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属于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历史范畴,民族并不是一有人类就有的,而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
人类最早的社会集团是原始群,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的需要,才结成稳定的集体——氏族。当时,最现实、最方便的纽带是血缘关系。
几个亲属氏族又结合成部落。二次社会大分工破坏了氏族部落内部的血缘关系,在更大规模上以地缘关系结合成规模更大的共同体——民族。
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区别:
1、人数不同
汉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截止2009年,汉族人口约为13亿;
少数民族的人数则远少于汉族的人数,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为壮族。
2、分布范围不同
汉族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并且数量很多;
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为大杂居、小聚居、范围广。
扩展资料:
当民族共同体在人类历史上形成并区别于其它各种人们共同体的类型以来,文化总是表现为各不相同的乃至千差万别的民族文化。
任何文化与文化创造都是以民族与民族社会为根基的,没有民族社会生活的沃土,文化便无由生根。文化使民族与民族社会得以形成,为它提供最广泛的物质和精神以及其它方面的基础,并以其整体的内部结构和完整的外部面貌执行民族区分功能。
在民族文化的内部结构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背景,阶段、阶层、等级、各种利益集团以及语言、宗教等等,都可能导致文化的存在与发展,但只要一个民族或民族社会仍然存在,它就总会具有某种共同的民族文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民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少数民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汉族
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有很大的不同。汉族与各个少数民族之间的差别也各异。
总体来看,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不同有以下几方面:
1、地理位置差别:汉族一般居住在中原地区,少数民族多居住在边疆省份;汉族大多居住在城市和坝区,少数民族多居住在山区。
2、汉族人口众多,汉文化影响极大;少数民族人口较少,少数民族文化逐步被汉文化同化;汉族都讲汉语,部分少数民族还有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
3、汉族的民族观念淡漠,少数民族的民族观念较强。
4、汉族与一些少数民族在生活习俗、价值观念、民俗礼仪方面都有区别。
民族识别是从解放初到1979年才结束的.
民族识别认定的理论依据: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种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先后开展了3次民族工作高潮,其中首先就是民族识别的过程.按照上述理论依据截至到1979年,国家正式确立了中国有55个少数民族,并且不再新增加。
目前在社会上流传很多关于中国有55个民族之外的民族存在的说法。这种说法主要是由于下列情况所导致:
1.民族观念、民族只是淡薄。在我国的少数民族中,由于生活的地域不同,同一个民族又分为很多支系,有些人可能把支系当作一个民族了。例如,我们都知道的阿诗马属于撒尼人,但很少有人知道撒尼人属于彝族的一个支系.
2。在我国,少数民族由于历史、自然等原因,发展相对落后,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制定了很多相关的优惠政策,一些人可能会提出自己历史上曾是某个民族。但是这种情况国家已经明确规定,中国不再增加少数民族,从里论上看,这些人的生活习惯已经和汉族非常相似,所以布局北少数民族认定的理论基础。这可能是现在有人认为中国有57个少数民族的情况.
3.一些民族由于地域或历史原因,同一民族长期在不同地域生活,他们会认为不同地域的应该是2个民族,这种说法现在存在,但从科学角度将,这种说法不成立。
4。由于第2种情况,在第五次人口普查中,我国还有大概70多万多人属于未识别民族,这些人认为自己不属于现在有的任何一个民族,但是他们又不具备民族独立划分的4个标准,所以按照未识别民族对待.
民族识别是从解放初到1979年基诺族认定才结束的。
民族的演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中,我国有外国人加入中国国籍的情况,但是这是极少数的情况,关于民族的划分情况,世界通用的是指“世居民族”不是加入国际就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