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2001太空漫游》这部电影?
这部影片是库布里克花了四年时间制作的充满哲学命题的鸿篇巨制。一块大黑石树立在史前人类的面前,他们刚刚开始认识工具,进入到进化的里程碑。同样的黑石还在宇宙多处出现,它们矗立在月球上,漂浮在太空中,带着某种神秘的寓意。
影片开头五分钟没有画面、没有对白的黑暗,有如宇宙般无声和缥缈。冗长、晦涩、哲学,是电影给人最直观的感觉。
给观众留下最深印象的叙事线,莫过于人工智能“杀人事件”。
这段的主线讲述了在2000年,人类在月球上发现了一块向木星发出强烈信号的黑石,美国政府便派出飞船前往木星查看。这艘飞船上个有两名宇航员,3名处于冬眠状态的科学家,和一台叫HAL9000(哈尔)的超级计算机。
有一天,哈尔警告太空船通信系统的AE-35组件将有故障,宇航员检查后发现并未有异常,他们推测哈尔做出了错误预测。这次太空之旅逐渐变得可怕起来,因为哈尔9000之前从未出错过。宇航员有些惊慌,两人想要关掉哈尔。
全剧的高潮在宇航员大卫和哈尔展开殊死搏斗时来临。对超级计算机来说,被关掉就意味着杀死它,为了完成任务,哈尔先发制人杀死了沉睡的科学家和一名宇航员。存活下来的大卫最终制服了哈尔,只身前往木星。
人工智能哈尔9000,从此也成为恶毒、冷酷人工智能的代表。
扩展资料:
由于影片摄影指导杰弗里·安斯沃思不愿使用复杂的洗印特效,所以片中所有特效画面全部在摄影机前拍摄完成。
因为当时广泛采用的静态背景幕和背投影的动态画面无法打造出库布里克想要的真实效果,所以本片开创了前投影视觉特效技术,片中人猿学用工具场景中的非洲背景和大量太空船场景都是这种特效技术的杰作。
在本片问世后,这项技术开始普遍应用,直到90年代才逐渐被绿屏系统取代。
前投影技术需要使用一部单独的投影机,并在摄影机前方45度放置一面单面镜,与摄影机呈90度角的投影机将背景画面投向单面镜,单面镜再将影像反射给演员和由回射反射材料制成的背景幕,摄影机于是将演员和背景幕上的影像一并纳入镜中。
在这过程中,演员不会受到影响,因为镜面反射的光线很弱,远远暗于现场光线,而与此同时,高反射率背景幕上的画面又能清晰显现在摄影机中。
为拍摄出辽阔的非洲画面,影片剧组需要高达40英尺的背景幕,这种尺寸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如此巨大的背景幕当然需要规格最大的投影机。
可当时现有的大型投影机投放在背景幕上的画面颗粒感过重,于是剧组和米高梅的特效总监汤姆·霍华德(Tom
Howard)联手设计出一款使用8 x10英寸投影片和最大水冷弧光灯的投影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2001太空漫游
1968年问世以来,《2001太空漫游》从未丢失其“最佳科幻电影”的桂冠。这部漫长晦涩甚至有些枯燥,但同时又极其璀璨震撼的电影,其实已经脱离科幻电影的范畴,成为探索生命与宇宙的经典之作。
看《2001太空漫游》是需要耐心和宽容的。冷寂的时候,全片对白少于40分钟且大都无情感且缺乏叙事主旨,大量古典音乐作配乐。
以冷酷的环境音乐填补声音和情感上的空白,狂乱的时候,那段十来分钟的坠入星际门之后的景象,瑰丽的光影剧烈交织,宇宙因异常的光线和诡异的色彩而变得扭曲和疯狂。
扩展资料;
《2001太空漫游》这部影片获得当年最佳美术指导、最佳导演、最佳编剧等4项奥斯卡奖提名,获最佳视觉效果奖,获1968年英国电影学院最佳摄影、最佳音响、最佳美工奖。
拍摄过程;
影片于1965年12月29日在英国谢伯顿制片厂开拍,制片方之所以会选择那里,是因为该制片厂可以容纳和拍摄月球上第谷环形山的挖掘场景(尺寸为60‘x 120’x 60‘)。
从1966年开始,剧组转道位于博海姆伍德的米高梅英国制片厂,以便拍摄大规模的特效场景。制片方本打算像《西部开拓史》一样用三个银幕宽度的新艺拉玛系统拍摄本片,但摄影效果总监道格拉斯·特鲁姆布认为影片画面会因此变形,于是改用Super Panavision 70摄影机拍摄。
库布里克于1968年3月开始剪辑,影片最初的拍摄预算为600万美元,但最终超支450万,而且拍摄周期也延误了16个月。
这部漫长而且晦涩难懂甚至有些枯燥,但同时又极其令人震撼的电影,其实已经脱离科幻电影的范畴,它成为了探索生命与宇宙的经典之作。
影片对宇宙的想象已经到达人类的极限了,可以说以前没有超越它的科幻电影,将来也很难有,毕竟上帝只创造了一个库布里克,首先他是一个艺术家,其次才是一个导演。
《2001太空漫游》并不是一部单纯的硬科幻,其实它意在讲述生命起源的哲学。开片一段黑屏的两分钟长镜头,这里其实是从宇宙的概念到个体的过程,黑幕代表了无尽的宇宙,再到太阳系的地球,最后是地表的黑猩猩。
地球到底存在不存在文明值得我们重新思考的,影片讲述了人类首次在月球发现了智慧文明存在的有力证据,所以国家安全局精心策划了一场太空旅行的阴谋,一组宇航员去月球探索的高级文明,另一个组探索木星的文明。
影片的成功在于将奇观用极度写实的风格去展现给观众看,包括对太空那种恐怖的安静的描述,除了能听到自己的喘气声,再也听不到其他声音。
扩展资料:
剧情介绍
这部影片是库布里克花了四年时间制作的充满哲学命题的鸿篇巨制。一块大黑石树立在史前人类的面前,他们刚刚开始认识工具,进入到进化的里程碑。同样的黑石还在宇宙多处出现,它们矗立在月球上,漂浮在太空中,带着某种神秘的寓意。
现在的时间是2001年,为了寻找黑石的根源,人类开展一项木星登陆计划。飞船上有冬眠的三名宇航员,大卫船长(凯尔·杜拉 Keir Dullea饰)、富兰克飞行员(加里·洛克伍德 Gary Lockwood饰),还有一部叫“HAL9000”的高智能电脑。
HAL在宇宙飞行过程中发生错乱,令到富兰克和三名冬眠人员相继丧命,剩下波曼和这台电脑作战。
从死亡线上回来的大卫一气之下关掉主脑系统,HAL彻底失效。现在,茫茫宇宙中只剩大卫一人,向木星进发。穿越瑰异壮观的星门,大卫仿佛去到一个奇特的时空,那里有人类无尽的生死轮回和宇宙的终极知识……
《2001太空漫游》这部电影的评价:
《2001太空漫游》(2001: A Space Odyssey)是由斯坦利·库布里克执导,根据科幻小说家亚瑟·克拉克小说改编的美国科幻电影,于1968年上映,被誉为“现代科幻电影技术的里程碑”。
影片获得当年最佳美术指导、最佳导演、最佳编剧等4项奥斯卡奖提名,获最佳视觉效果奖,获1968年英国电影学院最佳摄影、最佳音响、最佳美工奖。
1968年问世以来,《2001太空漫游》从未丢失其“最佳科幻电影”的桂冠。这部漫长晦涩甚至有些枯燥,但同时又极其璀璨震撼的电影,其实已经脱离科幻电影的范畴,成为探索生命与宇宙的经典之作。看《2001太空漫游》是需要耐心和宽容的。
冷寂的时候,全片对白少于40分钟且大都无情感且缺乏叙事主旨,大量古典音乐作配乐,以冷酷的环境音乐填补声音和情感上的空白;狂乱的时候,那段十来分钟的坠入星际门之后的景象,瑰丽的光影剧烈交织,宇宙因异常的光线和诡异的色彩而变得扭曲和疯狂。(《东方早报》评)
扩展资料:
电影剧情
一群草食人猿正在广袤无际的非洲沙漠中觅食,当他们从睡梦中醒来,发现一块巨大的黑色石板平地而起,他们欢呼雀跃起来,在巨石的指引下,他们学会将骨头当作工具和武器,开始猎食动物,并收复了同类抢占的失地,随着他们的首领将骨头抛向空中,画面切换至数百万年后的未来。
2000年,海伍德·弗洛伊德博士前往人类的月球基地,奉命调查月球上的不明物体,那是一块被埋藏了数百万年的黑色石板,与远古时期人猿们发现的石板相仿。在弗洛伊德等人进行实地考察时,太阳升至石板上空,石板随即发出了刺耳的无线电信号。
18个月后,“发现一号”太空船向木星进发,除了飞行员大卫·鲍曼和弗朗西斯·普尔之外,飞船上还有三名处在冬眠状态的科学家和一台具有人工智能、掌控整个飞船的电脑“哈尔”9000。飞行途中,哈尔突然向鲍曼报告控制通讯装置的某个零件将在72小时内发生故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2001太空漫游
1、科幻,从字面意义上看是幻想科学的发展,而实际上,或者说真正伟大的科幻,是预言人类社会未来的命运。《2001太空漫游》正是这样一部电影。(《新快报》评)
2、《2001太空漫游》以近二小时半的篇幅,描绘了在广阔的宇宙空间中,人类将面对不可思议之事。该片广集特殊摄影技巧与精准画面感拍摄而成,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人类对宇宙的畅想。(大公网评)
3、《2001》的伟大在于将人类的想象力抽离出来,以宇宙、时空、极限、生命等概念阐释着一部精神哲学似的太空史诗,宏大而深邃。(时光网评)
扩展资料
《2001太空漫游》影片花絮:
1、奈杰尔·达文波特和马丁·鲍尔萨姆都曾为片中电脑哈尔配音。当时达文波特已经赶到片场,在镜头外念出哈尔的台词,但导演库布里克认为达文波特的英语口音不佳,几周后便解雇了他。
一位助理导演曾想兼任此职,但伦敦口音过重。后来,鲍尔萨姆在纽约录制了哈尔的对白,但库布里克仍不满意,最终,道格拉斯·雷恩在影片后期制作期间重新录制了哈尔的所有台词。
2、在片中为任务控制配音的弗兰克·米勒是一名真正的美国空军指挥控制中心军官。
3、在库布里克最初接触科幻作家亚瑟·克拉克时,克拉克曾建议改编自己于1948年完成的短篇小说《哨兵》,最终,影片中只有在月球上的桥段是源自这部小说。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