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废掉太子李承乾的同时,为何要把魏王李泰也给废了呢?
其实,在李世民废掉太子李承乾的时候,并没有想过要废魏王李泰,甚至,李世民已经向李泰承诺会让他做太子。但是,褚遂良站出来说了一番话,李世民立即就打消了立李泰为太子的念头。反而在不久之后立晋王李治为太子,将李泰贬为东莱郡公 。那么,褚遂良说了什么让李世民的态度做了如此大的转变呢?
643年对于李世民来说是一个多事之秋,在这一年,他的第五子李祐在齐州举兵谋反,当然很快被平定,李祐被斩首,李世民失去了一个儿子。他虽然觉得很痛心,但还有更痛心的在后面,李祐的谋反案竟牵出了太子李承乾的谋反。李承乾的谋反还没有正式开始就被逮住了,谋反证据都摆在那里,由不得李世民不相信,但痛心归痛心,李世民还是想保李承乾一命,于是就耍赖般的问群臣该怎么处置李承乾。这本来并不是一个需要商量才能决定的事,毕竟,谋反是死罪,按律当斩。李世民哪里会不知道呢?他就是要逼着大臣主动开口为李承乾求情,果然当时还是通事舍人的来济就出来说好话,最终李承乾被贬为庶人流放黔州。
李承乾被废,魏王李泰当晚就入宫见李世民,在李世民怀里撒娇,表示假如自己成为太子并坐上了皇位,百年之后一定会杀了自己唯一的儿子李欣而让晋王李治做皇帝。李世民大为感动,许诺李泰会让他做太子,父慈子孝,好不快活。但是,第二天李世民在朝堂上说了这件事之后,却遭到了褚遂良的反对,褚遂良表示李泰做了皇帝后根本不可能杀了自己的儿子而让位于自己的弟弟,倘若李世民真想立李泰为太子,趁早还是把晋王李治给保护起来。这时候的李世民终于冷静下来,知道自己差点做了一件天大的错事。
之后,李世民召集长孙无忌、房玄龄、李绩、李治等开了一个小型高端会议,会上李世民拔剑欲自杀来威胁大家,目的是要晋王李治为太子。当然,这种结果是长孙无忌乐于见到的,就直接答应了。就这样,李治成为太子,而李泰被贬。
为什么李世民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呢?他自己曾说出过原因。
其一,如果立了李泰为太子,那么这就是向人们传达一个信号,太子之位是可以谋求来的。
李世民自己本身就是通过发动政变才坐上的皇位,他并不希望有效仿者。但是,很不幸的,李泰就和他很像,李泰也想当皇帝,正是李世民自己没有处理好两个儿子的教育问题,让李承乾和李泰同时误会他会立李泰为太子,这才让李承乾急于自保而谋反,而李泰也想效仿父亲以次子的身份做太子并在将来登基。这样的先例不能开,否则以后会有更多的效仿者。不过,本身李世民的成功已经为大唐将来出现的数次政变埋下了隐患,这就是后话了。
其二,李世民想要保下三个嫡子。李世民宠爱嫡子女是出了名的,按照李泰的性格和对皇位的执着,如果让他成为继承人,那么,李承乾和李治都得死。这不是李世民愿意看到的。而李治仁弱,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如果让他成为继承人,那么李承乾、李泰、李治三个人都能保全下来。于是16岁的李治不费吹灰之力就成了最大赢家。
褚遂良和长孙无忌都支持李治为太子,并且在后来成为李世民为李治安排的辅政大臣,两人原本以为李治仁弱,关陇集团的利益能得到很好的保证,但凡事都有例外,武则天出现了。在废王立武的过程中,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是支持王皇后而反对武则天的。但最终李治和武则天克服重重困难还是让武则天成为了皇后,等着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的是极其悲惨的命运。李治处理起长孙无忌的谋反案来可是毫不手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