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奉公小故事的读后感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活着到底为什么?有了权力做什么?张謇先生的行为给我们作了回答。
作为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我们,是否该作出更完美的回答?笔者在写《张謇在海门》一书的过程中,与搜集到的大量素材相对照,感慨万千。现将该书稿中的一小束片断故事摘录下来,以飨读者。
不占公款
1883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张謇经赴朝平乱磨练,凯旋而归,过第一个春节后,壮志满酬,为居室题“壮复斋”,日记中记下“志三十后努力自新也”。四月十五日奉吴长庆之命二上朝鲜抵汉城吴营中,仍不忘刻苦学习,挤时间练字,读《诗经》、《周礼》,撰读书札记。因上年朝鲜爆发“壬午兵变”,张謇受朝廷之命随吴长庆赴朝平乱,张謇运筹策划,一举全胜,表现出一介书生所难得的干练才能。他还主张三路出师,征伐日本,乘势归复为日本所侵占的琉球,并写有《朝鲜善后六策》,高见震动朝野。吴长庆对建策速定其乱者张謇,曾有酬赏三千之诺言,故吴托人寄银1000两至常乐。而张謇认为自己赴朝平乱保家卫国乃为公也,吴此做法有违公意,所以再三声明作为无息贷款,暂度家贫之急。日后果悉数归还。
严处侄子
张謇不谋私利,不徇私情,对亲属决不护短,姑息养奸。凡有吸(毒)喝嫖赌、仗势欺人、无理取闹等不规者,必受家训、家法严厉处罚。
张謇对两个侄子特别关注。因自己长期没有孩子,其中一个还有嗣为儿子之意。但他们喜欢吃喝玩乐,游手好闲,赌博成性,张謇多次找其谈话教育,却仍屡教不改,张謇恨铁不成钢,才将嗣儿之事作罢。可他们不仅不改,反而变本加厉,故在百姓中流传有“仗了张三吃白四”之言。
长房侄子念祖仗势欺人,作恶甚多,妨碍乡民。1916年农历正月初一至敦裕堂宅肆蛮无礼。初二,张謇给海门县知事写信,令警所送念祖于海门习艺所管教改造。初三,许聘三来,知道张謇送押念祖,盛赞此事必令镇人称快。但张謇对念祖的2个儿子仍安排上学,一个女儿由承祖抚养之。
长房侄子承祖,自恃叔父张謇状元的声望,不仅在本地胡作非为,竟胆大妄为闯至崇明县闹公堂。知县碍于张謇,不敢得罪承祖。但因知张謇为人清正,不徇私情。崇明知县小心翼翼地将此事禀报张謇,张謇闻讯,明告知县:“依法惩处”。
张謇严处二侄,为民除害,周围群众奔走相告,对“张四先生”秉公办事,不徇私情,无不称颂。
由于张謇处处以身作则,管教家人极严,敢从自家人先开刀,故威信不言自高。所以周围谁也不敢违法乱纪,有纠纷闹事,只要“张四先生”出来一句话,谁都听从。
改进作风
张謇勇于修改旧的规章制度,把封建衙门式的盐垣等所有病商病丁之弊,力为革除,以调动盐民生产、交售和投资人的积极性。制定了《整顿通章》、《整顿垣章禀场立案文》及银钱、修理、垣友、书禀、灶友、治下、雇工、头长、煎丁等专章,第一条开章明言:“盐业为商务之一,凡执事人概称先生,不得沿老爷之旧。”《灶友专章》首条是:“灶友下灶,雇有常车,不得乘轿,不特节费,亦防惰习。”《书禀专章》规定“写信不用客套,只叙实事。”以改变作风、文风。
打铁必先自身硬,张謇身先士卒立榜样。1894年高中状元回家,人们都改口称他“张状元”、“张大人”、“张殿撰”,他感到浑身不舒服,十分认真地说:“别改口称呼。还是原来怎么叫就怎么叫的好。”于是,人们都仍叫他“张四先生”。他来回于常乐与通海垦牧公司、二厂,或上海回来从三和港上岸到二厂、公司,都是步行或乘独轮小车,从不坐轿子。到达垦区荒滩,常坐牛车下去察视。
张謇一贯主张轻车从简,反对兴师动众的迎来送往,拦路扰民。几次去常熟、无锡为恩师翁同龢、赵菊泉扫墓,当地文武百官闻讯,上车站、码头迎接,都被张謇一概谢绝,悄悄入住。
接受监督
张謇不追逐名利,不图升官发财,一心只为救国救民而弃官还乡从事实业教育、地方自治、建设模范县。因而他十分注重廉洁奉公的制度建设,无论是办垦牧公司、盐业公司、大生纱厂,还是办学校、养老院等,他都紧紧抓住规划设计、选人用人、资金筹集、制度建设四大环节。而且常常亲自动手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俱十分详尽、周全、实用、严格。为自己办的几十所学校都针对性地制定、书写校训。所办实业,财务上每年定期组织审计,向股东大会公布,自觉接受民主监督。还时常亲自查账核对,谁也不敢乱来。
张謇的常乐镇老乡、同学黄士高,原是张府门馆,为人忠厚,善强记诗、传,能背诵《康熙字典》,还有一手写方块字似铅字的绝技,张謇称他“两脚书橱活字典”,故函电公文由其誊写、校对居多。后转入南通师范任教兼任舍监。学校规章制度由校长张謇亲订,教导主任于敬之,顾公毅负责教育,舍监负责执行监督制度。黄士高执纪十分严肃认真。有一次张謇到校了解教育情况,听取于、顾及几个教师汇报,大大超过了熄灯时间,黄挨进门去将灯熄灭,并对张謇说:“这个规章制度是你订的,你们自己不遵守,下边的事就不好办了。”汇报工作就此停止。事后大家都批评黄士高太没有礼貌了。到了学期结束,按惯例开会讨论调整教师、任课时,于、顾两人认为黄太固执呆板,不懂人情不通世故,特别是对张謇太不尊重了,提出对黄士高不可再任用,大家也一致同意。张謇听到后发表了不同看法:“黄士高为人不能圆通活变,十分呆板是其所短,但也有长处,就是尽忠守则,对工作负责,这一点上大家都要向他学习,这就是取长补短呀!再说制度既订,学生、老师、校长也都该一样遵守。”由此黄士高仍被留用。
作为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我们,是否该作出更完美的回答?笔者在写《张謇在海门》一书的过程中,与搜集到的大量素材相对照,感慨万千。现将该书稿中的一小束片断故事摘录下来,以飨读者。
不占公款
1883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张謇经赴朝平乱磨练,凯旋而归,过第一个春节后,壮志满酬,为居室题“壮复斋”,日记中记下“志三十后努力自新也”。四月十五日奉吴长庆之命二上朝鲜抵汉城吴营中,仍不忘刻苦学习,挤时间练字,读《诗经》、《周礼》,撰读书札记。因上年朝鲜爆发“壬午兵变”,张謇受朝廷之命随吴长庆赴朝平乱,张謇运筹策划,一举全胜,表现出一介书生所难得的干练才能。他还主张三路出师,征伐日本,乘势归复为日本所侵占的琉球,并写有《朝鲜善后六策》,高见震动朝野。吴长庆对建策速定其乱者张謇,曾有酬赏三千之诺言,故吴托人寄银1000两至常乐。而张謇认为自己赴朝平乱保家卫国乃为公也,吴此做法有违公意,所以再三声明作为无息贷款,暂度家贫之急。日后果悉数归还。
严处侄子
张謇不谋私利,不徇私情,对亲属决不护短,姑息养奸。凡有吸(毒)喝嫖赌、仗势欺人、无理取闹等不规者,必受家训、家法严厉处罚。
张謇对两个侄子特别关注。因自己长期没有孩子,其中一个还有嗣为儿子之意。但他们喜欢吃喝玩乐,游手好闲,赌博成性,张謇多次找其谈话教育,却仍屡教不改,张謇恨铁不成钢,才将嗣儿之事作罢。可他们不仅不改,反而变本加厉,故在百姓中流传有“仗了张三吃白四”之言。
长房侄子念祖仗势欺人,作恶甚多,妨碍乡民。1916年农历正月初一至敦裕堂宅肆蛮无礼。初二,张謇给海门县知事写信,令警所送念祖于海门习艺所管教改造。初三,许聘三来,知道张謇送押念祖,盛赞此事必令镇人称快。但张謇对念祖的2个儿子仍安排上学,一个女儿由承祖抚养之。
长房侄子承祖,自恃叔父张謇状元的声望,不仅在本地胡作非为,竟胆大妄为闯至崇明县闹公堂。知县碍于张謇,不敢得罪承祖。但因知张謇为人清正,不徇私情。崇明知县小心翼翼地将此事禀报张謇,张謇闻讯,明告知县:“依法惩处”。
张謇严处二侄,为民除害,周围群众奔走相告,对“张四先生”秉公办事,不徇私情,无不称颂。
由于张謇处处以身作则,管教家人极严,敢从自家人先开刀,故威信不言自高。所以周围谁也不敢违法乱纪,有纠纷闹事,只要“张四先生”出来一句话,谁都听从。
改进作风
张謇勇于修改旧的规章制度,把封建衙门式的盐垣等所有病商病丁之弊,力为革除,以调动盐民生产、交售和投资人的积极性。制定了《整顿通章》、《整顿垣章禀场立案文》及银钱、修理、垣友、书禀、灶友、治下、雇工、头长、煎丁等专章,第一条开章明言:“盐业为商务之一,凡执事人概称先生,不得沿老爷之旧。”《灶友专章》首条是:“灶友下灶,雇有常车,不得乘轿,不特节费,亦防惰习。”《书禀专章》规定“写信不用客套,只叙实事。”以改变作风、文风。
打铁必先自身硬,张謇身先士卒立榜样。1894年高中状元回家,人们都改口称他“张状元”、“张大人”、“张殿撰”,他感到浑身不舒服,十分认真地说:“别改口称呼。还是原来怎么叫就怎么叫的好。”于是,人们都仍叫他“张四先生”。他来回于常乐与通海垦牧公司、二厂,或上海回来从三和港上岸到二厂、公司,都是步行或乘独轮小车,从不坐轿子。到达垦区荒滩,常坐牛车下去察视。
张謇一贯主张轻车从简,反对兴师动众的迎来送往,拦路扰民。几次去常熟、无锡为恩师翁同龢、赵菊泉扫墓,当地文武百官闻讯,上车站、码头迎接,都被张謇一概谢绝,悄悄入住。
接受监督
张謇不追逐名利,不图升官发财,一心只为救国救民而弃官还乡从事实业教育、地方自治、建设模范县。因而他十分注重廉洁奉公的制度建设,无论是办垦牧公司、盐业公司、大生纱厂,还是办学校、养老院等,他都紧紧抓住规划设计、选人用人、资金筹集、制度建设四大环节。而且常常亲自动手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俱十分详尽、周全、实用、严格。为自己办的几十所学校都针对性地制定、书写校训。所办实业,财务上每年定期组织审计,向股东大会公布,自觉接受民主监督。还时常亲自查账核对,谁也不敢乱来。
张謇的常乐镇老乡、同学黄士高,原是张府门馆,为人忠厚,善强记诗、传,能背诵《康熙字典》,还有一手写方块字似铅字的绝技,张謇称他“两脚书橱活字典”,故函电公文由其誊写、校对居多。后转入南通师范任教兼任舍监。学校规章制度由校长张謇亲订,教导主任于敬之,顾公毅负责教育,舍监负责执行监督制度。黄士高执纪十分严肃认真。有一次张謇到校了解教育情况,听取于、顾及几个教师汇报,大大超过了熄灯时间,黄挨进门去将灯熄灭,并对张謇说:“这个规章制度是你订的,你们自己不遵守,下边的事就不好办了。”汇报工作就此停止。事后大家都批评黄士高太没有礼貌了。到了学期结束,按惯例开会讨论调整教师、任课时,于、顾两人认为黄太固执呆板,不懂人情不通世故,特别是对张謇太不尊重了,提出对黄士高不可再任用,大家也一致同意。张謇听到后发表了不同看法:“黄士高为人不能圆通活变,十分呆板是其所短,但也有长处,就是尽忠守则,对工作负责,这一点上大家都要向他学习,这就是取长补短呀!再说制度既订,学生、老师、校长也都该一样遵守。”由此黄士高仍被留用。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