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告诉我们,现在的我们该怎么?

 我来答
zcuip760125
2017-06-20 · TA获得超过21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7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5.7万
展开全部
历史是什么呢?现在我所理解的历史是一种对过去的记录,是过去事实的真相,同时,历史是一种发展过程,最后呢?也是一门学科。卡尔也说过:“历史就是与现实不断的对话。”于是,历史反应的内容应该是过去,而历史的作用的对象和影响的范围应该是当下社会和生活在当下社会的我们,可以说,这一点,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了。
我想先说说自己选择早期早期中国文明这门课之前对于历史的了解和认知,然后是学**之后对于历史能带给我们些什么做一点自己的归纳总结。首先,当初认为的历史就像是一个个简单的神话故事的合集,毕竟,我们都是从盘古开天劈,女娲补天的神话中走来;读过封神,三国,隋唐;在《史记》的王侯将相本纪世家列传中痴迷徜徉。后来接触到这门课,才真正发现了历史中几个组成部分:考古发现的原始资料,历史文献记载,口耳相传的历史故事,等等。从中我终于发现了历史学的博大精深,于是,对于历史学给了我们什么,有了更多的思考。
下面具体说说历史带给了我们些什么。
(一)历史是对过去的记录,带给了我们事件的真相。
首先,提及历史,必然想起的是许多鲜活的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说的正式一点,是为大多数人认可的历史真相。这就是历史带给我们的第一点作用,它让我们对过去有了基本和初步的了解。我们知道了人类并非上帝创造,并非从石头里蹦出来,也没有盘古的开天辟地,人类从进化中来。虽然中国人的确切祖先来历仍然没有定论,但是有了初步的认识,所以我们知道了我们自己从哪里来?
我们曾有过的石器,玉器,青铜文明,在中华这片土地上曾经出现过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等等早期文明。于是我们知道了古老中华文明的起源地和多元化。
接着,我们谙熟大禹治水,成汤灭夏,武王伐纣的正液困故事,虽然这些故事距离我们几千年之久,但是说起残忍跋扈的夏桀,纣王,人们还是心惊胆寒,说起神机妙算的太公,还是会啧啧赞叹。所以我们拥有了典型的人物形象,也发现了最为原始和传统的性格。
历史还为我们还原了殷商的奴隶制度,一场场祭祀和庆典;西周分封制下的仪礼森严,钟乐阵阵;秦国严苛历律时代中凶神恶煞般酷吏挥舞着手中的皮鞭;汉代日趋完善的官僚和爵位制度。从中我们知道了早期的政治文明。
还有孔孟儒学的仁德治国,黄老道家的无为而治,墨家的兼爱与非攻,法家的依法治国。中国的阴阳五行学说,天授君权的理论,外儒内法的实施……我们了解了中国的统治哲学和文化传统。还有经济与分配,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丧葬婚娶;以及边疆戍卒,外臣外藩的各种情况。
凡此种种,都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一幅幅打破了时间空间的画面,让瞬间定格为永恒,将广阔万里聚焦为典型空间。让举念我们知悉和了解。

(二)历史是一种发展过程,为我们展示变化与更替。
第二点,我觉得历史同时是一种发展过程,透过历史。我们看到了万物的发展变化。我认为的这里的发展变化既是某种制度,政策的变化,又可以是不同空间里发生的并列文明的发展和变化。从中,我们通过对比得出了自身文明的独特性和我们一步步发展和进步的地方。
秦汉历史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原帝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和北境胡族的长期较量。首先,当时所认为的汉族,或者说正统的华夏民族,春秋战国和秦国的时候是指受过礼乐制度教化过的地区和百姓,而在汉朝很大程度上指的是设立郡县和接受编户的地方。当时所认为的胡汉差异可以从经济生产方式(胡族的游牧,汉族的农耕为主),生活**惯,甚至从衣装的衣襟右开(汉)和左开(蛮夷)看出来,所以在这方面,我们从这方面可以看见自身文明的独特性。
其次,中原帝国的对胡政策也一直发生着变化。埋雹秦国时期,虽然在秦军也与北境的胡族发生战争,但是主要的措施还是建长城御敌。这是由于当时的秦国刚刚统一天下,主要的国策是立足于王朝内部的稳定,对于边境问题则主要采取了防守的态度。汉高祖自白登战败至汉武帝前期,汉帝国对于匈奴的政策是忍气吞声饿和亲政策,因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汉帝国彻底解决匈奴之患没有可能,而利用相对保守的和亲政策可以将损失降至最小。之后的武帝时期,汉朝国力强盛前所未有,再加上汉武帝任人唯贤,终于大白了匈奴。整个中国早期的对胡政策都是与当时的秦国或者汉朝的综合国力都是密不可分的,历史通过这其中的关系串联,向我们展示了中国早期国力变化的晴雨表。同时也为之后的历朝历代甚至是当代的我们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另一个影响深远的例子是中国的政治制度的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和许多爱好历史的朋友的一样,我们都对历史上出现在各个朝代的职官制度和其他政治制度情有独钟。不难发现,伴随着朝代的更迭,不同朝代会出台不同的选官用官和评价制度和**地方政策,每一种制度无不是在前朝已有的制度上吸取前朝灭亡的经验教训而形成的改良版,甚至在各个朝代的内部也会有这种改变。很明显的例子,是秦始皇在李斯的建议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郡县制,这一改革在当今看来仍然具有很强的进步意义。首先,这一改革的产生原因就是看到了西周分封制度的弊端,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分封的诸侯实力日益增强,对地区的统治日益出现不受**王朝控制的局面。以至于一旦周王**的实力衰弱,周王便立刻成为受人挟持和利用的工具,变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秦国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推行了**统一控制郡县的郡县制。另外,明太祖朱元璋由于看到了长期的皇权与相权在**的争夺制衡,于是趁着胡惟庸被杀时彻底废除了丞相制度,他同时还非常强硬的规定宦官不许干预朝政。这些制度都是对以往制度作出的修改和完善,其目的对于当时的封建君主专制和**集权的加强都是有利的,所以可以看出历史为我们展现的一个个不断升级换代的制度版本。
还有就是官僚制度的变化,中国很早就有官职和人员的分开管理评价的两套系统,并且一直延用至今。也许商鞅变法不能算作是官僚制度的开始,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商鞅变法对于官僚制度打机并最终取代贵族统治制度是意义重大的。从那时开始,官僚的出现,使得之前一贯使用的因事设职开始变化为任人做事了。之后中国的官僚制度逐步的完善和系统化。首先是分管各项具体工作的九卿的分工变的更加具体,彼此之间的交错逐渐减少。再者是掌控大权的丞相的权力被分割开来。然后又出现了监督的御史部门。最后到达隋唐以后,尚书六部的确立已经基本可以处理国家的大小一切纷杂事项了。由此可以看出,历史为我们展现出一个日益进步和完善的体制。类似于这种体制的系统还有很多,有些属于被时代淘汰掉的产品,而有一些则可以作为历史赋予我们今人的沉淀精华,是可以吸收和利用的,毕竟全盘西化会显得和中国自身的传统格格不入,而全部推掉重来又是一件费工耗时甚至很难完成的事。
(三)历史留给了文化传承。
从五四时期的打到孔家店,到如今的许多人呼吁重拾文化传统中的精华部分。可以看出,儒家文化作为历史留给我们的一种鱼龙混杂的丰富文化,其中还是有许多值得学**和借鉴的地方。
是的,儒学一路走来,虽然说是封建王朝借来统治思想和文化的工具,是用来束缚人民思想解放的工具。但是,它毕竟也是经过几千年的筛选和变化而来,许多人说,儒学孕育和滋养了中国人的很多迂腐和愚昧的陋**,可是我们也同样应该注意到,正是几千年的中国文明滋养和壮大出了儒学,它从两千年前周游列国的孔子那里来,经过了孟子荀子的传扬,秦国的焚书坑儒,立法为统,再到汉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及宋明理学的发展变化。儒学的本质仍然是好的,这是一门教育人进取和向善的学问,是中华名族性本善的最好体现。如今的我们如果能够摒弃儒学中老旧的,迂腐的内容,而重拾儒学中哪些教会我们做人和积极的道理,那么儒学也可以是历史留给我们不可复制的瑰宝。

(四)历史教诲我们敏锐的独立思维能力。
如果之前说到的都是一些留给整个社会接受的大知识和大道理的话,那么历史作为一门学问,它又留给了我们这样一些学**历史的人些什么呢?曾经听过这样的比方:“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句话告诉我们的是,历史就像是一堆内容巨大又极为原始的材料,它需要我们通过归类,对比和运用智慧与逻辑思考做出自己的判断。对于秦始皇的功过讨论,便是鲜明的一个例子。在后代的眼光中,秦为何亡国了?因为秦国奉行的严酷的法制,秦国人口不过千万,可是秦始皇长城,陵墓,驰道,灵渠同时开修,征用劳工最多时达到150万。同时秦国酷吏泛滥,最多时竟然出现了吏大于民的情况,因而秦国才会灭国。可是,另一方面,有据可查的是汉初继承了秦朝的法律,许多方面应该是一样严苛,那么为什么汉初的民怨却明显低于秦朝呢?一种符合逻辑的想法是秦国灭亡的真正原因与六国与秦国理念认识冲突导致的。齐鲁之地长期坚持的是儒家的仁德治理,而楚国更是与秦国世代为仇,也许这更加是秦国灭国的原因。而秦始皇开创的统一国家,设郡县,修长城,统一了货币,文字,度量衡,可以说对于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的。在这方面,历史留给我们的显然只能是一些丰富的材料,而做出系统的符合逻辑的评价需要我们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这正是学**历史可以锻炼出来的。
其次一点,历史不仅仅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历史还是许多已经被打扮过的小姑娘,而想要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需要我们的对比和辨别的能力。司马迁在他的不朽之作《史记》中虽然能够坚持己见的提出对项羽英雄盖世的称赞,可是他还是不可避免的落入俗套。比如其中的高祖赤帝之子斩白蛇。当然当时司马迁的身世处境不能不放入考虑之列,但是历史的真实性,仍然需要我们这些学**历史的人去辨析和思考。我觉得其中很关键的一点便是要善于分析写史作者流露出的字里行间的信息和评价者所依据的方法,资料等能不能使人信服。所以我觉得第一熟悉和掌握大量的历史信息,第二点能够用正确的逻辑和方法去使用它进行论证和说理,才是学**历史的最大价值。
这里我想选出一个以前被学者提出质疑的例子。还是来源于司马迁的《史记》,司马迁在《史记》对于项羽的描绘可以说是一个悲剧英雄,项羽破釜沉舟,百万秦军中取上将首级,并且天生神力。只可惜刚愎自用,一意孤行,最后落得乌江自刎。可是有学者却从倒数的那段四面楚歌中看出了项羽其实是一个内心薄弱的人。从司马迁对于项羽之前战斗和最后跟随项羽到达乌江附近的人数得出项羽其实当时应该是作为主帅却弃军而逃了,并且最终导致了全部战役的失败。也许是司马迁的语焉不详,但是从有关人数的分析中的确可以说这样的结论是可以信服的。如此细节中推知人物性格的事例的确是一门学问,我们需要有这样敏锐的观察力,从中辨别事情的真相。
另外,我还记得课上侯老师提出的事例,那是北京大学藏《赵政书》中提到,秦始皇的确规定了胡亥公子即位,而不是像后代史料普遍认为的胡亥篡位,而且胡亥是否比秦始皇更加专横跋扈,秦律到底严苛到了何种程度?可能都被后人妖魔化了。

(五)历史带给我们反省和认知。
再者,历史教诲了我们不断的反省,从反省中我们不断的进步和获得新的认知。中国近代史可以说就是一段不断的反省自身和推成出新的历史时期。在中国近代史中,我们反省和发现了长达700年闭关锁国带来的思想文化禁锢,政治经济的落后。于是我们提出了民主科学,我们提出了启蒙和救国。同样,历史赋予我们的正是这样不断反省的机会,可是现在的我们不能够再等着列强用枪炮轰开我们的国门时才去反省和认知了。现在的我们,需要的是不断的自我反省和自我认知。其实中国距离完全启蒙的境界还尚有一段距离,但是民国时期的那股热情,那种危机感和使命感在当今的中国已经越发的开始淡漠了。许多人注意到的是帝王的统治之法,抑或是圆滑的为官之道。但是关系国家命运的气节和精神,那种不断的反思当下,居安思危的发现能力恐怕才是历史中更重要的部分。

(六)历史带给我们兼收并蓄,开启我们的新思维。
最后一点,历史是过去,但它绝对不仅仅局限在过去那样一个狭小的空间的空间里。历史更有大手笔,历史是对现实的反映,是对将来的预言。侯老师告诉我们,历史不是什么规律,更不是什么天命使然。的确是这样的,历史是人创造的,将来也需要人来创造。但是历史的人却永远不可能是将来的人了。那么学**历史对于将来又有什么作用呢?当然,历史为我们开创将来提供了兼收并蓄和新思路。人是会思考的动物,我们学**历史,看到了历史中各种真实存在的,转瞬即逝的,预言的,逻辑的,自己的,他人的,都是我们可以用来分析和思考的材料,可是最后的思维却是自己的,当然也作为了历史的一个部分被记录下来留给后人参考。所以,历史还教会了我们在今天这个特定的瞬间,用自己的新思维去努力和创造!
汽车系 张桉榕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