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海绵城市”?
6个回答
宏电
2024-09-30 广告
2024-09-30 广告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
智慧海...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宏电提供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要求城市建设要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海绵城市”并不是推倒重来,取代传统的排水系统,而是对传统排水系统的一种“减负”和补充,最大程度地发挥城市本身的作用。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作为城市发展理念和建设方式转型的重要标志,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时间表”已经明确且“只能往前,不可能往后”。全国已有130多个城市制定了海绵城市建设方案。确定的目标核心是通过海绵城市建设,使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围绕这一目标确定的时间表是到2020年,20%的城市建成区达到这个要求。如果一个城市建成区有100平方公里的话,至少有20平方公里在2020年要达到这个要求。到2030年,80%的城市建成区要达到这个要求。建设海绵城市,首先要扭转观念。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城市建设将强调优先利用铺设透水路面、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
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要求城市建设要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海绵城市”并不是推倒重来,取代传统的排水系统,而是对传统排水系统的一种“减负”和补充,最大程度地发挥城市本身的作用。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作为城市发展理念和建设方式转型的重要标志,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时间表”已经明确且“只能往前,不可能往后”。全国已有130多个城市制定了海绵城市建设方案。确定的目标核心是通过海绵城市建设,使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围绕这一目标确定的时间表是到2020年,20%的城市建成区达到这个要求。如果一个城市建成区有100平方公里的话,至少有20平方公里在2020年要达到这个要求。到2030年,80%的城市建成区要达到这个要求。建设海绵城市,首先要扭转观念。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城市建设将强调优先利用铺设透水路面、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21-12-23
展开全部
海绵城市是指传统的城镇建设,主要以硬化路面为主,辅以合理的城市规划和适当绿化,来营造美观整洁的城市环境。
但处处硬化的城市道路体系对当地的排水系统要求就会很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各城市人口增长,生活生产用水急剧增加,对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的传统大城市而言,本就捉襟见肘,要是再遇上雨季,几乎就是逢雨必涝。
而“海绵城市”概念,则要求城市建设将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渗水砖、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既避免了洪涝,又有效地收集了雨水。
建设海绵城市,即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主要是指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途径,实现城市良性水文循环,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维持或恢复城市的海绵功能。简单来说,海绵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目前在我国发展尚处于不成熟阶段,相继许多城市分别提出海绵城市概念,但海绵城市规划提出需要综合考虑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地形、降雨量、地质灾害、城市管网承载力等各种因素,比较复杂,尚没有一个统一的设计标准。万都时代
但处处硬化的城市道路体系对当地的排水系统要求就会很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各城市人口增长,生活生产用水急剧增加,对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的传统大城市而言,本就捉襟见肘,要是再遇上雨季,几乎就是逢雨必涝。
而“海绵城市”概念,则要求城市建设将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渗水砖、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既避免了洪涝,又有效地收集了雨水。
建设海绵城市,即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主要是指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途径,实现城市良性水文循环,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维持或恢复城市的海绵功能。简单来说,海绵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目前在我国发展尚处于不成熟阶段,相继许多城市分别提出海绵城市概念,但海绵城市规划提出需要综合考虑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地形、降雨量、地质灾害、城市管网承载力等各种因素,比较复杂,尚没有一个统一的设计标准。万都时代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21-09-08
展开全部
传统的城镇建设,主要以硬化路面为主,辅以合理的城市规划和适当绿化,来营造美观整洁的城市环境。
但处处硬化的城市道路体系对当地的排水系统要求就会很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各城市人口增长,生活生产用水急剧增加,对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的传统大城市而言,本就捉襟见肘,要是再遇上雨季,几乎就是逢雨必涝。
而“海绵城市”概念,则要求城市建设将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渗水砖、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既避免了洪涝,又有效地收集了雨水。
建设海绵城市,即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主要是指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途径,实现城市良性水文循环,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维持或恢复城市的海绵功能。简单来说,海绵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目前在我国发展尚处于不成熟阶段,相继许多城市分别提出海绵城市概念,但海绵城市规划提出需要综合考虑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地形、降雨量、地质灾害、城市管网承载力等各种因素,比较复杂,尚没有一个统一的设计标准。
但处处硬化的城市道路体系对当地的排水系统要求就会很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各城市人口增长,生活生产用水急剧增加,对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的传统大城市而言,本就捉襟见肘,要是再遇上雨季,几乎就是逢雨必涝。
而“海绵城市”概念,则要求城市建设将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渗水砖、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既避免了洪涝,又有效地收集了雨水。
建设海绵城市,即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主要是指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途径,实现城市良性水文循环,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维持或恢复城市的海绵功能。简单来说,海绵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目前在我国发展尚处于不成熟阶段,相继许多城市分别提出海绵城市概念,但海绵城市规划提出需要综合考虑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地形、降雨量、地质灾害、城市管网承载力等各种因素,比较复杂,尚没有一个统一的设计标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