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中,清朝皇帝的女儿为什么不叫公主,而叫格格呢?
从历史来说,帝王的女儿称为公主,格格的称呼则成为皇帝之女之外的其他皇室宗族成员和贵族之女的称呼。这个问题只在清朝出现,在此之前,从来没有公主这个称谓,,是由皇太极即位后,按照汉族制度,把大汗改为皇帝,格格改为公主,公主一直是汉族称谓,格格是满族专有的,不过由于满族的天下蒙古族也有贡献,所以对于一些蒙古的亲王的女儿,也可以称为格格。
在我们传统观念里,公主是皇帝的女儿,这是我们汉族的称呼,清朝的公主也有阶级之分,在皇太极时期,把皇后的公主称为“固伦,”其他妃子的女儿称为“和硕,”“和硕”是地方的意思,比“固伦”地位低,格格这个称呼一般是出现在非正式场合,可以称公主为格格。
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康熙最宠爱的蓝齐儿,平常宫人们都成为蓝齐格格也是对的,但在一些大场合,就比如要给蓝齐儿赐婚的诏书上就会写蓝齐公主,这是比较正式的场合。到了顺治年间,又把格格分配了等级,把比较尊贵的亲王的女儿封为“和硕格格,”还有等级较低的“多罗格格”“固山格格,”格格在满语里是小姐的意思,格格有时也可以称呼其他女性为格格,或是王爷府中地位低于嫡福晋,侧福晋的妾氏。
所以总结下来,“公主”和“格格”的区别有三个,一是出身不同,公主自古以来都是形容皇帝的女儿,格格用途广泛,不过也大多是要和皇家扯上关系的才用,二是地位不同,“公主”和“格格”的等级称号也可以看出一个女子处于什么地位,三是来源不同,公主是汉族称谓,最初出现在西周战国时期,格格是满族称号,满蒙专有的。
近年来清宫电视剧越来越多了,从小时候看的《还珠格格》到近几年的《甄嬛传》,这些电视剧都是以清宫为背景拍摄的,大家可能并没有注意到一个现象,那就是皇帝女儿的称呼,《还珠格格》中皇帝的女儿叫还珠格格,《甄嬛传》中皇帝的女儿叫温宜公主,都是清朝皇帝的女儿为何称呼不同?
“格格”一词为满语,意思是小姐,是清朝皇族女儿的统一称呼。1636年清兵入关皇太极继位后,开始效仿明朝,重新给皇帝的女儿定了封号,皇帝女儿的称呼改为“公主”,并且规定皇后所生之女为“固伦公主”,妃子所生之女为“和硕公主”。
“格格”后来用来称呼王公贵胄的女儿,也是对地位较高的女性的尊称,在康熙年间,内务府中有个苏麻喇姑,她是孝庄文皇后的侍女,曾经照看过康熙皇帝,她就被尊称为“格格”。没有得到正式封号的皇亲国戚的女儿也都被称为格格。《清稗类钞》中记载,亲王之女称郡主,郡王及贝子、贝勒、辅国公之女称县主。
按照史书《清实录》记载,称呼皇帝的女儿还是按照汉人的规矩叫“公主”。电视剧中称呼皇帝女儿为“公主”的编剧还真是对清史深有研究。其实电视剧《还珠格格》中小燕子和晴儿被称为格格也是对的,毕竟她们也不是皇帝女儿,最多算是皇帝认得干女儿,所以称为格格算是合情合理,但是紫薇被称为格格可能就是不符合历史了。
近年来,清代电视剧越来越多。从小看《还珠格格》到《甄桓传》。这些电视剧都是以清宫为背景拍摄的。你可能没有注意到,有一种现象是皇帝女儿的名字,“桓诸葛”是皇帝女儿的名字,“桓诸葛”是皇帝女儿的名字,“文衣公主”是“桓诸葛”和“贞桓传”中皇帝女儿的名字,为什么清朝皇帝的女儿叫得不一样?
“哥哥”是满语,意思是小姐。它是清代皇室女儿的统一名称。1636年,清兵登上太极皇位后,开始效仿明朝,为皇帝的女儿立下新的头衔。皇帝的女儿改名为“公主”,王后的女儿改名为“古伦公主”,公主的女儿改名为“和硕公主”“格格格”后来被用来指王子和贵族的女儿,也是高级妇女的尊称。在康熙统治期间,内政部有苏玛拉。她是孝庄文后的侍女。她曾经照顾过康熙皇帝,她被尊称为“格格”。
据清朝史料记载,按照汉族的规矩,皇帝的女儿被称为“公主”。剧作家在电视连续剧中称皇帝的女儿为“公主”,对清朝的历史确实有着深刻的研究。
其实,电视剧《还珠格格》中的小燕子和青儿叫格格也是对的。毕竟,她们不是皇帝的女儿,但她们至多是皇帝认可的干女儿。所以称他们为格格是合理的,但这可能与历史不符。
皇室亲属中没有正式头衔的女儿也被称为葛哥。”《清代稗子笔记》记载了王子的女儿被称为公主,公主和贝子的女儿、贝勒和公国的公爵都被称为县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