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说曹操曹操就到”,下一句是什么呢?
有时候当我们正在谈论某个人或某件事时,恰巧这个人就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就会用一句“说曹操曹操就到”来表达此刻的情形,不过你知道这句俗语的历史由来吗?这就不得不提到三国的一段历史了。
董卓之乱,指东汉中平六年(189年)至初平三年(192年)董卓入朝后实行的专权暴政。中平六年,董卓奉诏率兵进入洛阳,废汉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帝,自为相国,独揽朝政。次年关东诸侯推袁绍为盟主,讨伐董卓,卓败,挟持汉献帝刘协西走长安,并驱使洛阳数百万人口西迁长安。行前,董卓士卒大肆烧掠,洛阳周围二百里内尽成瓦砾。初平三年,董卓被王允、吕布所杀。
历时三年的董卓之乱,时间虽短,却使东汉政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董卓专权暴政引起的诸侯讨伐,为群雄割据局势打下了基础。
其一、董卓之乱之后,汉献帝并没有逃出敌人的魔掌,董卓旧将李傕与郭汜反攻京城,将汉献帝控制在自己的手中,不过就在此时李傕与郭汜却出现了内乱,汉献帝趁两人火并之机逃出皇宫,然而李傕与郭汜的追兵一路紧追不放,在逃至洛阳时,有人向汉献帝建议,不妨让附近的曹操赶来救驾,于是汉献帝急忙令人传旨,让曹操火速前来救驾,而传旨的人还没有走出洛阳,曹操就已经带兵赶到,曹操击败了李傕与郭汜的叛军,从此将汉献帝牢牢掌控在自己的手中,从此便有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种种便利,而“说曹操曹操就到”这句俗语也便流传开来。
其二,“说曹操,曹操就到”的意思是在形容曹操的耳目众多,动作迅速,无所不在,因此随时都可能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必须小心提防。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说法呢?这大概与曹操的品性分不开的。曹操虽然是东汉末年的人物,但是,明朝的《三国演义》却把他塑造成了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奸臣形象。
“说曹操,曹操就到”这句话与曹操的品性分不开。那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名言”,更能深刻的将他的品性透露出来。在东汉末年,朝中重臣乔玄在曹操年少时就当面指称他是“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这样有先见之明的人不多,乔玄识鉴之精,看来史上无人能出其右。
其三、《三国演义》有叙说。
不过在这句话的后面其实还有另外一句俗语,这句俗语仍然与曹操有关,公元194年,曹操以报父仇之名攻打徐州,此时吕布为兖州牧,曹操率兵与吕布大战于濮阳,吕布的勇猛在当时真的无出其右,结果曹操大败,不得不暂时避其锋芒,在大败之后,曹操并没有气馁,决定在夜间奇袭吕布大营,不过吕布在谋士张邈的建议下,早已在营中布下天罗地网,结果曹操中了埋伏,被吕布又一次杀的大败曹操也在慌乱中骑马奔逃。
眼见吕布就要追了上来,曹操慌忙和手下的士兵换了衣服,当吕布追上曹操时,问道:“曹操在哪里?”曹操对吕布说道:“前面骑马之人便是”,吕布便策马而去,而曹操也得以从吕布手中逃走,后来曹操再次和吕布决战,这一次吕布没有那么幸运,最终死于曹操之手。
于是在“说曹操曹操到”的后面就有了这样一句俗语:“当面错过,岂不好笑”,吕布本来有最好的机会杀掉曹操,但是却被他白白错过了,真是可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