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武功出少林”什么意思???
意思是:少林作为中国武文化传承发扬的中心,各个时代的大多武术都能在少林找到影子。夸张一点说,就是“天下的武功都出自少林寺。”的意思。
这种说法的来源:
这跟两个门派的的历史和教义是有关系的,这要追索到两个门派的起源,话说达摩祖师渡江传法,建立少林寺,并没有习武之意,但是看到寺内和尚整日念经,打坐,日久之后很是颓废萎靡,体弱多病。于是便有了习武强身之意,起初,习武只是为了强身,也就是以侍佛为主,修身为辅,这个阶段少林的功夫不是很出名,还是很浅显的阶段。又过了几百年,直至隋末,天下大乱,少林也难逃乱世,也就有了“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唐王李世民登基之后,感谢少林,允许他们拥有僧兵,这个时候又是“儒”“释”“道”三家发展辉煌的时期。少林才被天下熟知,然而还没有到“天下武宗”的地位。
历史又向前推进了几百年,其实在宋朝时期,少林寺并没怎么闹腾,一直很安稳,金庸老先生笔下的天龙八部,给足了少林寺的戏份,其实这个时候的少林寺的武功并没有发展到那么辉煌。这个时候少林还是以讲经释道为主。到了元朝,少林也开始壮大起来,主要原因是天下大乱,元朝统治太过残暴,很多人为了填饱肚子,出家当了僧人(朱元璋就是这么干的),为在乱世之中留的性命,所以习武之风再次兴盛,元朝末期兵荒马太乱,少林也开始荒废起来。
明朝少林寺迎来了自己最辉煌的时刻,这是因为闽南南海地区出现了“倭寇”,久不征战的明朝士兵,和积重难返的明王朝对倭患一时无可奈何。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两个优秀的抗倭将领——俞大猷,戚继光。话说俞大猷老将军对枪法十分痴迷,又甚是喜爱少林棍法,此间少林为辅佐朝廷抗倭,派出了自己僧兵,话说这些僧兵可以以一敌十,许多故事和美谈都是发生在这个时间段。这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少林功夫已经很不错了,第二倭刀很长,对明军的军刀很有优势,但是对少林的铁棍,毫无优势可言。一时间少林僧兵的美名天下大为歌颂,少林寺的地位开始逐步确立,抗倭后期,明军节节胜利,俞大猷曾率兵上少林与众方丈切磋棍棒之术,把自己的枪法交给了少林,戚继光更是喜欢少林棍法曾明明军习练少林棍法对抗倭寇。而少林寺在这个时候与外界的交流开始频繁起来,无数武术大师奔赴少林在哪里切磋技艺,互相学习,无数人把自己的平生所学留在了少林,所以才有了少林的“72”绝技和“藏经阁”,少林的绝技正式在这个时候积攒的。天下武宗!
纵观整个明王朝,共有8位皇子在少林寺出家,可见少林之地位。历史仍在向前,到了清朝,清朝初期,少林并没有受到皇家恩宠,我猜有两个原因第一,康熙他爹被一个和尚被骗到五台山出了家,爱新觉罗家对和尚不是很爽。第二,少林寺的确跟“天地会”的反动分子有过来往,雍正时期曾火烧南少林。但是佛道毕竟是汉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权者为了促进政局的稳定,通过宣扬“满汉一家”和“仁政”多次对少林进行过修缮,此时天下武功出少林已经深入人心了。所谓天下武功出少林,不是少林寺发明了很多武功,而是少林寺积攒了各个流派的武学。将其整理,融合,创新。天下武宗的地位也是明末确立的。
只不过少林作为中国武文化传承发扬的中心,各个时代的大多武术都能在少林找到影子。很多人到少林寺取经学武,很多人到少林寺验证自己的武艺,寺中高手和民间高手经常互换武艺。比如少林的腿法多来自临清谭腿,而谭腿门的拳法是来自少林罗汉拳。
这只是一种习惯的说法,其实并不全面。除 了少林拳法以外,还有很多拳法。象太极,八卦,形意,咏春,弹腿,三皇炮锤,戳脚等等。
少林武术的发展也是符合中国武术发展规律的。人们常说“天下功夫出少林”。“天下功夫”与“少林”有何关系?有人说,少林是武林中最大的门派,弟子众多,遍布天下,故云。这只是原因之一。
少林武术起源于民间,后来形成完整、系统的禅武体系。之后某些功法传至某人,或流入社会,因少林名气很大,所以多说“武出少林”,故云“天下功夫出少林”。“天下武功出少林”主要为小说家所宣扬,后来随着小说作品的流行和影视的影响,所以“天下武功出少林”说得如同真的。
其实应该说“天下武功聚少林”,别的不说,著名的少林潭腿、少林螳螂拳都是从山东传入少林寺的。
武术已经至少有两千年的历史,而少林寺只有一千年的历史,而且少林寺是以武术才名闻天下.可以说是武术造就了少林寺,所以正常逻辑是:
中国的武术环境造就了少林寺的今天!没有武术就没有少林!而绝非少林创造了武术,都是一些无聊和无知的武侠小说者误导所致
2015-07-28
但不不全是。
只不过少林作为中国武文化传承发扬的中心,各个时代的大多武术都能在少林找到影子。很多人到少林寺取经学武,很多人到少林寺验证自己的武艺,寺中高手和民间高手经常互换武艺。比如少林的腿法多来自临清谭腿,而谭腿门的拳法是来自少林罗汉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