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吃月饼是哪个朝代才有的,来历是什么?

写得越详细越好!... 写得越详细越好! 展开
 我来答
迟到要罚款
推荐于2016-11-23 · TA获得超过179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1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94万
展开全部
  秋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
  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赏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月饼发展到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月饼广为我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食。
  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在节日之夜,人们还爱吃些西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
  据史料记载,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周时代,民间就已有为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太师饼”。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引入胡桃、芝麻等,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胡饼”,唐高宗时,李靖出征突厥,于中秋节凯旋而归,当时恰有一个吐蕃商人进献胡饼,李渊很高兴,手拿胡饼指着当空的皓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月亮)。”随后分给群臣食之。若此说确实,这可能是中秋节分食月饼的开始。但“月饼”一词,最早是见于南宋吴自牧的红菱饼。
  月饼是圆的,且被赋予团圆之意的时代是明,刘侗《帝京景物略》说:“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说:“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又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还记述了明代北京中秋制作月饼的盛况:坊民皆“造月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肆至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心灵手巧的制饼工人翻新出奇,月饼上做出各种花样,彭蕴章《幽州土风吟》描述说:“月宫符,画成玉兔窑台居;月宫饼,制就银蟾紫府影。一双蟾兔满人间,悔煞嫦娥窃药年;奔入广寒归不得,空劳玉杵驻丹颜。”
  清代,中秋吃月饼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风俗,且制作技巧越来越高。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介绍道:“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北京的月饼则以前门致美斋所制为第一。遍观全国,已形成京、津、苏、广、潮五种风味系列,且围绕中秋拜月、赏月还产生了许多地方民俗,如江南的“卜状元”:把月饼切成大中小三块,叠在一起,最大的放在下面,为“状元”;中等的放在中间,为“榜眼”;最小的在上面,为“探花”。而后全家人掷骰子,谁的数码最多,即为状元,吃大块;依次为榜眼、探花,游戏取乐。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据说,中秋吃月饼最早可以上溯到周代,源自我们民族祭月拜月的一种仪式,可以说是自然拜物教的一种表现。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玉兔捣药,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多么美好的诗句,已经成为我们民族古老而美妙的神话之一,演绎着农业时代人们把月亮作为一种神对待的那种不同一般的崇拜。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解放初期,那时还有卖兔爷儿的,是把兔子奉为与嫦娥一样神的。只是现在兔爷儿早被米老鼠和樱桃小丸子取代了。

  传说到了唐代,月饼还不叫月饼,因馅中有核桃芝麻的舶来品而叫做饼,是杨贵妃中秋吃月饼的时候看到月亮,心血来潮地说就把它叫做月饼吧,便讨好一般把月饼的冠名权归于了杨贵妃。当然,这只是民间的演绎。其实,我国最早出现月饼的文字记载,是出于苏东坡的诗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也就是说从宋代时起,月饼才渐渐地大行其市,并且让月饼多了团圆的另一层含义,圆圆的月饼正好取了团圆的圆的象征意思,万里此情同皎洁,一年今日最分明。到了清代,有竹枝词写道:“红白翻毛制造精,中秋送礼遍都城。”到了民国,有北平俗曲唱道:“荷花未全谢,又到中秋节,家家户户把月饼切,香蜡纸马兔儿爷,猜拳行令同赏月。”可以想见,在岁月的更迭变迁之中,月饼已经普及得相当广泛了。

  于是,水到渠成一般,传到我们这一代,到了中秋便理所当然要吃月饼,仅仅成为了一种惯性而机械的存在,而忘记了月饼中曾经寄托着我们民族对自然之神的向往。我们如今只是把月饼当成了一种吃品和礼品,如此实用主义地对待它,我们是否悲惨地失去了祖先的那种纯真而美好的想像力和对大地自然的那种质朴而敬畏的亲和力?

  我们中国的节日从来都是和吃联系在一起的,比如春节要吃饺子,端午要吃粽子,这是和我们国家几千年是农业社会有关,节日是与农业的节气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所有节日里吃食,都是对大地的一种亲近。春节、端午和中秋,是中国传统的三大节,吃月饼自然就变得如此重要起来。月饼的馅可以百花齐放,但甜是最主要的。原因很简单,在原始的农业社会,蔗糖和蜂蜜出现之前,甜曾经是人们一种向往和欲望,是被古代哲人认为是和光明连在一起的两件最高贵的事情,是和美连在一起的最好的一个词汇。所以,到现在我们还在说“甜美的生活”,把最好的日子用甜来表达,是最高贵的一种体现。因此,月饼的甜味是必然的,是主要的,是体现了一个饱尝辛酸苦辣的民族长期以来对生活特别是团团圆圆、甜甜蜜蜜生活的一种最由衷的向往和礼赞。
极地VS圣光
2011-04-17
知道答主
回答量:1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秋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赏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月饼发展到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月饼广为我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食。
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在节日之夜,人们还爱吃些西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
据史料记载,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周时代,民间就已有为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太师饼”。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引入胡桃、芝麻等,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胡饼”,唐高宗时,李靖出征突厥,于中秋节凯旋而归,当时恰有一个吐蕃商人进献胡饼,李渊很高兴,手拿胡饼指着当空的皓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月亮)。”随后分给群臣食之。若此说确实,这可能是中秋节分食月饼的开始。但“月饼”一词,最早是见于南宋吴自牧的红菱饼。
月饼是圆的,且被赋予团圆之意的时代是明,刘侗《帝京景物略》说:“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说:“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又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还记述了明代北京中秋制作月饼的盛况:坊民皆“造月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肆至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心灵手巧的制饼工人翻新出奇,月饼上做出各种花样,彭蕴章《幽州土风吟》描述说:“月宫符,画成玉兔窑台居;月宫饼,制就银蟾紫府影。一双蟾兔满人间,悔煞嫦娥窃药年;奔入广寒归不得,空劳玉杵驻丹颜。”
清代,中秋吃月饼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风俗,且制作技巧越来越高。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介绍道:“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北京的月饼则以前门致美斋所制为第一。遍观全国,已形成京、津、苏、广、潮五种风味系列,且围绕中秋拜月、赏月还产生了许多地方民俗,如江南的“卜状元”:把月饼切成大中小三块,叠在一起,最大的放在下面,为“状元”;中等的放在中间,为“榜眼”;最小的在上面,为“探花”。而后全家人掷骰子,谁的数码最多,即为状元,吃大块;依次为榜眼、探花,游戏取乐。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据说,中秋吃月饼最早可以上溯到周代,源自我们民族祭月拜月的一种仪式,可以说是自然拜物教的一种表现。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玉兔捣药,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多么美好的诗句,已经成为我们民族古老而美妙的神话之一,演绎着农业时代人们把月亮作为一种神对待的那种不同一般的崇拜。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解放初期,那时还有卖兔爷儿的,是把兔子奉为与嫦娥一样神的。只是现在兔爷儿早被米老鼠和樱桃小丸子取代了。

传说到了唐代,月饼还不叫月饼,因馅中有核桃芝麻的舶来品而叫做饼,是杨贵妃中秋吃月饼的时候看到月亮,心血来潮地说就把它叫做月饼吧,便讨好一般把月饼的冠名权归于了杨贵妃。当然,这只是民间的演绎。其实,我国最早出现月饼的文字记载,是出于苏东坡的诗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也就是说从宋代时起,月饼才渐渐地大行其市,并且让月饼多了团圆的另一层含义,圆圆的月饼正好取了团圆的圆的象征意思,万里此情同皎洁,一年今日最分明。到了清代,有竹枝词写道:“红白翻毛制造精,中秋送礼遍都城。”到了民国,有北平俗曲唱道:“荷花未全谢,又到中秋节,家家户户把月饼切,香蜡纸马兔儿爷,猜拳行令同赏月。”可以想见,在岁月的更迭变迁之中,月饼已经普及得相当广泛了。

于是,水到渠成一般,传到我们这一代,到了中秋便理所当然要吃月饼,仅仅成为了一种惯性而机械的存在,而忘记了月饼中曾经寄托着我们民族对自然之神的向往。我们如今只是把月饼当成了一种吃品和礼品,如此实用主义地对待它,我们是否悲惨地失去了祖先的那种纯真而美好的想像力和对大地自然的那种质朴而敬畏的亲和力?

中国的节日从来都是和吃联系在一起的,比如春节要吃饺子,端午要吃粽子,这是和我们国家几千年是农业社会有关,节日是与农业的节气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所有节日里吃食,都是对大地的一种亲近。春节、端午和中秋,是中国传统的三大节,吃月饼自然就变得如此重要起来。月饼的馅可以百花齐放,但甜是最主要的。原因很简单,在原始的农业社会,蔗糖和蜂蜜出现之前,甜曾经是人们一种向往和欲望,是被古代哲人认为是和光明连在一起的两件最高贵的事情,是和美连在一起的最好的一个词汇。所以,到现在我们还在说“甜美的生活”,把最好的日子用甜来表达,是最高贵的一种体现。因此,月饼的甜味是必然的,是主要的,是体现了一个饱尝辛酸苦辣的民族长期以来对生活特别是团团圆圆、甜甜蜜蜜生活的一种最由衷的向往和礼赞。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米昀
2011-04-17 · TA获得超过189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
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忆逍遥v
2012-08-13 · TA获得超过42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9万
展开全部
你好
答案是:宋代、很高兴为你解答!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QQQ384
2011-04-27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嫦娥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