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照相中为什么要控制参考光和物光的光强比4:1到15:1
物光与参考光应满足:物光和参考光的光程差应尽量小,两束光的光程相等最好,最多不能超过2cm,调光路时用细绳量好;两束光之间的夹角要在30°~60°之间,最好在45°左右,因为夹角小,干涉条纹就稀。
这样对系统的稳定性和感光材料分辨率的要求较低;两束光的光强比要适当,一般要求在1∶1~1∶10之间都可以,光强比用硅光电池测出。
参考光由光源发出的光,经反射扩束直接射到干板上,物光光源发出的光,经过物体反射之后射到干板上,其相位、振幅收物体表面的影响,会和参考光不同,这两束光照到干板上,干涉情况与物体有关,所以条纹可记录物体的相位信息,从而拍出全息照片。
扩展资料:
参考光束用于读取和写入全息图的激光束。它是用于创建全息图的两个激光束之一。为了读取全息图,参考光束的一些(即其入射角和光谱)必须与用于写入全息图时一样精确地传播。 因此,通常参考光束是高斯光束或球面波束(从单点辐射的光束),这些光束易于再现。
把物体看作一些相干点源的集合,物光波前是所有点源发出的球面波的线性叠加。每一个点源发出的球面波与参考波干涉。
把物光波看作由很多不同方向传播的平面波分量的线性叠加,每一个平面波分量与参考平面波干涉而记录的基元全息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光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全息摄影
推荐于2017-09-11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参考光和物光的光强比太大, 会造成对比度差、象不稳定。
物光与参考光应满足:物光和参考光的光程差应尽量小,两束光的光程相等最好,最多不能超过2cm,调光路时用细绳量好;两束光之间的夹角要在30°~60°之间,最好在45°左右,因为夹角小,干涉条纹就稀,这样对系统的稳定性和感光材料分辨率的要求较低;两束光的光强比要适当,一般要求在1∶1~1∶10之间都可以,光强比用硅光电池测出。
本息照相:一种不用透镜而能记录和再现物体的三维(立体)图象的照相方法。它是能够把来自物体的光波波阵面的振幅和相位的信息记录下来,又能在需要时再现出这种光波的一种技术。
光波是一种电磁波,它在传插中带有振幅和相位的信息。普通照相是用感光材料(如照相底片)作记录介质,用透镜成象系统(如照相机)使物体在感光材料上成象。它所记录的只是来自物体的光波的强度分布图象,即振幅的信息,而不包括相位的信息。因此普通照相只能摄取二维(平面)图象。为要同时记录光波的振幅和相位的信息,可借助于一束相干的参考光,利用物光和参考光的光程差,以确定两束光波之间的相位差。因此借助参考光,便可记录来自物体的光波的振幅和相位的信息。[
在典型的离轴型全息照相的光路布局中(图1),由激光器发出的光束被分光镜B分成两束光,一束经反射镜M反射后直接投射于全息底片H(―种高分辨率的感光材料),称为参考光;另一束则照射物体,从物体反射(或透射)的光,称为物光。物光和参考光在全息底片上相互干涉的结果,构成一幅非常复杂而又精细的干涉条纹图,这些干涉条纹以其反差和位置的变化,记录了物光的振幅和相位的信息。全息底片经过常规的显影和定影处理之后,就成为全息图。全息图的外观和原物体的外形似乎毫无联系,但它却以光学编码的形式记录下物光的全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