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 研究性学习下册教案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小学六年级研究性学习中的教学设计
一、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有什么特点?
1、粗放性。在常规教学中教学设计的对象是固定的,重点难点也是明确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只要通过对内容的研究就可以确立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设计过程基本上是线性的。而在研究性学习中,由于学习的内容具有不稳定的特点,研究的范围也难以界定,因而教学设计只能是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试粗线条的估计,至于自己的设计是对还是错教师心中也没有底,从这一点看,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是一种对未知过程的想象与摸索,它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创造力,教学设计的内容形式可以百花齐放,整个设计过程是粗放的也是立体的。
2、动态性。研究性学习强调的是研究过程,而不是研究的结果,由于这一过程是不断变化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内容和方式必须根据过程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它还具有动态性的特点。研究性课程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也上对课题研究的一个设计过程和跟踪过程。
3、协作性。不仅在研究性学习中要强调协作性,就是在教学设计中协作性也非常重要。这里既有师生间的合作与老师间的合作,还有学校与社会的合作。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许多东西对我们广大老师来说都是第一次接触,只有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才能妥善解决好研究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从而找到最佳的解决方式。教师间的合作,在研究性学习中至关重要,因为集体的智慧总要超过一个人的智慧。
4、灵活性。在常规教学中,教师只是对规定内容进行处理,教学方式相对单一,在研究性学习中,由于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形式千差万别,学生的研究内容与方式也各不相同,随时都可能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这就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设计也必须灵活机动,可以说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时,灵活性尤为重要。
二、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①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研究性学习在不同阶段的内容和要求是不一样的,教学设计理应针对这些变化进行调整。例如:在选题阶段,主要是指导学生如何选择恰当的、便于研究的课题,这就要教师针对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能力、已搜集到的资料及能为研究提供的资源环境等进行设计。在结题阶段,主要是指导学生如何写好结题报告,这就要教师针对学生收集到的所有资料,对学生进行资料的整理、归纳、分析等方面指导。
②针对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研究性学习的每一次教学活动所要完成的目标是不一样的,教学设计就要针对不同的目标,制订不同的计划,设计不同的方法和过程。例如:外出采访搜集资料,就要对学生基本的外出调研知识进行指导,特别是在文明礼貌、交通安全等方面加以强调;上网查阅资料,就要对学生进行如何上网、下载指导。
③针对学生。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各不相同,学生的个性存在差异,学生的交往能力也不尽相同。例如:在指导学生小组分工时,就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合理分工。性格活泼开朗、交际能力强的学生负责对外联络,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负责摄影或做实验,理论水平强的学生负责书写和结题,性格内向,做事认真、细腻的学生负责资料保管。
④针对现有的教育资源和环境。研究性学习要以学校、社区为依托,要充分考虑学校、社区的现有教育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及教育环境设施,尽可能地加以充分利用。在选题时特别要加以考虑,否则可能会造成选择的课题不能研究,导致半途而废。例如:农村、小城镇的学校千万不要像大城市的学校那样选择科研要求极高的课题。因为它们没有大城市那么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作依托。
2、科学性原则
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体现在教学目标明确、方法得当、重点突出、过程清晰、内容准确、课时合理、科学用语规范等。要使每次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有利于教师的管理指导和学生研究的顺利进行。我们认为在每次教学活动之前师生应该协商备课,发挥集体的智慧;每次教学活动之后,应该及时总结,写教学后记并作适当的调整,以便充实和完善教学设计。
3、主体性原则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本,强调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为主。整个教学始终要围绕学生自己发现-----选择----探究----解决问题这一研究过程来设计,教师在研究中只起点拨、指导、领路的作用。每次活动的教学设计同样也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外出采访。教师给学生提出这次外出采访的几点指导性建议:①需要带些什么东西(访谈表、介绍信、录音机、录像机、照相机等);②需要解决什么问题;③在采访中若遇到突发性问题应如何合理解决(如:被采访的单位或人不接待怎么办)。接着让学生各尽所长,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采访。
4、鼓励创新原则
研究在不断变化中进行,有许多的新鲜事物不断出现,要求教学设计作不断的调整和创新,特别是鼓励学生在研究中大胆地对教师提出质疑并不断调整研究方向。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创造性地去研究。没有创新的设计和学生自身的创新,研究性学习就没有生命活力。同时,每次的教学设计也不必千篇一律,应该要创新出各种不同的形式。
5、可持续发展原则
研究的事物随时间、空间在不断变化和发展;学生的知识、能力及认识事物的水平随着研究的深入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故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要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不仅仅是为了一届又一届的师生积累丰富资料和宝贵经验,更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今后的人生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帮助。教学设计的思想和理念要新,不能着眼于现在,应放眼于未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教育学生要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敢于创新和实践的作风、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等;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善于思考的思维方式等。
三、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要进行哪些方面的准备?
这是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时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为了不打无准备之战,使自己的备课更有针对性,教师必须对方方面面的情况都进行充分的调查和估计。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寻找备课依据。
1、学生情况研究
学生是研究性学习的主体,他们研究热情的高低、活动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决定这门课程的成败。为此,必须对学生的知识现状、能力层次、研究兴趣、活动区间、生活环境作一正确的评估。由于这门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因而不能凭主观臆断。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手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一次摸底,以找到一些教学设计的依据。
(1)兴趣方面:了解他们对开设研究性课程所持的态度。一般来说,学生对一门新的课程总会抱着一定的好奇心来参加,态度普遍比较积极。可由于研究性课程是一项社会实际活动,对动手能力相对薄弱的中国学生来说,他们的反应可能并不如想象的强烈,对此,我们应作好充分的估计。
(2)活动能力方面:了解他们在平时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和性格特点。如他们是否常常与同学或家长进行交流,是否愿意与陌生人聊天,是不是敢在大庭广众之下高声说话,是否愿意到一个不熟悉的部门去进行采访等。我们知道学生的活动能力有强弱之分,性格有内向和外向之别,而活动能力又往往受到家庭环境和心理性格等方面的影响。一般来说,性格外向的学生社会活动能力要强一些,但自制能力往往要差一些,工作也相对要浮躁一些;而性格内向的学生虽然拙于言辞,不善交际,但却非常沉稳。了解这些,可以帮助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能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指导策略。
(3)知识结构方面:虽然现在学生的知识结构还处在一个未定型的时期,但他们对某些学科又或多或少有些偏爱,因此有必要对他们的知识现状摸底,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才干。如了解他们是比较喜欢人文科学还是自然科学,学得最好的是哪些学科,最不感兴趣的是哪些学科,喜欢看哪种类型的课外书等。这样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就可以避免许多重复劳动。
(4)日常生活方面: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的特殊地位使得他们往往目中无人,惟我独尊。他们大多不愿向别人袒露自己的思想,心理封闭。这一点在常规教学的重要性并不十分突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也大可不必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研究,而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强调集体的协作精神,一个课题研究小组有无凝聚力往往决定着这个课题能否顺利进行。因此,了解学生是否具有合作意识就成为我们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前必不可少的一环。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不同侧面去进行了解,如他们是否愿意与大家一同分享成功的喜悦,是否愿意向父母或朋友倾诉自己的心思,是否喜欢自己的父母或邻居,是否有过孤独的感觉等等。
(5)困难预见方面:研究性学习的困难不仅体现在研究过程中,还体现在这门课程的推行中。因为在大多数学生看来,它与高考联系并不紧密,花那么多的时间去搞调查、做实验,有不务正业之嫌。学生最担心的恐怕就是会影响常规课程的学习,为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想法,在进行这门课程启动前的教学设计时,就应想方设法打消他们的顾虑。
学生的另一个困难来自客观方面,我们可以向学生了解一下他们希望学校能为他们提供哪些方面的帮助,如做好校内图书馆、电脑室、实验室、后勤部门的服务工作和家长的说服工作以及社会有关部门的联系工作。另外,还有必要了解一下他们希望从教师那里得到哪些方面的帮助和对老师的要求。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研究,我们就掌握了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的第一手材料,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也就可以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了。
研究学生的常用方法是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找学生聊天。只要我们尊重他们,以诚恳的态度去对待,他们一般都会乐意与教师进行交流。
2、教师情况研究
一个课题指导小组往往由几位教师组成,这些教师在专业知识、心理性格、业余爱好等方面往往有很大的区别,因此,有必要对同组的每个教师的优点和不足进行认真的研究,取长补短,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课题指导小组的作用。
专业知识方面:高中教师大多是教授一门课程,知识面相对比较窄,对边缘学科知识了解有限,因此在对学生指导时要进行合理分工,让每个教师尽量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但由于教师在学历层次、能力结构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在分工方面不能一刀切。如本校在学生的开题和结题报告中都要求要有一篇英文概述,英语教师虽然能解决学生的英语语法问题,但对学生的报告是否抓住了研究的核心内涵可能并不清楚,这就要求其他教师也必须参与进来。
心理性格方面:每个人在心理性格方面都与别人有区别,即或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也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心理性格特点,因此,对本组每一位教师的性格志趣进行研究,会帮助我们找到一些最佳的指导方法。如性格内向的老师往往比较有耐心,能帮助学生认真分析研究中的得失。性格外向的教师往往交际广泛,能帮助学生与社会上的有关部门取得联系,让学生顺利地进行采访,在指导学生方面往往不拘一格、富有创意。
兴趣爱好方面: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社会实践课程,它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如果单凭几个教师所学的专业知识,在指导的时候可能会感到捉襟见肘。因此,必须充分利用教师的兴趣爱好这一有利资源。如有的老师电脑玩得不错,有的老师喜欢收藏,有的老师喜欢摄影,这些技能都是研究性学习所必须掌握的,这些教师完全有能力给学生提供帮助。
3、指导策略研究
指导策略是提升学生研究兴趣的一种有效途径。学生的研究兴趣能否得以长期保持、研究过程能否顺利完成都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策划,要当好这一导演的角色,就必须掌握一些指导的技巧。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指导策略进行研究,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策略,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保持学生研究的积极性。常见的指导策略有如下几种:
激励法。一般来说人都是渴望得到别人认可的,当学生在研究中有突出的进展时,教师不应吝惜自己的表扬,要表扬得让学生受宠若惊,让学生都有一种“我是天才”的自豪感。学会欣赏学生是指导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的第一步。即或学生的某次活动毫无收获,我们也不应多加指责,在与学生一道分析失败原因的同时,一边鼓励学生去继续自己的实践,尽量去发现学生研究的长处,哪怕只是很细微的优点。
激将法。当学生在研究中受到挫折,比如去采访某人受到拒绝时,教师要想办法激起学生的勇气。如我们可以向他们说某个小组的同学去采访某人时受到了很热情的接待,你们就承认自己不如哪些同学吗?现在的中学生自尊心都很强,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就可以培养他们知难而进的争胜意识。
求助法。教师有时候不妨拿一些自己已经知道的问题去向学生求教,当一回学生,让学生也感受一下当教师的滋味。这一方法既可满足学生的虚荣心,又可密切师生间的关系,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指导艺术。
4、困难与优势研究
(1)困难研究
研究性课程自始至终都面临着困难,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中必须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做出充分的估计,并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一般来说在课题论证阶段学生会面临许多方面的困难,如不知怎样选择课题,不知怎样去研究,不知从哪些地方去寻找自己需要的资料,去采访做调查也搞不清该了解些什么。此外还有一些来自社会方面的压力,如家长的反对等。对这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都必须认真准备,做到心中有数。
在开题准备阶段,由于学生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研究,对研究性学习的轮廓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因而在这个阶段出现的困难主要表现在资料的收集、开题程序和开题报告等方面。如他们往往搞不清在收集的材料中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没用的,搞不清开题报告到底该怎么写,写什么内容,哪些内容要重点写,哪些内容只要稍微提一下就可以了。这些问题也是这一阶段教师教学设计的核心问题。
在学生的开题顺利实施后,课题的研究就进入中期实施阶段,这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飞跃阶段,学生需要占有大量的材料来论证自己的课题。这一阶段学生的最大困难恐怕是研究热情的维持问题。学生由于刚刚通过了课题的开题,普遍认为可以松一口气了,因而课题研究最容易有始无终。又由于这一阶段大多处在学生的长假期,他们很可能因其他活动而把自己的研究给忘了。如有些研究花卉的同学让花蔫了,有些研究汽车尾气的同学让用来做实验的老鼠饿死了。对此,指导老师应认真设计学生的实施计划,对学生的研究过程进行全方位的跟踪。
最后是课题的结题阶段,进入到这一阶段,学生面临的困难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结题报告的撰写;成果展示;经验与教训总结。
(2)优势研究
中学生处在一个思想情绪很不稳定的时期,他们自身所能具备的最大优势就是对世界充满好奇,对未来充满遐想,任何一点成功都会使他们的心理得到满足,正确的引导会点燃他们创造的火花,为此,应好好对他们的这些自身优势进行研究,充分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除此之外,还应进行有针对性地研究。如了解学生的专长、兴趣爱好,以便他们在选题时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同时教师还应对本课题组教师的优势进行研究,以便进行合理分工,优势互补。
5、活动形式研究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可谓五花八门,种类繁多。不同内容采取的活动形式也往往不同,那么教师该怎样去开展活动呢?最常见的活动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讨论式。这是研究性学习中采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形式。教师根据课题进展的情况,向学生提出一个有代表性的问题,让学生小组集体解决。
调查式。学生根据自己的课题需要,带着问题,都有关场所去进行社会调查。
采访式。学生到有关部门去采访与课题有关的专家,或到网上寻找在自己课题方面有杰出成就的专家学者。
交流式。各个课题小组定期交流自己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互相介绍自己的研究经验和心得。
查阅式。学生到校图书馆、新华书店、市图书馆、互联网等场所查找与课题有关的资料。
实验式。学生到实验室等场所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实验。
教师在安排每一次活动时,一定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能急于求成,做到三个“切忌”:活动范围切忌过宽;活动内容切忌模糊;活动目标切忌过高。
另外,教师在进行活动安排时还要考虑到学校总的课时设计,以便急早安排好每一阶段的活动目标。如本校高一年级是用一年的时间来完成这门课程的,因而,学生的活动内容和方式也就相对丰富一些。一般来说,起始年级所花的时间要长一些,以便学生有充裕的时间来适应这门课程。
6、学习资源研究
(1)人才资源
所谓人才资源指的是本课题组研究人员所具备的智力优势及与本课题有关的社会人才资源。在向学生进行开题动员的时候,要能充分宣传自身的优势。
教师的智力资源固然重要,但研究性学习的主体毕竟是学生,为此,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能力优势更是课题研究的关键。
此外,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还要对与本课题有关的部门和社会专家进行了解,向学生提供一些采访的渠道和专家在某些方面取得的成就,以供学生研究时作参考。另外,有些学生的家长可能就是在某个领域做出了杰出成就的专家,对此千万不能忽视,因为联系家长比联系其他部门的领导要方便得多。
(2)物力资源
首先要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如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微机室;其次是到社会上去寻求帮助,如新华书店、市图书馆、科教中心等;再次就是取得家长的支持。如本课题第一小组的几个同学家庭条件都不错,家长对孩子的活动也很支持,家长给他们提供了活动所需的有些设备,如采访机、数码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电脑等。这样他们的课件制作高出其他同学许多也就在情理之中。
四、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的内容有哪些?
第一:确立课题研究目标
这里所说的课题研究目标,是指每次活动的主题构想。这是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必须明确的问题。那如何来确立每次活动的主题构想呢?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展开。
1、每个课题都有课题的中期和长期目标,在确定每次活动的主题构想时,应结合课题的中长期目标来设计本次活动的课题目标。
2、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和原先预计的目标有所不同,那就要求在教学设计时结合实际情况,调整活动目标。
3、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要对学生的操作过程进行分析总结,结合组内学生的工作能力、知识水平以及上次活动完成情况等,来确立下次活动的目标,使之更加适合学生,使他们在实施过程中,少走弯路,多有收获,为整个课题的完成打好坚实的基础。
在制定活动目标的时候,一定要具体,有可操作性。一次活动最好着重解决一个问题,达到一个小的研究目标。
第二:预计重难点
预计重难点,就是对每次课题研究的活动目标的重点进行分析,对学生研究中可能出现的困难进行估计,这是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为了避免设计的盲目性,课题组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前应做好两项工作,一是要对学生在上一次活动中碰到的困难进行了解、分析,从中找出一些共性的问题,进而分析这些出现这些问题的症结和根源;二是要对课题研究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对可能影响课题研究的客观情况进行估计。这样在进行每次活动的教学设计时,就可能更具有针对性,对重难点的把握就可能更接近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
第三:操作过程
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的操作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形式。
一种是教师指导。这既有指导老师结合本次活动所确定的主题构想,对学生进行一些知识性的指导和对学生前一阶段研究工作总结,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作一集体回答,又有专门为学生开设与课题有关的专题讲座,如《怎样写开(结)题报告》、《怎样收集材料》等。
一种是学生活动。这是指课题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对课题活动内容进行安排,对活动过程进行指导,以及对活动过程中各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估计。这时教师教学设计的重点应放在对学生活动过程的管理上。如有些学生可能利用这个机会到外面去玩耍,或到网上去漫游,所以对学生活动内容的设计,一定要尽可能从各方面考虑,多想方法,使课题的操作过程,既符合规范,又有创新。
第四:知识更新
由于课题组老师是由不同科目的课任老师组成的,各个老师都有知识的局限,单凭一个老师的专业知识是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的,因此教师应认识到自身知识的缺陷,不断地提高自己,丰富自己。在进行每一次教学设计时,都应对本次活动所需要具备的知识作充分的准备,对自己陌生的知识应虚心向同行或专家请教,对一些基本的技能应认真去学习,如有关电脑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指导教师都必须熟悉。另外,教师在指导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新观念,新知识,新技能,要及时反映在教学设计及指导中。因此在进行每一次教学设计时,都要把自己的知识更新作为一个专项列出来,以促成自己的研究素质的提升。
第五:反思总结
这部分内容是教学设计的最后一环。尽管我们对研究性学习的方方面面都作了充分的准备,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总会有许多意料不到的情况发生。因此,对每一次的活动进行总结反思也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们应多问几个为什么,如为什么会出现种情况?为什么没有预见到这种情况?是自己的能力问题还是自己的主观认识问题?这一反思可增强指导教师的责任感。
此外在每一次的教学设计中还应对自己前一阶段所指导的工作作个总结。看自己在指导学生的课题研究中,自己有哪些收获,教育教学行为和教育方式有哪些转变。这一总结,可增强教师指导的自信心
一、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有什么特点?
1、粗放性。在常规教学中教学设计的对象是固定的,重点难点也是明确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只要通过对内容的研究就可以确立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设计过程基本上是线性的。而在研究性学习中,由于学习的内容具有不稳定的特点,研究的范围也难以界定,因而教学设计只能是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试粗线条的估计,至于自己的设计是对还是错教师心中也没有底,从这一点看,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是一种对未知过程的想象与摸索,它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创造力,教学设计的内容形式可以百花齐放,整个设计过程是粗放的也是立体的。
2、动态性。研究性学习强调的是研究过程,而不是研究的结果,由于这一过程是不断变化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内容和方式必须根据过程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它还具有动态性的特点。研究性课程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也上对课题研究的一个设计过程和跟踪过程。
3、协作性。不仅在研究性学习中要强调协作性,就是在教学设计中协作性也非常重要。这里既有师生间的合作与老师间的合作,还有学校与社会的合作。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许多东西对我们广大老师来说都是第一次接触,只有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才能妥善解决好研究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从而找到最佳的解决方式。教师间的合作,在研究性学习中至关重要,因为集体的智慧总要超过一个人的智慧。
4、灵活性。在常规教学中,教师只是对规定内容进行处理,教学方式相对单一,在研究性学习中,由于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形式千差万别,学生的研究内容与方式也各不相同,随时都可能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这就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设计也必须灵活机动,可以说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时,灵活性尤为重要。
二、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①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研究性学习在不同阶段的内容和要求是不一样的,教学设计理应针对这些变化进行调整。例如:在选题阶段,主要是指导学生如何选择恰当的、便于研究的课题,这就要教师针对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能力、已搜集到的资料及能为研究提供的资源环境等进行设计。在结题阶段,主要是指导学生如何写好结题报告,这就要教师针对学生收集到的所有资料,对学生进行资料的整理、归纳、分析等方面指导。
②针对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研究性学习的每一次教学活动所要完成的目标是不一样的,教学设计就要针对不同的目标,制订不同的计划,设计不同的方法和过程。例如:外出采访搜集资料,就要对学生基本的外出调研知识进行指导,特别是在文明礼貌、交通安全等方面加以强调;上网查阅资料,就要对学生进行如何上网、下载指导。
③针对学生。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各不相同,学生的个性存在差异,学生的交往能力也不尽相同。例如:在指导学生小组分工时,就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合理分工。性格活泼开朗、交际能力强的学生负责对外联络,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负责摄影或做实验,理论水平强的学生负责书写和结题,性格内向,做事认真、细腻的学生负责资料保管。
④针对现有的教育资源和环境。研究性学习要以学校、社区为依托,要充分考虑学校、社区的现有教育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及教育环境设施,尽可能地加以充分利用。在选题时特别要加以考虑,否则可能会造成选择的课题不能研究,导致半途而废。例如:农村、小城镇的学校千万不要像大城市的学校那样选择科研要求极高的课题。因为它们没有大城市那么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作依托。
2、科学性原则
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体现在教学目标明确、方法得当、重点突出、过程清晰、内容准确、课时合理、科学用语规范等。要使每次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有利于教师的管理指导和学生研究的顺利进行。我们认为在每次教学活动之前师生应该协商备课,发挥集体的智慧;每次教学活动之后,应该及时总结,写教学后记并作适当的调整,以便充实和完善教学设计。
3、主体性原则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本,强调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为主。整个教学始终要围绕学生自己发现-----选择----探究----解决问题这一研究过程来设计,教师在研究中只起点拨、指导、领路的作用。每次活动的教学设计同样也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外出采访。教师给学生提出这次外出采访的几点指导性建议:①需要带些什么东西(访谈表、介绍信、录音机、录像机、照相机等);②需要解决什么问题;③在采访中若遇到突发性问题应如何合理解决(如:被采访的单位或人不接待怎么办)。接着让学生各尽所长,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采访。
4、鼓励创新原则
研究在不断变化中进行,有许多的新鲜事物不断出现,要求教学设计作不断的调整和创新,特别是鼓励学生在研究中大胆地对教师提出质疑并不断调整研究方向。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创造性地去研究。没有创新的设计和学生自身的创新,研究性学习就没有生命活力。同时,每次的教学设计也不必千篇一律,应该要创新出各种不同的形式。
5、可持续发展原则
研究的事物随时间、空间在不断变化和发展;学生的知识、能力及认识事物的水平随着研究的深入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故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要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不仅仅是为了一届又一届的师生积累丰富资料和宝贵经验,更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今后的人生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帮助。教学设计的思想和理念要新,不能着眼于现在,应放眼于未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教育学生要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敢于创新和实践的作风、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等;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善于思考的思维方式等。
三、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要进行哪些方面的准备?
这是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时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为了不打无准备之战,使自己的备课更有针对性,教师必须对方方面面的情况都进行充分的调查和估计。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寻找备课依据。
1、学生情况研究
学生是研究性学习的主体,他们研究热情的高低、活动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决定这门课程的成败。为此,必须对学生的知识现状、能力层次、研究兴趣、活动区间、生活环境作一正确的评估。由于这门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因而不能凭主观臆断。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手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一次摸底,以找到一些教学设计的依据。
(1)兴趣方面:了解他们对开设研究性课程所持的态度。一般来说,学生对一门新的课程总会抱着一定的好奇心来参加,态度普遍比较积极。可由于研究性课程是一项社会实际活动,对动手能力相对薄弱的中国学生来说,他们的反应可能并不如想象的强烈,对此,我们应作好充分的估计。
(2)活动能力方面:了解他们在平时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和性格特点。如他们是否常常与同学或家长进行交流,是否愿意与陌生人聊天,是不是敢在大庭广众之下高声说话,是否愿意到一个不熟悉的部门去进行采访等。我们知道学生的活动能力有强弱之分,性格有内向和外向之别,而活动能力又往往受到家庭环境和心理性格等方面的影响。一般来说,性格外向的学生社会活动能力要强一些,但自制能力往往要差一些,工作也相对要浮躁一些;而性格内向的学生虽然拙于言辞,不善交际,但却非常沉稳。了解这些,可以帮助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能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指导策略。
(3)知识结构方面:虽然现在学生的知识结构还处在一个未定型的时期,但他们对某些学科又或多或少有些偏爱,因此有必要对他们的知识现状摸底,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才干。如了解他们是比较喜欢人文科学还是自然科学,学得最好的是哪些学科,最不感兴趣的是哪些学科,喜欢看哪种类型的课外书等。这样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就可以避免许多重复劳动。
(4)日常生活方面: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的特殊地位使得他们往往目中无人,惟我独尊。他们大多不愿向别人袒露自己的思想,心理封闭。这一点在常规教学的重要性并不十分突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也大可不必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研究,而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强调集体的协作精神,一个课题研究小组有无凝聚力往往决定着这个课题能否顺利进行。因此,了解学生是否具有合作意识就成为我们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前必不可少的一环。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不同侧面去进行了解,如他们是否愿意与大家一同分享成功的喜悦,是否愿意向父母或朋友倾诉自己的心思,是否喜欢自己的父母或邻居,是否有过孤独的感觉等等。
(5)困难预见方面:研究性学习的困难不仅体现在研究过程中,还体现在这门课程的推行中。因为在大多数学生看来,它与高考联系并不紧密,花那么多的时间去搞调查、做实验,有不务正业之嫌。学生最担心的恐怕就是会影响常规课程的学习,为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想法,在进行这门课程启动前的教学设计时,就应想方设法打消他们的顾虑。
学生的另一个困难来自客观方面,我们可以向学生了解一下他们希望学校能为他们提供哪些方面的帮助,如做好校内图书馆、电脑室、实验室、后勤部门的服务工作和家长的说服工作以及社会有关部门的联系工作。另外,还有必要了解一下他们希望从教师那里得到哪些方面的帮助和对老师的要求。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研究,我们就掌握了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的第一手材料,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也就可以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了。
研究学生的常用方法是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找学生聊天。只要我们尊重他们,以诚恳的态度去对待,他们一般都会乐意与教师进行交流。
2、教师情况研究
一个课题指导小组往往由几位教师组成,这些教师在专业知识、心理性格、业余爱好等方面往往有很大的区别,因此,有必要对同组的每个教师的优点和不足进行认真的研究,取长补短,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课题指导小组的作用。
专业知识方面:高中教师大多是教授一门课程,知识面相对比较窄,对边缘学科知识了解有限,因此在对学生指导时要进行合理分工,让每个教师尽量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但由于教师在学历层次、能力结构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在分工方面不能一刀切。如本校在学生的开题和结题报告中都要求要有一篇英文概述,英语教师虽然能解决学生的英语语法问题,但对学生的报告是否抓住了研究的核心内涵可能并不清楚,这就要求其他教师也必须参与进来。
心理性格方面:每个人在心理性格方面都与别人有区别,即或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也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心理性格特点,因此,对本组每一位教师的性格志趣进行研究,会帮助我们找到一些最佳的指导方法。如性格内向的老师往往比较有耐心,能帮助学生认真分析研究中的得失。性格外向的教师往往交际广泛,能帮助学生与社会上的有关部门取得联系,让学生顺利地进行采访,在指导学生方面往往不拘一格、富有创意。
兴趣爱好方面: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社会实践课程,它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如果单凭几个教师所学的专业知识,在指导的时候可能会感到捉襟见肘。因此,必须充分利用教师的兴趣爱好这一有利资源。如有的老师电脑玩得不错,有的老师喜欢收藏,有的老师喜欢摄影,这些技能都是研究性学习所必须掌握的,这些教师完全有能力给学生提供帮助。
3、指导策略研究
指导策略是提升学生研究兴趣的一种有效途径。学生的研究兴趣能否得以长期保持、研究过程能否顺利完成都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策划,要当好这一导演的角色,就必须掌握一些指导的技巧。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指导策略进行研究,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策略,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保持学生研究的积极性。常见的指导策略有如下几种:
激励法。一般来说人都是渴望得到别人认可的,当学生在研究中有突出的进展时,教师不应吝惜自己的表扬,要表扬得让学生受宠若惊,让学生都有一种“我是天才”的自豪感。学会欣赏学生是指导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的第一步。即或学生的某次活动毫无收获,我们也不应多加指责,在与学生一道分析失败原因的同时,一边鼓励学生去继续自己的实践,尽量去发现学生研究的长处,哪怕只是很细微的优点。
激将法。当学生在研究中受到挫折,比如去采访某人受到拒绝时,教师要想办法激起学生的勇气。如我们可以向他们说某个小组的同学去采访某人时受到了很热情的接待,你们就承认自己不如哪些同学吗?现在的中学生自尊心都很强,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就可以培养他们知难而进的争胜意识。
求助法。教师有时候不妨拿一些自己已经知道的问题去向学生求教,当一回学生,让学生也感受一下当教师的滋味。这一方法既可满足学生的虚荣心,又可密切师生间的关系,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指导艺术。
4、困难与优势研究
(1)困难研究
研究性课程自始至终都面临着困难,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中必须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做出充分的估计,并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一般来说在课题论证阶段学生会面临许多方面的困难,如不知怎样选择课题,不知怎样去研究,不知从哪些地方去寻找自己需要的资料,去采访做调查也搞不清该了解些什么。此外还有一些来自社会方面的压力,如家长的反对等。对这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都必须认真准备,做到心中有数。
在开题准备阶段,由于学生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研究,对研究性学习的轮廓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因而在这个阶段出现的困难主要表现在资料的收集、开题程序和开题报告等方面。如他们往往搞不清在收集的材料中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没用的,搞不清开题报告到底该怎么写,写什么内容,哪些内容要重点写,哪些内容只要稍微提一下就可以了。这些问题也是这一阶段教师教学设计的核心问题。
在学生的开题顺利实施后,课题的研究就进入中期实施阶段,这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飞跃阶段,学生需要占有大量的材料来论证自己的课题。这一阶段学生的最大困难恐怕是研究热情的维持问题。学生由于刚刚通过了课题的开题,普遍认为可以松一口气了,因而课题研究最容易有始无终。又由于这一阶段大多处在学生的长假期,他们很可能因其他活动而把自己的研究给忘了。如有些研究花卉的同学让花蔫了,有些研究汽车尾气的同学让用来做实验的老鼠饿死了。对此,指导老师应认真设计学生的实施计划,对学生的研究过程进行全方位的跟踪。
最后是课题的结题阶段,进入到这一阶段,学生面临的困难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结题报告的撰写;成果展示;经验与教训总结。
(2)优势研究
中学生处在一个思想情绪很不稳定的时期,他们自身所能具备的最大优势就是对世界充满好奇,对未来充满遐想,任何一点成功都会使他们的心理得到满足,正确的引导会点燃他们创造的火花,为此,应好好对他们的这些自身优势进行研究,充分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除此之外,还应进行有针对性地研究。如了解学生的专长、兴趣爱好,以便他们在选题时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同时教师还应对本课题组教师的优势进行研究,以便进行合理分工,优势互补。
5、活动形式研究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可谓五花八门,种类繁多。不同内容采取的活动形式也往往不同,那么教师该怎样去开展活动呢?最常见的活动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讨论式。这是研究性学习中采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形式。教师根据课题进展的情况,向学生提出一个有代表性的问题,让学生小组集体解决。
调查式。学生根据自己的课题需要,带着问题,都有关场所去进行社会调查。
采访式。学生到有关部门去采访与课题有关的专家,或到网上寻找在自己课题方面有杰出成就的专家学者。
交流式。各个课题小组定期交流自己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互相介绍自己的研究经验和心得。
查阅式。学生到校图书馆、新华书店、市图书馆、互联网等场所查找与课题有关的资料。
实验式。学生到实验室等场所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实验。
教师在安排每一次活动时,一定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能急于求成,做到三个“切忌”:活动范围切忌过宽;活动内容切忌模糊;活动目标切忌过高。
另外,教师在进行活动安排时还要考虑到学校总的课时设计,以便急早安排好每一阶段的活动目标。如本校高一年级是用一年的时间来完成这门课程的,因而,学生的活动内容和方式也就相对丰富一些。一般来说,起始年级所花的时间要长一些,以便学生有充裕的时间来适应这门课程。
6、学习资源研究
(1)人才资源
所谓人才资源指的是本课题组研究人员所具备的智力优势及与本课题有关的社会人才资源。在向学生进行开题动员的时候,要能充分宣传自身的优势。
教师的智力资源固然重要,但研究性学习的主体毕竟是学生,为此,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能力优势更是课题研究的关键。
此外,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还要对与本课题有关的部门和社会专家进行了解,向学生提供一些采访的渠道和专家在某些方面取得的成就,以供学生研究时作参考。另外,有些学生的家长可能就是在某个领域做出了杰出成就的专家,对此千万不能忽视,因为联系家长比联系其他部门的领导要方便得多。
(2)物力资源
首先要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如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微机室;其次是到社会上去寻求帮助,如新华书店、市图书馆、科教中心等;再次就是取得家长的支持。如本课题第一小组的几个同学家庭条件都不错,家长对孩子的活动也很支持,家长给他们提供了活动所需的有些设备,如采访机、数码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电脑等。这样他们的课件制作高出其他同学许多也就在情理之中。
四、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的内容有哪些?
第一:确立课题研究目标
这里所说的课题研究目标,是指每次活动的主题构想。这是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必须明确的问题。那如何来确立每次活动的主题构想呢?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展开。
1、每个课题都有课题的中期和长期目标,在确定每次活动的主题构想时,应结合课题的中长期目标来设计本次活动的课题目标。
2、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和原先预计的目标有所不同,那就要求在教学设计时结合实际情况,调整活动目标。
3、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要对学生的操作过程进行分析总结,结合组内学生的工作能力、知识水平以及上次活动完成情况等,来确立下次活动的目标,使之更加适合学生,使他们在实施过程中,少走弯路,多有收获,为整个课题的完成打好坚实的基础。
在制定活动目标的时候,一定要具体,有可操作性。一次活动最好着重解决一个问题,达到一个小的研究目标。
第二:预计重难点
预计重难点,就是对每次课题研究的活动目标的重点进行分析,对学生研究中可能出现的困难进行估计,这是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为了避免设计的盲目性,课题组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前应做好两项工作,一是要对学生在上一次活动中碰到的困难进行了解、分析,从中找出一些共性的问题,进而分析这些出现这些问题的症结和根源;二是要对课题研究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对可能影响课题研究的客观情况进行估计。这样在进行每次活动的教学设计时,就可能更具有针对性,对重难点的把握就可能更接近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
第三:操作过程
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的操作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形式。
一种是教师指导。这既有指导老师结合本次活动所确定的主题构想,对学生进行一些知识性的指导和对学生前一阶段研究工作总结,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作一集体回答,又有专门为学生开设与课题有关的专题讲座,如《怎样写开(结)题报告》、《怎样收集材料》等。
一种是学生活动。这是指课题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对课题活动内容进行安排,对活动过程进行指导,以及对活动过程中各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估计。这时教师教学设计的重点应放在对学生活动过程的管理上。如有些学生可能利用这个机会到外面去玩耍,或到网上去漫游,所以对学生活动内容的设计,一定要尽可能从各方面考虑,多想方法,使课题的操作过程,既符合规范,又有创新。
第四:知识更新
由于课题组老师是由不同科目的课任老师组成的,各个老师都有知识的局限,单凭一个老师的专业知识是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的,因此教师应认识到自身知识的缺陷,不断地提高自己,丰富自己。在进行每一次教学设计时,都应对本次活动所需要具备的知识作充分的准备,对自己陌生的知识应虚心向同行或专家请教,对一些基本的技能应认真去学习,如有关电脑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指导教师都必须熟悉。另外,教师在指导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新观念,新知识,新技能,要及时反映在教学设计及指导中。因此在进行每一次教学设计时,都要把自己的知识更新作为一个专项列出来,以促成自己的研究素质的提升。
第五:反思总结
这部分内容是教学设计的最后一环。尽管我们对研究性学习的方方面面都作了充分的准备,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总会有许多意料不到的情况发生。因此,对每一次的活动进行总结反思也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们应多问几个为什么,如为什么会出现种情况?为什么没有预见到这种情况?是自己的能力问题还是自己的主观认识问题?这一反思可增强指导教师的责任感。
此外在每一次的教学设计中还应对自己前一阶段所指导的工作作个总结。看自己在指导学生的课题研究中,自己有哪些收获,教育教学行为和教育方式有哪些转变。这一总结,可增强教师指导的自信心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