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糖7.22总胆固醇6.53甘油三酯2.84高密度脂蛋白1.78低密度脂蛋白4.7这种情况如何治疗?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正确对待血脂异常
一,“高脂血症”称谓不准,应称血脂异常
血脂的主要成分为胆固醇、甘油三酯,它们是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没有它细胞就不能存在;甘油三酯能提供人体多种活动所必须的能量,它们在人的生命活动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单纯的血脂不能溶在血液中,它们要和血液中的蛋白质结合起来,形成各种颗粒大小、密度不同的脂蛋白才能溶于血液中。研究发现,富含胆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LDL-C)被血管内皮细胞吞噬后,能形成粥样硬化斑块,造成动脉血管狭窄。我们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叫做“坏胆固醇”;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可将细胞内游离的胆固醇运出,减少动脉硬化的形成,我们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称为“好胆固醇”。
当人体中总胆固醇(TC)升高,,甘油三酯(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时,就有可能造成动脉硬化。这“两升高一降低”,习惯称为“高脂血症”。因为有的升高,有的降低,而笼统称为高脂血症,其实并不准确,较为准确的提法应为“血脂异常”,而治疗应称为“调脂”,而不应该叫做“降脂”。也就是说,要把血液中的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降下来,把过低的高密度脂蛋白升上去。
二,怎样看血脂化验单
1,总胆固醇(TC)
正常参考值:2,8—5,2mmol/L(110—200mg/dl)
临床意义
TC↑:动脉硬化,肾病综合症,胆管阻塞,糖尿病,粘液性水肿,高脂血症等。
TC↓:恶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营养不良等。
2,甘油三酯(TG)
正常参考值:0,23—1,24mmol/L(20—110mg/dl)
临床意义
TG↑:动脉粥样硬化,肥胖症,严重糖尿病,肾病综合症,胰腺炎,迁延性肝炎,脂肪肝,糖原累积病,高脂血症等。
TG↓:甲状腺功能亢进,肝功能严重低下,恶病质等。
3,低密度脂蛋白(LDL)
正常参考值:1,9—3,5mmol/L(73—135mg/dl)
LDL↑:心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危险性增加,亦见于甲状腺功能减低,肾病综合症,肝脏疾病,糖尿病等。
LDL↓:则要警惕脑卒中发病危险。
4,高密度脂蛋白(HDL)
正常参考值:应>1,0mmol/L(>40mg/dl)
临床意义
有的临床工作者认为,LDL是一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冠心病的保护因子,其含量与动脉狭窄程度呈显著负相关,在估计心血管危险因素中,其临床意义比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重要。
HDL↑: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度降低。
HDL↓: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度增高,常见于心脑血管疾病,高甘油三酯血症,吸烟者,糖尿病患者等。
三,血脂正常血管才能健康
高度提醒:我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都应进行血脂检查。
重点对象为以下人群:凡有冠心病史或已有脑及周围动脉硬化者;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及吸烟者;有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者,尤其是在直系中有早发病或早病逝者;有任何种类黄色瘤者;家族性血脂异常家系成员;40岁以上男性;绝经后女性。
血脂检查需注意:在取血化验前最后一餐必须忌高脂食物,禁饮酒,并且要在空腹12小时后取静脉血化验,取血前还要避免剧烈运动,至少要静坐5分钟。
我国高脂血症诊断标准:
血清总胆固醇(TC)
<5,2mmol/L(200mg/dl)为正常
>220mg/dl为异常。两者之间为临界值。
血清甘油三酯(TG)
<1,7mmol/L(<150mg/dl为正常
>150mg/dl 为异常。
高密度脂蛋白(HDL)
>1,7mmol/L(>40mg/dl)为正常
<40mg/dl为异常。
注意事项:首次检查出血脂异常者,应在2—3周内复查,若应属异常,才可明确诊断。首次检查血脂正常水平者,一般可在1—3年内复查,但前面提到的重点对象应在6个月—一年内进行复查。
药师提示:
血脂异常的药物治疗
高危人群的降脂策略 当前药物干预治疗高脂血症,已经成为治疗的重要基础手段。目前,降脂治疗的热点在于:针对高危人群,应首选他汀类药物,目标针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降低30%--40%。
基于循证医学,当前治疗血脂异常的目的是防冠心病时,其重点应放在降低LDL—C或总胆固醇(TC)方面,这一观点已在2002年德国柏林召开的24届欧洲心脏学年会上得到再次强调。
血脂异常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总胆固醇(TC)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甘油三酯(TG)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
在降低TC或LDL—C方面,目前最为有效的药物仍然是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可延缓,阻断或消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缓解心绞痛,减轻心肌缺血;防范或减轻事件后果;防止复发或延缓病情。总之,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防治的总过程中能起到十分重要作用。
临床试验研究显示 他汀类药物的临床获益与服药时间相关,患者服药时间越长,受益越大。有研究表明,应用他汀类药物1年、2年、3—5年及6年心脏事件的危险分别减少11%、24%、33%、36%。因此,医学专家目前主张,凡是符合使用他汀类药物适应症的患者,在服用期间无明显的不良反应者,应尽可能长时间的应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著名心脏专家ToPol教授在2004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速评说:在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疾病的处理方面,他汀类药物减少血管事件如死亡,心肌梗死和中风的疗效已超过所有其他类药物。
还有研究表明,LDL—C降至越低,临床获益就越大。心脏保护研究(HPS)是至今最大规模的有关他汀类药物临床试验,受试者为20536例冠心病及心血管高危患者。辛伐他汀治疗组,受试者服药,40mg/d,随访5年,结果表明辛伐他汀使LDL—C平均降低37%。治疗组冠心病事件降低24%,中风发生的危险性降低27%,总死亡率降低12%。研究发现,不论受试者的基础LDL—C的水平如何,即使已低于2,6mmol/L,通过辛伐他汀(40mg/d)的治疗都能获得临床益处。
药师提醒使用者注意:
他汀类药物的副作用主要有肝毒性和肌毒性。肝毒性表现为两项转氨酶升高,但是在合适的治疗剂量下,并没有出现这种现象,即使轻度升高,只要减少剂量,转氨酶就能降至正常。还有,肌毒性就是表现为肌痛和横纹肌溶解症,而发生后者的风险性很低,如果在获益与风险中权衡利弊,获益远远超过风险。
一,使用者初始剂量,应从最低剂量开始,要坚持定期(遵医嘱)检查两项转氨酶情况,然后调整剂量。
二,不要追求治疗的效果最大化,而盲目增加治疗药物剂量。专家提醒,治疗效果与治疗药物剂量并不呈现正相关,反而会增加治疗中的风险性。
三,如果后者对治疗的剂量能够耐受,并且没有出现明显的副作用,患者当长期服用。
四,目前,市场上的《血脂康胶囊》,是我国独自研发的降脂类新药,它具有很好的调脂作用,而未发现明显的副作用。适合轻、中度血脂异常患者服用。
您的血脂异常,空腹血糖升高。建议您再次检查:空腹血糖、糖耐量试验、糖化血糖蛋白,以便确诊是否“糖尿病前期“。血脂异常的治疗目标是:降低TC、TG、LDL,升高HDL。
一,“高脂血症”称谓不准,应称血脂异常
血脂的主要成分为胆固醇、甘油三酯,它们是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没有它细胞就不能存在;甘油三酯能提供人体多种活动所必须的能量,它们在人的生命活动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单纯的血脂不能溶在血液中,它们要和血液中的蛋白质结合起来,形成各种颗粒大小、密度不同的脂蛋白才能溶于血液中。研究发现,富含胆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LDL-C)被血管内皮细胞吞噬后,能形成粥样硬化斑块,造成动脉血管狭窄。我们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叫做“坏胆固醇”;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可将细胞内游离的胆固醇运出,减少动脉硬化的形成,我们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称为“好胆固醇”。
当人体中总胆固醇(TC)升高,,甘油三酯(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时,就有可能造成动脉硬化。这“两升高一降低”,习惯称为“高脂血症”。因为有的升高,有的降低,而笼统称为高脂血症,其实并不准确,较为准确的提法应为“血脂异常”,而治疗应称为“调脂”,而不应该叫做“降脂”。也就是说,要把血液中的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降下来,把过低的高密度脂蛋白升上去。
二,怎样看血脂化验单
1,总胆固醇(TC)
正常参考值:2,8—5,2mmol/L(110—200mg/dl)
临床意义
TC↑:动脉硬化,肾病综合症,胆管阻塞,糖尿病,粘液性水肿,高脂血症等。
TC↓:恶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营养不良等。
2,甘油三酯(TG)
正常参考值:0,23—1,24mmol/L(20—110mg/dl)
临床意义
TG↑:动脉粥样硬化,肥胖症,严重糖尿病,肾病综合症,胰腺炎,迁延性肝炎,脂肪肝,糖原累积病,高脂血症等。
TG↓:甲状腺功能亢进,肝功能严重低下,恶病质等。
3,低密度脂蛋白(LDL)
正常参考值:1,9—3,5mmol/L(73—135mg/dl)
LDL↑:心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危险性增加,亦见于甲状腺功能减低,肾病综合症,肝脏疾病,糖尿病等。
LDL↓:则要警惕脑卒中发病危险。
4,高密度脂蛋白(HDL)
正常参考值:应>1,0mmol/L(>40mg/dl)
临床意义
有的临床工作者认为,LDL是一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冠心病的保护因子,其含量与动脉狭窄程度呈显著负相关,在估计心血管危险因素中,其临床意义比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重要。
HDL↑: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度降低。
HDL↓: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度增高,常见于心脑血管疾病,高甘油三酯血症,吸烟者,糖尿病患者等。
三,血脂正常血管才能健康
高度提醒:我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都应进行血脂检查。
重点对象为以下人群:凡有冠心病史或已有脑及周围动脉硬化者;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及吸烟者;有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者,尤其是在直系中有早发病或早病逝者;有任何种类黄色瘤者;家族性血脂异常家系成员;40岁以上男性;绝经后女性。
血脂检查需注意:在取血化验前最后一餐必须忌高脂食物,禁饮酒,并且要在空腹12小时后取静脉血化验,取血前还要避免剧烈运动,至少要静坐5分钟。
我国高脂血症诊断标准:
血清总胆固醇(TC)
<5,2mmol/L(200mg/dl)为正常
>220mg/dl为异常。两者之间为临界值。
血清甘油三酯(TG)
<1,7mmol/L(<150mg/dl为正常
>150mg/dl 为异常。
高密度脂蛋白(HDL)
>1,7mmol/L(>40mg/dl)为正常
<40mg/dl为异常。
注意事项:首次检查出血脂异常者,应在2—3周内复查,若应属异常,才可明确诊断。首次检查血脂正常水平者,一般可在1—3年内复查,但前面提到的重点对象应在6个月—一年内进行复查。
药师提示:
血脂异常的药物治疗
高危人群的降脂策略 当前药物干预治疗高脂血症,已经成为治疗的重要基础手段。目前,降脂治疗的热点在于:针对高危人群,应首选他汀类药物,目标针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降低30%--40%。
基于循证医学,当前治疗血脂异常的目的是防冠心病时,其重点应放在降低LDL—C或总胆固醇(TC)方面,这一观点已在2002年德国柏林召开的24届欧洲心脏学年会上得到再次强调。
血脂异常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总胆固醇(TC)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甘油三酯(TG)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
在降低TC或LDL—C方面,目前最为有效的药物仍然是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可延缓,阻断或消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缓解心绞痛,减轻心肌缺血;防范或减轻事件后果;防止复发或延缓病情。总之,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防治的总过程中能起到十分重要作用。
临床试验研究显示 他汀类药物的临床获益与服药时间相关,患者服药时间越长,受益越大。有研究表明,应用他汀类药物1年、2年、3—5年及6年心脏事件的危险分别减少11%、24%、33%、36%。因此,医学专家目前主张,凡是符合使用他汀类药物适应症的患者,在服用期间无明显的不良反应者,应尽可能长时间的应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著名心脏专家ToPol教授在2004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速评说:在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疾病的处理方面,他汀类药物减少血管事件如死亡,心肌梗死和中风的疗效已超过所有其他类药物。
还有研究表明,LDL—C降至越低,临床获益就越大。心脏保护研究(HPS)是至今最大规模的有关他汀类药物临床试验,受试者为20536例冠心病及心血管高危患者。辛伐他汀治疗组,受试者服药,40mg/d,随访5年,结果表明辛伐他汀使LDL—C平均降低37%。治疗组冠心病事件降低24%,中风发生的危险性降低27%,总死亡率降低12%。研究发现,不论受试者的基础LDL—C的水平如何,即使已低于2,6mmol/L,通过辛伐他汀(40mg/d)的治疗都能获得临床益处。
药师提醒使用者注意:
他汀类药物的副作用主要有肝毒性和肌毒性。肝毒性表现为两项转氨酶升高,但是在合适的治疗剂量下,并没有出现这种现象,即使轻度升高,只要减少剂量,转氨酶就能降至正常。还有,肌毒性就是表现为肌痛和横纹肌溶解症,而发生后者的风险性很低,如果在获益与风险中权衡利弊,获益远远超过风险。
一,使用者初始剂量,应从最低剂量开始,要坚持定期(遵医嘱)检查两项转氨酶情况,然后调整剂量。
二,不要追求治疗的效果最大化,而盲目增加治疗药物剂量。专家提醒,治疗效果与治疗药物剂量并不呈现正相关,反而会增加治疗中的风险性。
三,如果后者对治疗的剂量能够耐受,并且没有出现明显的副作用,患者当长期服用。
四,目前,市场上的《血脂康胶囊》,是我国独自研发的降脂类新药,它具有很好的调脂作用,而未发现明显的副作用。适合轻、中度血脂异常患者服用。
您的血脂异常,空腹血糖升高。建议您再次检查:空腹血糖、糖耐量试验、糖化血糖蛋白,以便确诊是否“糖尿病前期“。血脂异常的治疗目标是:降低TC、TG、LDL,升高HDL。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