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抓思想作风建设,树立向师德要质量的意识
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敬业精神,不断增强教师教学质量荣辱感和培养人才责任感、使命感。学校要旗帜鲜明的讲质量,大张旗鼓的促质量,扎扎实实的抓质量,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求生存的指导想不动摇,真正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校永恒的中心工作。
二、抓学校制度建设,树立向管理要质量的意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以制度管理学校是现代管理的要求。学校要依法健全校内管理体制,规范决策程序,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健全学校监督机制。科学的管理制度,不会因为管理人员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它所带来的好处就是避免了“人治”,传承的是一种管理文化,在学校管理中具有平等性、权威性和强制性。
三、抓干部队伍建设,树立向管理要质量的意识。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名不合格的校长,也能毁掉一所学校。校长要以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履行职责,扎扎实实的抓好学校管理工作。校长要带领班子成员自觉服从工作原则,严明工作纪律,确保政令畅通,干好分内工作,以良好的班子形象影响、教育全体教师,打造勤政、廉洁、务实、创新的领导班子集体。
四、抓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树立向优质教学资源要质量的意识
骨干教师是学校的财富,是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可靠保证。学校要充分调动和激发骨干教师工作积极性、创造性,使他们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生力军,成为一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帮带的优质教学资源。
五、抓“有效课堂”教学,树立向课堂要质量的意识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而有效课堂又是关键。有的教师教学质量低下,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无效课堂”教学。因此,学校要把“构建有效课堂”当作抓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并通过教研活动、检查考评、总结汇报等一系列措施,切实把有效课堂抓出成效,使之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可靠保证。
六、抓常规管理,树立向过程要质量的意识
教学常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因此,学校要进一步规范和优化过程管理,认真落实备、教、批、辅、考、评等各环节,特别要注重平时的督办检查、评比、总结等环节。
七、抓教研教改,树立向科研要质量的意识
教研教改要以“构建有效课堂”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扎实开展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学研究活动,以提高教师素质和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形成人人参与教研,个个投入教改的良好局面。
八、抓考风考纪建设,树立向评价公平要质量的意识
不端正考风考纪,教学质量评价就不公平;端正考风考纪,校长重视是关键。事实上,考风和教风、学风、校风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没有良好的考风,其他之风也就会大打折扣。
九、抓教学时间规范,树立向时间要质量的意识
书要时间读,作业要时间写,知识要时间巩固,没有时间做保证都无法实现。固然不赞成时间加汗水,但没有必要的时间做保证,谈教学质量的提高只是一句空话。
十、抓安全保障,树立向平安要质量的意识
平安不保,何谈质量?只有平安的校园环境,才能集中精力和心思抓管理抓教学,一旦出了安全事故,不但经济上会受损失,精力上也会牵扯进去,教育教学就会受到冲击和影响。
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敬业精神,不断增强教师教学质量荣辱感和培养人才责任感、使命感。学校要旗帜鲜明的讲质量,大张旗鼓的促质量,扎扎实实的抓质量,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求生存的指导想不动摇,真正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校永恒的中心工作。
二、抓学校制度建设,树立向管理要质量的意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以制度管理学校是现代管理的要求。学校要依法健全校内管理体制,规范决策程序,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健全学校监督机制。科学的管理制度,不会因为管理人员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它所带来的好处就是避免了“人治”,传承的是一种管理文化,在学校管理中具有平等性、权威性和强制性。
三、抓干部队伍建设,树立向管理要质量的意识。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名不合格的校长,也能毁掉一所学校。校长要以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履行职责,扎扎实实的抓好学校管理工作。校长要带领班子成员自觉服从工作原则,严明工作纪律,确保政令畅通,干好分内工作,以良好的班子形象影响、教育全体教师,打造勤政、廉洁、务实、创新的领导班子集体。
四、抓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树立向优质教学资源要质量的意识
骨干教师是学校的财富,是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可靠保证。学校要充分调动和激发骨干教师工作积极性、创造性,使他们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生力军,成为一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帮带的优质教学资源。
五、抓“有效课堂”教学,树立向课堂要质量的意识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而有效课堂又是关键。有的教师教学质量低下,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无效课堂”教学。因此,学校要把“构建有效课堂”当作抓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并通过教研活动、检查考评、总结汇报等一系列措施,切实把有效课堂抓出成效,使之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可靠保证。
六、抓常规管理,树立向过程要质量的意识
教学常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因此,学校要进一步规范和优化过程管理,认真落实备、教、批、辅、考、评等各环节,特别要注重平时的督办检查、评比、总结等环节。
七、抓教研教改,树立向科研要质量的意识
教研教改要以“构建有效课堂”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扎实开展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学研究活动,以提高教师素质和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形成人人参与教研,个个投入教改的良好局面。
八、抓考风考纪建设,树立向评价公平要质量的意识
不端正考风考纪,教学质量评价就不公平;端正考风考纪,校长重视是关键。事实上,考风和教风、学风、校风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没有良好的考风,其他之风也就会大打折扣。
九、抓教学时间规范,树立向时间要质量的意识
书要时间读,作业要时间写,知识要时间巩固,没有时间做保证都无法实现。固然不赞成时间加汗水,但没有必要的时间做保证,谈教学质量的提高只是一句空话。
十、抓安全保障,树立向平安要质量的意识
平安不保,何谈质量?只有平安的校园环境,才能集中精力和心思抓管理抓教学,一旦出了安全事故,不但经济上会受损失,精力上也会牵扯进去,教育教学就会受到冲击和影响。
展开全部
如何提高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看完之后,真是涨知识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8-06-09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学校要想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就应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抓手,出好管理“牌”,高举科研“旗”,奏响特色“曲”,下活减负“棋”。
一、强化人本意识、实现课程设置科学化
课程是教育目的、教学思想和教育政策的直接体现物,是决定人才发展方向水平和素质结构的关键因素,也是教与学的依据,因而课程是教育的“心脏”。小学阶段是学生从童年到少年、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所受的教育对人的一生有着特殊的意义,这一阶段,教育具有发展和掌握知识技巧双重功能。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情况,研发校本教材,课程设置力争做到合理、全面。
二、强化关键意识、实现教师素质精良化
教师是一本最现实的教科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很大程度地决定着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和办学质量的优劣。因此,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得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以教师的发展为本,进行民主管理,做到人人高兴愉快和谐做事,事事高效高质低耗完成。
为了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我们坚持“抓改革用能人、抓教育树师德、抓学习强素质、抓业务打基础”,倡导并树立“敬业、爱生、奉献、进取”的良好师德师风,学校开展“铸师魂,养师德,练师能,为师表”系列活动,开展师德师风培训,举办师德师风演讲,开展学科带头人“师徒结对”,举行教学比武,开展党员岗位大练兵等等活动。几年来,我校十分重视师资培训工作,组织教师参加市级各种培训,创造一切条件选派教师外出观摩学习和参加教育教学研讨会,鼓励教师参加业余进修。在学校办学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学校为每名教师订阅教学杂志,每学期给予购书经费。
三、强化中心意识、实现课堂教学有效化
1.抓细有效教学的基础――教学常规
教学常规是实现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性工程,必须抓细抓实。一抓常规的贯彻落实。每学期初以教研组为单位,重温学校“五认真”常规要求,不断使教师深化对“五认真”的认识,明确该怎么做该做到什么程度。二是抓常规实施过程。学校利用月考核,加强监控与督促的力度。依据月考核条例,通过随堂听课,检查备课、作业及课外辅导,对教师的教学常规进行定量评估,并与年终考评挂钩。
2. 抓牢有效教学的关键――课程改革
转变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整合课程资源、推进课程改革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一是加强校本培训,通过培训使教师确立新课程理念,掌握适用课改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二是注重研讨,提高实践技能。通过课改研讨课、课改展示课、骨干教师引领课等活动,强化课堂实践。三是加强备课和反思,每个年级组为一个备课组,备课组通过同伴互助和个人反思实现“一课两议”,即课前议和课后议。“一课两议”活动每单元针对一节课课前研讨教法,课后反思总结。把个人备课、集体研究、理论学习、公开课及听评反思结合在一起,把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全体教师的智慧火花、听评课后的反思和业务知识的学习融为一体,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抓住有效教学的先导――教学科研
教学科研的实质就是寻找实施有效教学的方法和途径,也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先导。在教学科研实施过程中,我校注重课题立项的针对性,课题管理的规范性,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做到三个结合:既课题研究与课程改革相结合,课题研究与常规教学相结合,课题研究与校本培训相结合。学校按照“立足教学抓科研,抓好科研促教学”的工作思路,切实加强科研投入,努力改善科研环境,加大奖励力度。
四、强化减负意识 ,实现“轻负高效”实效化
给学生减负是一个老话题了,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这一呼声喊了很多年,但总是“打雷不下雨”“雷声大,雨点小”,有些学校甚至为了考试分数的提高,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为代价。 如何才能真正实现“轻负高效”呢?首先必须抓课堂,保效率。抓住教学改革这一要害,提高“一次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改变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把“讲堂变学堂”,把“教室变学室”,把“要我学变我要学” ,注重学海无涯趣作舟,不让学生死读书、读死书。每一堂课力争做到“预设课堂,创生精彩,提升效率,追求高效,减少低效,杜绝无效”,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其次必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温总理说过要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的时间,留下思考的时间,留下动手的时间”,不延长学生在校时间,不剥夺学生的课余时间,合理布置适量、难度适中、兼顾各个层面学生能力的作业,课内外有机结合,加上相对科学的评价制度,才能真正将学生从沉重的作业堆中解放,健康学习快乐成长。第三,要给教师减轻负担。给学生减负的同时,还要看到教师负担过重、压力过大的状况。各种考核种类繁多、学校的管理不规范、按教学成绩排队、家长期望过高等,均给教师造成了一定的工作压力和心理负担。因此给教师减压也是“轻负高效”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管理部门和管理者应转变观念,关注教师身心健康,做到科学管理,以人为本,全社会通过各种渠道形成关心、理解和支持教师工作的氛围,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
总之 ,强化减负增效意识,抓牢抓细常规管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才能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真正提高。
一、强化人本意识、实现课程设置科学化
课程是教育目的、教学思想和教育政策的直接体现物,是决定人才发展方向水平和素质结构的关键因素,也是教与学的依据,因而课程是教育的“心脏”。小学阶段是学生从童年到少年、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所受的教育对人的一生有着特殊的意义,这一阶段,教育具有发展和掌握知识技巧双重功能。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情况,研发校本教材,课程设置力争做到合理、全面。
二、强化关键意识、实现教师素质精良化
教师是一本最现实的教科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很大程度地决定着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和办学质量的优劣。因此,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得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以教师的发展为本,进行民主管理,做到人人高兴愉快和谐做事,事事高效高质低耗完成。
为了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我们坚持“抓改革用能人、抓教育树师德、抓学习强素质、抓业务打基础”,倡导并树立“敬业、爱生、奉献、进取”的良好师德师风,学校开展“铸师魂,养师德,练师能,为师表”系列活动,开展师德师风培训,举办师德师风演讲,开展学科带头人“师徒结对”,举行教学比武,开展党员岗位大练兵等等活动。几年来,我校十分重视师资培训工作,组织教师参加市级各种培训,创造一切条件选派教师外出观摩学习和参加教育教学研讨会,鼓励教师参加业余进修。在学校办学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学校为每名教师订阅教学杂志,每学期给予购书经费。
三、强化中心意识、实现课堂教学有效化
1.抓细有效教学的基础――教学常规
教学常规是实现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性工程,必须抓细抓实。一抓常规的贯彻落实。每学期初以教研组为单位,重温学校“五认真”常规要求,不断使教师深化对“五认真”的认识,明确该怎么做该做到什么程度。二是抓常规实施过程。学校利用月考核,加强监控与督促的力度。依据月考核条例,通过随堂听课,检查备课、作业及课外辅导,对教师的教学常规进行定量评估,并与年终考评挂钩。
2. 抓牢有效教学的关键――课程改革
转变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整合课程资源、推进课程改革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一是加强校本培训,通过培训使教师确立新课程理念,掌握适用课改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二是注重研讨,提高实践技能。通过课改研讨课、课改展示课、骨干教师引领课等活动,强化课堂实践。三是加强备课和反思,每个年级组为一个备课组,备课组通过同伴互助和个人反思实现“一课两议”,即课前议和课后议。“一课两议”活动每单元针对一节课课前研讨教法,课后反思总结。把个人备课、集体研究、理论学习、公开课及听评反思结合在一起,把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全体教师的智慧火花、听评课后的反思和业务知识的学习融为一体,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抓住有效教学的先导――教学科研
教学科研的实质就是寻找实施有效教学的方法和途径,也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先导。在教学科研实施过程中,我校注重课题立项的针对性,课题管理的规范性,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做到三个结合:既课题研究与课程改革相结合,课题研究与常规教学相结合,课题研究与校本培训相结合。学校按照“立足教学抓科研,抓好科研促教学”的工作思路,切实加强科研投入,努力改善科研环境,加大奖励力度。
四、强化减负意识 ,实现“轻负高效”实效化
给学生减负是一个老话题了,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这一呼声喊了很多年,但总是“打雷不下雨”“雷声大,雨点小”,有些学校甚至为了考试分数的提高,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为代价。 如何才能真正实现“轻负高效”呢?首先必须抓课堂,保效率。抓住教学改革这一要害,提高“一次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改变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把“讲堂变学堂”,把“教室变学室”,把“要我学变我要学” ,注重学海无涯趣作舟,不让学生死读书、读死书。每一堂课力争做到“预设课堂,创生精彩,提升效率,追求高效,减少低效,杜绝无效”,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其次必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温总理说过要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的时间,留下思考的时间,留下动手的时间”,不延长学生在校时间,不剥夺学生的课余时间,合理布置适量、难度适中、兼顾各个层面学生能力的作业,课内外有机结合,加上相对科学的评价制度,才能真正将学生从沉重的作业堆中解放,健康学习快乐成长。第三,要给教师减轻负担。给学生减负的同时,还要看到教师负担过重、压力过大的状况。各种考核种类繁多、学校的管理不规范、按教学成绩排队、家长期望过高等,均给教师造成了一定的工作压力和心理负担。因此给教师减压也是“轻负高效”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管理部门和管理者应转变观念,关注教师身心健康,做到科学管理,以人为本,全社会通过各种渠道形成关心、理解和支持教师工作的氛围,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
总之 ,强化减负增效意识,抓牢抓细常规管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才能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真正提高。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