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n爱小虎队
2011-03-21 · TA获得超过82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4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9.2万
展开全部
一、近年来黄河水沙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对于近年来黄河流域水沙量减少的原因,目前存在两种不同的认识,一种认为主要是流域降水量偏少,特别是中游多沙地区大雨、暴雨频次偏少及量级偏小造成的,而水利水保作用居于次要地位;另一种认为是水利水保措施发挥了主要作用。

笔者认为,近年来黄河水沙量减少的原因,在中、小雨的情况下水利水保措施有一定作用,但更主要的因素是大雨、暴雨量的减少。据有关资料统计,黄河河口—龙门区间20世纪80年代后期较70年代以前大雨次数减少了26.2%,暴雨次数减少了53.2%,而近十余年来大雨、暴雨次数减少得更多。黄河中游大部分属超渗产流地区,由于大雨、暴雨的减少,进入黄河的水量亦随之减少,同样是100毫米降雨量分为5天降下与1天降下其入黄水量将有很大差别,在这里降雨强度应起到很大作用。暴雨的减少,意味着洪峰流量的减少,其对黄土的冲蚀能力减少,沙量亦随之减少。

1997~2007年潼关平均来沙量仅为4.16亿吨,最大输沙量为1998年的6.61亿吨,最小输沙量为2006年的2.47亿吨;平均最大洪峰流量仅3440立方米每秒,最大为1998年的6500立方米每秒,最小为2004年的2140立方米每秒。而1996年来沙量达11.4亿吨,洪峰流量为7400立方米每秒,该年主要为黄甫川、窟野河等多沙粗沙地区普降暴雨,形成黄甫川黄甫站洪峰流量达5900立方米每秒,窟野河温家川站洪峰流量达9800立方米每秒,并形成干流龙门站洪峰流量达10600立方米每秒。而在1994年来沙量即达12.4亿吨,洪峰流量为7360立方米每秒。该年8月份河口—三门峡区间连降三次暴雨,雨区主要分布在无定河、延河、北洛河,龙门最大洪峰流量为11100立方米每秒。以上两年与前述之11年枯水段仅相隔几年,其水利水保措施不会有很大改变,据此也可以说明主要是降雨强度与落区形成了该两年与1997~2007年输沙量的巨大差别。

又从系列资料中可知,2002年是陕县(三门峡)自1919年建站近90年来年径流量仅次于1928年的特枯水年,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局部地区发生大暴雨仍可在该地区形成历史特大洪水和输沙量。2002年7月,河口—龙门间支流清涧河发生大暴雨,子长站24小时降雨量达274.4毫米,子长站流量达5500立方米每秒,是自1953年建站以来实测第二大洪峰;清涧河年径流量和输沙量分别达2.39亿立方米和1.08亿吨,分别是水土保持治理后1970~1997年均值的1.7倍和3.4倍。

另外,1994年8月31日,北洛河也发生了一次特大暴雨,吴旗站次暴雨量达214毫米,吴旗、刘家河、(氵状)头三站洪峰流量分别达7010立方米每秒、8030立方米每秒和6260立方米每秒,其中(氵状)头站洪峰流量系自1932年设站70余年来的最大值。

以上情况可以说明,黄河中游地区20世纪70年代以后水利水保措施对减水减沙起到一定作用,但更主要的应是大雨、暴雨的发生几率及量级较前期明显减小,其中局部地区一旦发生大暴雨,则可能产生历史上最大洪峰流量和输沙量。

二、对今后一段时期黄河来沙量有关问题的思考

由于世界范围气候变暖,一些研究成果对国内今后不同地区降水与径流变化趋势作了研究和预估,因此我们首先应该结合这些研究成果对黄河流域未来一个时期内的水沙变化趋势作出定性估计。由科技部、国家气象局、中科院等单位于2007年编制出版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中提到,21世纪中国年降水量将可能明显增加,增加幅度将可能达到11%~17%,但不同地区降水量变化的差异较大,其中西北、东北和华南可能增加更多,而环渤海沿岸和长江口地区可能变干;未来20年中国夏季降水存在着由南涝北旱型向南旱北涝型转变的可能性。根据以上研究成果,黄河流域应属降水量增加地区。

但是,将此研究成果转化成水沙的定量值还有一定困难,鉴于此还是应以历史实测资料反映的水沙变化规律作为分析今后水沙变化的基本准则,但应考虑由于天气变暖降水量可能有所增大的因素。黄河流域水沙基本变化规律就是水沙量以丰、平、枯周期往复出现。根据这一规律,近十余年来水、来沙量的大幅度减少也应是历史周期中的一个阶段,笔者认为这个阶段不会一直延续下去。历史上黄河流域1922~1932年连续枯水枯沙段过后,即出现1933年特大洪水,陕县最大洪峰流量达22000立方米每秒,输沙量达39.1亿吨,二者都是1919年设站90年以来的最大值。1969~1975年6年连续枯水段以后,仅隔一年,1977年河口—龙门区间7月、8月间发生三次大暴雨,其中第一场暴雨造成7月6日延河流域甘谷驿站洪峰流量为9050立方米每秒的特大洪水,较1917年历史调查洪峰流量6300立方米每秒高出2800立方米每秒;潼关站出现了年输沙量达22.4亿吨的大沙年。1942~1959年,陕县站实测输沙量均值即达17.5亿吨,其中1954年为26.6亿吨,1958年为29.9亿吨,1959年为29.2亿吨。像这些大沙年连续出现的情况,在流域规划及干流骨干水库水沙系列设计时应占有一定比重。

三门峡水库1960年运用前,1919~1960年实测多年平均输沙量为16亿吨,在修编黄河流域规划中采用现状条件下,由于水利水保措施减沙4亿吨,2010年减沙量5亿吨,2020年减沙量6亿吨,笔者认为对这一减沙量从历史角度看可能偏于乐观,其理由如下:

一是据前面分析,目前的连续特枯沙量系列是整个黄河水沙系列周期中的一个阶段,此枯沙系列主要是中游大雨、暴雨频次与量级的减少所形成,水利水保的作用居次要地位。这种减少应是气候波动的影响,今后一个时期暴雨还会增加,导致沙量也会增大。前面提到由于气候变暖,未来一段时期内黄河流域降水量可能增加,灾害性大水大沙年也有可能出现。

二是现状水利水保作用下,目前采用减沙量为4亿吨,笔者认为这4亿吨主要是干支流大、中、小型水库所拦截。据黄河流域水库淤积调查组于1994年编制的《黄河流域水库泥沙淤积调查报告》,对全流域(不包括山东省)601座大、中、小型水库淤积量调查,截止到1989年水库淤积量为108.97亿立方米,如按30年计,年均淤积量为3.63亿立方米。黄河流域大部分水库修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也就是说,这些水库至今已拦沙三四十年,不少水库已淤满或接近淤满。宁夏清水河长山头水库,总库容3.05亿立方米,20世纪七八十年代已淤满,已完全失去防洪减淤作用,其上游的水库群目前也大部分淤满,正在除险加固加大排沙量。泾河上的巴家嘴水库,总库容为5.11亿立方米,已淤积泥沙4亿立方米以上,防洪库容已不足,目前正加开大型溢洪道以泄洪排沙,完工后,一般洪水泥沙将全部泄往下游,不再具备防洪减淤效能。凡此种种,目前黄河上大量水库都在除险加固,措施主要是加大泄洪排沙能力,如果发生大暴雨洪水,有的水库除本次洪水泥沙排出库外,可能还将原有已拦沙量冲出一部分,入黄沙量将进一步增加。

三是水利水保措施拦截了部分沙量,但随着国家近些年各项建设的实施,人为水土流失有所加剧。据黄委水保局初步统计,全流域各项开发建设项目已达2万多个,扰动地表面积达1.4万平方公里,弃土弃渣量达24亿吨,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5600平方公里,新增水土流失1.2亿吨。以上统计数据可能较粗略,但近年来矿山、铁路、公路、输汽管道的大规模开发建设带来新的水土流失应是不争的事实。

三、几点认识

近年来黄河洪峰流量、沙量减小的主要原因,应是中游地区大雨、暴雨频度及量级减小造成的,水利水保措施对水沙的减小仅起次要作用。

目前的水沙量减小应是黄河水沙周期变化中的特枯阶段。从历史资料分析,往往一个枯水枯沙段过后,随之而来的是丰水、丰沙年或丰水丰沙系列,陕县水文站于1942~1959年曾出现连续18年平均实测输沙量达17.5亿吨的事实值得我们在选择水沙系列中予以关注。

水利水保措施减沙量中应以流域内大、中、小型水库拦沙为主。由于很多水库已运用三四十年,有不少已淤满或接近淤满,已失去继续拦沙减淤作用;且由于大规模开发建设,人为水土流失有一定的增加,因此在流域规划中所定现状减沙4亿吨,2010年减沙5亿吨,2020年减沙6亿吨,可能偏于乐观,尚应近一步深入分析。
养蕴纳喇淳雅
2019-03-07 · TA获得超过3967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055
采纳率:27%
帮助的人:172万
展开全部
黄河在流经黄土高坡时大量的泥沙随水的侵蚀而进入水中从而使水变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知其心乎6248
2012-03-12 · TA获得超过6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2万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036万
展开全部
因为所以,科学道理,要想知道,请付钞票,一分不少,多了不找,给一千万,我草,太少!!!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1-03-22
展开全部
是人们砍伐树木,才让黄河变成了地上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a62c2a7
2011-03-20
知道答主
回答量:2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2万
展开全部
人们的乱砍乱伐,使黄土大量流失,
使黄河变成了地上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4)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