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创新_传承与创新的作文素材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摘 要】文言文是传承文化传统的,是我国优秀文化的结晶,教师要秉承课改精神将文化传统中的精华发扬光大,而不能只将文言文教学定格在字词教学上。我们必须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为出发点,从课堂教学的模式上进行改革,文言文教学要注重读、译、疏、说、备、查六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建立新型文言文教学课堂。
【关键词】文言文 文言文教学 创新课堂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白话文的书面语言使用不过是几十年的历史,而真正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的非文言文莫属。寻找中国文化的根,弘扬民族精神,用民族文化的养料去滋润、去造就年轻的一代,让高尚的思想情操、人类文明的精华淌到学生的心田,哺育学生成长,让我们年轻一代的身上少一些当代人的浮躁,多一些由内而外的人文气息,就必须学习文言文。
教授文言文方法多种多样,许多教师的教法是带着教材走向学生:或疏通文字,或大讲特讲文章,或两者兼顾,而没有充分顾及到主体对象――学生。我们必须清楚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仅是起主导作用而已,应该让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因此,我认为必须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为出发点,从课堂教学的模式上进行改革,文言文教学要注重读、译、疏、说、备、查六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建立新型文言文教学课堂。
一是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古语充分说明了诵读的重要性。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二是译。学生借助《现代汉语词典》、课下注释等分组翻译课文。通过翻译,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可以训练他们组织语言的能力。
三是疏。每组选一两名学生朗读并翻译课文,对于翻译不准确的地方,找学生更正,或教师明确答案,当然在交流释疑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教师点拨关键的词语句子,典型而精练,对新旧知识联系处巧加指点,开拓新知,使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文言常识,了解社会历史知识,消除时代隔阂。
四是说。要充分认识一篇文言文主题教学对培养学生的价值,鼓励学生说出它在今天的现实意义;要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及时改正缺点和错误。这就将课文内容与学生思想生活实际联系了起来。
五是背。每学完一篇文章,都要求背诵,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就是在对一篇篇文章的背诵中逐渐培养起来的。背诵是大量积累语言材料的手段,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
六是查。学习完课文应趁热打铁,当堂检测,及时反馈小结,着重抓好双基。
此外,教师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一定要注重创新:
(1)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文言文的教学要避免“满堂灌”,这样才不会使学生觉得“眼前一堆字,脑中灌糨糊”,应该通过教学手段的变化,多种方法的并用,让学生在愉快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力也有所提高。文言文教学最容易走入“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的误区,其结果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因为课堂缺少探索和研究,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知识掌握势必不牢。
(2)文言文教学同样应倡导自读――质疑――讨论,强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课文、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师生互动、相互讨论,最后解决问题。教师不必顾虑这样组织教学会影响教学进度,也不要担心自己准备的知识没有全部传授给学生,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在课堂中得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能力是否在课堂中得到培养和提高。这里的学生自读不是盲目的自读,而是有针对性的阅读,是教师提出有关知识让学生进行重点阅读,或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疑难问题。自读、质疑的过程是学生探索、研究的过程,讨论的过程是使探索、研究形成结论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才能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不仅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去掌握知识,而且会发现教师发现不了的问题,将课堂教学引向深入。
(3)文言文教学不能仅停留在字词句的解释上,文言文也要上出人文情感,让学生浸润在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滋养中,情感上产生共鸣。这个环节,意在探求教材的可研究价值,对教师自身的素养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本身的人文内涵,才能很好地在课堂教学中将人文情感呈现出来。这实际上也是一个在教师的导引下,启发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探索、研究的学习过程,这个学习过程明显带有学科综合性的特点,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文言文的学习,学会字词句是基础,学会品味、鉴赏文言文才是更高能力的要求。所以文本教读之后,适当地对文章内容作些美的挖掘,这样会更能激发学生对课文思想内涵的认识,同时也使教学文言文的课堂充盈着一种审美愉悦。
①谈古论今。常言道:“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对于文言文这种古人说的“古语”,我们大可今人今看,也让学生自由说说他们学完文章后的感想。比如学完《劝学》后,就让他们说说文中所讲的道理哪些对我们今天有借鉴意义,哪些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意识,学生也能说出个一二来。给学生的思维一个自由发展的平台,我们也能发现他们在古今对照中碰撞出来的思想的火花。这样的课堂,深度有了,宽度也有了。学生在无形中也学会了用现代观念去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这也正是文言文教学目标所规定的。
②识人论世。文学批评有句术语叫“知人论世”,意思就是学习文学作品,必须先了解这部作品及其作者的时代背景。这是说的在学习作品前。那在文本学习之后,我们可以化用一下这句话,做一做“识人论世”的工作。很多文言文都涉及到典型的人物形象,比如深谋远虑的战略家诸葛亮、思度弘远的外交高手鲁肃、机智爱国的郑国商人弦高……这些形象都以他们超凡的人格魅力在文言文的国度里散发着强烈的光芒。教师让学生鉴赏这些形象,写写对他们的认识,可以使他们更好地认识那个时代,也能更深入地理解作者在繁密的古文字中蕴藏的古今人类共有的情感。
③以古论古。历史上的某个典故、某个人物有时不只出现在一篇作品中,稍加留心,便会发现在其他作品中也能觅到他们的踪迹。比如我们分析课外阅读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的《鸿门宴》一文,就着重刻画了项羽和刘邦的形象,而以项羽最为典型,也最有争议。于是我就搜集了不少有关项羽的材料,像项羽的《垓下歌》、杜牧的《题乌江亭》、王安石的《乌江亭》、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诗词,跟学生一起品读、分析,这样既使学生全面认识了项羽,也使他们领悟了诗词的魅力,还积累了写作素材,可谓一举多得。
文本教读是基础,是知读,在于培养学生学习文言基础知识的能力,为阅读课外文言文做好铺垫;拓展延伸是升华,是美读,在于培养学生分析、鉴赏、评价的能力,为他们认识传统文化精华、陶冶美好情操也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新课改的旗帜下,我们相信,教师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大力创新,文言文教学一定会迎来属于它的春天。
★作者单位:湖北省孝南区实验中学。
【关键词】文言文 文言文教学 创新课堂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白话文的书面语言使用不过是几十年的历史,而真正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的非文言文莫属。寻找中国文化的根,弘扬民族精神,用民族文化的养料去滋润、去造就年轻的一代,让高尚的思想情操、人类文明的精华淌到学生的心田,哺育学生成长,让我们年轻一代的身上少一些当代人的浮躁,多一些由内而外的人文气息,就必须学习文言文。
教授文言文方法多种多样,许多教师的教法是带着教材走向学生:或疏通文字,或大讲特讲文章,或两者兼顾,而没有充分顾及到主体对象――学生。我们必须清楚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仅是起主导作用而已,应该让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因此,我认为必须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为出发点,从课堂教学的模式上进行改革,文言文教学要注重读、译、疏、说、备、查六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建立新型文言文教学课堂。
一是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古语充分说明了诵读的重要性。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二是译。学生借助《现代汉语词典》、课下注释等分组翻译课文。通过翻译,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可以训练他们组织语言的能力。
三是疏。每组选一两名学生朗读并翻译课文,对于翻译不准确的地方,找学生更正,或教师明确答案,当然在交流释疑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教师点拨关键的词语句子,典型而精练,对新旧知识联系处巧加指点,开拓新知,使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文言常识,了解社会历史知识,消除时代隔阂。
四是说。要充分认识一篇文言文主题教学对培养学生的价值,鼓励学生说出它在今天的现实意义;要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及时改正缺点和错误。这就将课文内容与学生思想生活实际联系了起来。
五是背。每学完一篇文章,都要求背诵,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就是在对一篇篇文章的背诵中逐渐培养起来的。背诵是大量积累语言材料的手段,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
六是查。学习完课文应趁热打铁,当堂检测,及时反馈小结,着重抓好双基。
此外,教师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一定要注重创新:
(1)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文言文的教学要避免“满堂灌”,这样才不会使学生觉得“眼前一堆字,脑中灌糨糊”,应该通过教学手段的变化,多种方法的并用,让学生在愉快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力也有所提高。文言文教学最容易走入“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的误区,其结果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因为课堂缺少探索和研究,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知识掌握势必不牢。
(2)文言文教学同样应倡导自读――质疑――讨论,强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课文、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师生互动、相互讨论,最后解决问题。教师不必顾虑这样组织教学会影响教学进度,也不要担心自己准备的知识没有全部传授给学生,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在课堂中得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能力是否在课堂中得到培养和提高。这里的学生自读不是盲目的自读,而是有针对性的阅读,是教师提出有关知识让学生进行重点阅读,或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疑难问题。自读、质疑的过程是学生探索、研究的过程,讨论的过程是使探索、研究形成结论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才能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不仅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去掌握知识,而且会发现教师发现不了的问题,将课堂教学引向深入。
(3)文言文教学不能仅停留在字词句的解释上,文言文也要上出人文情感,让学生浸润在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滋养中,情感上产生共鸣。这个环节,意在探求教材的可研究价值,对教师自身的素养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本身的人文内涵,才能很好地在课堂教学中将人文情感呈现出来。这实际上也是一个在教师的导引下,启发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探索、研究的学习过程,这个学习过程明显带有学科综合性的特点,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文言文的学习,学会字词句是基础,学会品味、鉴赏文言文才是更高能力的要求。所以文本教读之后,适当地对文章内容作些美的挖掘,这样会更能激发学生对课文思想内涵的认识,同时也使教学文言文的课堂充盈着一种审美愉悦。
①谈古论今。常言道:“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对于文言文这种古人说的“古语”,我们大可今人今看,也让学生自由说说他们学完文章后的感想。比如学完《劝学》后,就让他们说说文中所讲的道理哪些对我们今天有借鉴意义,哪些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意识,学生也能说出个一二来。给学生的思维一个自由发展的平台,我们也能发现他们在古今对照中碰撞出来的思想的火花。这样的课堂,深度有了,宽度也有了。学生在无形中也学会了用现代观念去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这也正是文言文教学目标所规定的。
②识人论世。文学批评有句术语叫“知人论世”,意思就是学习文学作品,必须先了解这部作品及其作者的时代背景。这是说的在学习作品前。那在文本学习之后,我们可以化用一下这句话,做一做“识人论世”的工作。很多文言文都涉及到典型的人物形象,比如深谋远虑的战略家诸葛亮、思度弘远的外交高手鲁肃、机智爱国的郑国商人弦高……这些形象都以他们超凡的人格魅力在文言文的国度里散发着强烈的光芒。教师让学生鉴赏这些形象,写写对他们的认识,可以使他们更好地认识那个时代,也能更深入地理解作者在繁密的古文字中蕴藏的古今人类共有的情感。
③以古论古。历史上的某个典故、某个人物有时不只出现在一篇作品中,稍加留心,便会发现在其他作品中也能觅到他们的踪迹。比如我们分析课外阅读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的《鸿门宴》一文,就着重刻画了项羽和刘邦的形象,而以项羽最为典型,也最有争议。于是我就搜集了不少有关项羽的材料,像项羽的《垓下歌》、杜牧的《题乌江亭》、王安石的《乌江亭》、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诗词,跟学生一起品读、分析,这样既使学生全面认识了项羽,也使他们领悟了诗词的魅力,还积累了写作素材,可谓一举多得。
文本教读是基础,是知读,在于培养学生学习文言基础知识的能力,为阅读课外文言文做好铺垫;拓展延伸是升华,是美读,在于培养学生分析、鉴赏、评价的能力,为他们认识传统文化精华、陶冶美好情操也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新课改的旗帜下,我们相信,教师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大力创新,文言文教学一定会迎来属于它的春天。
★作者单位:湖北省孝南区实验中学。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汉开
2024-12-11 广告
2024-12-11 广告
对于艺术生文化课辅导,我们采取个性化教学策略。首先,评估学生的文化课基础,制定针对性学习计划。其次,强化基础知识,通过系统讲解与练习,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同时,结合艺术生的学习特点,融入艺术元素,激发学习兴趣。我们还提供一对一或小班授课...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汉开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