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读后感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撤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对此,谢安为什么会对谢道蕴的回答感到满意,而对谢朗的回答默然无声呢!其实,单从感官上看,我们也会觉得“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个略胜一筹。为什么这么说?雪,冬天下的雪谁都见过。而且,谢朗的比喻并没有错,而且更加地形象直白。大家都知道,盐都是圆粒的。何为圆粒?就是雪开始下的时候。那时,雪,并不大,是一个个的小圆粒,也就是小冰雹。
而谢道蕴的比喻,和谢朗的一样,都是明喻。但是,也许这个时候雪下大了,窗外灰蒙蒙地一片,雪粒变成雪花了。这时,面对满天飞舞的雪花,谢道蕴不自觉地有感而发:未若柳絮因风起。
同为明喻,而且,按理说,谢朗的比喻更加地形象直白。但是,谢安为何偏偏钟爱谢道蕴的比喻呢?
在我看来,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怪就怪在谢安他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儒生,按现在的说法,他就是一个文化人,而且文学造诣还很高。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稍微懂点中国古代文化的人都知道,中国人从骨子里就有一种江南女子的气质,那种含而不露,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含蓄之美。这一誉银敏点,在文学方面尤为突出。古代人写文章,画画等,就是一种暗示的讲究。这一点,当然是由中国的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所决定的。所以说,对于谢安这样的文学大珈,当然更喜欢谢道蕴的隐晦和含蓄,而不是谢朗的直白形象。
二,谢道蕴的比喻比谢朗的更有深层意义。谢朗的比喻,并没有错。但是,比喻的不是地方。对于文学来讲,讲究的就是“言有尽而意无穷”。怎么说,就是谢朗的比喻没有突出的地方,稍微有点文学素养的人都会,比较大众化。而谢道蕴的比喻则不然。她把雪花比作柳絮,肯定是进行深入思考的。她庆枝所考虑的,并不仅仅搏饥在于它的形象化,更在于它所隐藏的含义。面对满天的雪花,究竟比作什么好呢?如果,像兄长那样,不免太俗气。于是,她想到了春天,想到了春天里的柳絮。此时,我不禁想起培根的一句诗: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是啊。柳絮其实就是春天的象征。在谢道蕴看来,这雪花并不仅仅在下,它还暗示着春天的到来。这是一种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对人生真谛的诠释。所以说,相比于谢朗,谢道蕴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