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哪些宗教文化景观?

?... 展开
 我来答
释妙伟
2006-01-08 · TA获得超过4.2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535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佛教建筑包括佛寺、佛塔和石窟。佛教建筑在初期受到印度影响的同时,很快就开始了中国化的过程。
明、清佛寺的布局,一般都是主房、配房等组成的严格对称的多进院落形式。在主轴的最前方是山门——整个寺院的入口。山门内左右两侧分设钟、鼓楼。中央正对山门的是天王殿,常做成三间穿堂形式的殿堂。穿过天王殿,进入第二个院落,座落在正中主轴上的是正殿,常名为“大雄宝殿”。正殿对于整个佛寺建筑群体是中心建筑物,它不论在建筑体积和质量,都在其他单体建筑之上。正殿左右配殿或作二层楼阁形式。正殿后一进院落,常建筑二层“藏经楼”。另外,多在主轴院落两侧布置僧房、禅堂、斋堂等僧人居住的房屋。北京的大型佛寺,如西四牌楼的广济寺等都属于这种类型。
小型的寺庙,一般只有一进院落——进山门迎面就是大殿,两厢为僧房。
佛寺建筑群组中常布置一系列附属建筑,如山门前的牌坊、狮子雕刻、塔、幢、碑等。
北京现存的佛塔都是砖石建造的。著名的有广安门外辽代建造的天宁寺塔(斗栱密檐型);阜成门内元代建造的妙应寺白塔( 屠坡型);阜成门明代修建的慈寿寺塔(斗栱密檐型);大正觉寺金刚宝座塔(印度金刚宝座式);卧佛寺 在西山余脉聚宝山(寿安山)南麓,寺首创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原名兜率寺,或名寿安寺。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称十方普觉寺。因寺内有元至顺元年——二年(1330—1331年)铸造的一躯释迦牟尼涅盘铜像,所以一般叫卧佛寺。
碧云寺 在西山东麓,各组殿堂成阶梯状层层上升;始建于元代至顺年间,初名碧云庵,明代正德年间(十六世纪初)扩建;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又在原有基础上大规模扩建。
天宁寺塔 在广安门外,是我国现存的密檐式砖塔中比较典型的一座。此塔隋代已有,现存的这座塔是辽代建的。
二、喇嘛寺
喇嘛寺在我国信奉喇嘛教的是蒙、藏两个兄弟民族,所以喇嘛寺的建筑也因宗教内容的特点和民族的特点而和佛寺有所不同。
北京的喇嘛教建筑是从元代开始出现的。
喇嘛教建筑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和佛寺相近的宫室式木建筑;另一种是属于碉房式的砧石建筑。北京的雍和宫和东、西黄寺都属于前者,只有颐和园后山的一组喇嘛寺是碉房式的。
木建筑的喇嘛寺仍旧采用了四合院式布局,寺庙前半部的山门、天王殿、大殿,都和佛寺差不多。但大殿以后的部分常有高大而雄伟的建筑,在布局上也有所变化;例如雍和宫的后部采用三殿并列的制度,用复道将高大的万福阁和两侧的永康阁、延宁阁连接起来,气势十分壮丽。
喇嘛教的塔不同于佛塔。它是由印度的 屠坡演化而来的。中国的喇嘛塔也有用为僧侣坟墓的,但建筑在寺庙中的喇嘛塔,却和佛塔的作用相同。

教堂的建筑风格主要有罗马式、拜占庭式和哥特式三种。罗马式教堂是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以后,一些大教堂普遍采用的建筑式样。它是仿照古罗马长方形会堂式样及早期基督教“巴西利卡”教堂形式的建筑。巴西利卡是长方形的大厅,内有两排柱子分隔的长廊,中廊较宽称中厅,两侧窄称侧廊。大厅东西向,西端有一半圆形拱顶,下有半圆形圣坛,前为祭坛,是传教士主持仪式地方。后来,拱顶建在东端,教堂门开在西端。高耸的圣坛代表耶稣被钉十字架的骷髅地的山丘,放在东边以免每次祷念耶稣受难时要重新改换方向。随着宗教仪式日趋复杂,在祭坛前扩大南北的横向空间,其高度与宽度都与正厅对应,因此,就形成一个十字形平面,横向短,竖向长,交点靠近东端。这叫做拉丁十字架,以象征耶稣钉死的十字架,更加强了宗教的意义。

拜占庭式建筑的主要成就与特征是穹顶在方形的平面上,建立覆盖穹顶,并把重量落在四个独立的支柱上,这对欧洲建筑发展是一大贡献。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典型拜占庭式建筑。其堂基与罗马式的一样,呈长方形,但是,中央部分房顶由一巨大圆形穹窿和前后各一个半圆形穹窿组合而成。东正教教堂的特征是堂基由长方形改为正方形,但在建筑艺术上仍保留拜占庭式风格。东欧的教堂是突出穹顶,提高鼓座,使穹顶更加饱满。现在苏联红场上的华西里·伯拉仁内教堂就是著名的拜占庭式教堂建筑。其特点是中央一个大墩,周围八个小墩排成方形,上面各有一个大小不一的穹顶。该建筑是世界宗教建筑中的珍品。

哥特式建筑是以法国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在12—15世纪,城市手工业和商业行会相当发达,城市内实行一定程度的民主政体,市民们以极高的热情建造教堂,以此相互争胜来表现自己的城市。另外,当时教堂已不再是纯属宗教性建筑物,它已成为城市公共生活的中心,成为市民大会堂,公共礼堂,甚至可用作市场和剧场。在宗教节日时,教堂往往成为热闹的赛会场地。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在设计中利用十字拱、飞券、修长的立柱,以及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使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再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教堂的平面仍基本为拉丁十字形,但其西端门的两侧增加一对高塔。著名的哥特式建筑有巴黎圣母大堂,意大利米兰大堂,德国科隆大堂,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堂。

新教的教堂,各派教会亦有差异。总的来说,教堂建筑比较简朴,大都为长方形礼堂。内部由于重视讲道,讲台一般置于显著地位。新教加尔文派的教堂甚至没有圣像、宗教画、彩色玻璃和圣坛。近期,欧美各国建筑艺术呈现多样化,宗教建筑也摆脱旧的传统风格,出现一些新的式样。

第一,中国寺院的完整布局。中国清真寺绝大多数采用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并且往往是一连串四合院制度。其特点是沿一条中轴线有次序、有节奏地布置若干进四合院,形成一组完整的空间序列:每一进院落都有自己独具的功能要求和艺术特色,而又循序渐进,层层引深,共同表达着一个完整的建筑艺术风格。
第二,中国化的建筑类型。内地清真寺的结构体系和建筑型制,一般都具有中国的特点。这些特点突出表现在大门、邦克楼和礼拜大殿等主要建筑上。

甘肃及西南迤西一带清真寺,一般也多用三五开间的大门,大式大木结构。大门上起楼,多为三数层木塔式建筑。大门前时常利用前檐柱作为木牌坊三门,带八字墙及斗栱等。这种大门既是清真寺的标志和出入口,又可以起到邦克楼的作用,一物三用。
中国大木起脊式的礼拜大殿。内地清真寺的礼拜大殿及主要配殿,通常都是大木起脊式建筑,用斗栱。大殿一般由前卷棚、大殿殿身、后窑殿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各有起脊的屋顶,上面用勾连搭的形式连在一起,形成一座完整统一而又起伏灵活的大殿建筑。大殿的平面型制多样化,有矩形、十字形、凸字形、工字形等。后窑殿一般不采用砖砌圆拱的早期做法,而是亦木亦砖,搭配使用。后窑殿的式样更是百花齐放,有单檐、重檐、三重檐的十字脊或各种亭式脊,变化甚多,不胜枚举。

第三,中西合璧的建筑装饰。丰富多彩的建筑装饰,是中国清真寺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清真寺建筑的鲜明特点之一。不少清真寺都成功地将伊斯兰装饰风格与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手法融会贯通,把握住建筑群的色彩基调,突出伊斯兰教的宗教内容,充分利用中国传统装饰手段取得富有伊斯兰教特点的装饰效果。

第四,富有中国情趣的庭园处理。中国清真寺大多具有浓厚生活情趣的庭园风格,反映出中国穆斯林不避世厌俗、注重现实的生活态度。他们在寺院内遍植花草树木,设置香炉、鱼缸,立碑悬匾,堆石叠翠,掘地架桥,大有“小桥流水”的园林风味。试想,人们在完成严肃的宗教功课之余,漫步庭院,观赏那袅袅香烟、吐芳花木,站在小桥听流水潺潺、赏金鱼游嬉,内心该是何等欣慰。

第五,中国清真寺的伊斯兰教特点。无论其如何花样繁多,也无论其如何大量吸收中国传统建筑手法,中国清真寺都必须严格遵循伊斯兰教建筑的一些基本原则,具备伊斯兰教建筑的某些特点。
匿名用户
2006-01-07
展开全部
中国有较大影响的佛教、道教、基督教建筑在潮汕地区都有存在,但以佛教建筑为主,存量、规模都相当可观.同时,佛教建筑不但性状多样,还因其所处地址的巨大差异而导致了完全不同的宗教文化氛围,少数寺院由于多教糅合的显著特征也显得与众不同.而基督教教堂的最大特点是涉及多种西式建筑风格,使得这一地区在传统建筑景观社会文化背景下,同时展示出较丰富的西式建筑风格特色.
佛教:
佛教是世界性三大宗教之一。它于公元前六世纪晚期产生于古印度,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内地。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不断中国化,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宗教之一。浩瀚的佛教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欲认识中国文化,不可不了解佛教,不可不稍知佛教典籍。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至今已2000年。它深刻的影响着中国的传统思想和文化。历史上真实的佛教决不是一种孤立的信仰,它一直与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各种哲学思想,民间的风俗习惯,社会道德乃至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结合任一起。中国佛教虽然与印度佛教有渊源和继承关系,但佛教传入中国后,就逐步结合中国社会历史的特点,接受着中国思想和文化的影响和改造,然后才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并产生了大量不同于印度佛教的精神和新面貌。中国佛教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成为中国文化思想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国佛教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汉代佛教。此期佛教刚传人中国,以佛经翻译、解说、介绍为主,翻译的主要是禅经和《般若经》。这时期,人们把佛教看成是黄老之学的同类,禅学被看作是学道成仙的方术之一,佛教是在与道教方士思想结合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所以,这个时期可以说是佛道时期。第二个时期是魏晋南北朝佛教。 此期佛教被大量翻译,中国僧侣佛学论著纷纷问世,般若学出现了不同学派,民间信仰日益广泛和深入。著名大师有道安、慧远、鸠摩罗什和僧肇等。重要佛学思潮,一是般若学?quot;空论,二是因果报应 和神不灭论。此期,佛学受到了当时玄学的影响。所谓玄学是以《老子》、《庄子》、《周易》这几部书作为基础结合当时的现实政策而发展成的一种不同于汉代经学的新理论。它研究体用、有无、本末这样一些比较抽象的理论,广泛地影响了当时佛教的发展。所以,这个时期可以说是佛玄时期。第三个时期是隋唐佛教。此期,是佛教的全盛时期,也是它中国化的时期。这时期翻译过来的佛教典籍已极为丰富,随着政治的统一 ,经济的发展,文化交流融合趋势的加强,佛教得到空前的发展,创立了不少新宗派。如天台宗、法相宗、华严宗、禅宗、三论宗、净土宗、律宗、密宗等。每一宗都有自己的理论和修持体系,师道相传,谨守不变。唐统治者(除唐武宗外)实行儒、佛、道三教并行政策,使佛教得以昌盛,同时促进了儒、佛、道的融合。封建统治者利用儒学治世、佛学治心、道教养身的不同功能,使其作用互补,以达到维护统治的目的。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摄取儒、道思想,不仅形成了中国化的佛教宗派,而且提出了一系列不同于印度佛教的理论。如天台宗把道教的丹田、炼气等说纳入自己的学说,倡导修习止观坐禅除病法。华严宗不仅把儒道思想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而且 以《周易》的元、亨、利、贞四德配佛教的常、乐、我、净四德;以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五常配佛家的不杀生、不邪谣、不饮酒、不妄语。这就把佛教的理想境界、道德规范与儒家的德性、德行等同起来。禅宗则更进一步,不仅不提倡念佛、拜佛、坐禅,甚至呵佛骂祖,主张性净自悟,凡夫即佛,在日常生活中即可实现成佛理想。这种思想深受道家的自然主义、玄学家的得意妄言理论以及旷达放荡、自我逍遥的影响。隋唐佛教的特点是系统性、宗派性。第四个时期是宋元明清佛教。此期的佛教由盛转衰(主要指汉族地区),佛教与中土固有文化和民俗进一步融合,在民间信仰上树立了广泛而牢固的基础,但并无新的宗派产生,主要是禅宗还在流传,其次是净土宗。在理论方面也无创新,主要是证明佛教理论与正统的儒家思想不违背,提倡三教融为一体,表面上以儒家思想为主,也掺杂了佛教思想。概括这一时期佛教的特点是,结合了中国封建政治、伦理,使之更加中国化。第五个时期是近代佛教。此期,由于受到西方外来思想的冲击,佛教思想也无形中受到国外资产阶级哲学的影响。佛教部分理论成为沟通中国传统思想和西方外来思想的一个中间环节。特别是戊戌变法之后,一些倡导改良运动或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学者,对佛学理论都有所发挥。并且和新的思潮结合在一起。以上是中国佛教发展史的粗略轮廓和不同时期的主要特点。
道教:
所谓道教,是以中国古来的萨满教的咒术信仰(鬼道)为基础,在其上重迭地、复合地吸收了儒家的神道和祭祀的仪礼与思想,吸收了老庄道家的"玄"和"真"的形而上学,并吸收了佛教的业报轮迥和解脱,乃至济度众生的教理、仪礼等,在隋唐时代大体上完成了作为宗教教团的组织、仪礼和神学体系,以同"道之不灭"合为一体作为最高理想的中国民族(汉民族)的土生土长的,传统的宗教。
总之,道教是全面继承中国古代文化的宗教,即发源、植根并成长于深厚的中国文化土壤中的宗教。
建国后,在中国大陆上,道教和其它宗教一起受到人民政府的保护。1957年在北京成立了中国道教协会,其宗旨下:
联系与团结全国道教徒,继承和发扬本教优良传统;并在人民政府领导下,爱护祖国,积极支持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参加保卫世界和平运动;协助政府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了重申和贯彻,中国道教协会恢复了活动,于1980年5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三次代表会议,许多地方分会也陆续恢复了活动,许多著名宫观已经或正在修葺,陆续开放。各地道士恢复了正常的宗教生活。1987年9月召开了中国道教协会第四次会议。近几年来,道教界在维修管理道教名山宫观、开展旅游事业、增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整理道教历史资料等工作中,均作出了成绩。台湾省和香港、澳门地区的道教也有发展。
道教传入沈阳是从1586年大南门外建景佑宫开始的。金末元初时期,道教分为全真、正真两大门派,1663年,全真龙门派第八代祖师郭守真由本溪九顶铁刹山八宝云光洞应盛京守将乌库里将军之请,来沈阳设坛布道,创建沈阳太清宫并立为东北道教第一丛林,道教全真派开始在沈阳传播。据统计,1950年初沈阳市内共有道教宫观27座。著名的有沈阳太清宫,大南关岳庙、玉皇庙、小西边门斗姆宫等。1958年4月成立了沈阳市道教协会。
基督教:
基督教是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据估计,全世界约有1/4——1/3的人口是基督教徒。
对于基督教的起源,历史上一直争论不休,但是一点毫无疑问的,即基督教是由犹太教脱胎换骨而来。公元之初,犹太教内部分化为四个宗派:撒都该派、法利赛派、奋锐党、艾赛尼派。经过现代学者对《死海古卷》的研究,认为基督教可能由艾赛尼派发展而来。至于耶稣,也是众说纷纭,但是几点可以肯定:耶稣是犹太人;生活在公元1世纪初;30岁左右在加利利和犹太各地传教;曾收12个人为门徒;遭到犹太教上层分子的嫉妒;以反罗马罪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耶稣一方面肯定了犹太教律法和先知预言的基本信仰,另一方面又提出“爱”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把爱当作信仰的核心内容和道德的最高境界,提出神是慈爱的天父,神与人关系不仅是造与被造的关系,而且是父亲与儿子的关系,因而人不仅要敬神,而且要爱神,同时还有爱人如己等等主张。在这一点上超越了犹太教的传统信仰。
传说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后3天复活,并在复活后40天升天。耶稣死后,他的门徒以耶路撒冷为中心形成了犹太教中一个新派别,他们尊崇基督教为主,他们相信耶稣就是弥赛亚,已经复活、升天,不久又要再次降临审判世界,建立千年王国。耶稣门徒宣扬耶稣的生平和他的思想以吸引更多的人到基督这一方面来。这一时期在基督教历史上被称为“基督教社团”时期。
初期基督教社团由耶稣的门徒彼得、雅各、约翰邻导,起初的活动范围在耶路撒冷周围,后来逐步扩展,他们派 使徒向外宣传福音,尤其是保罗的传教活动,使基督徒社团获得巨大发展,地中海东部沿海各大城市中几乎都是他们的组织,大批非犹太人也加入了社团,使基督徒社团逐步脱离犹太教而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宗教组织。

参考资料: 网游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娇娇数彩虹
推荐于2016-03-17 · TA获得超过41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8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1.8万
展开全部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千百年来,宗教几乎无所不在,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各个方面。作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宗教不仅与哲学、文化、艺术、法律道德等有密切关系,它与地理的关系也极为密切。在建筑、聚落、服饰等文化景观上,它表现出独特的风格。因此,从地理角度研究宗教极为重要。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与旅游关系极为密切,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不同区域、不同种类的宗教形成不同特征的宗教文化景观。研究我国宗教地理特征,研究宗教与文化景观之间的作用与关系,开展宗教旅游对于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旅游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 宗教与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是地表文化现象的复合体,它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宗教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留在文化景观中的印迹十分明显,构成了具有特色的宗教旅游资源。
宗教对文化景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建筑的影响。宗教建筑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的许多常用艺术手法一直影响着千百年来的建筑形式,具有特别的表现力。宗教影响宗教建筑的形式、朝向和稠密程度及分布状况。在那些与生态关系联系紧密的原始宗教中,宗教建筑的分布不广泛,其地位也不突出。民族宗教体系中的宗教建筑不仅分布广泛,而且宏伟壮观。如看伊拉克战争,在阿拉伯人的城乡,精美华丽,宏伟壮观的清真寺比比皆是,即使在僻远的小村落里,穆斯林们也要建造清真寺以便祈祷、奉献。
宗教与文化景观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宗教影响着不同区域文化景观的形成、演变,在不同宗教影响下形成的文化景观所具有的特殊宗教气氛也使得宗教更加有吸引力、神秘感,从而促进了宗教的发展。
天下名山僧占多。风景优美的名山被佛、道教徒占后经过多年的修建成为宗教名山,正是这些以宗教内容为核心的文化景观构成了宗教发展与依托的基地。这些基地成为宗教发展之源地,从这里流传、扩散到各地。
为了促进宗教发展,宗教势力竭尽全力把精湛的艺术技巧运用到神圣的事业上,使神圣的灵光增添艺术的光辉。雕塑、绘画为神灵塑造庄严慈祥的形象,为教徒提供了顶礼膜拜的对象。音乐、舞蹈和诗歌为神灵注入热爱、关怀和拯救人类的灵性和情感,这种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景观是通过形象、声乐、诗歌、造型等感性的情感形式,来强化人们宗教心理和宗教感情,吸引更多的信徒,促进宗教的发展。
二、 加强宗教研究,搞好旅游开发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发展得很快的朝阳产业之一。宗教旅游更是具有发展潜力的旅游活动。参加宗教旅游活动的人既包括到宗教圣地朝圣云游宗教名胜、在宗教场所举行宗教仪式的宗教徒,也包括受其宗教气氛的吸引前来的非宗教信徒。我国人文景观资源十分丰富,而宗教景观则是其中重要的部分。就山而论,有佛教四大名山;道教的名山更多,号称“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此外还有众多的石窟和数不清的宗教建筑物。其中许多已经成为我国各地风景轮廓的标志。
宗教旅游者大多为非宗教信徒,正所谓“香客多半为游客”,大多数是借“佛”出门逛风景,看热闹,买东西。实际上在我国经过多年的演化,许多宗教活动已失去了原来的意义变为一种影响颇大的民俗活动,因而构成了重要的旅游内容。流行于全国的庙会就是如此。庙会实际上是一种重大的贸易集会,文化和娱乐集会。每逢斯日,成千上万的人蜂佣而至,热闹非凡。这一切皆因“庙”而成。可以说庙会就是一种宗教旅游。
三、 试拟茅山道教旅游开发
项目名称: 茅山——道教上请派寻踪文化游。(1)资源背景:A. 茅山为道教名山,上清派,符箓派发源地,对我国及东南亚地区道教的传播和发展有重大影响。茅山有源远流长的历史,盛传是茅氏三兄弟修仙得道之处。山中石刻和名人题词石刻立碑处处可见,构成了道教文化为内容的人文景观。
B. 道教是地地道道、土生土长的中国传统宗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道教文化兼容百家,广泛融合吸收中国古代灿烂的传统宗教与学术文化,自成一家。凡古代传统宗教,秦汉神仙方士,黄老道家,阴阳五行学说,儒家思想,民间医学,养生学等,均在长生成仙、济世度人之主旨下,汇合成道教文化体系。鲁迅先生说得好,“中国的根底全在道教”。
(2) 项目功能:
A. 中国传统文化探源,主要针对文化层次较高的游客。
B. 观光旅游,针对普通游客。
(3)项目开发:
A. 道教朝圣游、寻踪游,拾级而上,游览老子神像,观看碑刻等,感受道教文化。
B. 恢复正常的宗教活动,开辟道教音乐欣赏之地及道教习武坪,对有观赏价值的景物要努力开拓和发掘,形成山、水、洞、观、林、碑结合的风景胜地。
C. 增设道教历史博物馆、道教医学研究社等。
D. 道教商品: 药酒、药水及道教书籍。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明慧且文质彬彬的小繁花752
2006-01-09
知道答主
回答量:7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