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和东南大学哪个更好
同济大学和东南大学都很好,都是国家重点大学,对比内容如下:
1、师资队伍
同济大学:
截至2020年5月,拥有专任教师2803人,其中专业技术职务正高级1156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2人(含双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5人(含双聘),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及美国、德国、瑞典等国科学院或工程院外籍院士20人次。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教育部“长江计划”特聘教授36人;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首席科学家23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6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2人,“青年长江”“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四类优秀青年人才16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8个;
教育部创新团队9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入选科技部“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东南大学:
截至2020年4月,东南大学有专任教师299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569人,正、副高级职称教师2021人;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071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2166人。有两院院士12人,欧洲科学院院士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13人,国家“万人计划”专家37人;
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6人,“万人计划”教学名师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0人,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5人,全国十大青年法学家2人。2018年,50人次入选2018-2022年全国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其中主任委员3人次、副主任委员10人次。
2、院系现状
同济大学:
截至2019年5月,同济大学设有研究生院、本科生院、新生院和29个专业学院,本科招生专业85个。
东南大学:
根据2020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东南大学下设34个院系、83个本科专业。
扩展资料:
同济大学的学科建设:
截至2020年3月,学校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0个,博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3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9个,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4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6个。
学科设置涵盖工学、理学、医学、管理学、经济学、哲学、文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10个门类。其中,7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建设学科,17个学科入选上海市高校一流学科,8个学科入选上海市高峰学科。12个一级学科在全国高校学科水平排名进入前2%或A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同济大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南大学
生源质量是办学保障,同济大学招生严格,东南大学招收较多本省的高分考生,具体得分上,同济大学为87.5(全国第13名),东南大学为84(全国第22名)。均高于所有985高校的生源质量平均值(81.8),吸纳全国范围的最优生源,同济大学更是锦上添花。
科研竞争互不退让
科研指标颇具含金量,以论文篇数来说,全国仅4所高校的论文数超过3万篇,而同济大学有20085篇,排第16名,超过了武汉大学等高校,东南大学排第20名,有17918篇,超过天津大学。
在论文质量的FWCI指数上,东南大学1.005,落至第54名,而同济大学FWCI指数低于1,排第89名,都掉落到985高校平均水准(1.026)之下。
在高被引论文上,同济大学312篇(第18名),但985高校高被引论文平均为351篇,东南大学则以392篇(第12名)胜出。在高被引学者上,东南大学有22名居第12位,处于985高校平均水平线(26人)之下,同济大学有30人,跻身全国第10强,同济大学反败为胜。
总的来说,两校的科研竞争可谓你来我往,一进一退,胜负难决。
社会服务东南大学风光大胜
来看社会服务的三项小指标。在校企合作论文上,同济大学位列第15名,而东南大学排32名,虽然此处相差同济17名,但在企业科研经费上,东南大学迅猛反超同济大学,科研经费达6.7亿之多,全国第9名,而同济大学仅2.7亿(第36名),不及985高校4亿的平均数额。
最后在成果转化上,东南大学借现有的东风之便,长驱直入排进全国技术转让的第3名,有1.7亿,是同济大学的70倍,反观同济大学的技术转让收入,仅240万(第108名)。由此,社会服务项东南大学胜
同济大学和东南大学都是很出色的大学,相比较来看同济大学更好一点。学校长期注重发挥优势学科和基础研究的溢出效应,不断拓展社会服务的形式和领域,积极为国家和地方社会建设发展作出贡献。
学校为“一带一路”建设、国内桥梁与隧道、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水环境治理、抗震救灾、洋山深水港、上海世博会、崇明生态岛、雄安新区、北京城市副中心等重大战略需求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学校与地方政府联合推动建设“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产值从初期2005年的不足30亿元发展到2020年的495亿元,开创了“三区融合、联动发展”校地合作的典范模式。
同济大学其他情况简介。
同济大学始终把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作为崇高使命和责任,以本科教育为立校之本、以研究生教育为强校之路,确立了“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使每一位学生经过大学阶段的学习、熏陶以后,具有“通识基础、专业素质、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全球视野、社会责任”综合特质,成为引领未来的社会栋梁与专业精英。
创校至今,先后培养了36万余名毕业生,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企业家、医学专家和工程技术专家。校友中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的有162人。
以上内容参考 同济大学——学校简介
2017-05-24 · 职业卫生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