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 第二章 出家当和尚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出家当和尚
元至正四年(1344年)淮河流域旱灾、蝗灾、瘟疫齐至,在明太祖实录中写着“凶年艰食,取草之可茹(吃)者,杂米以炊,艰难困苦,何敢忘也”。这年朱元璋十七岁,古人都说虚岁,实际上还不满十六岁(1328年九月十八日未时生)。1344年四月初,朱元璋六十四岁的老爹朱五四死了,三天后大哥重四(学名叫兴隆)也死了,又过了几天大嫂和大哥的长子也去世了,到了二十二那天,朱元璋的母亲陈氏死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死了好几口人,想想确实是地狱般的景象。受到饥饿、瘟疫等影响朱元璋一家只剩下了二哥重六和朱元璋自己了。(元璋的三哥重七给人当了上门女婿;大姐嫁给了王七一,二姐离得就更远了,嫁在了盱眙,男人叫李贞)后来等到朱元璋当了皇帝,所有的亲戚都封了爵位。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大人们都死了,得下葬。但是问题又来了,天底下所有的土地都是有主儿的,他们家没有自己的地,葬在哪里呢。他们两个没有办法,只能去求地主,但是地主刘德没有答应,把他们赶了出来。古人讲究入土为安,没地方下葬那真是死了也不安稳。同村人刘继祖(刘德的哥哥)觉得不忍心,舍了一块地给元璋兄弟两个。(等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刘继祖被追封为义惠侯,也可以说是好人有好报。)他们刚把尸体抬到地方,还没动手挖坑,突然之间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电闪雷鸣,两个兄弟赶紧躲去避雨,等到雨停了兄弟俩儿过去一看,大吃一惊,尸首不见了,大雨把山上的土冲了下来,恰巧埋了尸首。这在俗语中叫“天葬”,葬在此处的人的后代都贵不可言。也只是迷信的说法吧。
亲人是安葬了,活人的日子却再也过不下去了。他和二哥商量来商量去也没拿出个主意来。还是邻居汪大娘把元璋小的时候的事情说了,你既然已经舍给寺里了那就去寺里吧,好歹有个活路。元璋二哥重六就自己到外面去谋生吧。亲戚逃难最好是分开走。如果一起走的话好处是有个照应,但是坏处也很明显,万一逃的这路上遇到个好歹,那可能哥俩就一块遭灾了。汪大娘家的儿子汪文替元璋置办了些香火,送元璋到寺里,并且请求高彬法师答应,让元璋做了小沙弥。就这样,兄弟两个洒泪而别。就这样元璋就在寺里安顿下来了。
元朝的和尚地位还是很高的。寺院有寺产。寺院地产主要以寺田为主。一般来说最初都是来自于皇室和官僚富豪的赠予的。据清朝人赵翼统计从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到惠宗至正元年(1341年),各地寺院共获得赐田三十三万八千七百余顷。这是非常大的面积,有一组数据。河南省官民荒熟田一百一十八万七百六十九顷;江西省总计四十七万四千六百九十三顷;江浙省九十九万五千八十一顷;都快赶上江西省的耕地面积了。寺院有很多特权,其中一个特别重要的就是不用缴税。和尚就是个工作,元朝允许和尚结婚生子,一般来说,寺院是不缺吃的,不过这年却不行。当年夏五月,大雨二十余日,黄河水暴涨,平地水深两丈多。跑不了的老弱就死了,强壮的流离四方。淮河流域旱灾、蝗灾、瘟疫,各个地方都缺粮食。
朱元璋仅在皇觉寺五十日,寺院也扛不住了。寺主把粮仓给封了,其余的人只能遣散,让大家出去云游四方。说白了就是去化缘,自己养活自己。朱元璋向西到了合肥碰上了两个紫衣人,一起向西走。过了没几天朱元璋得病了,两个人细心照顾,等他好点了他们就继续往前走,最后来到了一个浮屠下(宝塔),两人告辞,并对朱元璋说您在这休息几天吧,我们过几天再来。但是等到朱元璋病好了,这两人也没来,朱元璋心里觉着这是个非常奇怪的事情,可以说这两个人算是他命中的贵人。
就这样朱元璋在外漂泊了三年。走过了光、固、汝、颖等诸州。在他当了皇帝之后写了个碑文,专门对这段经历写了一段话。“当时我一无所长,也没有任何人可以依靠,只能孤身一人上路了,早上朝着有炊烟升起的地方赶路,就希望到了之后能化一些斋饭,晚上找个古寺落脚。更多的时候只能露宿野外,背靠着大树,仰望着高耸的山崖,听夜月中猿猴啼叫,心中升起无尽的凄凉。有时会梦到父母,但是一睁眼,方知是南柯一梦。可以说是失魂落魄。西风渐起,鹤鸣凄厉,天很快又飞起霜来,身如浮萍,漂泊不定,心就像在滚汤中煎熬。就这样过了三年,自己也到了二十岁”。从元璋的自述中可以看到那段经历在他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文字虽然简单,但是确实是真实感受,打动人心,异常凄惨。现在人二十岁还没有大学毕业,更没步入社会,但是元璋已经讨饭了三年了。之后他又回到了皇觉寺。
元至正四年(1344年)淮河流域旱灾、蝗灾、瘟疫齐至,在明太祖实录中写着“凶年艰食,取草之可茹(吃)者,杂米以炊,艰难困苦,何敢忘也”。这年朱元璋十七岁,古人都说虚岁,实际上还不满十六岁(1328年九月十八日未时生)。1344年四月初,朱元璋六十四岁的老爹朱五四死了,三天后大哥重四(学名叫兴隆)也死了,又过了几天大嫂和大哥的长子也去世了,到了二十二那天,朱元璋的母亲陈氏死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死了好几口人,想想确实是地狱般的景象。受到饥饿、瘟疫等影响朱元璋一家只剩下了二哥重六和朱元璋自己了。(元璋的三哥重七给人当了上门女婿;大姐嫁给了王七一,二姐离得就更远了,嫁在了盱眙,男人叫李贞)后来等到朱元璋当了皇帝,所有的亲戚都封了爵位。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大人们都死了,得下葬。但是问题又来了,天底下所有的土地都是有主儿的,他们家没有自己的地,葬在哪里呢。他们两个没有办法,只能去求地主,但是地主刘德没有答应,把他们赶了出来。古人讲究入土为安,没地方下葬那真是死了也不安稳。同村人刘继祖(刘德的哥哥)觉得不忍心,舍了一块地给元璋兄弟两个。(等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刘继祖被追封为义惠侯,也可以说是好人有好报。)他们刚把尸体抬到地方,还没动手挖坑,突然之间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电闪雷鸣,两个兄弟赶紧躲去避雨,等到雨停了兄弟俩儿过去一看,大吃一惊,尸首不见了,大雨把山上的土冲了下来,恰巧埋了尸首。这在俗语中叫“天葬”,葬在此处的人的后代都贵不可言。也只是迷信的说法吧。
亲人是安葬了,活人的日子却再也过不下去了。他和二哥商量来商量去也没拿出个主意来。还是邻居汪大娘把元璋小的时候的事情说了,你既然已经舍给寺里了那就去寺里吧,好歹有个活路。元璋二哥重六就自己到外面去谋生吧。亲戚逃难最好是分开走。如果一起走的话好处是有个照应,但是坏处也很明显,万一逃的这路上遇到个好歹,那可能哥俩就一块遭灾了。汪大娘家的儿子汪文替元璋置办了些香火,送元璋到寺里,并且请求高彬法师答应,让元璋做了小沙弥。就这样,兄弟两个洒泪而别。就这样元璋就在寺里安顿下来了。
元朝的和尚地位还是很高的。寺院有寺产。寺院地产主要以寺田为主。一般来说最初都是来自于皇室和官僚富豪的赠予的。据清朝人赵翼统计从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到惠宗至正元年(1341年),各地寺院共获得赐田三十三万八千七百余顷。这是非常大的面积,有一组数据。河南省官民荒熟田一百一十八万七百六十九顷;江西省总计四十七万四千六百九十三顷;江浙省九十九万五千八十一顷;都快赶上江西省的耕地面积了。寺院有很多特权,其中一个特别重要的就是不用缴税。和尚就是个工作,元朝允许和尚结婚生子,一般来说,寺院是不缺吃的,不过这年却不行。当年夏五月,大雨二十余日,黄河水暴涨,平地水深两丈多。跑不了的老弱就死了,强壮的流离四方。淮河流域旱灾、蝗灾、瘟疫,各个地方都缺粮食。
朱元璋仅在皇觉寺五十日,寺院也扛不住了。寺主把粮仓给封了,其余的人只能遣散,让大家出去云游四方。说白了就是去化缘,自己养活自己。朱元璋向西到了合肥碰上了两个紫衣人,一起向西走。过了没几天朱元璋得病了,两个人细心照顾,等他好点了他们就继续往前走,最后来到了一个浮屠下(宝塔),两人告辞,并对朱元璋说您在这休息几天吧,我们过几天再来。但是等到朱元璋病好了,这两人也没来,朱元璋心里觉着这是个非常奇怪的事情,可以说这两个人算是他命中的贵人。
就这样朱元璋在外漂泊了三年。走过了光、固、汝、颖等诸州。在他当了皇帝之后写了个碑文,专门对这段经历写了一段话。“当时我一无所长,也没有任何人可以依靠,只能孤身一人上路了,早上朝着有炊烟升起的地方赶路,就希望到了之后能化一些斋饭,晚上找个古寺落脚。更多的时候只能露宿野外,背靠着大树,仰望着高耸的山崖,听夜月中猿猴啼叫,心中升起无尽的凄凉。有时会梦到父母,但是一睁眼,方知是南柯一梦。可以说是失魂落魄。西风渐起,鹤鸣凄厉,天很快又飞起霜来,身如浮萍,漂泊不定,心就像在滚汤中煎熬。就这样过了三年,自己也到了二十岁”。从元璋的自述中可以看到那段经历在他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文字虽然简单,但是确实是真实感受,打动人心,异常凄惨。现在人二十岁还没有大学毕业,更没步入社会,但是元璋已经讨饭了三年了。之后他又回到了皇觉寺。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