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回答
展开全部
拜七岁项橐为师
——孔子的故事之七
以孔子见老子为题材的汉画像石,在全国有十几种之多,其中有几块,在孔子与老子之间,还站着一个七八岁的小孩。这个小孩子名叫项橐,孔子不仅曾经拜他为老师,他们之间还发生了智慧而可爱的故事。《三字经》中有“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说的就是这个故事。
汉画像石的艺术特点之一,便是能够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演绎在同一个画面上。比如项橐与孔子的相遇相识,就不是在孔子与老子见面的时候,而是孔子还在齐国的时候。项橐出生在现在的日照市岚山区碑廓镇袁家庄村,孔子与项橐是不期而遇的。
那时的孔子正带着学生、坐着马车一路逶迤而来,正好路过项橐的村子。谁知刚到村边,马车就被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拦住了,不让过。
原来这个孩子正在路中央用石头垒东西。孔子的学生子路可是个急性子,只见他有些不耐烦地跳下车来,指着这个小孩子大声地叫道:“闪开,闪开,我们有急事,得赶路!”谁知小孩不仅没有让路的意思,还挺直了胸脯仰着头也是大声地问:“车上坐的谁?”子路心想,连齐国国君景公他老人家都对我的老师另眼相看,我何不说出老师的大名震震他。于是便有些骄傲地说:“车上坐的我们的老师是孔子。”小孩子闪了一下聪明的眼睛,接着问:“孔子是什么人?”这下子路可是有些生气了,不容置疑地回答说:“孔子是圣人。”紧接着他们的对话几乎像抢话一样——“圣人是不是什么都懂?”“那当然!”“好,那我就去问问他,回答对了问题就放你们过去,回答错放不放行还得两说着。”
孔子其实也在听着,他感到好笑又可爱,便说:“随便你问好了。”小孩子张口就问:“我问你是城躲车还车躲城?”孔子立即答道:“还用问,当然是车躲城了。”小孩子这下得意了,笑嘻嘻地说:“那你望望,我垒的是啥?”孔子仔细一看,小孩子不仅垒的有房子,房子周围还有城墙。说话算话,孔子便吩咐子路赶着车子从这“城”边上绕过去。
谁知这小孩子还不算完,紧走几步撵上孔子接着发问:“你既然是圣人,今天我就考考圣人。你说是早晨太阳离得近还是中午太阳离得近?”孔子没有迟疑,又是张口就答:“早晨太阳离得近呀。”没等小孩子“为什么”出口,孔子便接着解释说:“你不想想,早晨太阳多大,中午太阳多小。”这时候又轮到小孩子笑了,笑着就又出新招:“你说是离得近了暖和还是离得远了暖和?”孔子没想到这里面设着套,还是张口就答:“肯定是离得近了暖和,比如说冬天的火炉,当然是离得越近越暖和。”小项橐更得意了,问:“按你刚才说的中午的太阳小离得远,那为啥中午却比早晨暖和?”
被问住的孔子,突然醒悟过来,急忙问这个小孩:“你是不是叫项橐?我是早闻你的大名了,今天在这里相遇,也是缘分呀!”小孩子毕竟是小孩子,他也早知就知道孔子是个了起的人,很想当他的学生呢。见这么大学问的孔子都知道自己的大名,不免高兴得眉色飞舞,急切切地说:“我就是项橐,我就是项橐。”
一旁的子路却是不服气,觉得这个小孩不过是蒙了几个问题。特别是自己的老师被问住了,心想这多没面子,便想找个话题将小孩问住。他看到路旁有个正在锄地的中看汉子,便问项橐是谁。听说是项橐的父亲,便让眼睛里闪过一丝狡黠的光亮,装着随意地问道:“你是个聪明的孩子,那一定该知道你的父亲一天能够锄多少下地了?”到底是直肠的子路,问罢,不等项橐思索就哈哈大笑地做出结论说:“不知道了吧?”
小项橐只用鼻子轻轻地哼了两声,不紧不慢地回答道:“你是给老师赶车的,你的马蹄子每天踏多少步,我父亲每天就锄多少下地。”见子路眼睛瞪得铃铛一样,小项橐忍不住反问一句:“请问,你的马每天到底踏多少步呀?”
见子路窘得满脸通红,要发怒又没有理由,孔子和蔼地过来解围,教育自己的学生子路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足的方面就对照检查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说罢,又探下身子,诚恳地对项橐说:“项橐,能者为师,世上后浪推前浪,你也是我的老师啊。”
子路若有所思,马车走得老远了,孔子还在与他的学生们讲这个项橐的故事。孔子告诉学生们,这个项橐之所以如此聪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特别喜欢观察事物,什么事情都好打破砂锅问(璺)到底。比如夏天项橐见一天如蛇的闪电与轰轰的雷鸣,便问父亲:“天为啥闪电打雷?”父亲说:“是老天爷让打闪照亮世界,好让雷公轰劈了坏人和妖精。”项橐不会就此罢休,他还会拐个弯往另一个方面想,多问个为什么:“冬天为啥不闪电打雷?难道说冬天就没有坏人和妖精了?”不仅好问好学,孔子接着向学生们介绍说,我听说这个项橐还挺机智,能够以人家的矛戳人家的盾。有一天,舅舅来走亲戚,晚上在院里树下纳凉,抬头看见一天米饭一样稠的繁星,就想逗逗这个绝顶聪明的外甥,便向项橐提问说:“橐橐,你说天上有多少颗星?”项橐当然说不清,可他想到了比喻,便有了答案:“跟地上的人一般多。”舅舅见没问住他,便又换了个话题逗他玩,问他:“你要知道舅舅有多少根头发,舅舅就给你摘个甜瓜吃。”谁知小项橐接着便将了舅舅一军:“这个容易,你把头发拔下来,我一会就数好。”惹得全家人哈哈大笑。孔子还告诉学生们,这个项橐不仅聪明,还勇敢。有一次项橐正在门口玩耍,忽然听自己家里的鸡群嘎嘎乱叫,赶过去一看,鸡们都拃着翅膀,乱窜乱藏。项橐再抬头一看,一只老鹰正一次次俯冲着要抓那只带一群小鸡正在觅食的老母鸡。老母鸡吓得咕咕打颤,小鸡们也都藏在母亲的翅膀下叽叽呻吟。这时只见怒目圆睁的项橐一手护住老母鸡,一手随即扳倒一棵腊树条,屏住呼吸,密切观注着可恶的老鹰。就在老鹰再一次俯冲下来的当儿,项橐扳着腊树条子的手猛然一松,便狠狠地抽了老鹰一腊条,战败了老鹰,保卫住自己家的鸡们。
孔子的马车在阳光下辚辚地走着,好远好远了,孔子还在感叹不已:“真是后生可畏,这个项橐也是我的一位老师啊!”
成语: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成语出处:《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只有好学善学而又谦虚下问不以为耻,才能够称得上有文化素养。
——孔子的故事之七
以孔子见老子为题材的汉画像石,在全国有十几种之多,其中有几块,在孔子与老子之间,还站着一个七八岁的小孩。这个小孩子名叫项橐,孔子不仅曾经拜他为老师,他们之间还发生了智慧而可爱的故事。《三字经》中有“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说的就是这个故事。
汉画像石的艺术特点之一,便是能够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演绎在同一个画面上。比如项橐与孔子的相遇相识,就不是在孔子与老子见面的时候,而是孔子还在齐国的时候。项橐出生在现在的日照市岚山区碑廓镇袁家庄村,孔子与项橐是不期而遇的。
那时的孔子正带着学生、坐着马车一路逶迤而来,正好路过项橐的村子。谁知刚到村边,马车就被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拦住了,不让过。
原来这个孩子正在路中央用石头垒东西。孔子的学生子路可是个急性子,只见他有些不耐烦地跳下车来,指着这个小孩子大声地叫道:“闪开,闪开,我们有急事,得赶路!”谁知小孩不仅没有让路的意思,还挺直了胸脯仰着头也是大声地问:“车上坐的谁?”子路心想,连齐国国君景公他老人家都对我的老师另眼相看,我何不说出老师的大名震震他。于是便有些骄傲地说:“车上坐的我们的老师是孔子。”小孩子闪了一下聪明的眼睛,接着问:“孔子是什么人?”这下子路可是有些生气了,不容置疑地回答说:“孔子是圣人。”紧接着他们的对话几乎像抢话一样——“圣人是不是什么都懂?”“那当然!”“好,那我就去问问他,回答对了问题就放你们过去,回答错放不放行还得两说着。”
孔子其实也在听着,他感到好笑又可爱,便说:“随便你问好了。”小孩子张口就问:“我问你是城躲车还车躲城?”孔子立即答道:“还用问,当然是车躲城了。”小孩子这下得意了,笑嘻嘻地说:“那你望望,我垒的是啥?”孔子仔细一看,小孩子不仅垒的有房子,房子周围还有城墙。说话算话,孔子便吩咐子路赶着车子从这“城”边上绕过去。
谁知这小孩子还不算完,紧走几步撵上孔子接着发问:“你既然是圣人,今天我就考考圣人。你说是早晨太阳离得近还是中午太阳离得近?”孔子没有迟疑,又是张口就答:“早晨太阳离得近呀。”没等小孩子“为什么”出口,孔子便接着解释说:“你不想想,早晨太阳多大,中午太阳多小。”这时候又轮到小孩子笑了,笑着就又出新招:“你说是离得近了暖和还是离得远了暖和?”孔子没想到这里面设着套,还是张口就答:“肯定是离得近了暖和,比如说冬天的火炉,当然是离得越近越暖和。”小项橐更得意了,问:“按你刚才说的中午的太阳小离得远,那为啥中午却比早晨暖和?”
被问住的孔子,突然醒悟过来,急忙问这个小孩:“你是不是叫项橐?我是早闻你的大名了,今天在这里相遇,也是缘分呀!”小孩子毕竟是小孩子,他也早知就知道孔子是个了起的人,很想当他的学生呢。见这么大学问的孔子都知道自己的大名,不免高兴得眉色飞舞,急切切地说:“我就是项橐,我就是项橐。”
一旁的子路却是不服气,觉得这个小孩不过是蒙了几个问题。特别是自己的老师被问住了,心想这多没面子,便想找个话题将小孩问住。他看到路旁有个正在锄地的中看汉子,便问项橐是谁。听说是项橐的父亲,便让眼睛里闪过一丝狡黠的光亮,装着随意地问道:“你是个聪明的孩子,那一定该知道你的父亲一天能够锄多少下地了?”到底是直肠的子路,问罢,不等项橐思索就哈哈大笑地做出结论说:“不知道了吧?”
小项橐只用鼻子轻轻地哼了两声,不紧不慢地回答道:“你是给老师赶车的,你的马蹄子每天踏多少步,我父亲每天就锄多少下地。”见子路眼睛瞪得铃铛一样,小项橐忍不住反问一句:“请问,你的马每天到底踏多少步呀?”
见子路窘得满脸通红,要发怒又没有理由,孔子和蔼地过来解围,教育自己的学生子路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足的方面就对照检查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说罢,又探下身子,诚恳地对项橐说:“项橐,能者为师,世上后浪推前浪,你也是我的老师啊。”
子路若有所思,马车走得老远了,孔子还在与他的学生们讲这个项橐的故事。孔子告诉学生们,这个项橐之所以如此聪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特别喜欢观察事物,什么事情都好打破砂锅问(璺)到底。比如夏天项橐见一天如蛇的闪电与轰轰的雷鸣,便问父亲:“天为啥闪电打雷?”父亲说:“是老天爷让打闪照亮世界,好让雷公轰劈了坏人和妖精。”项橐不会就此罢休,他还会拐个弯往另一个方面想,多问个为什么:“冬天为啥不闪电打雷?难道说冬天就没有坏人和妖精了?”不仅好问好学,孔子接着向学生们介绍说,我听说这个项橐还挺机智,能够以人家的矛戳人家的盾。有一天,舅舅来走亲戚,晚上在院里树下纳凉,抬头看见一天米饭一样稠的繁星,就想逗逗这个绝顶聪明的外甥,便向项橐提问说:“橐橐,你说天上有多少颗星?”项橐当然说不清,可他想到了比喻,便有了答案:“跟地上的人一般多。”舅舅见没问住他,便又换了个话题逗他玩,问他:“你要知道舅舅有多少根头发,舅舅就给你摘个甜瓜吃。”谁知小项橐接着便将了舅舅一军:“这个容易,你把头发拔下来,我一会就数好。”惹得全家人哈哈大笑。孔子还告诉学生们,这个项橐不仅聪明,还勇敢。有一次项橐正在门口玩耍,忽然听自己家里的鸡群嘎嘎乱叫,赶过去一看,鸡们都拃着翅膀,乱窜乱藏。项橐再抬头一看,一只老鹰正一次次俯冲着要抓那只带一群小鸡正在觅食的老母鸡。老母鸡吓得咕咕打颤,小鸡们也都藏在母亲的翅膀下叽叽呻吟。这时只见怒目圆睁的项橐一手护住老母鸡,一手随即扳倒一棵腊树条,屏住呼吸,密切观注着可恶的老鹰。就在老鹰再一次俯冲下来的当儿,项橐扳着腊树条子的手猛然一松,便狠狠地抽了老鹰一腊条,战败了老鹰,保卫住自己家的鸡们。
孔子的马车在阳光下辚辚地走着,好远好远了,孔子还在感叹不已:“真是后生可畏,这个项橐也是我的一位老师啊!”
成语: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成语出处:《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只有好学善学而又谦虚下问不以为耻,才能够称得上有文化素养。
展开全部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
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
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
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
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几岁啦?”孩子说:“我叫项橐,7岁!”
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
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
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
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几岁啦?”孩子说:“我叫项橐,7岁!”
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关于孔子的故事之遇到一个七岁的孩子讲了什么意思
相传有一年冬天,孔子游说讲学,一日行至兖州西关,遇见一个小孩正用树枝在路上画画。孔子凑近一看,见小孩画了一座城,孔子见他画得认真仔细,城也画得很漂亮,不忍从上面踏过,便从一旁绕着走。
孔子刚刚走过,不想那小孩竟气恼地甩掉画画的树枝说:“你这老先生好没道理,放着城门不走,为何绕城而过?”
孔子以为小孩误解自己,便解释说:“我是看你城画得好,怕踩坏了,才绕道而过,你应该感谢我才对呀?”
小孩不以为然地说:“城若不让人过,要城有何用?我画的城就是让大家走的。”孔子故意为难地说:“你画的城门这么小,我如何过去呢?”
那小孩一拍脑门,恍然大悟地回答:“对,你是大人,应该走大城门,我再给你画个大的吧。”说着,小孩转过身去对着兖州城方向,用手指在空中虚划一番,然后恭敬地对孔子说:“大人,请上路前行吧。”
孔子邀请小孩一起前行,两人走到护城河时,正巧有一群鹅“哦哦”地叫着跳进了水里。小孩又问孔子:“老先生你说说鹅的叫声为什么这样响亮?”
孔子想了想说:“鹅的脖颈长,故能引吭高歌。”小孩摇摇头说:“老先生,那井里的蛤蟆河里的蛙,脖子能算长吗?却是叫声震天不亚于鹅。”
孔子点点头,觉得这孩童才华过人。礼贤下士的孔子便和这孩子结下忘年之交,拜他为师。
相传有一年冬天,孔子游说讲学,一日行至兖州西关,遇见一个小孩正用树枝在路上画画。孔子凑近一看,见小孩画了一座城,孔子见他画得认真仔细,城也画得很漂亮,不忍从上面踏过,便从一旁绕着走。
孔子刚刚走过,不想那小孩竟气恼地甩掉画画的树枝说:“你这老先生好没道理,放着城门不走,为何绕城而过?”
孔子以为小孩误解自己,便解释说:“我是看你城画得好,怕踩坏了,才绕道而过,你应该感谢我才对呀?”
小孩不以为然地说:“城若不让人过,要城有何用?我画的城就是让大家走的。”孔子故意为难地说:“你画的城门这么小,我如何过去呢?”
那小孩一拍脑门,恍然大悟地回答:“对,你是大人,应该走大城门,我再给你画个大的吧。”说着,小孩转过身去对着兖州城方向,用手指在空中虚划一番,然后恭敬地对孔子说:“大人,请上路前行吧。”
孔子邀请小孩一起前行,两人走到护城河时,正巧有一群鹅“哦哦”地叫着跳进了水里。小孩又问孔子:“老先生你说说鹅的叫声为什么这样响亮?”
孔子想了想说:“鹅的脖颈长,故能引吭高歌。”小孩摇摇头说:“老先生,那井里的蛤蟆河里的蛙,脖子能算长吗?却是叫声震天不亚于鹅。”
孔子点点头,觉得这孩童才华过人。礼贤下士的孔子便和这孩子结下忘年之交,拜他为师。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