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古人是怎样过冬的?
很多人好奇,在没有暖气的古代,古人是怎么度过冬天呢?
我国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将中国过去 5000 年的气候变化大致划分为四个温暖期和四个寒冷期:
第一个寒冷期:西周寒冷期是中国5000来的第一个寒冷期,持续了200年之久
《孟子·滕文公下》提到武王伐纣时“驱武、豹、犀、象而远之”,其实是这些动物不是被人赶跑的,而是由于天气缘故成群地退出了黄河流域。
第二个寒冷期:魏晋南北朝寒冷期(公元初~公元600年)
魏晋南北朝寒冷期的年平均气温可能比现在低1℃~2℃左右
第三个寒冷期:南宋寒冷期
在这一时期寒冷的新高度:北方九月份普降大雪,华北的梅树不能生长,公元1111年太湖结冰,洞庭湖庭山柑橘全部冻死,京杭大运河苏州段经常性的结冰.
第四个寒冷期:明清寒冷期
明朝时候,北京的年均气温比现在可要低3摄氏度左右,清初东南沿海一带的冬季气温可能比现在低7摄氏度左右,
可以看到,寒冷期不同,古人取暖方式也是与时俱进跟随着不同。中国自春秋时期,就已经开始使用器具烧炭取暖。如在极寒冷的天气,使用土炕、火墙、竹火笼等方式取暖。
当然,取暖方式也是有着贫富差别。家境富有的,取暖方式就是煤炭取暖。家境穷的,就如《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古代宫廷的建筑师们,采取了更多科学的方法为皇宫供暖。如把宫殿的壁砌成空心的“夹墙”,也叫做“火墙”。在火墙下挖有火道,添火的炭口设于宫殿之外的廊道底下。炭口烧上木炭火,热力就可顺着夹墙一直温暖到整个皇宫大殿。同时,在火道的尽头设置有气孔,烟气由台基下出气口排出,这样使热力循环与通畅。同时,这一种火道还直通皇上的御床和宫殿内其他人睡觉的炕床下面,这样形成“暖炕”与“暖阁”,让整座宫殿都保持温度。
家境一般的也可以制作古代的“空调房”——椒房!椒房就是用花椒和着泥涂抹墙壁,能够使宫殿保温,也夹着芳香的气息。椒房加火墙,达到保暖的效果。
宋朝开始大规模种植棉花。人们可以用棉花制作的衣服保暖,一般老百姓还用丝麻作为制作被褥、冬服的主要原料。有钱人也可以用羊、兔、狐、獭、貂等动物皮毛制成的皮衣,也叫做裘衣来取暖。
在保暖上,古人在为了御寒就会选择在冬季吃一些养生的食物来补充能量,在食物的选择上,会挑一些性暖的,比如食用生姜、羊肉和狗肉等保暖。除了吃以外,楚人还会饮酒抗寒取暖,如天气冷的北方一带,人们都喜欢在冬天喝烈酒取暖。
我们现代人过冬,有空调,有暖气,有电热毯,还有我们一直畏之如虎但在冬天又能多少享受一丢丢福利的“厄尔尼诺现象”。而我们的古人,可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
对于古人而言,冬天往往是一年里最痛苦,最难熬的时光,是已宋代的诗人虞俦才在冬至这天有“向来水旱民何罪,此去流移天盍怜。逗晓阳乌升若木,摧颓病鹤亦蹁躚。”这种悲怆苦闷的情感。宋人尚且如此,清朝的人们的感受,无疑会更为强烈。因为,他们恰好赶上了气候史上臭名昭著的小冰河期。这段有人类记载以来地球上最冷的时间始于13世纪,在17世纪达到巅峰。
而我们耳熟能详的各种宫廷剧的主角:清代康雍乾时期的后宫娘娘、小主们,就恰恰赶上了小冰河期最冷的那些岁月。娘娘和小主们在后宫里,怎么过冬呢?明清两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宫廷管理制度最为严格,等级最为鲜明的时代,宫廷之中,大到朝服的规格,小到太监宫女的粮饷制度都有严格的分供,不同等级的后宫妃嫔,在吃穿用度上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而这些差异对她们寒冬岁月里的生活造成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首先,是俸禄,也就是薪水上的差异,看过《甄嬛传》、《宫锁心玉》的朋友们都知道,后宫是一个看脸看钱的地方,俸禄高的娘娘和小主,无论太监、宫女还是御医,都会给很好的脸色,反之,就只能屈尊下去,体会一下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感觉了。清代后宫里嫔妃的俸禄本来就不太高:皇太后年列20两黄金,2000两白银;皇后1000白银,依次递减,到了后妃中等级最低的官女子和答应的品级,年薪只有可怜巴巴的50两白银。
50两白银是什么概念呢,《红楼梦》刘姥姥帮贾府算过一次账,贾府一次聚会吃螃蟹的钱就得花二十多两银子,够庄稼人过一年了!后宫中有那么多关系需要上下打点,50两银子基本上是办不成什么事儿的。其次,看身边伺候的宫女的数量。
皇后身边有使唤宫女10人,皇贵妃、贵妃身边有使唤宫女8人,依次递减,到了答应的品级身边只有使唤宫女1人。过冬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呢?在没有暖气和空调的古代,答案毫无疑问是炭火和衣服。在清代,不同等级的后妃每天得到的炭火数量也是有天壤之别的。皇后每日可以得到红箩炭夏10斤、冬20斤,黑炭夏30斤、冬60斤。皇贵妃和贵妃每日可以得到的红箩炭和黑炭的数量相当。
越低等级分配到的炭不但数量越来越少,而且质量也会下降。有些等级的妃子甚至没资格使用质量较好的红箩炭,只能使用黑炭了。到了答应的等级,每天只能得到可怜巴巴的黑炭夏5斤、冬10斤。而且,不同等级的人因为能分到的炭的种类和数量的不同,烧炭取暖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像皇后、皇贵妃和贵妃等级的主子,他们的宫殿下面修建了一些地道,而这些地道专门是用来取暖的火道,宫里的人只需要在这些地道当中点燃炭火就行了。
然后热空气就会流通到紫禁城的各个地方。而如果您一直混在答应常在这种级别的位置上的话,就只能像我们部分农村地区现如今还在做的的那样,在屋子里放个炭盆,艰苦度日了。
没有足够多的炭火也就罢了,做衣服用的布料,特别是冬天做衣服必须的棉花,不同等级的主子能够分到的数量和种类,差距也同样大的离谱。皇后、皇贵妃等级的高级后宫女主,可以分到各种森罗棋布、质量上乘的布料,比如蟒缎,补缎,织金,妆缎,倭缎,闪缎,金字缎,云缎,衣素缎,蓝素缎,帽缎,杨缎,宫绸,潞绸,纱,里纱,绫,纺丝,杭细,绵绸,高丽布,三线布,毛青布,粗布,金线等等。
而她们冬天会分到的可以用于做御寒衣物的衣料种类也很丰富,有绒,棉线,木棉,以及名贵的里貂皮,乌拉貂皮等等。而到了最末等级的答应就十分寒酸了,他们能够分到的衣料只有云缎,衣素缎,彭缎,宫绸,潞绸,纱,绫,纺丝。冬衣的衣料只有三斤木棉。三斤木棉是什么概念呢,如果你一直混在答应这个层级上,一年只能做一件新的冬服,平时可能就只能捡着旧衣物来穿。
这样一来,在寒冷的冬天里,一些小主只能穿着单衣,守着炭盆,靠情怀过冬了。臣妾做不到啊!这就是清代后宫鲜明的等级差异,所以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这些后宫女子豁出性命去争宠爱,争晋级了,混的太差冬天都没法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