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速是怎么算出来的
8个回答
展开全部
测出来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用公式算出来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从17世纪起,科学家们就设想在实验室里用实验的方法来测定光速,但是没能成功。后来利用天体的运动来测量光速,获得了初步成功。19世纪以后,人们又想用实验的方法来测定光速,这一想法最初是由惠斯通提出的。
1834年,英国物理学家惠斯通(C.Wheatstone,1802—1875)利用旋转镜来测定电火花持续的时间,当时他就想用此法来测定光速,同时也想确认一下在折射率更大的介质中,光速是否更大。惠斯通的思想方法是正确的,但是他没能完成。这个思想后来被阿拉哥采纳,可是由于他的视力不佳,就把此课题留给了更年轻的人去研究。另一方面,采用这种方法,镜子必须具有1000多次每秒的速率,机械要求很高,当时的社会技术条件难以达到。与此同时,人们认为人的眼睛要从以如此巨大的速率转动着的镜子中,捕捉被反射的闪光的瞬时映像也是不可能的。随着时间的推延,采用这种基本的思想方法来测定光速,由斐索和傅科获得了成功。
斐索(Armand Hippolyte Louis Fizeau,1819.9.23—1896.9.18)是法国物理学家,先后研究了光的干涉、热膨胀等,发明了一种干涉仪。他在研究和测量光速问题上作出了贡献,是第一个不用天文常数、不借助天文观察来测量光速的人。他发表了题为“关于光传播速度的一次实验”的论文,刊载在1849年出版的《法国科学院周报》第二十九卷上。斐索是采用旋转齿轮的方法来测量光速的。这个实验是在巴黎市郊相距8633米的絮伦(Suresnes)和蒙马特里(Montmartre)之间进行的。经过28次的观察和测量,得到光速的平均值为70948里格(“里格”为长度单位,1里格等于3英里,或4828.032米。70948里格相当于342539.21千米)每秒。这个数值与当时天文学家公认的光速值相差甚小。
除此以外,斐索于1851年又做了关于以太和物质的相对运动的实验,后人称为斐索实验。这个实验结果表明透明介质内的以太,是被运动着的介质(当时用的是水)往前拖曳,但又不是全部被拖曳,其速度比介质的速度小。这一实验在20世纪初由爱因斯坦作了重新解释。
傅科(Jean BernardLeonFoucault,1819.9.18-1868.2.11)是法国物理学家。原先研究医学,从1845年开始从事物理学的研究,曾与斐索共事。两人分手后,各自进行光速测定的研究工作。在物理学史上,傅科以其“傅科摆”的实验著名于世。他以摆球做实验,发现摆球的摆动面有转动,证明了地球的转动。所以我们说,这个实验验证了地球的自转。实验先后做了4次,才得出这一结论。
在光速测定的研究中,傅科是采用旋转平面镜的方法来测量光速的。1850年5月6日傅科向科学院报告了自己的实验结果,并发现光速在水中比在空气中小,证明了波动说的观点是正确的。后来,傅科把它作为科学博士级的论文于1853年提出,并刊载在1862年出版的《法国科学院周报》第五十五卷上,论文的题目为“光速的实验测定:太阳的视差”。
在论文中,傅科叙述了实验装置的改进和实验的结果。他所用的仪器与以前的仪器没有什么重大的区别,只是装了一套推动圆周屏幕移动的齿轮系统,以便准确量度镜的旋转速度。此外,实验中的距离,采用多次反射的方法,从4米扩大到20米。由于光通过的距离增大,时间的量度就更为准确,得到的结果也就更精确。傅科指出,光的速度显然比人们想象的速度要小,用旋转镜测得的光速大约为29.8×107米/秒。接着他又分析了实验结果,据他看来,实验误差不可能超过5×105米/秒。这样,傅科认为这一实验数值是正确的。
斐索和傅科之后,不少科学家采用并改进了前人的方法,继续测量光的传播速度。例如,法国的科尔尼(M.A.Cornu,1841—1902)采用斐索的方法,于1874年在实验中把反射镜安置在23公里远的地方,测出的光速为298500千米每秒;1878年又测得为300400千米每秒。1880—1881年,英国的詹姆斯·杨(James Young)和乔治·福布斯(G.Forbes)测得的数值为3O1382千米每秒。最值得一提的是迈克耳逊的测量工作。
年轻的美国人迈克耳逊(A.A.Michelson,1852—1931)对测量光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继承了傅科的实验思想,于1878年在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的实验室进行初步实验,测得的数值为299910千米每秒。1882年在俄亥俄州继续进行测量,针对傅科实验中的偏转太小,送回来的像的位移只有0.7毫米的弱点进行改进,使送回来的像的位移达到133毫米,这样测得结果为299853千米每秒。在迈克耳逊的后半生,继续做测定光速的实验。 1926年在威尔逊山做实验,该山与作为远距离测量站的圣安东尼奥山相隔22英里,改用八角形的转动镜(即此转动镜有8个反射面),测得光速为299796千米/秒。
1834年,英国物理学家惠斯通(C.Wheatstone,1802—1875)利用旋转镜来测定电火花持续的时间,当时他就想用此法来测定光速,同时也想确认一下在折射率更大的介质中,光速是否更大。惠斯通的思想方法是正确的,但是他没能完成。这个思想后来被阿拉哥采纳,可是由于他的视力不佳,就把此课题留给了更年轻的人去研究。另一方面,采用这种方法,镜子必须具有1000多次每秒的速率,机械要求很高,当时的社会技术条件难以达到。与此同时,人们认为人的眼睛要从以如此巨大的速率转动着的镜子中,捕捉被反射的闪光的瞬时映像也是不可能的。随着时间的推延,采用这种基本的思想方法来测定光速,由斐索和傅科获得了成功。
斐索(Armand Hippolyte Louis Fizeau,1819.9.23—1896.9.18)是法国物理学家,先后研究了光的干涉、热膨胀等,发明了一种干涉仪。他在研究和测量光速问题上作出了贡献,是第一个不用天文常数、不借助天文观察来测量光速的人。他发表了题为“关于光传播速度的一次实验”的论文,刊载在1849年出版的《法国科学院周报》第二十九卷上。斐索是采用旋转齿轮的方法来测量光速的。这个实验是在巴黎市郊相距8633米的絮伦(Suresnes)和蒙马特里(Montmartre)之间进行的。经过28次的观察和测量,得到光速的平均值为70948里格(“里格”为长度单位,1里格等于3英里,或4828.032米。70948里格相当于342539.21千米)每秒。这个数值与当时天文学家公认的光速值相差甚小。
除此以外,斐索于1851年又做了关于以太和物质的相对运动的实验,后人称为斐索实验。这个实验结果表明透明介质内的以太,是被运动着的介质(当时用的是水)往前拖曳,但又不是全部被拖曳,其速度比介质的速度小。这一实验在20世纪初由爱因斯坦作了重新解释。
傅科(Jean BernardLeonFoucault,1819.9.18-1868.2.11)是法国物理学家。原先研究医学,从1845年开始从事物理学的研究,曾与斐索共事。两人分手后,各自进行光速测定的研究工作。在物理学史上,傅科以其“傅科摆”的实验著名于世。他以摆球做实验,发现摆球的摆动面有转动,证明了地球的转动。所以我们说,这个实验验证了地球的自转。实验先后做了4次,才得出这一结论。
在光速测定的研究中,傅科是采用旋转平面镜的方法来测量光速的。1850年5月6日傅科向科学院报告了自己的实验结果,并发现光速在水中比在空气中小,证明了波动说的观点是正确的。后来,傅科把它作为科学博士级的论文于1853年提出,并刊载在1862年出版的《法国科学院周报》第五十五卷上,论文的题目为“光速的实验测定:太阳的视差”。
在论文中,傅科叙述了实验装置的改进和实验的结果。他所用的仪器与以前的仪器没有什么重大的区别,只是装了一套推动圆周屏幕移动的齿轮系统,以便准确量度镜的旋转速度。此外,实验中的距离,采用多次反射的方法,从4米扩大到20米。由于光通过的距离增大,时间的量度就更为准确,得到的结果也就更精确。傅科指出,光的速度显然比人们想象的速度要小,用旋转镜测得的光速大约为29.8×107米/秒。接着他又分析了实验结果,据他看来,实验误差不可能超过5×105米/秒。这样,傅科认为这一实验数值是正确的。
斐索和傅科之后,不少科学家采用并改进了前人的方法,继续测量光的传播速度。例如,法国的科尔尼(M.A.Cornu,1841—1902)采用斐索的方法,于1874年在实验中把反射镜安置在23公里远的地方,测出的光速为298500千米每秒;1878年又测得为300400千米每秒。1880—1881年,英国的詹姆斯·杨(James Young)和乔治·福布斯(G.Forbes)测得的数值为3O1382千米每秒。最值得一提的是迈克耳逊的测量工作。
年轻的美国人迈克耳逊(A.A.Michelson,1852—1931)对测量光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继承了傅科的实验思想,于1878年在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的实验室进行初步实验,测得的数值为299910千米每秒。1882年在俄亥俄州继续进行测量,针对傅科实验中的偏转太小,送回来的像的位移只有0.7毫米的弱点进行改进,使送回来的像的位移达到133毫米,这样测得结果为299853千米每秒。在迈克耳逊的后半生,继续做测定光速的实验。 1926年在威尔逊山做实验,该山与作为远距离测量站的圣安东尼奥山相隔22英里,改用八角形的转动镜(即此转动镜有8个反射面),测得光速为299796千米/秒。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