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花炮、一枚花炮
支:
1、用于杆状的东西(同“枝”):一支笔、一支箭、一支香烟
2、用于歌曲或乐曲:一支曲子、一支歌
3、用于队伍和舰队:一支军队、一支抢险队
枚:
跟“个”相近,多用于形体小的东西:一枚戒指、一枚五分的硬币、一枚邮票、一枚纪录章、三枚奖章。
扩展资料
因为量词是用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所以“一个人、两只梨 、三口钟 、一把茶壶”中的“个、只、口、把”以及表示度量衡的“斤、公斤、斗、升、尺、寸、丈”等都是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数量单位的不同类型。
量词分为物量词和动量词两类。物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计算单位,如“一个人”中的“个”。动量词表示动作次数和发生的时间总量,如“看三次”中的“次”、“看三天”中的“天”。
修饰名词的量词,又可根据名词是否可数分为两种情形:可数名词,如人、桌子;不可数名词,如糖、水。
表示事物的计量单位。例如“条、根、枝、张、颗、粒、个、双、对、斗、公斤、公里、亩”等。以上所举的都是专用量词。有些名量词是从名词借来的,例如“缸(一缸水)、碟儿(一碟儿花生米)、箱子(一箱子书)”等,这种量词叫“借用量词”。
花炮的量词用一挂
【中文名】:花炮
【别名:烟花
【拼音】:huā pào
【最早的爆竹】:火烧竹子所发出的爆裂声
【爆竹故乡】:中国
【起源】:爆竹起源最早的“爆竹”,是火烧竹子所发出的爆裂声。《荆楚岁时记》载:“燃火投竹,爆破有声,能辟恶魔”
【花炮始祖】:唐初,湖南省浏阳市大瑶镇李畋(生于公元601年)为驱除瘟疫,将火药装在竹筒中,用引线点燃起爆,发出更大的响声和浓烈烟雾,驱散山岚瘴气。这是“装硝爆竹”的雏形。
【基本信息】:也称“烟花”,我国是烟花爆竹的故乡。在黑火药问世的隋、唐时期,有人把黑火药装入竹筒,利用火线点然使之爆炸,这就是早期的竹筒爆竹。人们在燃放爆竹时,常发现爆竹顶部有喷火现象,受此启发,制造出了喷花,即早期的烟花。到了宋代,我国烟花爆竹产品的品种繁多,并且具有烟、火、光、声等不同的效果。南宋时期国内已开始举办多种大型烟花晚会,当时的许多烟花爆竹制作技术一直沿用至今。
【花炮称谓】:
日本称花炮、烟花为“花火”。
在湖南省浏阳市、醴陵市,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 万载县 ,江苏建湖县,广西合浦县等花炮主产区一般用“花炮”。
其他称谓:烟花 炮竹、爆竹、烟花爆竹、炮仗
好像不是量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