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的成才故事

 我来答
mike116948
2011-04-27
知道答主
回答量: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3名上海市盲童学校的少年——李冬、任铮浩和蔡佳斐在今年的高考中考分分别达到本科或专科的录取线。在没有一丝光亮的世界里,他们选择了自立的艰难之路,用手摸索着求学,终于用惊人的毅力打开了理想的大门。

  坐进考场就是胜利

  “坐在高考考场里,拥有一次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对我们来说是莫大的快乐。”允许盲人学生报考本科类高等院校,这在我国内地还没有先例,此前上海盲人最高的学历是中专。

  在松江天马镇云山新村,身高1.81米的帅小伙李冬告诉记者:“高考一直是我的梦想。”这个先天性眼底综合病变的少年曾平静地接受了失明的事实,“可是,一想到不能再上学了,我的心就揪住了。”

  为了迎接高考,李冬安排的作息时间表是:早上6点起床,早自修1小时,白天上7到8节复习课,晚上再自修四五个小时。今年1月,李冬胃大出血,被急送到松江医院治疗,需要住院休养一个月。可是他怎么也按耐不住:“医生,我能出院吗?我要复习!”

  蔡佳斐在失明前,最喜欢看书,他曾经多次参加上海168声讯台的世界知识大赛,拿了6个一等奖回来。“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的能力。”蔡佳斐说,“心里越难受、条件越困难,越是不能放弃。”盲文印刷品的数量毕竟有限,他常常到学校的图书馆里借书来读,通过听广播等方式千方百计地汲取知识。

  任铮浩也是一个要强的孩子,从小记忆力就特别强,听了两遍故事就能绘声绘色地讲给小朋友听。要上小学了,他却完全失明了,为了抓紧每一分钟,晚上12点他还一个人坐在黑暗中“读书”,爸爸妈妈总是一遍遍地催他休息。如今他可以在2分钟内“读”完满满一页盲文。

  记者在盲童们的家中看到,厚厚的盲文图书,堆积在孩子们的床头,他们的复习资料不是以份、而是以公斤来计算的。由于家庭经济都很拮据,他们每月的零用钱从来舍不得花,省下钱购买书籍。

  高考,我们人生的新起点

  听3位盲人少年畅谈自己的志向,对正常人是一种震撼:“虽然我们没有了看世界的权利,但是我们一样要创造自己的未来。”

  10岁那年,蔡佳斐遭遇了人生最重大的转折:他在体育课上意外摔倒,脸直接磕在地上,左眼当时就看不见了,半个月后右眼也看不见东西了。残疾没有给幼小的心灵投下太多的阴影,却实实在在成了他生活上的拦路虎。1989年蔡佳斐进入盲童学校,从一年级重新读起。头一年的唯一任务就是学习盲文,“头一回从清清爽爽的白纸黑字到去摸一个个凸点,我差点哭了。”

  在盲童学校的日子,除了读书,孩子们遭遇着普通人想不到的困难。和先天盲童不同,从奔跑跳跃到摸摸索索,蔡佳斐记不清要摔多少跤,经常被开水烫得皮开肉绽。而到了夏天,由于看不见,李冬总是被帐子里的蚊子咬得满身是包……

  “多想不幸没有任何意义,困难只会吓到那些不自信的人。”盲生们不约而同地这样告诉记者。考完大学后,3个孩子都没有像其他考生那样出外旅游,而是在家平静地等待成绩。“我们已经踏在了人生新的起点上,今后的学习任务或许更艰辛。”

  3位少年都多才多艺。音响、电脑和车模是蔡佳斐的最爱,他是中国汽车模型协会的会员,只要装上发音系统,可以没有任何障碍地在网络上“冲浪”、聊天。任铮浩也是一个网民,他特别留意收集有关盲人成才的信息来激励自己,今年夏天,琵琶10级的他还打算参加全国民乐大赛。3人中最朴实的李冬竟是位炒股高手。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在为盲生们专门设置的考场,蔡佳斐、李冬、任铮浩的编号分别为特01、特02、特03,在3位孩子的背后,有父母和教师关爱的目光,更有社会支持的宽厚怀抱。

  在逆境中成才,在压力中成熟,盲童们的家长也和孩子们一起,经历了痛苦和自我激励的过程。盲人学生一年包括学费、住宿费和伙食费差不多要花5000元,为了孩子上学,李冬的父亲忙时务农、闲时到镇上找活干。“看到孩子读书这么苦,我们也心疼、常背着他哭,但擦干泪还是要鼓励他。”

  3个孩子复习期间住在学校,老师们不仅为他们无偿补课,还要照顾他们的日常起居。为了让他们能用上其他学校的参考书和试卷,老师们到书店选购高考书籍,再送到印刷厂、把书用盲文翻译后再印出来。高考两天,学校还派出司机和专用车接送。

  3位盲生高考倾注了社会各界乃至上海市领导的关心。2002年4月10日,3位盲孩子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委托低视力班级的同学,给上海市副市长周慕尧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

  “记得很小的时候,大学就是我们的梦想,尤其是在进入高中以后,随着所学知识的增多,我们越来越认识到‘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至理名言。我们知道正是由于大多数盲人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所以一般只能从事一些基础的保健按摩工作。我们很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凭着自己丰富的知识,才能改变这种状况,所以在这高中的四年里,我们丝毫不敢懈怠。在老师的帮助下,一步步地向前摸索,终于学到了许多十分有用的知识。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进入大学学习,以我们所学到的知识为社会服务,从而实现我们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们认为,在上海这样一个国际性的大都市应该完全有能力解决盲人上大学的问题,这也是社会文明的一种体现。虽然在我们的学习中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是随着现代高科技的进步,尤其是计算机科学的迅猛发展,例如教材一类的问题已经迎刃而解了。我们相信,只要凭着自己的努力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无论多大的困难也不可能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

  周副市长收到信后十分关心,立刻给盲生们回信,同时指示教育部门为他们参加高考创造条件。经过多方协商,上海师范大学外语专业表示:如果考试合格,愿意接纳他们。

  为了使考题真正能反映盲人学生水准,为他们单独命题的老师们反复斟酌。考题严格根据高中课程教学大纲要求,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历史、英语,其中英语考试必须考听力,成绩记入总分。考虑到盲人的特殊性,考试的时间比正常考试延长一个小时。为避免干扰,市教育考试院还为3个孩子单独安排了考场和休息室。

  虽然还没有正式发榜录取,但是上海师范大学已经在为盲人学生的日后教育出谋划策。副校长项家祥告诉记者:“如果录取盲生,学校将购置软件设备和刻印机,用以盲文和英文的互译阅读;并组织志愿者帮助他们的住校生活。”盲童学校已经表示愿意无偿翻译教材,残联也计划给予每位盲人大学生每年2000元的支助。

  “如果考上了,我们必须学得比正常孩子好,才能在社会上赢得一席之地,才能回报大家对我们的爱。”任铮浩的话道出了3个孩子共同的心声,在艰难成长的路上,他们期待给予,他们同样承担起了责任,他们是强者!(新华社上海7月26日电)
匿名用户
2011-04-27
展开全部
故事的主人翁名字叫骆俊逸,今年21岁,1981年生于福建省厦门。小骆很不幸,生下来就双目失明,家境又不太好,妈妈早就被下岗,还有一个妹妹要上学,唯一只靠父亲的工资维持全家的生活。

而小骆又非常幸运,他生下来虽然双目失明,但上苍赋予他的音乐天赋;赋予他的勤奋;更赋予他生长在今天的社会环境里;和给予他一个好老师--好伯乐。小骆从小喜欢音乐。95年从泉州盲校中途退学后,开始学摸电子琴,没有老师教,他就在家自学;眼睛看不见,他就用耳朵听,用手摸,用脑子背下一曲曲的乐谱。他很争气,由于他勤奋好学,加以他对音乐有独特的天赋才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骆俊逸终于弹出了动听的曲子。

更幸运的是,小骆遇上一个好老师,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爸爸认识了湖滨中学的音乐老师陈晓旭。陈老师知道小骆家庭情况后,又和小骆接触后,发现他上进心很强,又勤奋好学,决定收俊逸为徒,考虑到他行动不方便,陈老师又主动提出上门授课。

1998年起,小骆在陈老师指导下开始系统地学琴。1999年8月小骆就考取了电子琴六级水平。陈老师不但看到俊逸的进步,更看到他在听力方面有着比别人更强、更准的长处,表示要教俊逸学弹钢琴。小骆的爸爸为有这样好的老师十分感动,又东拼西借花1.5万元买了一架钢琴。小骆更加刻苦勤练了。

社会多方的支持、关爱和培养,也是俊逸能成材的重要因素之一。厦门残联杨理事长,听了陈老师述说骆俊逸的事后,非常感动,多方联系,为小骆寻找适合发展的契机。经陈老师指点,厦门市残联的推荐,小骆被选送到广州市残联举办的"钢琴调律班"学习。

2001年8月骆俊逸踏上了人生的一条崭新大道,他和母亲来到广州市残疾人职业培训中心参加"钢琴调律班"学习。这个勤奋好学的小伙子,异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除上课规定时间外,他还想方设法、每天比别人多练1个半小时。钢琴调试,枯燥而单调,学习一个音符的调试,就要反复听上好几百遍。对于一名视障者,学习的困难,可想而知。钢琴有8000多个零件,2000多根琴弦,零件错综复杂,弦轴紧密排列,都要靠手去摸、先拆后装,拆还容易,难的是安装。在广州市残联培训中心的领导、老师、同学们与小骆父母一起,共同营造的自强、自立、自信、自爱、乐观的学习环境中,在他们伴随小骆学习,生活进度的一次又一次促膝谈心中,无数的爱温暖与激励着小骆,面对重重困难,小骆表现出超出常人的毅力与自律性,更加刻苦学习,进步很快,终于以优异成绩完成一年的学业,通过了广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取得国家统一的初级钢琴调律的职业资格证书。在毕业鉴定上学校给予了热情洋溢的评价:"该学员充分展示了一个视障青年的自强、自信和在音乐方面的独特才华与天赋,具有深厚的潜能"。回到厦门仅3个月的骆俊逸就已为客户调了50多架钢琴,得到当地社会的大力支持与肯定。

今年10月20日骆俊逸--厦门首位盲人钢琴调律师,被选为厦门日报社第二届读者节"十大新闻人物",荣获厦门市十大新闻人物荣誉证书。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1-04-27
展开全部
故事的主人翁名字叫骆俊逸,今年21岁,1981年生于福建省厦门。小骆很不幸,生下来就双目失明,家境又不太好,妈妈早就被下岗,还有一个妹妹要上学,唯一只靠父亲的工资维持全家的生活。

而小骆又非常幸运,他生下来虽然双目失明,但上苍赋予他的音乐天赋;赋予他的勤奋;更赋予他生长在今天的社会环境里;和给予他一个好老师--好伯乐。小骆从小喜欢音乐。95年从泉州盲校中途退学后,开始学摸电子琴,没有老师教,他就在家自学;眼睛看不见,他就用耳朵听,用手摸,用脑子背下一曲曲的乐谱。他很争气,由于他勤奋好学,加以他对音乐有独特的天赋才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骆俊逸终于弹出了动听的曲子。

更幸运的是,小骆遇上一个好老师,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爸爸认识了湖滨中学的音乐老师陈晓旭。陈老师知道小骆家庭情况后,又和小骆接触后,发现他上进心很强,又勤奋好学,决定收俊逸为徒,考虑到他行动不方便,陈老师又主动提出上门授课。

1998年起,小骆在陈老师指导下开始系统地学琴。1999年8月小骆就考取了电子琴六级水平。陈老师不但看到俊逸的进步,更看到他在听力方面有着比别人更强、更准的长处,表示要教俊逸学弹钢琴。小骆的爸爸为有这样好的老师十分感动,又东拼西借花1.5万元买了一架钢琴。小骆更加刻苦勤练了。

社会多方的支持、关爱和培养,也是俊逸能成材的重要因素之一。厦门残联杨理事长,听了陈老师述说骆俊逸的事后,非常感动,多方联系,为小骆寻找适合发展的契机。经陈老师指点,厦门市残联的推荐,小骆被选送到广州市残联举办的"钢琴调律班"学习。

2001年8月骆俊逸踏上了人生的一条崭新大道,他和母亲来到广州市残疾人职业培训中心参加"钢琴调律班"学习。这个勤奋好学的小伙子,异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除上课规定时间外,他还想方设法、每天比别人多练1个半小时。钢琴调试,枯燥而单调,学习一个音符的调试,就要反复听上好几百遍。对于一名视障者,学习的困难,可想而知。钢琴有8000多个零件,2000多根琴弦,零件错综复杂,弦轴紧密排列,都要靠手去摸、先拆后装,拆还容易,难的是安装。在广州市残联培训中心的领导、老师、同学们与小骆父母一起,共同营造的自强、自立、自信、自爱、乐观的学习环境中,在他们伴随小骆学习,生活进度的一次又一次促膝谈心中,无数的爱温暖与激励着小骆,面对重重困难,小骆表现出超出常人的毅力与自律性,更加刻苦学习,进步很快,终于以优异成绩完成一年的学业,通过了广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取得国家统一的初级钢琴调律的职业资格证书。在毕业鉴定上学校给予了热情洋溢的评价:"该学员充分展示了一个视障青年的自强、自信和在音乐方面的独特才华与天赋,具有深厚的潜能"。回到厦门仅3个月的骆俊逸就已为客户调了50多架钢琴,得到当地社会的大力支持与肯定。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