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2011年上海各区县历史二模考试卷及答案 邮箱:1009190680@qq.com
展开全部
长宁区
31、(1)罗马统治境内的所有享有公民权的人。包括罗马人和非罗马人,但不包括奴隶。(2分)
(2)材料显示古罗马人崇尚自由、理性、安全和人权,提倡公平、正义、平等、秩序、权利等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识。(2分)
(3)当时影响:协调境内各民族之间的关系,维护了古罗马人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维系了罗马社会的稳定和团结(2分);长远影响:古罗马人的法治精神对欧洲启蒙运动产生影响,也成为近现代社会制定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基本规范和准则。(2分)
32、(1)因为夏朝以前的传说或历史是后世记载的,属第二手史料,不是直接证据。(2分)
(2)二里头文化遗存较丰富(遗迹、遗物和墓葬等);二里头文化已进入了青铜时代。(2分)
(3)二里头文化遗存与文献记载的夏朝在地域和年代上并不完全一致;二里头文化遗址和遗物尽管丰富,但二里头文化遗址中没有找到能和文献记载相互印证的属于夏朝的直接的考古资料和文字证据;二里头文化遗址只是一个个案,不能仅凭个案就得出定论;推论不等于是定论,如要定论,还需结合更多的科学方法和手段,包括审慎的科学态度。(4分,写出二点即可)
33、(1)西汉时期南方耕作方式落后,商业不发达,人民不富裕。(1分)
(2)东晋至隋朝时期,南方粮食产量提高(1分);北宋时期,太湖流域成为全国的粮仓,国家赋税仰仗南方。(2分)
(3)纵看:从西汉至北宋,我国户口数总体经历了由减少到增加的过程;南方户口数一直呈上升趋势,直至超过北方;北方户口数由减少到增加,但总体呈减少趋势。(2分)横比:西汉时,北方户口数占绝对优势;唐代南方户口增加,数量接近北方;宋代南方户口数大大超过北方。(2分)
(4)历史因素:经济重心南移与国家分裂时期密切相关;经济重心南移与人口南迁同步产生;经济重心南移与政治中心相伴相随;经济重心南移与北方动荡彼此联系。(2分)发展方向:从经济重心变化的方向而言,呈现从内陆到沿海,从西部到东部,从北方到南方的趋势。(2分)
34、(1)1938年英法等国签订《慕尼黑协定》,允许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以为这样能保住“五十年的和平”。(2分)
(2)历史根源:英国一贯的大陆均衡政策;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各国自寻出路,极端民族主义和帝国主义恶性发展;欧洲集体安全政策失败;希望通过妥协退让达到避战求和的目的;一贯的反共政策使然,试图借助绥靖政策,祸水东引,推动德国进攻苏联;凡尔赛体系对战败国德国的严厉处置,滋长了欧洲对德国的“负罪感”和纵容。(4分)
(3)a.对慕尼黑协定的评价不同。张认为是解决了“最后的”、“最危险的”问题;丘认为是“最严重”的后果。b.对一直实行的绥靖政策看法不同。张认为是成功的;丘认为是失败的。C.对绥靖政策的前途预测不同。张认为是“通向稳定”;丘认为是走向“灾难”。(6分)
35、(1)中国保持稳定,西欧超过中国并呈持续上升趋势。(2分)
(2)中国:以自然经济为主;君主专制统治强化;重农抑商、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2分)西欧:王权强化,商品经济发展,工业革命与科技进步;资本主义制度逐步确立;海外贸易、殖民扩张与掠夺。(3分)
(3)C时段(1分);中国:遭受西方列强入侵,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军阀割据、连年混战、帝国主义入侵、内战等,破坏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建国后生产方式落后;工农业比例不合理;文革破坏等。(4分)西欧: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世界殖民体系形成。(2分)
36、(1)共同的欧洲文化和共同的宗教信仰。(1分)
(2)①历史原因:历史上,有许多思想家和政治家都曾经提出过欧洲统一的方案和设想。②政治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列强国力衰退,地位下降;美苏争霸对西欧安全产生威胁。③经济原因:随着西欧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经济联系的增强,西欧国家要求加强经济合作。④思想文化原因:西欧人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宗教信仰大致相同;对两次世界大战的反思。(6分)
(3)各成员国将一部分国家主权让渡给欧盟,执行共同的经济、政治、外交和防务政策。(2分)
(4)影响:完成欧洲人民的夙愿,促进欧洲的政治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增强欧洲人的“欧洲公民”意识,整体提高欧洲的国际地位。(2分)
37、(1)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2分)是当时社会条件下最完整、最系统、亚洲最先进的民主革命纲领。(2分)
(2)政治革命(民族民主革命):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资产阶级临时约法。(2分)社会革命:废除象征等级特权的社会习俗。(2分)文化思想:专制独裁不得人心。经济方面:提倡发展工业经济,走现代化道路。(2分)
31、(1)罗马统治境内的所有享有公民权的人。包括罗马人和非罗马人,但不包括奴隶。(2分)
(2)材料显示古罗马人崇尚自由、理性、安全和人权,提倡公平、正义、平等、秩序、权利等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识。(2分)
(3)当时影响:协调境内各民族之间的关系,维护了古罗马人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维系了罗马社会的稳定和团结(2分);长远影响:古罗马人的法治精神对欧洲启蒙运动产生影响,也成为近现代社会制定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基本规范和准则。(2分)
32、(1)因为夏朝以前的传说或历史是后世记载的,属第二手史料,不是直接证据。(2分)
(2)二里头文化遗存较丰富(遗迹、遗物和墓葬等);二里头文化已进入了青铜时代。(2分)
(3)二里头文化遗存与文献记载的夏朝在地域和年代上并不完全一致;二里头文化遗址和遗物尽管丰富,但二里头文化遗址中没有找到能和文献记载相互印证的属于夏朝的直接的考古资料和文字证据;二里头文化遗址只是一个个案,不能仅凭个案就得出定论;推论不等于是定论,如要定论,还需结合更多的科学方法和手段,包括审慎的科学态度。(4分,写出二点即可)
33、(1)西汉时期南方耕作方式落后,商业不发达,人民不富裕。(1分)
(2)东晋至隋朝时期,南方粮食产量提高(1分);北宋时期,太湖流域成为全国的粮仓,国家赋税仰仗南方。(2分)
(3)纵看:从西汉至北宋,我国户口数总体经历了由减少到增加的过程;南方户口数一直呈上升趋势,直至超过北方;北方户口数由减少到增加,但总体呈减少趋势。(2分)横比:西汉时,北方户口数占绝对优势;唐代南方户口增加,数量接近北方;宋代南方户口数大大超过北方。(2分)
(4)历史因素:经济重心南移与国家分裂时期密切相关;经济重心南移与人口南迁同步产生;经济重心南移与政治中心相伴相随;经济重心南移与北方动荡彼此联系。(2分)发展方向:从经济重心变化的方向而言,呈现从内陆到沿海,从西部到东部,从北方到南方的趋势。(2分)
34、(1)1938年英法等国签订《慕尼黑协定》,允许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以为这样能保住“五十年的和平”。(2分)
(2)历史根源:英国一贯的大陆均衡政策;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各国自寻出路,极端民族主义和帝国主义恶性发展;欧洲集体安全政策失败;希望通过妥协退让达到避战求和的目的;一贯的反共政策使然,试图借助绥靖政策,祸水东引,推动德国进攻苏联;凡尔赛体系对战败国德国的严厉处置,滋长了欧洲对德国的“负罪感”和纵容。(4分)
(3)a.对慕尼黑协定的评价不同。张认为是解决了“最后的”、“最危险的”问题;丘认为是“最严重”的后果。b.对一直实行的绥靖政策看法不同。张认为是成功的;丘认为是失败的。C.对绥靖政策的前途预测不同。张认为是“通向稳定”;丘认为是走向“灾难”。(6分)
35、(1)中国保持稳定,西欧超过中国并呈持续上升趋势。(2分)
(2)中国:以自然经济为主;君主专制统治强化;重农抑商、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2分)西欧:王权强化,商品经济发展,工业革命与科技进步;资本主义制度逐步确立;海外贸易、殖民扩张与掠夺。(3分)
(3)C时段(1分);中国:遭受西方列强入侵,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军阀割据、连年混战、帝国主义入侵、内战等,破坏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建国后生产方式落后;工农业比例不合理;文革破坏等。(4分)西欧: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世界殖民体系形成。(2分)
36、(1)共同的欧洲文化和共同的宗教信仰。(1分)
(2)①历史原因:历史上,有许多思想家和政治家都曾经提出过欧洲统一的方案和设想。②政治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列强国力衰退,地位下降;美苏争霸对西欧安全产生威胁。③经济原因:随着西欧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经济联系的增强,西欧国家要求加强经济合作。④思想文化原因:西欧人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宗教信仰大致相同;对两次世界大战的反思。(6分)
(3)各成员国将一部分国家主权让渡给欧盟,执行共同的经济、政治、外交和防务政策。(2分)
(4)影响:完成欧洲人民的夙愿,促进欧洲的政治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增强欧洲人的“欧洲公民”意识,整体提高欧洲的国际地位。(2分)
37、(1)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2分)是当时社会条件下最完整、最系统、亚洲最先进的民主革命纲领。(2分)
(2)政治革命(民族民主革命):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资产阶级临时约法。(2分)社会革命:废除象征等级特权的社会习俗。(2分)文化思想:专制独裁不得人心。经济方面:提倡发展工业经济,走现代化道路。(2分)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