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张三丰吗?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中国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张三丰其人
楼下别信口雌黄。
张三丰是个真真实实的人物,武当的鼻祖。
一百度就有的东西:
张三丰(1333~1458?),武当派祖师,自称张安忠第五子,生于元癸酉年六月十八日。名君实,字全一[1] ,(此为一说,另一说法为君宝)别号葆和容忍,元末明初儒者、武当山道士。善书画,工诗词。
baike.baidu/...AhoS_a
张三丰,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叶问。武学貌似现在很少有人关注了。如果只是影响力的话,就相当于人大代表。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张三丰”究竟什么样
大名鼎鼎的张三丰,传说是武当山道教开山祖师,他不但发明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太极拳,还把道教的影响力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金庸的小说、李连杰的电影都屡屡渲染其人其事。那么,张三丰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一.史料描述的张三丰
综合各类史料,大致可以确定,张三丰名全一,又名玄玄、通一,出生于1247年或者1248年。出生地一说在今天的辽宁黑山县,一说在陕西宝鸡,还有的说在福建邵武市。
据称,其人长相不凡,大耳朵大眼睛,“龟形鹤骨”,络腮胡子像钢丝一样,头上梳了个抓髻,喜欢在手中拿一方尺。无论寒暑,只穿一件百衲衣,在大街上四处游逛,人送外号“张邋遢”。
这张三丰平时不怎么说话,但与之讨论佛儒道三教,则侃侃而谈,“专以道德仁义,忠孝为本,并无虚诞祸福、欺诳于人。所以心与神通、神与道一,事事皆有先见之理”。
张三丰的神异之处有两点。其一,他登山如履平地,隆冬季节躺在雪地里也可以安眠。其身体素质,在普遍不得温饱、体质孱弱的人群中显得鹤立鸡群。
其二,史载洪武初年,他在武当山建立了几个据点,使其弟子丘玄清住在五龙,卢秋云住在南巖,刘古泉、杨善登住在紫霄。自己则在展旗峰北设观,名为遇真宫,又在黄土城建屋,名曰会仙馆,令弟子周真得看守。
可见其有些经营头脑,若活到现在,一定不会输给李一。
二.朱元璋派人找张三丰
但不知你是否注意到,张三丰生于十三世纪四十年代,洪武初年(1368年)他已经120岁了。这么大年龄还能跑到深山中搞建设,着实令人惊叹。
更令人惊奇的是,“洪武庚午,(三丰)拂袖长往,不知所在”,1390年,张三丰一甩袖子走了,不知去了那里。而此后不久,朝野上下掀起了一个寻找张三丰的热潮。
先是朱元璋派人到武当山找张三丰,均不得见。有人说他可能去了山东青州的云门山洞窟中。朱元璋的马仔们行色匆匆追到青州,根本没看到什么张三丰张四丰。
朱元璋找张三丰,据说是为了清理道教,“若能碰到张玄玄,就让他来一趟,跟我谈谈”,找寻的心情还不是很迫切,属于有一搭没一搭。到了他儿子———永乐皇帝朱棣的时候,调门一下子高起来。
三.要么找到张三丰,要么去死
永乐登基以后,马上派侍读学士胡广去武当山访求仙人。胡广来回数次,问遍了所有人,弟子们要么回答说去了甲地,要么说去了乙地,总之就是没在武当山。十多年时间都没什么结果。
后来,永乐告诉胡广:要么找到张三丰,要么去死。于是,胡广回报,自称见到了张三丰,但真人要到太上老君那里赴宴,不能奉召,请多多理解。这有就点神话传说或者胡说八道的意味了。怪只怪皇帝逼得太急。
不过,好歹也算给了永乐一个答复。永乐皇帝一高兴,给张三丰写了封信,非常遗憾又非常虔诚地表示,“朕久仰真人,十分想见你一面;您道德崇高,超乎万物,而我才疏学浅,德行菲薄。希望您有空的时候一定到京城来,我恭候您大驾光临。”
据说,张三丰给永乐回了一封信,讲述养生之道,但这封信是否出自张三丰之手,就不得而知了。
四.民间传说中的张三丰
为讨好张三丰,永乐皇帝在武当山大兴土木,为张三丰建造了八宫、二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巖庙。
按说像张三丰这么大岁数的人,用脚丫子猜也该猜到他或已不在人世,为何还要苦苦寻觅?原来,民间一直流传着张三丰在全国各地的行踪。
杨溥著《禅玄显教编》中就说,张三丰曾经在陕西宝鸡死而复生:“本朝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九月二十日,(张三丰)自言辞世,留颂而逝,民人杨轨山等置棺殓讫,监葬发视之,三丰复生,后入蜀见蜀王”。
河南柘城县人张某,声称自己在一个道观见过张三丰。那年他十三岁,张三丰问他是哪里人,叫什么名字,他一一回答,对方告诉他:“我就是张三丰,当年曾在你家吃过饭。”......>>
中国历史上真的有张三丰这个人吗?
有,张三丰(生卒不详),据道教界推测,其活动时期约由元延佑(1314~1320)年间到明永乐十五年(1417)。《明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七 方伎》称,元﹑明著名道士。名通﹐又名全一﹐字君实(一作“君宝”)﹐号玄玄子。以其不修边幅﹐人称张邋遢。在各种张三丰的传记或有关他的材料里,还有全弌、玄玄、三仹、三峰、三丰遯老、通、玄一、君实、居宝、昆阳、保和容忍三丰子、喇闼、邋遢张仙人、蹋仙等诸多名号。 辽东懿州(今辽宁彰武西南)人。自称张天师后裔。传说其丰姿魁伟﹐大耳圆目﹐须髯如戟。无论寒暑﹐只一衲一蓑﹐一餐能食升斗﹐或数日一食﹐或数月不食﹐事能前知。游止无恒。居宝鸡金台观时﹐曾死而复活﹐道徒称其为“阳神出游”。入明﹐自称“大元遗老”。时隐时现﹐行踪莫测。洪武二十四年(1391)朝廷觅之不得。永乐年间﹐成祖遣使屡访皆不遇。天顺三年(1459年)诏封通微显化真人。 张三丰认为古今仅正邪两教﹐所谓儒﹑释﹑道三教仅为创始人之不同﹐实则“牟尼﹑孔﹑老皆名曰道”﹐而“修己利人﹐其趋一也”﹐又称“一阴一阳之谓道﹐修道者修此阴阳之道也﹐一阴一阳一性一命而已矣﹐《中庸》云﹕修道之谓教。三教圣人皆本此道以立其教也”。他还认为:“玄学以功德为体﹐金丹为用﹐而后可以成仙。”后人编有《张三丰先生全集》。收入《道藏辑要》。 清乾隆十一年《南召县志》卷二中有这样记载:南召县太山庙乡口子河里有“张三丰故里石碑”一通,碑后有其草庵遗址。1917年此处立“张三丰初居此地,而道成于天宝观”石碑一通。(一说辽东懿州人)由于张三丰的神名噪起,明朝皇帝又给他三个赐号。即明英宗赐他为“通微显化真人”;明宪宗特封为“韬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赠封他为“清虚元妙真君”。史书记载张三丰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寒来暑往仅一纳衣,雨雪天气蓑衣着身。1258年,宗教界爆发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佛道大辩论。蒙古大汗蒙哥亲临主持,嵩山少林寺长老福裕和全真教高道张志敬分别率队参加舌战,结果道教遭到惨败。从此,道教日渐衰沉。但一个世纪后,张三丰在武当山创立一个新的道派——三丰派,掀起了中国道教发展史上的最后一波,并成为武当武功的创立者。
历史上的张三丰到底有多厉害
当然,有那么厉害。
楼下别信口雌黄。
张三丰是个真真实实的人物,武当的鼻祖。
一百度就有的东西:
张三丰(1333~1458?),武当派祖师,自称张安忠第五子,生于元癸酉年六月十八日。名君实,字全一[1] ,(此为一说,另一说法为君宝)别号葆和容忍,元末明初儒者、武当山道士。善书画,工诗词。
baike.baidu/...AhoS_a
张三丰,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叶问。武学貌似现在很少有人关注了。如果只是影响力的话,就相当于人大代表。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张三丰”究竟什么样
大名鼎鼎的张三丰,传说是武当山道教开山祖师,他不但发明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太极拳,还把道教的影响力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金庸的小说、李连杰的电影都屡屡渲染其人其事。那么,张三丰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一.史料描述的张三丰
综合各类史料,大致可以确定,张三丰名全一,又名玄玄、通一,出生于1247年或者1248年。出生地一说在今天的辽宁黑山县,一说在陕西宝鸡,还有的说在福建邵武市。
据称,其人长相不凡,大耳朵大眼睛,“龟形鹤骨”,络腮胡子像钢丝一样,头上梳了个抓髻,喜欢在手中拿一方尺。无论寒暑,只穿一件百衲衣,在大街上四处游逛,人送外号“张邋遢”。
这张三丰平时不怎么说话,但与之讨论佛儒道三教,则侃侃而谈,“专以道德仁义,忠孝为本,并无虚诞祸福、欺诳于人。所以心与神通、神与道一,事事皆有先见之理”。
张三丰的神异之处有两点。其一,他登山如履平地,隆冬季节躺在雪地里也可以安眠。其身体素质,在普遍不得温饱、体质孱弱的人群中显得鹤立鸡群。
其二,史载洪武初年,他在武当山建立了几个据点,使其弟子丘玄清住在五龙,卢秋云住在南巖,刘古泉、杨善登住在紫霄。自己则在展旗峰北设观,名为遇真宫,又在黄土城建屋,名曰会仙馆,令弟子周真得看守。
可见其有些经营头脑,若活到现在,一定不会输给李一。
二.朱元璋派人找张三丰
但不知你是否注意到,张三丰生于十三世纪四十年代,洪武初年(1368年)他已经120岁了。这么大年龄还能跑到深山中搞建设,着实令人惊叹。
更令人惊奇的是,“洪武庚午,(三丰)拂袖长往,不知所在”,1390年,张三丰一甩袖子走了,不知去了那里。而此后不久,朝野上下掀起了一个寻找张三丰的热潮。
先是朱元璋派人到武当山找张三丰,均不得见。有人说他可能去了山东青州的云门山洞窟中。朱元璋的马仔们行色匆匆追到青州,根本没看到什么张三丰张四丰。
朱元璋找张三丰,据说是为了清理道教,“若能碰到张玄玄,就让他来一趟,跟我谈谈”,找寻的心情还不是很迫切,属于有一搭没一搭。到了他儿子———永乐皇帝朱棣的时候,调门一下子高起来。
三.要么找到张三丰,要么去死
永乐登基以后,马上派侍读学士胡广去武当山访求仙人。胡广来回数次,问遍了所有人,弟子们要么回答说去了甲地,要么说去了乙地,总之就是没在武当山。十多年时间都没什么结果。
后来,永乐告诉胡广:要么找到张三丰,要么去死。于是,胡广回报,自称见到了张三丰,但真人要到太上老君那里赴宴,不能奉召,请多多理解。这有就点神话传说或者胡说八道的意味了。怪只怪皇帝逼得太急。
不过,好歹也算给了永乐一个答复。永乐皇帝一高兴,给张三丰写了封信,非常遗憾又非常虔诚地表示,“朕久仰真人,十分想见你一面;您道德崇高,超乎万物,而我才疏学浅,德行菲薄。希望您有空的时候一定到京城来,我恭候您大驾光临。”
据说,张三丰给永乐回了一封信,讲述养生之道,但这封信是否出自张三丰之手,就不得而知了。
四.民间传说中的张三丰
为讨好张三丰,永乐皇帝在武当山大兴土木,为张三丰建造了八宫、二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巖庙。
按说像张三丰这么大岁数的人,用脚丫子猜也该猜到他或已不在人世,为何还要苦苦寻觅?原来,民间一直流传着张三丰在全国各地的行踪。
杨溥著《禅玄显教编》中就说,张三丰曾经在陕西宝鸡死而复生:“本朝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九月二十日,(张三丰)自言辞世,留颂而逝,民人杨轨山等置棺殓讫,监葬发视之,三丰复生,后入蜀见蜀王”。
河南柘城县人张某,声称自己在一个道观见过张三丰。那年他十三岁,张三丰问他是哪里人,叫什么名字,他一一回答,对方告诉他:“我就是张三丰,当年曾在你家吃过饭。”......>>
中国历史上真的有张三丰这个人吗?
有,张三丰(生卒不详),据道教界推测,其活动时期约由元延佑(1314~1320)年间到明永乐十五年(1417)。《明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七 方伎》称,元﹑明著名道士。名通﹐又名全一﹐字君实(一作“君宝”)﹐号玄玄子。以其不修边幅﹐人称张邋遢。在各种张三丰的传记或有关他的材料里,还有全弌、玄玄、三仹、三峰、三丰遯老、通、玄一、君实、居宝、昆阳、保和容忍三丰子、喇闼、邋遢张仙人、蹋仙等诸多名号。 辽东懿州(今辽宁彰武西南)人。自称张天师后裔。传说其丰姿魁伟﹐大耳圆目﹐须髯如戟。无论寒暑﹐只一衲一蓑﹐一餐能食升斗﹐或数日一食﹐或数月不食﹐事能前知。游止无恒。居宝鸡金台观时﹐曾死而复活﹐道徒称其为“阳神出游”。入明﹐自称“大元遗老”。时隐时现﹐行踪莫测。洪武二十四年(1391)朝廷觅之不得。永乐年间﹐成祖遣使屡访皆不遇。天顺三年(1459年)诏封通微显化真人。 张三丰认为古今仅正邪两教﹐所谓儒﹑释﹑道三教仅为创始人之不同﹐实则“牟尼﹑孔﹑老皆名曰道”﹐而“修己利人﹐其趋一也”﹐又称“一阴一阳之谓道﹐修道者修此阴阳之道也﹐一阴一阳一性一命而已矣﹐《中庸》云﹕修道之谓教。三教圣人皆本此道以立其教也”。他还认为:“玄学以功德为体﹐金丹为用﹐而后可以成仙。”后人编有《张三丰先生全集》。收入《道藏辑要》。 清乾隆十一年《南召县志》卷二中有这样记载:南召县太山庙乡口子河里有“张三丰故里石碑”一通,碑后有其草庵遗址。1917年此处立“张三丰初居此地,而道成于天宝观”石碑一通。(一说辽东懿州人)由于张三丰的神名噪起,明朝皇帝又给他三个赐号。即明英宗赐他为“通微显化真人”;明宪宗特封为“韬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赠封他为“清虚元妙真君”。史书记载张三丰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寒来暑往仅一纳衣,雨雪天气蓑衣着身。1258年,宗教界爆发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佛道大辩论。蒙古大汗蒙哥亲临主持,嵩山少林寺长老福裕和全真教高道张志敬分别率队参加舌战,结果道教遭到惨败。从此,道教日渐衰沉。但一个世纪后,张三丰在武当山创立一个新的道派——三丰派,掀起了中国道教发展史上的最后一波,并成为武当武功的创立者。
历史上的张三丰到底有多厉害
当然,有那么厉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