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最佳方法

倍数的最佳方法是什么... 倍数的最佳方法是什么 展开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3-11-24
展开全部
学习要讲求效率,否则既浪费时间也学不到什么东西。有些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低感到不明白,每天都看见孩子规规矩矩地坐在桌前学习,可为什么每天的作业也完不成,考试成绩也不能提高呢?原因就在于孩子效率太低,表面上把大量时间都花在学习上了,可实际却有很大部分时间里面没有学习效果。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呢?

首先要仔细研究一下什么叫学习效率。目前还没有看到明确的定义。关于效率方面的定义一般都是 单位工作时间里面完成的工作量。换句话说,那些希望提高学习效率的人实际上隐含了工作时间是不能无限延长的认识,就学习而言,也就是承认了当前的学习时间肯定是不够完成全部学习任务的意思。

常见的提高学习效率的误区之一:预习

老师推荐的学习方法是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小结。要求在指导孩子学习时,要在这五个环节上做好文章,预习弄清难点,听课领会关键,复习扫除疑点,作业全面巩固,小结形成系统。要求孩子做到“先复习后作业,先预习后听课,先思考后提问。”

现在问题出来了, 本来时间就不够了,做作业都不够了,还要预习, 每天有4-5门功课,一门功课预习10分钟,那就是要多增加一个小时了,这个时间从哪里来?没有人告诉我们,预习一门功课的效果怎么样?但是预习的要求是弄清难点.老师讲课的时候,难点只是占用一部分时间而已.这样的预习就等于说,让学生在一堂课上,大部分时间只是重复记忆,少部分时间才是研究难点的.常识告诉我们,如果听人家讲自己已经会的知识,只会犯困而已.所以预习,找重点,在课堂上听讲,不但不是提高效率,相反,却是在浪费时间.什么人在预习当中捞到了好处? 是老师! 老师让学生预习,实际上变相增加了自己那门功课的学习时间.学习效果会好了,老师的教学效率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是降低的.

常见的提高学习效率的误区之二:做作业要集中精力

老师会告诉家长提高时间的利用率。要督促孩子讲究学习的速度,特别是做作业时要集中精力,一鼓作气,决不要东张西望,拖拖拉拉。

这个话听起来很对很美,但却只是一个有害的梦想而已。大家想想看,一个学生从7点多,做到11点,一个晚上要做4个小时的作业。一周要学习6-7天。 这四个小时的时间要始终集中精力,什么人能做的到?肯定有人能做的到,这样的人将来会是做学问的料,但是这样的人100个学生里面也找不出1-2了。绝大部分学生是做不到的。绝大部分家长也作不到连续4个小时做学问的。

在职场上我们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生产线上的工人一般都要求连续工作两个小时,中间休息一下。再作两个小时。而工程师是没有这个限制的,可以随时离开岗位,出去抽根烟,泡杯茶。可以和别人闲聊几句。为什么最重视效率的老板们这样管理人?因为生产线上的工人是按固定程序在做工作的,习惯性动作。不怎么动脑子。而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的工作是脑力活,脑力活是不能持续高度集中的。必须工作和休息搭配,紧张和松弛搭配,才有效率。象华为等公司还会有封闭开发这个概念。就是在关键时间段, 把一些工程技术人员集中起来,吃喝拉撒都在办公室,集中所有的精力搞出一个项目来。这样效率很高,也只能偶尔使用。前段时间,一个华为工程师,因此而过劳死,引起社会震动,公司也受到大家的谴责。

再看看我们周围的有学问中年人,大部分都有都有头痛病,神经衰弱。再看看学生的老师,那些好老师,有几个是身体健康的?究其原因就是传统的教育,让这些人持续,大量的用脑过度造成的。社会上过劳死,亚健康比比皆是。

所以说,在当今这个社会环境中,压迫学生持续集中精力去学习,不但不是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给子女的将来蒙上疾病的阴影。

常见的提高学习效率的误区之三:充分利用业余时间

这个做法是很对的,但却与提高学习效率无关,因为,充分利用闲暇时间,是增多学习的时间,而不是提高单位学习时间里面的学习量。

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究竟是什么?

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找出学习的薄弱环节,重点解决。”
提高学习效率的最终体现就是考试分数高,我们进行过统计语文数学英语的考点大概在300-500左右。物理的考点在200个左右,化学的考点在100个左右。大部分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必做作业可以掌握70% 左右,也就是说,一个正常上学,没有额外作作业,没有额外辅导的学生,它的成绩平均分在70分左右。如果想继续提高分数,必须采取其他的措施。很可惜现在的教学体制就是增大作业量,参加很多补习班,通过海量的练习来提高成绩。换句话说,是增加学习时间来完成。其代价就是学生疲于奔命,成绩虽然好了,但是其他方面的素质却没有时间培养。综合素质变差。

问题其实很简单,既然学生很多考点掌握不了,那么帮着找出来,解决掉,不就完了?

第一是如何找出子女学习的疑难薄弱点

这个工作做起来比较简单, 但是工作量比较大,很辛苦,家长可以帮上忙。
这些疑难薄弱就存在于作业和考卷中,那些做错的题目,就是子女的薄弱点。现在很多家长帮助子女整理作业考卷,装订起来,把那些错误的题目标记出来,或者抄出来,隔一段时间就重新作一次。然后再整理出不合的题目。那些比较认真细致的学生自己也 会这么做。

第二是怎么解决?

这个工作做起来难,家长有很多认识误区。
常常听到家长抱怨子女会做的题目老是出错,或者说,子女太不小心细心。其实这是误解了。这些薄弱环节就是学生难以克服的。不是轻易解决的,很多情况下,就是处在似是而非的状态。今天对了,明天可能又错了。本质上就是没有掌握。

我们常常看到电视上,讲运动员练习一个动作,要成百次,上千次训练,才能把动作练完美。我们也知道,一个人无论智商如何,都会随时随地写出自己的名字来。其中的原因就是熟能生巧。根据统计,一个学生容易做错的题目,要重复50遍以上,才能最终 掌握。所以说,解决这样的问题是需要重点花大力气的。

学习的本质是记忆,现在可以利用一些工具软件来帮助训练提高学生自身记忆能力,从而大大增强学习效率,比如有专业的训练快速阅读和快速记忆的软件。专家研究表明,普通人的阅读速度每分钟约240-280字,而经专业训练后即可快速提高到每分钟1500至3000字,甚至可达上万字的国际段位水平。在相同时间里记忆的绝对量会增加几倍到十几倍,学习效率当然大大提高了。可见,人的记忆潜能是极大的,当然,这样的特殊能力的训练也要花点时间,但“磨刀不误砍柴工”。

另外,很多家长都喜欢为孩子找校外辅导老师补习,这也很有必要。但要注意几点:

(1)最好请退休老师,而不是在岗老师。在岗老师往往工作繁忙,如果又是学生的上课老师,则短期行为比较大。相反退休老师时间多,又很在意自己的形象,花在学生身上的时间和精力就比较多。补习强调的是慢工出细活。

(2)找那些退休老师学生少的老师。好老师补习的学生自然多。有些补习老师的学生一大屋。像个班级了。这样效果就非常差。因为我们说了,找老师补习主要解决学生的疑难杂症,是需要花很大力气和很大技巧的。一大堆学生,各有各的不同。老师就照顾 不过来了。有条件的家长可以自行调高补课的学费,要求老师减少数量,一个老师辅导2-3名学生最佳。

(3)辅导老师要长期化。只有时间长了,辅导老师才能对学生知根知底,才能有的放矢。另外,解决疑难杂症不仅是一个教学能力的问题,还存在一些心理暗示技巧等等。一对配合默契,相处和谐的师生,效率自然不用说。

(4)家长要和辅导老师充分沟通。有知识有学问的家长要起到统筹全局的能力。如上所述,找出学生的学习难题首先是家长的责任。把这个信息和老师充分沟通,也是监督辅导老师的一种方法。同样的,辅导老师也因此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率。如果家长没有能力或者没有时间来做好查找学生疑难问题,那也要经常和学生的在校老师联系,倾听他们的意见,然后和辅导老师沟通。要能够经常性地倾听。

千万注意,和老师谈话,一定要多听,少说。有些家长自己说个没有完,自己说痛快了,没有什么用处。相反,让老师滔滔不绝以后,老师会生出一些新想法,新窍门。对学生最有利。

到此,我们就得出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整体方案来了:

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相处的家庭学习氛围
一套挑战能力的训练软件(见参考资料)
一个高质量的辅导老师
一个默默用功,统筹全局而又不张扬的家长
同学,以上,你只是做个参考.主要还是看你个人的耐力,努力,能力,等等. 文秘杂烩网 http://www.rrrwm.com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11-24
展开全部
自己用心学就好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绘影社
2020-09-28 · TA获得超过7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万
采纳率:93%
帮助的人:1022万
展开全部

费曼学习法一起学习一下!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11-24
展开全部
《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要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
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 一、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的快乐。 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 如学习小数除法时,计算“9.47÷2. 7”, 竖式上商3.5后,余下的2究竟表示多少,学生不容易理解。于是,我在横式上写出9.47÷2.7=3.5……2,让学生判断是否正确。经过独立思考,不少学生都想到了利用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来检验:3.5×2.7+2≠9 .47,得出余数应该是0.2而不是2,在竖式上的余数2表示2个十分之一,即每次除后的余数数位与商的数位一致。再如学完了“圆的面积”,出示: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6厘米,求圆的面积。乍一看,似乎无从下手,但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长方形的周长不就比圆周长多出两条宽,也就是两条半径,一条半径的长度是3厘米,问题迎刃而解。 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二、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在美国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学习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要远比带上现成的钟表效果好得多,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而且掌握牢固。 再如“将正方体钢胚锻造成长方体”,为了让学生理解变与不变的关系,可让他们每人捏一个正方体橡皮泥,再捏成长方体,体会其体积保持不变的道理。在学习圆柱与圆锥后,学生即使理解了其关系,但遇到圆柱、圆锥体积相等,圆柱高5厘米,圆锥高几厘米之类的习题仍有难度,如果让学生用橡皮泥玩一玩,或许学生就不会再混淆,而能清晰地把握,学会逻辑地思考。 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三、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的快乐。 课堂上要积极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中形成思维的碰撞,体验“说数学”的快乐。 例如学习“分数化成小数”时,如果由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教材的编排先将各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再看看分母里是不是只含有质因数2或5,最后得出判断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方法,让学生像机器一样跟着教师转,我想学生的学习必然是木然的,机械的,毫无兴趣的。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把分数一个个地去除,得出1/4、9/25、17/40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而后让学生猜想:这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是什么原因?可能与什么有关?几分钟后有学生回答“可能与分子有关,因为1/4、1/5都能化成有限小数”;马上有学生反驳:“1/3、1/7的分子同样是1,为什么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另有学生说:“如果用4或5作分母,分子无论是什么数,都能化成有限小数,所以我猜想可能与分母有关。”“我认为应该看分母。从分数的意义想,3/4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有这样的3份,能化成有限小数;而3/7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也有这样的3份,却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我接着问:“这些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又有何特征呢?”学生们思考并展开讨论,几分钟后开始汇报:“只要分母是2或5的倍数的分数,都能化成有限小数。”“我不同意。如7/30的分母也是2和5的倍数,但它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因为分母30还含有约数3,所以我猜想一个分数的分母有约数3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我猜想如果分母只含有约数2或5,它进能化成有限小数。”……可见,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能让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说数学”中得到很好的锻炼。 四、在生活实践中体验“用数学”的快乐。 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因此,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重视知识的应用,并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使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和巨大作用。 学习了“圆的认识”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学生站成一排横队,距队伍2米处放一泥人,大家套圈。学生体会到不公平,应站成一圆圈或站成纵队才公平,更好地体会“在同一个圆内半径都相等”。学完“用字母表示数”后,随意取出一本书,问它有多少页?学生们起先一愣,有的摇头,有的茫然,过了一会儿恍然大悟:“这本书有X页。”“有a页。”“有b页。”…… 再如:马陵公园的门票每张10元,50张以上可以购买团体票每张8元,我们班一共有45人,该如何购票?学生们通过思考、计算,得出了多种解法:45×10=450(元),50×8=400(元),50×8-5×8=360(元),50×8-5×10=350(元),在比较中选择最佳方案。 总之,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也要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