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别了,哥哥》
近代诗人殷夫于1929年创作的一首新诗。这首诗是作者收到哥哥(徐培根)一封语重心长的劝告信后做出的公开答复。作者在诗中婉拒了大哥的好意劝导,并将自己的信仰、追求和盘托出,作为“向一个阶级的告别词”。这首诗,既表达了兄弟间的手足深情,也袒露了一个为革命信仰献身无悔的战士的襟怀与人格,是一首真挚动人的现代政治抒情诗。
2、《丽莎的哀怨》
《丽莎的哀怨》一发表,立刻引起了当时左翼文艺界的激烈争论。是蒋光慈文学创作生涯中的一次大胆的突破,具有非常独特的艺术风格,主要表现为小说人物身份与叙事方式的独特。
3、《莎菲女士日记》
《莎菲女士日记》是现代作家丁玲所创作的一部日记体短篇小说。
刻画了一个五四浪潮冲击封建家庭的叛逆女性莎菲的形象:她寻求个性解放,却找不到正确的出路;她追求灵与肉统一的爱情,却又陷入失望和痛苦中。
《莎菲女士日记》以其性爱表现的真挚与大胆,震动当时文坛;结构上采用散文式日记体的形式,行文舒缓流畅;其细腻委婉、深刻生动的心理描写,代表了丁玲的主要艺术成就。
4、《蚀》
现代作家茅盾创作的中篇小说集,1930年首次出版。
《蚀》包括三个略带连续性的中篇:《幻灭》(发表于1927年)、《动摇》《追求》(1928年先后完成)。《蚀》以大革命前后一群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生活经历和心灵历程为题材,意在表现当时青年在革命大潮中必经的3个时期:革命前夕的亢奋和革命既到面前时的幻灭,革命斗争剧烈时的动摇,幻灭、动摇后的追求。
5、《子夜》
茅盾于1932年间创作的长篇小说,这篇作品的创作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成熟阶段,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革命现实主义的长篇小说。《子夜》这本书以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蒲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为线索,围绕这条线索,反映了1931年左右中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