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是什么东西 5

是什么东西... 是什么东西 展开
 我来答
球场风云
高能答主

2019-11-14 · 球场风云
球场风云
采纳数:935 获赞数:193748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胰岛素是由葡萄糖、乳糖、核糖、精氨酸、胰高血糖素等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刺激胰腺β细胞分泌的蛋白质激素。

胰岛素是体内唯一能降低血糖、促进糖原、脂肪和蛋白质合成的激素。外源性胰岛素主要用于治疗糖尿病

扩展资料:

胰岛素于1921年由加拿大人F.G.班廷和C.H.贝斯特首先发现。1922年开始用于临床,使过去不治的糖尿病患者得到挽救。

中国科学院肾病检测研究所主治直至80年代初,用于临床的胰岛素几乎都是从猪、牛胰脏中提取的。

同动物的胰岛素组成均有所差异,猪的与人的胰岛素结构最为相似,只有B链羧基端的一个氨基酸不同。80年代初已成功地运用遗传工程技术由微生物大量生产人的胰岛素,并已用于临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胰岛素

哈美顿(上海)实验器材有限公司
2024-11-20 广告
在人体胃的后下方有一个长形的器官,称之为胰腺,它具有内分泌和外分泌两种功能。外分泌功能主要在人体消化食物时发挥作用,而与糖尿病有关的是胰腺的内分泌功能。在显微镜下,胰腺细胞会结成一团的构造,看起来就像一个小岛,因此被称为“胰岛”。胰岛素由“...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哈美顿(上海)实验器材有限公司提供
懂啦APP
高粉答主

2019-11-14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9.9万
采纳率:44%
帮助的人:5534万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小妖Excel
2019-05-18 · 优质视频达人
个人认证用户
小妖Excel
采纳数:302 获赞数:13391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胰岛素是什么?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1054228198
推荐于2017-11-24 · TA获得超过145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00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97万
展开全部
  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受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如葡萄糖、乳糖、核糖、精氨酸、胰高血糖素等的刺激而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外源性胰岛素主要用来糖尿病治疗,糖尿病患者早期使用胰岛素和超强抗氧化剂如(注射用硫辛酸、口服虾青素等)有望出现较长时间的蜜月期,胰岛素注射不会有成瘾和依赖性。由胰腺分泌。胰岛素合成的控制基因在第11对染色体短臂上。基因正常则生成的胰岛素结构是正常的;若基因突变则生成的胰岛素结构是不正常的,为变异胰岛素。在β细胞的细胞核中,第11对染色体短臂上胰岛素基因区DNA向mRNA转录,mRNA从细胞核移向细胞浆的内质网,转译成由105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前胰岛素原。前胰岛素原经过蛋白水解作用除其前肽,生成86个氨基酸组成的长肽链——胰岛素原(Proinsulin)。胰岛素原随细胞浆中的微泡进入高尔基体,经蛋白水解酶的作用,切去31、32、60三个精氨酸连接的链,断链生成没有作用的C肽,同时生成胰岛素,分泌到B细胞外,进入血液循环中。未经过蛋白酶水解的胰岛素原,一小部分随着胰岛素进入血液循环,胰岛素原的生物活性仅有胰岛素的5%。   胰岛素半衰期为5-15分钟。在肝脏,先将胰岛素分子中的二硫键还原,产生游离的AB链,再在胰岛素酶作用下水解成为氨基酸而灭活。   胰岛β细胞中储备胰岛素约200U,每天分泌约40U。空腹时,血浆胰岛素浓度是5~15μU/mL。进餐后血浆胰岛素水平可增加5~10倍。药物简介
  胰岛素是由脊椎动物胰腺中兰氏岛(Yangerhans)的β细胞分泌的激素。1921年由F.G.Banting和C.H.Best所发现。insulin一名系由insula(岛)而来。胰岛素可用酸性乙醇从胰腺中提取。1926年J.J.Abel已分离出胰岛素结晶,结晶中含有微量锌。单体的分子量为5700,在中性溶液中可互相融合。F.Sanger就作为牛胰岛素的蛋白质曾首次确定了其氨基酸的排列顺序(1955)。胰岛素的结构是,通过S—S键在两处把A链(含有N末端以甘氨酸、C末端以天冬酰胺结束的21个氨基酸的残基)和B链(由N末端为苯丙氨酸和C末端为丙氨酸的30个氨基酸残基构成)连结起来的结构。在A链内含有一个二硫键(S—S)。牛、猪、羊、马、鲸等动物的胰岛素,链中特定部位的残基并不相同,有种属差异。胰岛素由于化学合成的成功结构已经清楚。单独的A链或B链并不具有活性,在—S—S—键正确地将两链连结后才产生活性。在β细胞中最先合成的称为胰岛素原(proinsulin),它是由86个氨基酸残基(是人的,而牛的为81个)组成的一条链的前身,在蛋白酶的作用下,去掉肽链的一部分便形成胰岛素分子而分泌到血液中。胰岛素的分泌受葡萄糖等的刺激。胰岛素对物质代谢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对葡萄糖之进入组织细胞、氧化以及由糖转变成糖元和脂肪有促进作用,其结果可使血糖含量降低。此外,它还能使氨基酸进入细胞的速度加快,促进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据谓胰岛素的作用是通过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进行特异的结合而发生的。但具体的作用机制还不清楚。胰岛素可用于治疗糖尿病,为了延长胰岛素在体内的持续时间,可使用与鱼精蛋白结合的鱼精蛋白胰岛素,或复与氯化锌结合的鱼精蛋白-锌-胰岛素。   俗称:普通胰岛素;胰激素;因苏林;正规胰岛素 ,短效胰岛素,胰岛素   类 别:胰岛素及其他影响血糖药   简 介:   【药理作用】 促进血循环中葡萄糖进入肝细胞、肌细胞、脂肪细胞及其他组织细胞合成糖原使血糖降低,促进脂肪及蛋白质的合成。   【适应症】   主要用于糖尿病,特别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1.重型、消瘦、营养不良者; 2.轻、中型经饮食和口服降血糖药治疗无效者; 3.合并严重代谢紊乱(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或乳酸酸中毒)、重度感染、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肝硬变)和进行性视网膜、肾、神经等病变以及急性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者; 4.合并妊娠、分娩及大手术者。也可用于纠正细胞内缺钾。   【用量用法】   一般为皮下注射,1日3~4次。早餐前的1次用量最多。午餐前次之,晚餐前又次之,夜宵前用量最少。有时肌注。静注只有在急症时(如糖尿病性昏迷)才用。因病人的胰岛素需要量受饮食热量和成分、病情轻重和稳定性、体型胖瘦、体力活动强度、胰岛素抗体和受体的数目和亲和力等因素影响,使用剂量应个体化。可按病人尿糖多少确定剂量,一般24小时尿中每2-4克糖需注射1个单位。中型糖尿病人,每日需要量约为5-40单位,于每次餐前30分钟注射(以免给药后发生血糖过低症)。较重病人用量在40单位以上。对糖尿病性昏迷,用量在100单位左右,与葡萄糖(50-100g)一同静脉注射。此外,小量(5-10单位)尚可用于营养不良、消瘦、顽固性妊娠呕吐、肝硬变初期(同时注射葡萄糖)。   【注意事项】   1.胰岛素过量可使血糖过低。其症状视血糖降低的程度和速度而定,可出现饥饿感、精神不安、脉搏加快、瞳孔散大、焦虑、头晕、共济失调、震颤、昏迷,甚至惊厥。必须及时给予食用糖类。出现低血糖休克时,静注50%葡萄糖溶液50ml。必要时,再静滴5%葡萄糖液。注意必须将低血糖性昏迷与严重酮体血症相鉴别。有时在低血糖后可出现反跳性高血糖,即Somogyi反应。若睡前尿糖阴性,而次晨尿糖强阳性,参考使用胰岛素剂量,应想到夜间可能有低血糖症,此时应试行减少胰岛素剂量,切勿再加大胰岛素剂量。 2.为了防止血糖突然下降,来不及呼救而失去知觉,应给每一病人随身记有病情及用胰岛素情况的卡片,以便不失时机及时抢救处理。 3.注射部位可有皮肤发红、皮下结节和皮下脂肪萎缩等局部反应。故需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4.少数可发生荨麻疹等,偶有过敏性休克(可用肾上腺素抢救)。 5.极少数病人可产生胰岛素耐受性:即在没有酮症酸中毒的情况下,每日胰岛素需用量高于200单位。其主要原因可能为感染、使用皮质激素或体内存在有胰岛素抗体,能和胰岛素结合。此时可更换用不同动物种属的制剂或加服口服降血糖药。 6.低血糖、肝硬变、溶血性黄疸、胰腺炎、肾炎等病人忌用。 7.注射液中多含有防腐剂,一般不宜用于静注。静注宜用针剂安瓿胰岛素制剂。   胰岛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调节代谢过程。对糖代谢: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促进糖原合成,抑制糖异生,使血糖降低;对脂肪代谢;促进脂肪酸合成和脂肪贮存,减少脂肪分解;对蛋白质;促进氨基酸进入细胞,促进蛋白质合成的各个环节以增加蛋白质合成。总的作用是促进合成代谢。   【禁忌】   对胰岛素过敏患者禁用。
  编辑本段胰岛素的存放方法
  胰岛素须保存在10℃以下的冷藏器内,在2℃~8℃温度的冰箱中可保持活性不变2~3年,即使已部分抽吸使用的胰岛素也是如此。使用时,温度不超过30℃和小于2℃的地方均可,但必须避开阳光,以防失效。   正在使用中的胰岛素,只要放在室内阴凉处就可以了。开瓶使用中的瓶装胰岛素可以放在冰箱的冷藏室中,保存约3个月。使用中的胰岛素笔芯不要和胰岛素笔一起放回冷藏室中,可随身携带保存4周。   混浊型胰岛素若是被震摇几个小时或是没有适当保存时便可能会形成团块,这时胰岛素就应该丢弃。   1、 胰岛素因避免高温和日光直晒。   2、胰岛素应保存在2--8℃的冰箱中,未开启的胰岛素应在保质期前使用。   3、开启的胰岛素放在冰箱内的保质期一般为1月,注明开启时间。   4、切记不要把胰岛素放在冰箱的冷冻层,结冰的胰岛素不能使用,只能放在冷藏室内。   5、注射前从冰箱中取出胰岛素后在室温放置20分钟后注射。   6、安装了胰岛素笔芯的注射笔,清不要在冰箱内保存,放在阴凉处即可。   7、乘飞机旅行时应将胰岛素随身携带,不要放在寄托的行李。
  编辑本段胰岛素反应
  有全身及局部反应两类。全身反应有:   ⑴低血糖反应:最常见。多见于Ⅰ型中脆性型或Ⅱ型中重型,特别是消瘦者。一般由于体力活动运动太多,偶或饮食太少、减量、失时或剂量过大。症状有饥饿感、头晕、软弱、出汗、出悸,甚而出现神经症状,如定向失常、烦躁不安、语无伦次、哭笑无常,有时可更严重,甚而昏厥、抽搦、状似癫痫,昏迷不醒,以致死亡。治程中应教会病人熟知此反应而随时提高警惕,及早摄食糕饼糖食或糖水以缓解,较重者应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40ml以上,继以静脉滴注10%葡萄糖水直至清醒状态;有时可先注胰高血糖素,每次皮下或肌肉1mg,如低血糖反应历时较久而严重者还可采用氢化可的松,每次100~300mg于5%~10%葡萄糖水中静滴。当低血糖反应恢复后必须谨慎估计下次剂量,分析病情,以防再发。在多次低血糖症后由于刺激胰岛α细胞及肾上腺可发生反应性高血糖(Somogyi效应),由此常导致脆性型,必须尽量避免。   ⑵过敏反应:少数病人有过敏反应,如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紫癜,极个别有过敏性休克。此种反应大致由于制剂中有杂质所致。轻者可治以抗组胺类药物,重者须调换高纯度制剂如单组分人胰岛素,由于其氨基酸序列与内源性胰岛素相同,且所含杂质极少,引起过敏极罕见,或可改用口服药。必需时还可采用小剂量多镒胰岛素皮下注射脱敏处理。   ⑶胰岛素性水肿:糖尿病未控制前常有失水失钠,细胞中葡萄糖减少,控制后4~6日可发生水钠滞留而水肿,可能与胰岛素促进肾小管回吸收钠有关,称为胰岛素水肿。   ⑷屈光失常:胰岛素治程中有时病人感视力模糊,由于治疗时血糖迅速下降,影响晶状体及玻璃体内渗透压,使晶状体内水分逸出而屈光率下降,发生远视。但此属暂时性变化,一般随血糖浓度恢复正常而迅速消失,不致发生永久性改变。此种屈光突变多见于血糖波动较大的幼年型病者。   局部反应有:①注射局部皮肤红肿、发热及皮下有小结发生,多见于NPH或PZI初治期数周内,由于含有蛋白质等杂质所致,改变注意部位后可自行消失,不影响疗效。②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脂肪萎缩成凹陷性皮脂缺失,多见于女青年及小儿大腿、腹壁等注射部位;皮下组织增生成硬块,多见于男性臀部等注射部位,有时呈麻木刺痛,可影响吸收,须更换注射部位而保证治疗。   6.胰岛素抗药性 很少数病者有胰岛素抗药性,每日胰岛素需要量超过200U,历时48小时以上,同时无酮症酸中毒及其他内分泌病引起的继发性糖尿病者称为胰岛素抗药性。此组不包括肥胖、感染、肝病、血色病、白血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脂肪萎缩性糖尿病等所致的抗药性。据近年来多方面研究,大多认为此种抗药性属胰岛素免疫反应,由于注射胰岛素后血液中产生抗胰岛素抗体,一般属IgG类,尤以牛胰岛素易于产生。因而,此处的胰岛素抗药性不要与病理生理中的胰岛素抵抗相混淆。   处理方案:①改用单组分人胰岛素可明显减少抗体产生,缓解抗药性;②试改用口服抗糖尿病药物及其相互的联合;③在抗体浓度明显增高的患者,必要时可试服强的松,30mg~40mg/d,分3次服,大多也可于1~2周内使胰岛素剂量明显减少,见效后渐减,停强的松。治程中,须密切观察病情和血糖,以免在抗药性消退时发生反复严重的低血糖症。   Ⅱ型糖尿病早用胰岛素      传统的Ⅱ型糖尿病治疗方案遵循着从生活方式干预开始,继而一种口服药到多种口服药联合,最终使用胰岛素的逐步递增方法。长期以来,由于对胰岛素的使用存在认识偏差,许多病人宁可血糖长期控制不好,也不愿意使用胰岛素,白白错失了应用胰岛素的最佳时机,从而导致并发症的出现,而这些并发症完全可以通过早期应用胰岛素来减少或者避免。   许多患者认为,只有在糖尿病病情非常严重的情况下,才会选择用胰岛素治疗;而且担心长期注射胰岛素会产生依赖。赵家军博士告诉记者,胰岛素是人体胰腺β细胞分泌的唯一能降低血糖的物质,研究表现其并不存在依赖性,而且Ⅱ型糖尿病一般不需要终生应用。   对早期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适当的胰岛素治疗,在短期内有效控制高血糖,并逆转“糖毒性”对胰岛β细胞的损害,这已成为目前治疗Ⅱ型糖尿病的新趋势。预防糖尿病并发症最好的办法是从一诊断糖尿病开始采用最佳的治疗方法尽快地使血糖下降,以获得最佳的代谢控制,从而预防、阻止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有研究证实,对Ⅱ型糖尿病病人进行早期强化治疗,同样可以显著减少慢性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因此,尽管糖尿病无法根治,但通过对Ⅱ型糖尿病病人尽早实施胰岛素治疗,可使血糖长期严格控制达标,大大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尤其是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给予适量的胰岛素治疗,有利于维持正常的糖代谢和脂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对心血管具有保护作用。   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胰岛素不仅可以控制血糖,同时还可以扩张血管、改善循环、抗炎症反应,预防各种并发症,因此专家认为早期及长期正确使用胰岛素对身体有益而无害,胰岛素是身体的自然物质,注射它既没有毒性也不会成瘾。   胰岛素家族的新锐   速效人胰岛素类似物   速效人胰岛素类似物的主要特点是:   1.起效快,皮下注射后15分钟起效,可以在餐前即刻甚至餐后立即注射,不需提前半小时,提高了病人用药的依从性;   2.达峰快,注射后15分钟起效,30~60分钟达到药效高峰,恰好与餐后血糖高峰时间相匹配,控制餐后血糖效果好;   3.药效维持时间短,大约在3小时左右(2~4小时),能够很好地控制当餐后血糖而且不容易发生低血糖。   长效人胰岛素类似物   “长效胰岛素类似物(lantus)”配合餐前注射“超短效胰岛素(lispro或aspart)”的强化治疗方案进行强化治疗,更加符合胰岛素的生理性分泌,血糖控制更佳,发生低血糖的机会更少。由于可以在餐前即刻注射,增加了病人就餐的灵活性,因而病人的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睡前用甘精胰岛素代替中效胰岛素(nph)与白天的口服降糖药的联合治疗,降糖效果更好更安全。   注射“胰岛素”的正确方法   胰岛素是糖尿病患者的常用药,许多病人都需要在家自己注射胰岛素,那么应该如何正确、安全地注射胰岛素呢?   正确选择注射部位和工具   每次注射部位都应轮换,可按照以下原则:选左右对称的部位轮流注射,如先选左右上臂,并左右对称轮换注射。待轮完后,换左右腹部。这样可避免因不同部位胰岛素吸收不同而造成血糖波动。   常用注射部位有上臂外侧、腹部、大腿外侧、臀部,不同部位胰岛素吸收由快至慢,依次为腹部、上臂、大腿、臀部,如果偶尔吃饭时间提前,则选腹部脐外五厘米以外之处;如果推迟,则选臀部注射。   注射工具应选用胰岛素专用注射器或胰岛素笔,上述注射工具操作简单,剂量准确,针头幼细,大大减轻了疼痛感。在这里,特别要提醒正在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朋友,无论是专用注射器还是笔用针头,均应为一次性使用,重复使用会使针头变钝,产生肉眼不易察觉的缺口和倒钩,增加了疼痛感,甚至有断针和皮肤感染的危险。   胰岛素的购买与储存   用完胰岛素需要再到医院购买时,一定要携带病历及用完的胰岛素瓶子,以便医生准确地开处方。若到药店购买,要注意检查有效期以及是否与医生要求使用的胰岛素相符合。   未开封的胰岛素应放在冰箱冷藏室内(温度在2-8℃)储存,不能放入冷冻室,否则会破坏胰岛素的蛋白质成分。如果没有冰箱,应放在阴凉处,且不宜长时间储存。使用中的胰岛素可放在室温下,避免阳光直射,使用时间不超过30天。   学会自我观察   经常用手指按压注射部位有无硬结、疼痛感,严重时应请教专业医护人员,打针时要避开这些部位。   注射胰岛素的人,应自备血糖仪,保证每天自测血糖,了解血糖波动情况,每次将结果记录下来,以便复查时医生调整胰岛素用量。   随身携带含糖食物以备自救,包括2-4块糖果或方糖、5-6块饼干、一勺蜂蜜等。如有心慌、饥饿感、头晕、出冷汗等症状,应立即自测血糖或去医院,进食含糖食物后,一般能在15分钟内缓解,仍未缓解者应到医院诊治。   DCCT和UKPDS让世界改变了看法   糖尿病是一组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的、以糖代谢障碍为核心的复杂症候群。正因为复杂,所以至今在医药界乃至社会公众中对糖尿病的认识及观念都难以取得一致。要验证某种学说并改变人们的观念十分困难。比如人们过去一直将占总数90%以上的所谓2型糖尿病称着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最后不到万不得已都不主张使用胰岛素,很多患者还误以为打胰岛素会成瘾,一旦用上就再也撤不下来等等。为了弄清楚胰岛素疗法在糖尿病防治、尤其是在延缓各种慢性并发症中的作用,发达国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其中DCCT和UKPDS这两项著名的大型试验让全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对糖尿病的看法。   DCCT试验(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试验)目的在于弄清楚对1型糖尿病患者实行强化胰岛素治疗是否可以影响慢性并发症的进展。该研究由美国卫生部资助,开始于1983年,涉及29个医学中心,对1441例1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近10年的随访,耗资近10亿美元。试验结果表明:胰岛素强化治疗组(每天注射胰岛素3-4次以上或采用胰岛素泵治疗,实行严格的血糖监测和控制)与胰岛素常规治疗组(每天注射1-2次胰岛素,但并无严格的血糖控制目标)对比,患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减少50-76%;肾脏病变发生率减少34-56%;神经病变发生率减少69%;心血管病发生风险下降约40%。   举世瞩目的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则回答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作用和意义。该试验从1976年开始策划,前后历时20年,有23个医疗中心及5102名2型糖尿病患者参与试验,耗资2300万英镑。试验结果表明:强化胰岛素治疗能够通过降低血糖使2型糖尿病的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及肾脏病变明显改善,如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每降低1%,可使微血管并发症降低35%,与糖尿病相关的死亡发生率下降25%等。   上述两项试验,以不可争议的数据向世人揭示了胰岛素疗法无论在1型还是在2型糖尿病防治中的地位和作用,它们让全世界改变了看法。今天,一个国家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使用胰岛素的比例已成为衡量这个国家糖尿病治疗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志。   哪些人需要胰岛素?   1、1型糖尿病患者   该型糖尿病患者的体内分泌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被完全破坏,彻底丧失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如果不通过注射的办法向体内补充胰岛素,该型的糖尿病患者体内就要出现严重的代谢紊乱如酮症酸中毒,并进而发展至昏迷和死亡。在1921年胰岛素被发现之前,几乎所有的1型糖尿病都死于酮症酸中毒性昏迷。因此,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而言,胰岛素首要的是用来救命,然后才是用它来治病,即通过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减少慢性并发症。   2、“久病”的患者   2型糖尿病包括两种情况:一是体内胰岛素水平明显降低,二是对胰岛素不敏感而使胰岛素相对缺乏。由于体内尚能分泌胰岛素,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不会因为不使用胰岛素而出现生命危险,所以以前也把该型糖尿病称作“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但是,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长期观察发现,多数患者大约在患病8—10年左右就不能仅靠口服降糖药来控制血糖了,这时如果不用胰岛素,血糖就难以得到满意的控制,由高血糖所导致的糖尿病并发症就会出现明显的进展。因此,从减少并发症、延长患者寿命的角度上讲,当疾病进展到一定的阶段,也必须用胰岛素。   3、早期患者强化治疗   此外,我们和国际上其他研究人员还发现,给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为期2周的强化胰岛素治疗后,可以使有些患者在3年内不需要任何药物,仅仅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就能维持理想的血糖水平。   因此,刚被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饮食和运动治疗的效果不好,也最好使用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这样可以让患者的胰岛β细胞休息一段时间之后能更好地分泌胰岛素。   4、“多病”的患者   这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其他疾病或者状况可能引起致命性的代谢紊乱,比如需要做大手术、遭受严重创伤、伴有严重感染的糖尿病患者,他们可能会发生酮症、酮症酸中毒或非酮症性的高渗昏迷,危及生命。二是其他疾病会引起口服降糖药蓄积中毒。比如肝肾功能不全或者严重缺氧(比如心功能衰竭)的患者,因为口服降糖药在体内代谢不畅,可使药物蓄积,副作用加重。   胰岛素是生物体内的天然物质,是目前所有的降糖药中最安全的药物。糖尿病患者在需要使用胰岛素时,应该毫不犹豫地接受胰岛素治疗。否则就会有生命危险,或因血糖控制不好而使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甚至缩短寿命。   5、糖尿病孕妇   虽然口服降糖药物可以控制糖尿病孕妇的高血糖,但药物对胎儿是否有影响却没有临床试验的证据。而胰岛素是生物体内自然的激素,它的安全性是可靠的。   因此,糖尿病孕妇当血糖高到依靠饮食和运动而不能控制时,必须使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保证母婴安全。
  编辑本段胰岛素增敏剂类降糖药
  胰岛素增敏剂主要指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也称格列酮类),它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研制成功的 一类具有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新型口服降糖药物。其作用机制为:能增强骨骼肌、脂肪组织 对葡萄糖的摄取并降低它们对胰岛素的抵抗,降低肝糖原的分解,改善胰岛细胞对胰岛素的 分泌反应。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B细胞功能,改善糖代谢。   胰岛素的单位   胰岛素有笔芯和瓶装两种剂型,笔芯型要配合注射笔才能使用。胰岛素的计量单位是IU,瓶装剂型一般为40IU一毫升,多是400IU一瓶,也称为400单位一瓶。笔芯多是300IU一支。一盒一支。IU是国际计量单位和U是相通的,二者等量。胰岛素的吸收和注射方式和被注射者的身体情况有直接关系。静脉注射吸收最快。据说一千单位的胰岛素足以杀死一头大象。
  编辑本段胰岛素的使用范围与初始剂量
  使用范围
  (1)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必须接受外源胰岛素才能得以控制血糖水平的患者。   (2)糖尿病妇女的妊娠期与分娩期。   (3)糖尿病并发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非酮症昏迷时。   (4)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经口服降糖药足够剂量治疗一段时间后,血糖始终很高,疗效不明显,可改用胰岛素治疗。   (5)糖尿病患者具有进行性发展的慢性并发症者,如视网膜病变、神经病迅速恶化时,出现糖尿病肾病后。   (6)糖尿病人伴重度感染、慢性消耗性疾病、需进行外科大手术等情况时。在应用胰岛素时,每日三餐前及睡前需作尿糖定性,根据尿糖变化调整药物用量。如病人肾功能不良,则需定期观察血糖。
  初始剂量
  胰岛素治疗剂量的个体差异很大。有的患者完全依赖胰岛素治疗,但所需剂量极小;有的患者胰岛素所用剂量很大,但改用口服降糖药治疗也可获得满意控制。即使在同一患者,不同时期所需剂量也有很大差异。所以胰岛素的初始剂量应遵循个体化的原则,初始剂量宜小,根据治疗反应逐渐调整。   在开始打胰岛素以前,第一件事就是得决定一上来到底打多少胰岛素。一般来说,开始打胰岛素时多每天3~4次,以早餐前剂量最大,晚餐前剂量次之,午餐前剂量较小的方法注射,如果需要睡前加打一针的话,其剂量最小。   有许多方法可作为初剂量选择的参考:   ⑴根据尿糖的多少选择:一般来说哪一次尿糖为几个加号,就应该按每个加号2~3个单位在上一顿饭前打适量的胰岛素。比如说午餐前尿糖为三个加号,开始时就可以在早饭前打6~10个单位的胰岛素。如果空腹尿糖三个加号,则应在前一天晚餐前或者睡前打6~10个单位的胰岛素;   ⑵按血糖高低打胰岛素:按(血糖-100)×公斤体重×6÷2000的公式计算胰岛素的用量;   ⑶按每片磺脲类降糖药合5个单位胰岛素来计算:如早饭前吃两片优降糖,可以改为10个单位胰岛素;   ⑷根据经验决定胰岛素的用量:可根据血糖的高低决定在三餐前打8、4、6或者10、6、8个单位的胰岛素作为胰岛素的初始剂量,这是一个比较简单可又实用的方法。按上述几种方法选择剂量注射胰岛素数天后,再根据血糖控制的水平进一步加以调整。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患者所需胰岛素剂量平均为0.7—0.8U/(kg/d),青春期所需剂量可以增至1.2—1.4U/(kg/d),青春期过后又减至青春期前水平。由于个体差异较大,初始剂量可以按0.4—0.5U/(kg/d)给予,治疗2—3天后根据血糖监测结果再作调整。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存在不同程度的内源性胰岛素分泌和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所需胰岛素剂量的个体差异更大,很难给出一个平均剂量值。治疗均需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①若空腹血糖11.1—16.7mmol/L(200—300mg/d1),餐后血糖>16.7mmol/L(300mg/d1),全日胰岛素剂量可给20—30U,分3次于餐前皮下注射。②对于60岁以上及有明显心脏病及肾病的糖尿病者,如没有酮症酸中毒,胰岛素初始剂量以偏小为好,以免发生低血糖。一般可以8、4、6U分别干早、中、晚餐前15—20分钟皮下注射。以后根据血,尿糖逐渐调整胰岛素剂量,使血、尿糖逐步趋向正常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健十商城官方客服
2020-01-07 · 健十商城食品保健品奶粉辅食化妆品购物平台
健十商城官方客服
健十商城是食品保健品奶粉辅食化妆品全球购专属购物平台 ,厂家直供、品质保证,专业健康打造;买的放心、用得安心,在线质量追溯!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胰岛素是由胰脏内的胰岛β细胞受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如葡萄糖、乳糖、核糖、精氨酸、胰高血糖素等的刺激而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外源性胰岛素主要用来糖尿病治疗。
可以配合蜂胶一起于糖尿病。蜂胶对于糖尿病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降低血糖,原理是通过本身的抗炎、免疫、抗氧化的特性,恢复一部分的胰脏功能,使胰岛细胞损伤得到修复,功能有所提高。蜂胶以及其所含的一些物质,对于延迟糖的吸收,以及延迟或者减少餐后血糖的升高,都具有很大的意义。蜂胶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相对较广,治疗难点在于蜂胶本身的提纯度比较低,所以在临床上应该谨慎的、合理的使用。蜂胶除了控制血糖之外,还可以降低血脂、改善血液循环以及保护肝脏等一系列对人体有益的作用。
【食用量及食用方法】每日2次,每次2粒,温开水冲服
在选择上注意两点:1看品牌,选择大品牌,质量好,效果佳;2看平台,资质是否齐全、是否有追溯机制,是否与消费者站在一起,售后有保障。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