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父母接受自己早恋?
展开全部
歌德曾经说过:“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不管你承认不承认,目前中学生的早恋现象已经客观存在。 有的教师和家长看到了早恋的危害,却不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一旦发现早恋的苗头,根本不去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主客观原因,甚至不耐烦弄清楚究竟是异性的正常友谊还是早恋,一律斥为“越轨行为”。有的动辄给学生扣上“作风不正派”、“道德败坏”的帽子,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公开批评,甚至给予处分。有的家长也认为子女是不走正道而责骂他们,并且规定各种禁令,不许自由外出,不许与异性朋友通信,更有甚者检查子女的一切往来信件、日记等。也有的教师、家长采取嘲笑的态度,给学生当“红娘”,家长间互认“亲家”。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只会使学生感到压抑和苦闷,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更多的学生则会因此更要向能理解他们的人寻求同情和温暖,把这种情感转化为以更隐蔽的形式表达。 中学生的早恋有两个特点: (1)对爱情理解的朦胧性。他们早恋的基础是异性间的相互吸引,这种相互吸引有时仅仅停留在对方好看顺眼,与自己兴趣相投的基础上。他们常常只是主观地把对方与自己心目中喜爱的异性相吻合,给对方套上理想的光环,带有强烈的主观性。他们还不太懂得爱情的真正含义,不理解爱情需要承担的道德和社会责任。他们更多的只是关心眼前浪漫的眉目传情,单独相处,没有考虑以后发展和变化的可能性。尽管通过中学所学过的某些教材,所接触过的年长亲友的爱情生活,所看过的有关爱情的电影、电视节目、文艺作品都可能成为少男少女们的爱情教科书,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仍会产生许多疑问,感到惶惑不解。他们对爱情知道得很多,却懂得很少。因此谈恋爱便难免带有朦胧性。中学生崇拜浪漫主义的恋爱,各自有心中的“白马王子”和“白雪公主”,早恋便更具有浪漫的色彩,主观地追求理想主义的爱情,却极少去考虑它的现实性。 (2)闭锁性。青春期的心理特征之一是闭锁性。他们的心理话不愿向父母说,也不愿向老师说。同时,中学生守则也明令禁止中学生谈恋爱,学生对这方面更是噤若寒蝉,用各种方法使自己的行为更加隐蔽。 从内因方面说,首先是中学生的生理成熟。现代男女均在16—17岁左右达到性成熟的最高峰,发育年龄的前倾现象使人的发育期缩短了。而这个高峰期正处于高中阶段。进入青年初期的高中生,随着活动领域的扩大和知识的增多,认识兴趣和求知欲的增强,在性成熟的生理作用下,一方面对性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产生了许多疑问,从内心深处感到异性吸引的存在,试图接近异性,探索异性奥秘;另一方面,社会、学校、家庭一般对此都讳莫如深,甚至讥笑、训斥、严厉压制男女之间的交往,这反而使性的好奇心获得了强化。在这种情况下,再加上社会上各种性信号的刺激,使本来处于似懂非懂的朦胧中的性心理迅速发展起来。其次是道德观念相对薄弱和自制力不强。有的高中生由于自身道德观念薄弱,把谈恋爱作儿戏,丝毫不考虑爱情中的责任和义务,不理解何为美的行为,何为不道德的行为。个别人甚至出现不道德的性关系或违法现象。也有的高中生由于意志薄弱,自制力不强,明知是不对的,但产生激情时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从外因方面来说,家庭、学校、社会的不正确态度,会成为高中生早恋的催化剂。首先是家庭往往对这个问题采取严厉禁止的态度,不允许孩子有正常的异性交往,封锁一切有关性知识和爱情描写的书刊,导致一些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甚至本没有早恋的也故意去找早恋的对象。其次是有的学校、教师对这个问题采取回避态度,对高中生的早恋现象置若罔闻,导致早恋在学校中蔓延,更多的情况是采取另一种回避态度,绝对禁止男女学生的个别交往,一旦发现任何早恋的蛛丝马迹,便不分青红皂白地定性为早恋,甚至公开处罚,常常会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第三,社会对中学生的早恋给予过多渲染,一时间,描写中学生早恋的作品、影视节目纷纷出台,使人觉得中学生的早恋成为学校中的主流,其结果反而对学生的早恋起到一种推波助澜的作用。此外,不良书报杂志、低级趣味的甚至黄色的影视录像、网络等也对高中生的早恋有直接影响。当前流行于文化市场的那些不健康的东西,数量之多,覆盖面之广,是前所未有的。各种传播媒介中,性刺激量大大增加,那此庸俗的格调低下的文艺作品特别容易污染青少年纯洁的心灵。 从性意识的发展上说,早恋是十分自然、正常的现象,少男少女对特定异性对象的好感、爱慕也是十分纯洁的。但是由于现代社会对青年的要求与封建时代已大不相同,高中生尽管已经进入了青春发育高峰期,但他们的主要任务还是搞好学习,掌握知识,以便将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因此,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本身都应对早恋问题有一个正确的态度。 应该看到,中学生中的早恋并非主流,学校教育中,对中学生的早恋情况应给予具体分析,坚持以疏导为主的原则,既不能对早恋现象不闻不问,也不能不问情况一概反对男女学生的交往。教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会使学生懂得早恋的害处和在两性问题上应有的道德。学校、家庭都有必要对中学生进行适时适度的青春期教育,学校要多组织丰富多彩的健康有益的活动,一方面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引导中学生在活动中正常交往,使他们顺利地度过中学时代,步入幸福的生活历程。 所谓早恋,是指未成年人的恋爱。18岁以前的人都是未成年人。初恋是指人生中的第一次恋爱,包括未成年人的早恋和成年人的首次恋爱。 对子女的早恋,首先要理解,这是孩子青春期的生理反映,是正常的普遍的现象,不要大惊小怪。其次要正确引导,不要让他们误入岐途,不要让他们受到伤害。三要教育他们处理好恋爱和学习的关系,让他们认识到高中阶段的学习关系他们一生的前途,如果因为早恋影响了学习,考不上大学,那将会后悔一生。因此要把恋爱问题放一放,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这才是最重要的。四要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还小,还不俱备谈恋爱的条件,等长大以后,懂事了,也有条件了,那时再谈恋爱 就会好得多。 早恋的害处现在是得到公认的,只是孩子们未必清楚。所以要引导孩子们认识早恋的危害。 你讲得很好,“初恋总是最真挚、最单纯、最难忘的,爱得最深,也有可能是伤得最深的一段感情”。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问题是在初恋中受到伤害的人如何尽快地解脱自己,不要让初恋的伤害影响到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这一点关系到他(她)们未来的幸福,处理好这个问题很重要。 早恋的害处是社会公认的,主要有三点:一是影响未成年人的学习。从对《如何看待早恋》的评论中看出,很多人因为早恋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没有上成大学,影响了他们一辈子。二是由于父母反对早恋,影响到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有的关系还很紧张,既影响了家庭和谐,也影响到子女健康成长。三是由于未成年人考虑问题比较简单,有的未成年人发生了不应该发生的性行为,造成对他们的伤害,特别是对女孩子的伤害,这个后果是很严重的。 “动情了,谁也把握不住自己”。这正是问题的关键,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少年早熟,加上影视文学的影响,早恋是个很普遍的现象。如果不管不问,任其发展,会给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带来许多问题,也会影响到家庭和社会的稳定。未成年人是认识不到这一点的。所以要对未成年人早恋进行教育和引导,这个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家长和学校担负着主要责任。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条件和文化环境的变化,早恋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而且早恋者的年龄越来越小。我们讲这个问题,不是指责孩子们,而是要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早恋问题,帮助他们迈过青春萌动期早恋这道坎,把他们在早恋中可能受到的伤害减少到最低限度。这是对孩子们的爱护。 “动情了,谁也把握不住自己。”这正是问题的关键,早恋在少年人早熟的今天,是难免的,是很普遍的现象。如果对他们不管不问,任其发展,会给未成年人造成严重的伤害,也会给社会带来许多问题,影响家庭的稳定,影响社会的稳定。未成年人是认识不到这一点的,他们只考虑自己的感受。所以对未成年人早恋进行教育和引导,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家长和学校担负着重要的责任。 你说:早恋“大都是以快乐开始,以伤痛结束,然后给彼此留下一道伤痕。”可是孩子们不懂,他们还是要试一试的。所以早恋堵是堵不住的,特别在家里面,不能给孩子施加压力,更不能使用暴力,主要是讲清道理,要正确引导,让孩子们自己处理好早恋问题。还要支持孩子们的正常交往,不要把孩子们的正常交往都说成是早恋,那样会适得其反,把孩子们从家里逼到外面,把不是早恋的正常交往弄成早恋的结局。 朦胧性,早恋的青少年对于早恋关系的发展结局并不明确。他们主要是渴望与异性单独接触,但是对未来组建家庭、如何处理恋爱关系和学业关系、如何区别友谊和爱情都缺乏明确的认识。变异性, 早恋关系是一种充满变化、极不稳定的感情关系。青少年之间一对一的早恋关系缺乏持久性,一般不会持续很长时间。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