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密码(电影) 观后感 中文 500字 10

 我来答
鹤笑酒天
2011-04-06
知道答主
回答量:3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5.9万
展开全部
《达芬奇密码》这部小说刚刚上市,我就在网上第一时间读到了它,在感叹网络之方便同时,更为小说环环相扣的紧张情节和巧妙的推理,令人震惊的见解所深深吸引。有点悬疑,有点推理,有点侦破,有点间谍,有点背叛,有点爱情,有点历史,有点文艺,有点学术,有点暴力。我不是坚决排除异己的宗教保守主义者,也不是狂热的异端主义者,所以对这类两方面结合的作品,抱着一种旁观者的心态,看得津津有味。当这部小说带来的风暴渐渐平息下来之后,06年又刮起了另一股全新的密码热,这部吸引了全球眼球,被人褒贬不一,甚至连教宗都亲自关注的小说被搬上了屏幕,它强势的宣传以及杂志上,满大街张贴的令人兴奋的海报都使我有点急不可耐,迫不及待的想等到5月19号全球同步上映的那一天一睹其芳容。

看来上映之前花大手笔作的宣传果然是效果不错,这些天来《密码》似乎成了街头巷尾最热门的一个话题,网上的资料也是千奇百怪。经过一番比较,最终选择了搜秀影城。放映厅不大,不会很杂乱,并且是英文原版——这样的片子如果看配音版的实在是一件非常扫兴的事情。

两个多小时之后,人群流出放映厅,一架空电梯上来,我随十多位男男女女涌了进去,大家一个挨一个溜边站成菊花形,透明的梯门悄没声息的合上,电梯开始匀速下降。所有人都互相面对着站直了身体,没有表情,没有人说话,没有人移动。门外连续显示着一层一层明亮的商场,购物的人流,黑色的墙体和纠结的线路,让人感觉仿佛是一场后现代的行为艺术。降到三楼左右,一个年轻女孩打破了沉寂,带着调侃的语气说“片子最后要说明的就是,人最终还是要皈依宗教”。她的男友附和的干笑了一声,随即又恢复了沉寂。一层到了,紧贴在一起的人们慢慢散开,穿过窄窄的电梯门,顺着一条已经打烊了的商场便道,混入了流光溢彩的夜色中。

我知道教会对这部影片的立场,但这并不妨碍我对它的热情。在此之前我也收到过网络、手机上教内人士发来诸多抵制《密码》并要求转发信息,我不跟他们理论,只是冷笑一声删除了。且不说我的观点,单是对那种要求连锁转发的恶俗信息,我已经受够了。

我实在是不能理解,《达芬奇密码》这部小说上市已经很久了,虽然也引起过小小的风波,但直到电影上映之前基本上都是平安无事的。但为什么电影的制作一完成,就突然引起了国内外这么大的反应呢?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拍得并不令人满意。嘎纳的观众甚至在首映结束之后连象征性的掌声都没有,甚至不耐于礼貌的观看片尾字幕就起身离开。连我这个并不内行的观影人都觉得失望。片子有好多铺垫性的内容没有交代,如白化杀手赛拉斯临死前悲哀的说“我是个鬼”,但在此之前并没有介绍他作为“一个鬼”的悲惨身世和在主教的照顾下“变成一个人”的经过。这就让没有读过原著的观众完全摸不着头脑,更无法体会当其以为自己误杀了主教,失去了恩人和生存的意义,在绝望,无助中发现自己又回到了“一个鬼”的状态时那种痛苦。其次,原著中提出的观点——圣杯的说法,达芬奇作品的象征意义,抹大拉的身份……都有翔实严密的论证(也是因此吸引了全世界的不同层次的好奇读者),而在电影中,好多重要的论据都没有出现,只是相当突兀的提出结论,然后再一两个易于影视表现,却只是起辅助论证作用的论据来支持观点。不仅不能让人信服,甚至觉得满可笑的。而影片的最后,圣杯传人放弃了将自己的秘密公布于世,而是选择了宗教和安稳的生活,并且所有隐修会成员也表示从来没有要把这个情况公开的意愿。可怜的主教痛失爱徒,又发现自己实际上被利用,他维护宗教安定的愿望反倒是为了成全那个利欲熏心,以圣杯的秘密来要挟教会从而获得金钱和权力的“大师”。所有与教会对立的因素都从影片中的隐修会,圣殿骑士,事工会主教这些现实存在的人物中排除,而把所有的“罪过”一齐推给了那个虚构出来的邪恶的“大师”。这一点显然体现了作者在自己说完一番故事后对现实宗教的刻意维护。也是用这种方法来暗暗的提示读者应该怎样选择。

参考所有我收到的信息,总的来说愤青义士们无非是给《密码》定了两条罪状:反对教会,污辱耶稣。但我从原著看到电影,却始终没有觉得有哪一点有污辱耶稣基督的倾向。作品自始至终承认耶稣是一位伟大的领导,只不过是它提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观点,就是所谓的圣杯,耶稣在世的妻子。但就凭这一点,能算是污辱么?我不接受。倘若丹 布朗在作品中宣称耶稣是一个强盗,叛国者,杀人犯,我会毫不含糊的承认这是污辱。但仅说主耶稣有一位妻子就是对他的污辱么?我并不认为婚姻是肮脏的,教会也不这样认为,并且还将婚姻定为一项圣事。那么,就算有人宣称耶稣有过婚姻,那也只是他人性在世的一面行使了作为人的一件圣事而已,何辱之有呢?还是人们都习惯性的觉得耶稣基督就应该是身着素衣白袍,留着棕色或黄色的卷发,说话句句是福音,大智大德,无情无欲。当然,这是人的极致,是人和神的统一。但是,教会也是承认耶稣是神性和人性的完美结合,那么当他作为一个在世的人,在其人性的一面中,假使做了一些凡夫俗子都会做的事情,那也没有什么使其圣名受辱的成分了。否则,他着人性的一面也不是“人”,而是一个“半神”。

关于对教会的反对,我也无法认同。“反对”这个词用得太大。作为一部畅销小说,作者的唯一目的只是卖钱,吸引读者。反对教会这件事嘛,工程太大,覆盖面太广,对我更是没什么好处。以我仅有的生命费尽心机去做这样一件不能为自己谋利的事情,对不起,不值得。或许有人会说,以反教会的言论来赚钱,那是不择手段的卑鄙做法。那么,我建议你先去喝一杯冰镇柠檬水,把暴躁的头脑冷静下来,再不行就把自己关进冰柜里,等你浑身发抖,打着大阿嚏的时候,再来考虑这个问题。在这个故事中,宗教只是一个素材,而不是主题。《西游记》围绕着佛教展开,几个和尚前往西天取佛经。其间宗教观念混杂,佛道教的神灵同台而宴,佛祖和玉皇大帝津津有味的尝美食,侃大山,观歌舞。菩萨和中国民间自然崇拜的神灵(山神,土地)合作甚欢。想必也有不少跟两者各自的宗教相违背之处,但是后人也并没有把其当作一部宗教典籍来阅读,信徒也并没有把这些关系复杂的各路神灵当作自己的信仰。同样,《密码》所说的故事,只是以宗教作为背景,而主线则是自己的构思和创作。因此给它扣上一顶“反对教会”的大帽子,这个罪名未免太大,太过激了。况且,作为一个流传了几千年的,至今仍然是完全强势的宗教,完全没有必要为一本畅销小说或者一部商业电影大动肝火,批判抵制甚至教宗亲自出面反对。百年古树有牢固的根基和人们的爱护,是不会因为一只雀鸟在树梢上筑了个鸟巢就从此枯败的。而且,近两年的《密码》风波就好比个人问题事件。如果一位大公司的最高领导听见自己的下属之间互相流传着一个庸俗的故事,说自己不是现在母亲所生,而是一个私生子。那么,他应该如何解决这种风言风语呢?召开公司全体大会,公开严肃地宣称这种谣言不是真实的,是捏造,大家不要相信这样的说法……我想这是不明智的,有些事情越抹越黑,员工们只会觉得他是在拼命辩解以维护自己的隐私而更加相信。相反,如果不去过问这件事,等那些员工们传腻了,觉得无趣了,这种说法也就自然销声匿迹了。当初炒得再热火现在也不会有人在乎,不再相信了,最多当成公司一个压箱底的稗官野史罢了。同样,对于《密码》的处理也不应太过冲动,严肃地宣告要围追堵截。那只会让人们越来越相信小说中虚构的圣杯故事.

说到这里,我忽然有一个奇怪的想法。或许,这部小说/电影就是丹 布朗给人们开的一个现实版的“圣杯玩笑”。《达芬奇密码》就是布朗自创的圣杯。而教会果然上当了。而当布朗把这个自制的圣杯往地上那么一放,就引起了教会的极大反应。大规模抗议,抵制,声明……恨不得把它彻底毁灭以防止人们发现这个圣杯从而动摇了信仰的根基。就在影片中的男女主角在世界各地影院的屏幕上辗转奔波,破译圣杯密码的同时,一场现实的圣杯之战也在教会和作者,小说出版商,影片发行商之间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而这个大玩笑的创作者,丹 布朗正蜷在被子里抱着枕头笑得浑身发颤……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