。如:
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学习的充分的主观能动性。(将“充分”调至“激发”前,并删掉一个“的”)
(4)多层定语语序不当。如:
北京故宫博物院最近展出的这件金缕玉衣是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将“新出土的”移至“展出了”之后,并在“文物”前加“的”)
(5)多层状语语序不当。如:
在休息室里许多代表昨天都与他热情的交谈。(应改为“热情的与他交谈”)
(6)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如:
他不能严格要求自己,能力即使再强,也不能委以重任。(“即使”应移到“能力”的前面)
(7)主客颠倒。如: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对于许多日本企业家是不陌生的。(应改为:“许多日本企业家对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不陌生的”)
(8)分句位置不当。如:
为支援灾区人民,村里的人宁愿献出大米,也要自己吃玉米面。(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宁愿自己吃玉米面,也要献出大米。”)
(9)动词等并列短语语序不当。如:
经考古专家数年的整理、研究和发掘,被学术界评定为我省21世纪考古大发现之一的宿迁泗水王国遗址考古获得一系列重大成果。(“整理、研究和发掘”应改为“发掘、整理和研究”)
3、不合逻辑。
所谓不合逻辑,指的是由于概念使用、分类、判断失误造成的语病。常见的不合逻辑的语病有不符合客观事实、前后矛盾、分类列举不当、否定失当等。
例①:为了防止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生产措施。(与常理不符。“防止”和“不再”不合逻辑)
例②:两三百人,上千只眼睛,盯着落水者,居然没人下河救人!(两三百人怎么会有上千只眼睛呢?不合事理)
例③:当你伫立岸边,放眼无边的大海,眼前会涌现出一幅我们的祖先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壮丽图画。(既然“放眼大海”,后面所呈现的图画应是大海上的情景,此句表述所看到的是土地上的情景,前后矛盾。可将“大海”改为“辽阔的大地”等)
例④:今天下午,我们班的任务是扫地、拔草、垫道和搞校园卫生。(分类列举不当。扫地、拔草、垫道都是“搞校园卫生”的具体内容,不能用表并列关系的“和”来连接)
例⑤:有人说他的落选与个人恩怨有关,但他反驳时非常肯定地否认不是与人人恩怨有关。(双重否定失当,句意正好相反。可删去“不是”)
4、看数量词,是否重复、矛盾或不科学。如:
据统计:沭阳县栽植杨树至少二亿棵左右,栽种面积增加到五万亩以上。(“至少”与“左右”语意有重复,有矛盾,可删去“左右”)
5、看两面词,是否出现“一面”对“两面”。如:
(1)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句主语中“能否”这个两面词表明主语是两面意思,宾语“重大意义”是一面,两面对一面,因此删去“能否”,改成一面对一面)
(2)学习态度的正确与否是成绩优良的先决条件之一。(“正确与否”是两方面,而“优良”只是一方面,前后搭配错误)
6、语意矛盾。如:
已经是傍晚时分,在空寂无人的教室里他独自坐着,久久地品味着这次考试失败的苦涩。(“空寂无人”与“独自”语义矛盾)
7、成分残缺或赘余。
所谓成分残缺或赘余,指句子的主、谓、宾等主要成分或应该有的修饰成分、关联词语等遗漏或者出现重复多余,使语意表述不清楚或者罗嗦。
常见的成分残缺或赘余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
(1)残缺:缺主、谓、宾语;缺必要的修饰成分、附加成分。
(2)赘余:主、谓、宾语多余;修饰成分,附加成分多余。
例①:经过志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的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主语残缺。多用了一个介词“经过”,使得原句主语变成了状语,造成主语残缺。相同的还有,“通过……,使……。”)
例②: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猪,加速发展养猪事业,这个县举办了三期饲养员技术培训班。(宾语残缺,句中“推广”的宾语应该是“经验”,而不应是“喂猪”;在“喂猪”后面加上“的经验”句子就通了)
例③:南堡人民经过苦战,一道大坝巍然屹立在天目溪边。(该句缺谓语,句中主语“南堡人民”和状语“经过”,而没有谓语,若把“经过”一词前置句首,“经过南堡人民”便成为状语,“一道大坝”便成为主语,“屹立”成为谓语,这样的句子成分就不残缺)
例④:全运会结束后,运动健儿们凯旋而归。(谓语重复。“旋”就是“归”的意思,可改为“胜利归来”)
例⑤:经过广泛的讨论,反复的修改,新的奖酬金制度终于付诸于实施了。(介词多余。“诸”在这里本来就有“之于”的意思,再加上介词“于”,就重复了)
例⑥:我这次考不好的原因是因为我没有按老师的要求仔细审题。(“原因”与后“因为”重复,应去掉“的原因”或“因为”)
例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通读句子时,将“不足”和“不当”删除后,感觉句子更精练,语意更明确,简单分析可知“我们所缺乏的”应是“勇气”和“谋略”,也可将“缺乏”改作“表现出”)
8、结构混乱。
所谓结构混乱,指将两个意思或两种句式缠绕在一起说,造成语句不通顺。常见的结构混乱类型主要是句式杂糅。
例①:这部学术著作的作者是由北京大学的两位年轻教授写成的。(典型的句式杂糅。这是将“著作的作者是两位年轻教授”和“著作是由两位年轻教授写成的”两句杂糅而成,可删去“的作者”或“写成的”)
例②: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公正的判决,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在作怪。(句式杂糅,可去掉“在作怪”)
例③: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办事、想问题都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后半截是“从……出发”和“以……为出发点”两句式的杂糅。可去掉“从”改为“以”)
例④:为什么火上舞蹈者的脚掌不会烧伤呢?原因之一是因为舞蹈者不停在跳跃。[后一句子包含两个句子:(这)是因为舞蹈者不停在跳跃;原因之一是舞蹈者不停在跳跃。“原因之一是……”和“(这)是因为……”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
9、表意不明。
表意不明的类型主要有语意不明、指代不明、歧义等。
例①:会上,对如何疏通产品销售渠道的问题,大家谈了各自的看法,但是,建议很不成熟。(“看法”和“建议”没有必然的联系,造成语意不明)
例②:地对于人类、特别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而黄土对于原始社会极其落后的初级农业尤为重要。(“黄土”究竟是什么,句子并未说清,语意不明)
例③:学习写作是否一定要多读多写呢?从前人的写作经验来看,这是一条必由之路。(“这”指代的内容未说明)
例④:我认为,应该尽可能使用简化字,不要滥用繁体字,这样会给汉字规范和青少年学习增加困难。(“这样”指代不明)
例⑤: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歧义。大家“气愤”的是什么?是护林员揭发问题这件事还是护林员揭发出来的问题?如果在“揭发”后面加上一个“的”字,歧义就消除了)
例⑥: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歧义。“几个”放在“学校”之前,既可理解为是几个学校的领导,又可理解为一个学校的领导)
例⑦:县里通知他10月5日前去报到。(歧义。由于“前”在此处界定模糊,以致产生误解,是10月5日前的任意一天,还是10月5日这一天去报到?)
四、常见题型举例。
1、选择题。如: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球馆设施齐全,可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球拍、球衣、球鞋和衣柜等乒乓器材。
B.当胡锦涛来到宿迁时,受到了宿迁人民的热情接待与热烈欢迎。
C.在政协会议上,希望中学校长呼吁:不要把青少年心理问题当成品德问题。
D.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考试正常发挥的关键。
2、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如:
张军远赴贵州山区小学支教,经过他的努力,该校办学状况有了提高。
3、修改段落。如:
下面这段文字中的画线处有三处毛病,请按要求答题。
①为什么人类对火星始终充满向往?因为就目前的观测情况看,②火星是最有可能成为人类第二家园。尽管火星上的温度是零下200℃。③但从所有太阳系的行星中,火星的环境是与地球最相像的。火星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的一半,那里还有相当于地球上三分之一的重力和百分之一的大气浓度。④有人估算,人类登上火星需要600亿美元的资金,甚至更多。最主要的是,探测器已经发现了在火星冰冻的极点和地表下有水存在。
(1)用词不当的一处是(填序号) ,修改 ;
(2)意思表达不完整的一处是(填序号) ,修改 ;
(3)与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不一致的是(填序号) ,修改 。
答案:一、略。二、略。三、略。四、1、C。2、略。3、(1)③,“从”改为“在”;(2)②,加上“的”或“的地方(的星球,的行星)”或去掉“是”;(3)④,删去这个句子。
病句修改要认真弄清用词不当、语法错误、逻辑错误、修辞不当、歧义等方面的各种病因。还要掌握辨认病句的基本且有效的方法,能够根据表达的需要修改病句,并在多练、形成有效语感的基础上,感悟快速且准确的判断,争取具有较高的解题能力。
一、修改要领。
1、要审清题干。如选择题,是选“有语病”,还是选“没有语病”。
2、要全神贯注地通读句子,调动平时积累的正确语感,凭“感觉”判断词句是否有病。
3、运用平时训练总结的经验,从理性上去判断。答题时要综合、灵活地运用,提高自己查断病句第一感觉的正确率。
4、提取主干。运用语法分析的方法,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没毛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修饰语内部是否有毛病。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的病句,可以用此法辨析。
5、逻辑分析。有的病句没有语法毛病,但不合乎情理,逻辑分析法是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否违背逻辑。语义重复,不合情理的病句,可以用此法辨析。
二、常用修改符号。
换用号 增补号 删除号
复原号 调位号 留空号
三、常见病句类型及查找方法。
1、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一般包括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附加成分与中心语搭配不当、主语和宾语意义上搭配不当以及前后照应错误。
(1)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如:
我觉得这个答复,和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处理,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答复”和“调查处理”并不是态度,这属于主谓搭配不当,把“是”改做“表现出”)
(2)主宾搭配不当。如:
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茅草房子,那崎岖的街道,那熟悉的乡音,那宿迁人所特有的幽默爽朗的笑声。(该句的宾语是由五个词语构成的并列短语,该句的主干是“我看到乡亲、房子、街道、乡音、笑声”,谓语“看到”只能同“乡亲、房子、街道”搭配,不能同“乡音、笑声”搭配。因此在“街道”和“乡音”之间加个谓语动词“听到”)
(3)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如:
《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汉末刘备、关羽、张飞等人的英雄事迹。动词“塑造”与宾语中心语“事迹”不能构成动宾关系,将“事迹”改为“形象”)
(4)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如:
我们班干部严肃地研究了同学们对班委工作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老师们的意见。(“严肃”作状语,不能修饰限制“研究”,改为“认真”、“慎重”等)
(5)主语和宾语意义上搭配不当。如:
所谓“膜如紫绡”,是指壳内紧贴壳的内壁的白色薄膜。(这是典型的主宾搭配不当)
2、语序不当。
不同的语序可能表达不同的意义。语序如果不当将会使表意不明。语序不当主要有以下种情况:句子成份顺序不当、定语状语词序不当、主客体颠倒、分句位置不当。
(1)定语、中心语位置颠倒。如:
这个国家石油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石油的生产”应改为“生产的石油”)
(2)把定语错放在状语的位置上。如:
如何进行人事制度改革的问题在全校教职工中热烈地引起了讨论。(“热烈地”应放在“讨论”之前)
(3)把状语错放在定语的位置上。如:
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学习的充分的主观能动性。(将“充分”调至“激发”前,并删掉一个“的”)
(4)多层定语语序不当。如:
北京故宫博物院最近展出的这件金缕玉衣是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将“新出土的”移至“展出了”之后,并在“文物”前加“的”)
(5)多层状语语序不当。如:
在休息室里许多代表昨天都与他热情的交谈。(应改为“热情的与他交谈”)
(6)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如:
他不能严格要求自己,能力即使再强,也不能委以重任。(“即使”应移到“能力”的前面)
(7)主客颠倒。如: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对于许多日本企业家是不陌生的。(应改为:“许多日本企业家对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不陌生的”)
(8)分句位置不当。如:
为支援灾区人民,村里的人宁愿献出大米,也要自己吃玉米面。(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宁愿自己吃玉米面,也要献出大米。”)
(9)动词等并列短语语序不当。如:
经考古专家数年的整理、研究和发掘,被学术界评定为我省21世纪考古大发现之一的宿迁泗水王国遗址考古获得一系列重大成果。(“整理、研究和发掘”应改为“发掘、整理和研究”)
3、不合逻辑。
所谓不合逻辑,指的是由于概念使用、分类、判断失误造成的语病。常见的不合逻辑的语病有不符合客观事实、前后矛盾、分类列举不当、否定失当等。
例①:为了防止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生产措施。(与常理不符。“防止”和“不再”不合逻辑)
例②:两三百人,上千只眼睛,盯着落水者,居然没人下河救人!(两三百人怎么会有上千只眼睛呢?不合事理)
例③:当你伫立岸边,放眼无边的大海,眼前会涌现出一幅我们的祖先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壮丽图画。(既然“放眼大海”,后面所呈现的图画应是大海上的情景,此句表述所看到的是土地上的情景,前后矛盾。可将“大海”改为“辽阔的大地”等)
例④:今天下午,我们班的任务是扫地、拔草、垫道和搞校园卫生。(分类列举不当。扫地、拔草、垫道都是“搞校园卫生”的具体内容,不能用表并列关系的“和”来连接)
例⑤:有人说他的落选与个人恩怨有关,但他反驳时非常肯定地否认不是与人人恩怨有关。(双重否定失当,句意正好相反。可删去“不是”)
4、看数量词,是否重复、矛盾或不科学。如:
据统计:沭阳县栽植杨树至少二亿棵左右,栽种面积增加到五万亩以上。(“至少”与“左右”语意有重复,有矛盾,可删去“左右”)
5、看两面词,是否出现“一面”对“两面”。如:
(1)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句主语中“能否”这个两面词表明主语是两面意思,宾语“重大意义”是一面,两面对一面,因此删去“能否”,改成一面对一面)
(2)学习态度的正确与否是成绩优良的先决条件之一。(“正确与否”是两方面,而“优良”只是一方面,前后搭配错误)
6、语意矛盾。如:
已经是傍晚时分,在空寂无人的教室里他独自坐着,久久地品味着这次考试失败的苦涩。(“空寂无人”与“独自”语义矛盾)
7、成分残缺或赘余。
所谓成分残缺或赘余,指句子的主、谓、宾等主要成分或应该有的修饰成分、关联词语等遗漏或者出现重复多余,使语意表述不清楚或者罗嗦。
常见的成分残缺或赘余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
(1)残缺:缺主、谓、宾语;缺必要的修饰成分、附加成分。
(2)赘余:主、谓、宾语多余;修饰成分,附加成分多余。
例①:经过志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的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主语残缺。多用了一个介词“经过”,使得原句主语变成了状语,造成主语残缺。相同的还有,“通过……,使……。”)
例②: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猪,加速发展养猪事业,这个县举办了三期饲养员技术培训班。(宾语残缺,句中“推广”的宾语应该是“经验”,而不应是“喂猪”;在“喂猪”后面加上“的经验”句子就通了)
例③:南堡人民经过苦战,一道大坝巍然屹立在天目溪边。(该句缺谓语,句中主语“南堡人民”和状语“经过”,而没有谓语,若把“经过”一词前置句首,“经过南堡人民”便成为状语,“一道大坝”便成为主语,“屹立”成为谓语,这样的句子成分就不残缺)
例④:全运会结束后,运动健儿们凯旋而归。(谓语重复。“旋”就是“归”的意思,可改为“胜利归来”)
例⑤:经过广泛的讨论,反复的修改,新的奖酬金制度终于付诸于实施了。(介词多余。“诸”在这里本来就有“之于”的意思,再加上介词“于”,就重复了)
例⑥:我这次考不好的原因是因为我没有按老师的要求仔细审题。(“原因”与后“因为”重复,应去掉“的原因”或“因为”)
例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通读句子时,将“不足”和“不当”删除后,感觉句子更精练,语意更明确,简单分析可知“我们所缺乏的”应是“勇气”和“谋略”,也可将“缺乏”改作“表现出”)
8、结构混乱。
所谓结构混乱,指将两个意思或两种句式缠绕在一起说,造成语句不通顺。常见的结构混乱类型主要是句式杂糅。
例①:这部学术著作的作者是由北京大学的两位年轻教授写成的。(典型的句式杂糅。这是将“著作的作者是两位年轻教授”和“著作是由两位年轻教授写成的”两句杂糅而成,可删去“的作者”或“写成的”)
例②: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公正的判决,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在作怪。(句式杂糅,可去掉“在作怪”)
例③: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办事、想问题都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后半截是“从……出发”和“以……为出发点”两句式的杂糅。可去掉“从”改为“以”)
例④:为什么火上舞蹈者的脚掌不会烧伤呢?原因之一是因为舞蹈者不停在跳跃。[后一句子包含两个句子:(这)是因为舞蹈者不停在跳跃;原因之一是舞蹈者不停在跳跃。“原因之一是……”和“(这)是因为……”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
9、表意不明。
表意不明的类型主要有语意不明、指代不明、歧义等。
例①:会上,对如何疏通产品销售渠道的问题,大家谈了各自的看法,但是,建议很不成熟。(“看法”和“建议”没有必然的联系,造成语意不明)
例②:地对于人类、特别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而黄土对于原始社会极其落后的初级农业尤为重要。(“黄土”究竟是什么,句子并未说清,语意不明)
例③:学习写作是否一定要多读多写呢?从前人的写作经验来看,这是一条必由之路。(“这”指代的内容未说明)
例④:我认为,应该尽可能使用简化字,不要滥用繁体字,这样会给汉字规范和青少年学习增加困难。(“这样”指代不明)
例⑤: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歧义。大家“气愤”的是什么?是护林员揭发问题这件事还是护林员揭发出来的问题?如果在“揭发”后面加上一个“的”字,歧义就消除了)
例⑥: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歧义。“几个”放在“学校”之前,既可理解为是几个学校的领导,又可理解为一个学校的领导)
例⑦:县里通知他10月5日前去报到。(歧义。由于“前”在此处界定模糊,以致产生误解,是10月5日前的任意一天,还是10月5日这一天去报到?)
四、常见题型举例。
1、选择题。如: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球馆设施齐全,可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球拍、球衣、球鞋和衣柜等乒乓器材。
B.当胡锦涛来到宿迁时,受到了宿迁人民的热情接待与热烈欢迎。
C.在政协会议上,希望中学校长呼吁:不要把青少年心理问题当成品德问题。
D.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考试正常发挥的关键。
2、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如:
张军远赴贵州山区小学支教,经过他的努力,该校办学状况有了提高。
3、修改段落。如:
下面这段文字中的画线处有三处毛病,请按要求答题。
①为什么人类对火星始终充满向往?因为就目前的观测情况看,②火星是最有可能成为人类第二家园。尽管火星上的温度是零下200℃。③但从所有太阳系的行星中,火星的环境是与地球最相像的。火星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的一半,那里还有相当于地球上三分之一的重力和百分之一的大气浓度。④有人估算,人类登上火星需要600亿美元的资金,甚至更多。最主要的是,探测器已经发现了在火星冰冻的极点和地表下有水存在。
(1)用词不当的一处是(填序号) ,修改 ;
(2)意思表达不完整的一处是(填序号) ,修改 ;
(3)与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不一致的是(填序号) ,修改 。
答案:一、略。二、略。三、略。四、1、C。2、略。3、(1)③,“从”改为“在”;(2)②,加上“的”或“的地方(的星球,的行星)”或去掉“是”;(3)④,删去这个句子。
展开全部
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①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 + BC = AC + 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 + CD = AD + CB
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
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2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
23、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4、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如:HCl==H+ + Cl -
HNO3==H+ + NO3-
H2SO4==2H+ + SO42-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OH==K+ + OH -
NaOH==Na+ + OH -
Ba(OH)2==Ba2+ + 2OH -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NO3==K+ + NO3-
Na2SO4==2Na+ + SO42-
BaCl2==Ba2+ + 2Cl -
25、酸性氧化物(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26、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如:Na2CO3 .10H2O、CuSO4 . 5H2O)
27、潮解: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
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能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的现象
28、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①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 + BC = AC + 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 + CD = AD + CB
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
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2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
23、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4、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如:HCl==H+ + Cl -
HNO3==H+ + NO3-
H2SO4==2H+ + SO42-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OH==K+ + OH -
NaOH==Na+ + OH -
Ba(OH)2==Ba2+ + 2OH -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NO3==K+ + NO3-
Na2SO4==2Na+ + SO42-
BaCl2==Ba2+ + 2Cl -
25、酸性氧化物(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26、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如:Na2CO3 .10H2O、CuSO4 . 5H2O)
27、潮解: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
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能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的现象
28、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神马资料都是浮云,严重脱离实际,你的老师交教怎么复习就怎么复习,问你老师该买什么书,他们才是真正的专家!初中最重要的是笔记,不是什么乱八七糟的资料……(中考很成功者的个人观点)
追问
O(∩_∩)O谢谢,我会的,只是想再努力一下,走在老师的前面而已啊~
追答
不要追求难题,中考考的都是课本上基础的东西,考的是准确率,每年考的知识点都差不多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跟我一样。
不过你比我好多了。
我很学习很烂。
不过你比我好多了。
我很学习很烂。
追问
呵呵,是吗!!!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