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说的不只是婚姻

 我来答
冰藕不知天下知4475
2022-07-01 · TA获得超过7451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7121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337万
展开全部
终于在这个月看了钱钟书的《围城》,这还是因为先看了《杨绛传》,钱老先生虽然盛名已久,但奈何杨绛老先生活得更久,影响力更长远呀。

对“围城”的解读,多见于大家对婚姻的解读,来自书中那句“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

这本书的讽刺意味很浓,书中的方鸿渐如同一个小丑,带着自己心知肚明的心虚,游离于各个场合。从海外归来,他逃不开鲍小姐的渔猎,成为鲍小姐丰富情史路上的一滴露水,丰富了鲍小姐一路无聊的旅程。

回到上海,他不知感恩,住在已故未婚妻家里,却和前岳父岳母关系逐渐僵化,以至于被变相赶出。

他一边讨厌苏文纨的高高在上,却又没有勇气拒绝苏文纨的引诱,一边坦诚的喜欢唐晓芙,却又没有立场的摇摆。

因着情敌的缘故,他得到三闾大学的聘书,和一干同仁在战争中前往大学任教,沿途那么长的时间,他却没有展现出任何才干,就连圆场都做不到,却又一路讨厌着这个讨厌着那个。

在三闾大学的生活于是也变成了一场笑话,他成功的被孙柔嘉纳入囊中。而两人在返回上海不久,也就因为家里的鸡毛蒜皮,转为怨侣。

战火围城

我对围城的第一个印象是战火围城,方鸿渐回国后不久,老家就遭遇兵火,一家人逃难到上海定居,生活轨迹限定在了上海。我想,这可能也是围城的一层含义。

当一个人的生活轨迹限定死,他的思维必定也受局限,方鸿渐在面对苏文纨的时候一直无法拒绝,也是因为没有逃开的机会,如果三闾大学的聘书早一些到他手里,他和唐晓芙的结局或许还会不同。

但可惜,他敢于豁出去的心理,只建立在看到了一条新的出路上头,并且为此得罪了自己的前岳父岳母。

然而,这也是一座围城,他想出去,于是出去了,可真出去了,才发现外面的世界满目疮痍,寸步难行,若不是赵辛楣等人,方鸿渐恐怕早都灰溜溜的回头继续钻回了上海。

职场围城

三闾大学的任教时间,对方鸿渐一样来说是个围城,来之前意气风发,感觉自己一定可以有所作为,然而来了才发现自己的希望都一一落空,政治系教授职位落空,教授职位变成副教授,教授的学科变成了自己完全陌生且没有输入资料的伦理学,此时的职场,对方鸿渐而言,一如战火围城的上海,逼仄重复,似乎没有出路,于是他生生的混成了各系的打杂,什么都懂一点,却又什么都不通。他不擅长人际关系经营,他不擅长教学授课,他甚至都不擅长了解自己。

他一边感叹不如回上海,等到真正受到解聘的时候,却又慨叹前路迷茫,没有担当。

婚姻围城

这大概是小说中最明显的围城了,没有入城前,方鸿渐为唐晓芙伤透了心,遇到孙柔嘉时,他没有挣扎的就入了围城,似乎这就是自己的归宿。然而入了围城,却未能看清这座城中的好处,眼中心里都是那些不如意,两人逐渐的对抗,最终成就了一段毫无希望的婚姻。

所谓围城,城外的人想进来,因为他们看得到那些优美景色,城里的人想出去,是因为他们太健忘,忘了如何经营自己已有的风景。

这本小说,名称定为围城,绝不是为这种生活定性,我想钱先生,绝不是认为婚姻就是座围城,否则他和杨绛先生的婚姻又怎么可能幸福这么多年。从讽刺的角度,这恰恰是讽刺那些眼睛紧盯着围城外的人,如果不能关注眼前已有,那么就可能和方鸿渐一样,一无所得,最终毫无希望。

可笑,现实中大部分人对围城的解读,却只限于那句讽刺意味的:

所以,才有那么多人终其一生想要不停进进出出,劳碌却依然困顿。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