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的“君权神授”是否属于原本的儒家思想?
君权神授不符合原始的儒家思想。用孔子,孟子等人的说法来诠释,应该是“君权民授”。我们都知道,在中国数千年以来,最兴盛,影响力最大的一个学说,就是至圣先师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当然,在儒学内部;
也有着儒家起源于周公的争议,但是,从周公到孔子,本来就是“一脉相承”,所以,争论这个问题没有多大的意义。儒家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变革,其实发生在西汉时期。
首先,是“汉家儒宗”叔孙通,以儒家的“礼仪”作为外衣,将秦朝固有的法家制度融入到了儒家文化中,被《史记》的作者司马迁,说是“大体沿袭秦故”;随后,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创造性的发明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思想;
随后,儒学就和“新儒学”基本上成为了泾渭分明的两种体系。为什么这么说?“君权神授”本来就不包含在固有的原始儒家学说中,后者,强调的从来都是“君权民授”。
只有善待百姓,顺从天下的民意,在原始儒家看来,才有治国者的资格。否则,就是所有人的敌人,用孟子的话说,“汤武受命,顺天应人,闻诛一夫纣也”;他还有更直白的一个说法,“得乎丘民为天子”。
这其实强调了在当时的情况下,君王和臣民之间一种朴素的契约关系。而三代社会,一直都在宣扬这种“契约精神”。《尚书》第八篇,所谓“抚我则后,虐我则仇”。
你对我好,我才能对你好;君王如果不把百姓当成子民来看待,那么,他就是所有人的敌人。可惜的是,随着“君权神授”的确立,统治者的合法性来源,已经从百姓变成了虚无缥缈的上天;
就此,拉开了“东方专制主义”的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