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赵匡胤通过哪些方法分散了宰相的权力?
赵匡胤,又称太祖皇帝,是中国古代宋朝的开国皇帝。他在经历了一段政治动荡和不稳定的时期后,得以建立宋朝。太祖皇帝分散宰相权力的方法之一,是建立一个政府系统,在几个不同的官员和机构之间划分权力。
他这样做的一种方式是建立一个区域军事总督,或称节度使的制度,他们负责维持各自领土的秩序和防御。这些总督由皇帝任命,拥有很大的自主权和权力,这有助于平衡中央政府的权力。
太祖皇帝下放权力的另一种方式是建立一个地方政府官员系统,即所谓的县长和县令,他们负责在各自的地区执行司法和维持秩序。这些官员也是由皇帝任命的,但没有地区军事长官那样的权力。
太祖皇帝还建立了新的考试制度,用来根据功绩而不是根据贵族出身或政治关系来选择官员。这有助于削弱宰相的权力,使他更难控制官员的选拔。
此外,太祖皇帝通过设立多个中央政府机构,如负责调查和惩处腐败官员的公务员部和监察院,建立了一个制衡系统。这也有助于减少宰相的权力,使他更难控制政府。
总之,宋太祖通过建立一个在几个不同的官员和机构(如地区军事长官、地方政府官员和中央政府机构)之间划分权力的政府系统,以及通过公务员考试实施择优选拔官员的制度,来分散宰相的权力。
宋太祖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古代的每一位皇帝上任的时候,都想要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其他的权利。在古代的官职中,除了皇上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之外,宰相的位置也是非常高的,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宋太祖赵匡胤在登上皇位之后,就有想办法去分散宰相的权利,设置了二府和三司。
宋太祖当上了皇帝之后,就立马把范质分为了昭文相,王溥分为了史官相,魏仁浦分为了集贤相,因为这三个人都是之前的旧臣,所以宋太祖对他们非常忌讳,虽然重用,但是只是迫于无奈。时间长了之后,宋太祖觉得这些人的权利实在是太高了,心里面觉得不安,所以就想办法除去他们。有一年冬天非常寒冷,在早朝上的时候,范质到大殿去奏事,宋太祖也按照以前的惯例赐座,然后宋太祖就说自己的视力最近不好,让范质把奏章拿到自己近处来看。没想到范质刚刚离开座位,皇上就让人趁机把座位给撤走了,于是范质就明白了,从此之后,宰相只能够和普通的官员一样站着和皇上讲话。
而且为了分割宰相手里面的权利,宋太祖还设立了“二府”和“计相”,二府指的是除了中书省之外,另外一个权力机构叫做枢密院,这个机构和中书省相互牵制。宋太祖把枢密院的权力增加,能够调兵遣将,还能够参与政事。每次有人在上奏一件事情时,就会让两府岔开,各自表明自己的意见,这样宰相的权力就被分散了。
后来宋太祖又设立了三司来夺走宰相的财权,三司本来是比较旧的官职主要负责全国的财政支出,而宋太祖就故意把三司的地位给提高,让三司来主持,自己的政务地位也是仅次于宰相,所以宰相的财权也就这样被分散了。经过了一番处心积虑的改革之后,宋太祖也觉得自己的宝座终于坐稳了,才能够睡个安稳觉。
2.二是设置“二府”,分割宰相兵权。
3.二府,指宰相府之外,又有一个枢密院,形成宰相府和枢密院两府牵制局面。
4.三是设置“计相”,分割宰相的财权。另外,还采取“官职分离”、“名实不一”的方法,干扰相权,使宰相无法行使统率百官的权力。如侍郎和给事中,并不负责本省的政务。司谏官如果没有皇帝的特旨,也不能过问谏诤之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