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6-9题及答案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昔先王之制,自天子公侯至于皂
6。
B(序:有序)7。A(A用来……的。
B副词,没有谁;副词,不要。C代词,他的;代词,我。
D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副词,互相)8。 C(应为“民”)9。
C(“没有异常情况不得迁徙”应为“不会看到别的事物而想改变自己的本业”)【附:文言文参考译文】从前先王的制度,从天子、公侯到奴仆,他们的官爵、俸禄、死生(礼仪)的制度各有不同的等级,小的不得越过大的,低贱的不得越过高贵的,所以上下有序,民心稳定。 在这种情况下(先王)辨明土地、山川水泽、丘陵等不同情形,教导百姓(因地制宜)种植树木、饲养牲畜;(从)五谷六畜到鱼鳖、鸟兽、材料、工具等资财,用来养生送终的东西,没有不全都植养繁育的。
按时植养,使用时有节度。这样之后(士、农、工、商)四类百姓各自根据他们(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充分发挥各自的智力和体力,早起晚睡,来治理自己的产业,并没有( *** )征发(赋税徭役),限期交纳,但远近地区都很富足。
所以《易》说“依靠财物辅助自然规律的运行,来引导制约百姓”“备取万物用于各个方面,制成器物把(它)作为天下人的利益,(在这方面)没有谁比圣贤的君主更伟大了”,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管子》说,古代(士、农、工、商)四类百姓不允许混合居住。
士人在学习读书的地方相互谈讲仁义,工匠在官府里相互议论技巧,商人在街市相互谈论财利,农民在田野相互谋划生产,从早到晚从事(自己的职业),不会看到别的事物而想改变自己的本业。所以他们父兄的教导(即使)不严格也能成功,子弟的学习(即使)不费力也能学会,(他们)各自安于自己居住的地方,乐于从事自己的职业,认为自己的食物很美味,认为自己的服饰很好看,即使看见奇异华丽的事物,(因为)不符合他们的习俗,(就)不会接受。
由此(百姓)的欲望少,事情简单,财物充足,没有争夺。在这种情况下,位居百姓之上的君王,用道德来引导他们,用礼制来统一他们,所以百姓有廉耻之心而懂得尊敬,重视仁义而轻视财利。
这(就是夏、商、周)三代能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不需采用严酷的政治而能使国家安定的大概原因吧。 到周王室衰微时,礼法被破坏。
齐桓公、晋文公之后,礼义彻底破坏,各国的政治不同,各家族的风气差别很大。于是商人贩卖奇珍异货,工匠制作没有实用价值的器具,士人进行违反道义的行为,来追逐时人的喜好而获取世间的资财。
诡诈的人违背事实来诈骗名誉,奸邪的人侵犯损害他人来求取功利,篡权杀君得到国家的人成为王公,强取豪夺建立家业的人成了英雄,粉饰欺诈为非作歹的人一辈子富足,固守正道遵循义理的人不能免去饥寒的忧虑。礼义不足以约束君子,刑戮不足以威慑小人,损丧风化,败坏风俗,(这)是导致天下大乱的原因。
2.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做6~9题
【你看看以下题目,是不是您想要的?不是再追问我O(∩_∩)O~】
6. 试解释下列加点词字的意思。(2分)
①吴广素爱人 素
②比至陈 比
③时时而间进 间
④天下之疾犬也 疾
7.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①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译:
②犬兔俱罢,各死其处。
译:
8.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4分)
答:
9. 从甲乙两文所叙的事件中,可看出陈涉和项梁各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
答:
6. ①素:向来 ②比:等到 ③将:统帅,率领 ④亡:逃亡(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
7. ①吴广故意多次说要逃跑,使军官恼怒,让他们责辱他,(借此)来激怒士卒。 ②我听说先动手可以制服对方,后动手就被对方所制。(4分。每句2分,不要求文字一致,翻译正确,无语病即可)
8. 甲文中记叙了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过程。乙文写项梁夺取郡守之位的兵变过程。(4分,各2分)
9. 陈胜是一个富有谋略,机智果敢,并有一定组织和领导才能的确人。项梁是一个沉着老练(或老谋深算、阴险狡诈等)做事迅速果断,善于随机应变的人。(4分。各2分)
3. 阅读两则文言文,完成6
6。
(4分)要求与评分:解释准确,每个1分。①临:靠近(高踞)。
②意:情趣(乐趣)。③乐:以……为乐(把……当作快乐的事;感到快乐)。
④诚:确实(果真;实在)。7。
D (2分)8。(4分)要求与评分:翻译准确,表达通顺。
每句2分。①句: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②句:第二天,我拜访了这户人家,静静地坐了很久。9.读懂山水(5分)(1)(2分)要求与评分:依照题意,用原文填空。
若画面或语句不完整,酌情扣分。示例: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
(2)(3分)要求与评分:联系文段内容,言之成理。 甲段,1分;乙段2分;若表达不好,酌情扣分。
示例:甲段作者借游历山水表达自己对山水的喜爱;乙段作者既表达了对山水的喜爱,又从眼前的山水悟出了一个哲理:作画、写文章,乃至做学问都应多角度,多层次地去思考或欣赏。 。
4.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语段,完成9
小题1:(1)睡,睡觉 (2)原来,原来是 (3) 曾经 (4) 即使
小题2:(1)(2分) 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但”,“耳”译错,每个扣1分)
(2)(2分) 看到松风亭还(仍然)在树梢(树林的远处、树林的高处、树木的末端顶端),心想(心说)怎样才能赶到(到得了)?(“尚”、“意谓” 译错, 每个扣1分)
小题3:两文都透露出作者随缘自适(随遇而安悠闲自在)(1分)、自我排遣(旷达乐观豁达洒脱)(1分)的特殊心境。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较为简单,虽然有课外词语的考查,但仔细分析会发现“尝”与“虽”这两个字的意思其实在课内文言文中已经接触过多次,只要细心分析,不难做对。做此类题,关键是平常的积累,在学习课内文言文时,对重点常用字词的解释和用法要掌握牢固,并能灵活运用。
小题2:
试题分析:句子1翻译时只要注意“但”和“耳”两个字的解释即可,句子2翻译时特别是要注意“尚”和“意谓”两词的解释,同时要注意这是一个问句,在译句中必须体现出来。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翻译文言句子时要关注每一个词的意思,同时还要注意特殊句式。
小题3:
试题分析:做此题时首先要注意问的是“共同之处”,只要分析出两篇文章在表达作者情感态度上的共同之处即可。而分析作者情感态度必须与文章内容与作者经历及写作背景结合起来,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即注释不难分析出。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刘子玄,名知几,以玄宗讳嫌,故以
6.C(切:严厉)7.B 两个“相”都是“互相”的意思。
(A项第一个“为”,介词,给;第二个“为”,动词,写。C项第一个“乃”,副词,于是,就;第二个“乃”,副词,仅仅,只。
D项第一个“于”,介词,与“见”组合,表被动;第二个“于”,介词,向。)8.D(“薄其礼”理解错误,应该是“在礼节待遇上却欠缺优厚”)9.C(徐坚并没有不满,而是高度评价了《史通》的价值)附:文言译文刘子玄,名知几,因为避玄宗的名讳,所以就用他的字来代替。
十二岁时,父亲给他讲授《古文尚书》,学业不见长进,父亲恼怒,用小杖责打来督促他。后来听说父亲要给兄长们讲授《春秋左氏传》,刘子玄混在里面去听,回来后就剖析疑难的问题,感叹说:“《古文尚书》要是像这样,我怎么会懈怠呢!”父亲对他的想法感到很惊异,答应给他讲授《春秋左氏传》。
过了一年,刘子玄就通览了各种史书。他以擅长文词知名。
后来考中进士。武后证圣初年,下诏令让九品以上的官员陈述朝廷政事得失。
刘子玄上书说:“君主不应轻易地授予官职,大臣不应轻易地接受官职。臣子随便地接受官职不是忠诚,君王任意地授予官职不是施恩。
如今群臣没有功劳,碰到机遇就能升迁,以致京城中有‘车载斗量,杷椎碗脱’(形容数量多)的谚语。”又说:“刺史任职不是三年以上的不可以转任,应当考核政绩的优劣,明确奖惩。”
武后称赞他的直率,但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当时,酷吏横行,祸及善良的人,公卿被诛杀的接连不断。
刘子玄为士人没有良知并甘心于这种祸乱之状而感到哀伤,写了《思慎赋》来讽议时事。几度升迁做到了凤阁舍人,兼修国史。
中宗时,提拔为太子率更令,以耿介正直要求自己,多年没有升迁。适逢天子西回长安,刘子玄自己请求留在东都。
三年,有人上书说刘子玄身为国家的史臣却私自著述,朝廷派人从驿路征召他到京师,担任写史的事务,迁任秘书少监。当时宰相韦巨源、纪处讷、杨再思、宗楚客、萧至忠都兼任监修,刘子玄苦于长官太多,想法、观点不统一,而萧至忠又多次指责他编写无成效,加之仕途不顺利,于是奏记请求离职,并借机向萧至忠上书,对他讲了著史的“五不可”。
又说:“朝廷虽重用史官的才能,却没有给予史官相应优厚的礼遇。萧至忠看过之后,感叹爱惜他的才华,没有准许他离职。
宗楚客等人憎恶刘子玄的批评直率严厉,对史官们说:“这个人作书,想把我们置于何地?”当初,刘子玄编修《武后实录》,有所改正,而武三思等人不采纳。 刘子玄以为自己虽被朝廷任用,但自己的意愿却不能实现,于是著《史通》,来讥刺品评古今的史书。
徐坚读《史通》后,感叹道:“写史的人应当把这本书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开元初年,刘子玄调任左散骑常侍。
正赶上他的儿子任太乐令,犯事被治罪,刘子玄向宰相求情,玄宗发怒,把刘子玄贬到安州作别驾。在安州去世,享年六十一岁。
刘子玄善于提出新的见解,论辩考据清晰敏锐,认为当时的那些文士们都不如自己,朝廷有所论著他总要参与修撰。在他去世后,玄宗阅读《史通》,称赞写得好。
追赠他为工部尚书,谥号为文。
6.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9题
6.B
7.C
8.D
9.(1)卢钧替他们买健壮的马,大抵三年一换,从此再也没有出现马匹疲乏的事。
(得分点:市,买;率,大抵,大概;易,换。每点1分)
(2)对孤女幼子,替他们办婚嫁之事,用自己的钱粮(俸禄)资助他们,共帮助有几百家。
(得分点:为立夫家:替他们办婚嫁之事;以,用;奉禀,钱粮、俸禄。每点1分)
(3)失志以后,因而内心埋怨,多次推脱有病不做事情。
(得分点:既,已经,或……以后;望,同怨,埋怨、责怪;“不事事”,前一个“事”活用作动词,做。每点1分)
6.(骄,骄横、放纵)
7.(第①句说卢钧办事公正认真;第④句写反叛者的悔悟道歉;第⑤句说的是卢钧失意时的举动。)
8.(“只接受在京城的‘太保’一职”有误,“致仕”指的是官员退休。
9.(1)(得分点:市,买;率,大抵,大概;易,换。每点1分
(2)得分点:为立夫家:替他们办婚嫁之事;以,用;奉禀,钱粮、俸禄。每点1分)
(3)得分点:既,已经,或……以后;望,同怨,埋怨、责怪;“不事事”,前一个“事”活用作动词,做。每点1分
7. 二.文言文文段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每小题3
9 . A 10 . C 11 . B 【文言参考译文( 1 )】 何子平世代居住在会稽,很小的时候(就)有理想,被乡里称赞,事奉母亲非常孝顺。
在扬州被征召从事史,每月的俸禄给的是白米,(他)总是卖出白米买入粟麦。别人问他说:“获利不多,为什么那么麻烦呢 ? ”子平说:“我的母亲在东边,不买卖难得到白米,(我)怎么忍心独自吃白米饭。”
每当有人赠送鲜鱼时,如果不能送到母亲家,那么不肯接受。母亲原本是妾,户籍注册不符合实际情况,没到供养的年龄,而户籍上的年龄已经到了供养的年龄,便离开职务回到家里,当时镇军将军顾觊之是州上的长官,对他说:“你母亲的年龄实际上未满八十,你原来就知道。
在州中任职有少许俸禄,(我)将禀告上司挽留你。”子平说:“官家从户口登记取得凭证,户籍年龄已经到了,我就应该在家奉养母亲,为何要以实际年龄未到冒取荣誉利益而宽容自己呢?况且归去奉养母亲,又符合我个人的情感。”
觊之又劝他以母亲年老要求县令照顾,子平说:“实际尚未到奉养之年,哪能借此以求得俸禄?”觊之更加看重他。已经回到家,竭尽全力而使供养充足。
后来授予官职为吴郡海虞县令,县里给的奉禄只用来养母亲一个人,而他的妻子、孩子丝毫不允许用奉禄。有人疑心他太俭朴,子平说:“奉禄本来是用来养母亲,不为自己,”问的人惭愧而退出去了。
母亲死后而不再担任官职,丧事情况超过一般礼节,每到了哭恸时,困顿晕倒许久方才苏醒。
8.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题目
小题1:(1)只是(2)侦察(3)告诉(4)残,尽 小题1:C(3分)小题1:(1)休息好了,可以相互驱马进攻了 (2)等到他们再来,接近行走百里了(4分,每小题2分意思正确即可,关键词“相驰”“比”“几”译错酌情扣分)小题1:对方的想法:连赶了上百里路,确实疲乏了,这样正好。
呵呵,这个曹玮,人称善于用兵,看来也是浪得虚名啊!曹玮的想法: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吾以此取之。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字词的理解能力。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除了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字词的特殊用法,比如“徒”“阑”这两个字,同时还要注意从课本中寻找词语意思的“根”。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意思和用法的理解能力。A.整众而归(表顺承)/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表转折)B.其下忧之(代词,代曹玮)/吾以此取之(代词,代敌军)C.乃止以待之(代词,代敌军)/故为贪利以诱之(代词,敌军)D.不若弃之(如)/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如果),故选“C”。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时除了要抓住“驰”“比”“复”“几”等关键字即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成分。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对方的想法可以根据曹玮部下说的话以及“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
这句话来揣摩,曹玮所想可以根据“徐谓其下曰”以下的内容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