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家是如何评价宋高宗赵构的?他是否是个贤明的君主?
提到赵构,必然想到岳飞,正是在他的指使暗示下,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了岳飞,造成了千古奇冤。
可宋高宗赵构在历史上的评价是:中兴之主。比之于汉光武帝、东晋武帝。
先说说他的功绩:
其一:开创南宋
在靖康之乱,国家危亡之际,其父宋徽宗,其兄宋钦宗皆被金人俘虏,赵高临危登基,开局是极端艰难的,在金军穷追不舍,誓要毕其功于一役,一鼓作气荡平宋国的情况下,不管逃跑有多狼狈,局面有多混乱,总算顶住了金军的追杀,并渡江建立了南宋,保住了半壁江山,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其二:稳定南方
北宋时的政治中心在开封,南方虽然富庶,可是地方豪强林立,特别是值亡国危亡之际,这些豪强有什么心思就不得而知了,是趁乱割据一方?还是借此把持朝政?对比一下东晋建国后的乱局,赵构在南方统统摆平,这是需要很高的政治智慧和手腕的。
其次,由于连年征战,大量军费开支不得不向南方百姓征缴大量税收,导致阶级矛盾加剧,南方百姓造反叛乱此起彼伏,比如岳飞在掌军前期,大部分精力都在消灭洞庭湖杨么之乱。而在赵构统治下,一一平定,稳定了南方局面。
其三:宋金和议
北方的金国不断进攻,前期的战斗是非常艰苦的。可是战争是要烧钱的,一穷二白的朝廷,即便能够战胜,也只能称之为穷兵黩武,何况在宋金之间的战争,南宋作为防御方,更是疲于应付,即便掌握战争主动权的金国,在持续用兵下也吃不消。战争从来不仅是战场上的胜负,更是国力的消耗和比拼。很显然,即便宋金战争,后期有岳飞这样的将领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可是也远远不足以支撑大规模的北伐。现在即便小学生也为岳飞惋惜,为何不能直捣黄龙?难道朝堂上兖兖诸公,一国之君的赵构不想灭掉金国?非不欲也,势不能也。不见蜀汉之诸葛丞相北伐曹魏乎?宋之刘裕即便气吞万里如虎,最后又如何?
北宋寇准促成了与辽国的檀渊之盟,维持了北宋升平,赵构后与金人达成的绍兴和议,可以说是南宋版的檀渊之盟,自此之后,宋金之间再无大的战争,两国基本保持了和平,南宋得以休养生息,再得享152年国祚。
再说说他的败笔:
其一:杀害岳飞
无论出发点如何,为了达成和议,不惜同意金人的条件,杀害主战派的岳飞,都是自毁长城之举,即便赵构用迎回亲生母亲韦太后,所谓孝道作理由,亦不过是为达成和议的一块遮羞布而已。
所谓彼之英雄我之仇寇,彼之蜜糖我之砒霜,杀害岳飞及抗金有功将士,只是令亲者痛,仇者快,掩盖不了赵构内心深处偏安苟且的心思,即便侥幸建立了南宋,抵挡住了金人的灭国企图,可其软弱实与宋徽宗、宋钦宗一般无二,身为一国之君,没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勇气。
其二:偏安东南
即便手段高超,也仅是维持南宋小朝廷局面,维持所谓升平之世的幻象,而不是厉兵秣马,励精图治,所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受靖康之乱之奇耻大辱,却不能痛定思痛,南宋从此更无尚武之气,犹如待宰之羔羊,后面只不过侥天之幸,金兵重整旗鼓后,因偶然因素休战,后期金国之君也是一代不如一代,只是享乐而已,其始也是源自赵构的国策。
总而言之,
宋高宗赵构,若果为中兴之主,当加两个字,为偏安中兴之主。其意为偏安,非为中兴也。同为中兴之主,汉光武可以称之为“雄主”,赵构自是远不及也,故其也不得谥为“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