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会考复习资料 5
展开全部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
与同学们谈地理
1、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
⑴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⑵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⑶学会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书籍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2、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①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③综合地分析问题;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3中的图1.2)
⑴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⑴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⑵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P5中的图1.7)
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⑶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⑸经、纬线的特点:
特点 经线 纬线
形状特征 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圈,把地球平分为相等的两个半球 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
长度特征 经线长度都相等 纬度相同,长度相等,赤道最长,向两极渐短收缩成一点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⑹特殊的经、纬线
①特殊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
②特殊经线
0º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
七年级上册
与同学们谈地理
1、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
⑴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⑵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⑶学会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书籍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2、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①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③综合地分析问题;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3中的图1.2)
⑴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⑴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⑵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P5中的图1.7)
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⑶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⑸经、纬线的特点:
特点 经线 纬线
形状特征 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圈,把地球平分为相等的两个半球 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
长度特征 经线长度都相等 纬度相同,长度相等,赤道最长,向两极渐短收缩成一点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⑹特殊的经、纬线
①特殊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
②特殊经线
0º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
蓝鲸智能科技
2024-11-21 广告
2024-11-21 广告
理论考试系统是我们河南蓝鲸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一款高效、便捷的在线考试平台。该系统集题库管理、在线组卷、自动评分等功能于一体,支持多种题型和考试模式。通过智能化的防作弊手段,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在线练习和模拟考试,有效...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蓝鲸智能科技提供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初中地理总复习提纲
第一章:地球和地球仪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半径:6371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3、地球仪: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
4、经线:
经线特点:所有经线一样长;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是一个半圆。
经度:0°—180°;0°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以西为西经,
用字母W表示;
5、纬线:
纬线特点:纬线长短不一,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纬线是一个完整的圆。
纬度:0°—90°;0°纬线为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
用字母S表示。
6、低中高纬的划分:南北半球,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7、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
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8、能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9、地球的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24小时);自转中心:地轴。
地理意义: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
10、地球的公转:
公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公转轨道:椭圆。
地理意义:产生了季节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11、五带的划分:
第二章:地图
1、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
2、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3、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4、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5、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法:
一般的地图,用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有指向标的地图,用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方向一般指向北方。
有经纬网的地图,用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6、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要记住常用的图例)
7、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8、海拔(绝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等高线:在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点的连线。
9、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缓。
10、由等高线的特点判断地形:
山顶: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鞍部:两侧的等高线比较高。
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第三章: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1、地球表面的水陆面积比例:海洋71%,陆地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能在世界地图上准确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3、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亚洲、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亚洲、非洲: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亚洲、北美洲:白令海峡。
4、陆地地形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大类。
5、在地形图上能找出喜马拉雅山、科迪勒拉山、青藏高原、亚马孙平原。
6、阅读大洲地形图,判断大洲的地形大势。
7、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层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的边缘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容易形成火山和地震。
8、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1、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风雨、冷热、阴晴等),天气是短时间的,经常变化的。
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气候是长时间的,比较稳定的。
2、知道常用的天气符号。
3、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单位是℃,测定方法用温度计。
4、一天中的气温有变化,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年中的气温有变化,北半球陆地月平均最高气温是7月份,最低气温是1月份,南半球相反。
5、气温日较差: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与最冷月的平均气温的差值。
6、气温的垂直变化:同一地点,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7、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等温线图。
8、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全球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同纬度海洋和陆地气温不一样;
同纬度高原、山地气温低,平原气温高。
9、学会阅读气温曲线图。
10、降水:空气中的水汽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大地面,称为降水。测定方法用雨量器,单位是毫米(mm)。
11、能分析一个地方降水的季节变化。
12、学会阅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
13、世界降水的地区差异: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少;
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降水多;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14、学会阅读降水柱状图。
15、世界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
16、知道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17、能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第五章:世界的居民
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2、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
3、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及美洲东部等中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区:干旱缺水的沙漠地区,高温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
地势高峻、空气稀薄的高原山区。
4、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会导致粮食紧缺、住房紧张、交通拥挤、上学、就业、看病难、资源紧张等问题。
人口增长过慢,会导致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力不足、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5、世界三大人种:
黄种人:分布在亚洲东部、东南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北部和西部。
白种人:欧洲,亚洲西部和南部,非洲北部,北美中部,南美洲东部沿岸及大洋洲。
黑种人:非洲南部和中部。
6、世界上的主要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
7、世界三大宗教:
伊斯兰教:流行于亚洲西部、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
佛教:由古印度传播到东亚和东南亚。
基督教:流行于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8、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9、聚落主要分布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
10、说出一些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聚落名称。
第六章:世界地区的发展差异
1、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部以及南半球的大洋洲。
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即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国家。
能举例说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
2、联合国由中、法、俄、英、美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十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和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第一章:地球和地球仪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半径:6371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3、地球仪: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
4、经线:
经线特点:所有经线一样长;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是一个半圆。
经度:0°—180°;0°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以西为西经,
用字母W表示;
5、纬线:
纬线特点:纬线长短不一,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纬线是一个完整的圆。
纬度:0°—90°;0°纬线为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
用字母S表示。
6、低中高纬的划分:南北半球,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7、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
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8、能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9、地球的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24小时);自转中心:地轴。
地理意义: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
10、地球的公转:
公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公转轨道:椭圆。
地理意义:产生了季节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11、五带的划分:
第二章:地图
1、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
2、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3、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4、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5、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法:
一般的地图,用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有指向标的地图,用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方向一般指向北方。
有经纬网的地图,用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6、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要记住常用的图例)
7、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8、海拔(绝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等高线:在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点的连线。
9、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缓。
10、由等高线的特点判断地形:
山顶: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鞍部:两侧的等高线比较高。
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第三章: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1、地球表面的水陆面积比例:海洋71%,陆地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能在世界地图上准确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3、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亚洲、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亚洲、非洲: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亚洲、北美洲:白令海峡。
4、陆地地形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大类。
5、在地形图上能找出喜马拉雅山、科迪勒拉山、青藏高原、亚马孙平原。
6、阅读大洲地形图,判断大洲的地形大势。
7、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层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的边缘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容易形成火山和地震。
8、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1、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风雨、冷热、阴晴等),天气是短时间的,经常变化的。
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气候是长时间的,比较稳定的。
2、知道常用的天气符号。
3、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单位是℃,测定方法用温度计。
4、一天中的气温有变化,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年中的气温有变化,北半球陆地月平均最高气温是7月份,最低气温是1月份,南半球相反。
5、气温日较差: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与最冷月的平均气温的差值。
6、气温的垂直变化:同一地点,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7、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等温线图。
8、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全球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同纬度海洋和陆地气温不一样;
同纬度高原、山地气温低,平原气温高。
9、学会阅读气温曲线图。
10、降水:空气中的水汽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大地面,称为降水。测定方法用雨量器,单位是毫米(mm)。
11、能分析一个地方降水的季节变化。
12、学会阅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
13、世界降水的地区差异: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少;
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降水多;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14、学会阅读降水柱状图。
15、世界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
16、知道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17、能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第五章:世界的居民
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2、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
3、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及美洲东部等中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区:干旱缺水的沙漠地区,高温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
地势高峻、空气稀薄的高原山区。
4、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会导致粮食紧缺、住房紧张、交通拥挤、上学、就业、看病难、资源紧张等问题。
人口增长过慢,会导致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力不足、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5、世界三大人种:
黄种人:分布在亚洲东部、东南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北部和西部。
白种人:欧洲,亚洲西部和南部,非洲北部,北美中部,南美洲东部沿岸及大洋洲。
黑种人:非洲南部和中部。
6、世界上的主要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
7、世界三大宗教:
伊斯兰教:流行于亚洲西部、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
佛教:由古印度传播到东亚和东南亚。
基督教:流行于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8、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9、聚落主要分布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
10、说出一些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聚落名称。
第六章:世界地区的发展差异
1、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部以及南半球的大洋洲。
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即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国家。
能举例说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
2、联合国由中、法、俄、英、美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十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和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高一地理知识点整理
第一篇:宇宙与地球
1、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2、恒星特点是:由炽热的气体组成;能自行发光发热;球状
3、星云的特点是: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成云雾状
(和恒星比较,星云由质量大,体积大,密度小的特点)
4、行星的特点是:绕恒星运动;质量大到自身引力足以使它变成球体;能清除其轨道周围物体
5、天体系统的层次依次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
总星系
河外星系
8、太阳系八大行星分类
包括 特点
类地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质量小,平均密度大,中心有铁核
巨行星 木星、土星 平均密度小,由氢氦氖等组成
远日行星 天王星、海王星 离太阳远
9、太阳的外部结构
太阳活动 周期 太阳活动的影响
光球层 黑子
11年 ①黑子和耀斑增多时,抛出的大量高能带点粒子流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②使全球的天气和气候产生异常③扰乱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
色球层 耀斑、日珥
日冕层 太阳风
10、地球上由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是: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地球表面的温度适中
地球的质量与体积适中——地球由大气层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适中——昼夜更替和季节轮回的节奏适中
地球处于稳定而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11、月球表面的特征
月球的体积质量小——吸引力小——基本没有大气——漆黑、寂静、温差大、荒凉
12、月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和周期相同(27.32日)——地球上永远看到同一个月面
13 月相
14、潮汐的影响:顶托河流如海,沿海水资源盐度上升;加剧海岸的侵蚀;潮汐能,发电;利用涨潮巨轮进港;利用潮汐捕鱼和晒盐;旅游。
15、太空强资源:空间资源;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氦—3);环境资源(微重力,高真空,
强辐射,超低温)
16、 地球自转、公转的基本概念
方向 周期 速度
自转 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逆时针,南极上空顺时针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太阳日:24时 角速度:(南北极点为零)处处相等
线速度:(南北极点为零)赤道最大,向两极递减
公转 自西向东,
北天极逆时针,
南天极顺时针 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
∕
17、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运动方向的右方偏;南半球向运动方向的左方偏
18、二分二至
节气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日期 3月21日 6月22日 9月23日 12月22日
太阳直射点 00
赤道 23026’N
北回归线 00
赤道 23026’S
南回归线
正午太阳高度 赤道最大(900)向南北递减 北回归线最大(900)
向南北递减 赤道最大(900)向南北递减 南回归线最大(900)
向南北递减
昼夜情况 全球昼夜等长 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纬度越高,昼越长,也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昼;南半球相反 全球昼夜等长 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夜;南半球相反
第二篇岩石与地貌
1、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
2、六大板块在软六层上滑动,板块的边界(生长边界、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板块内部比较稳定。
3、板块构造学说解释:
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的形成: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的下面,使亚欧板块的南缘隆起,形成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
安第斯山脉的形成: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南极洲板块俯冲到美洲板块的下面,使美洲板块的西部隆起,形成安第斯山脉。
科迪勒拉山系的形成: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与美洲版块碰撞,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俯冲到美洲板块的下面,使美洲板块的西部隆起,形成科迪勒拉山系。
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链状岛弧形成: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的下面,使亚欧板块的东部隆起,形成深海沟—链状岛弧。
东非大裂谷的形成:非洲板块的内部张裂形成。
大西洋的形成: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做张裂运动,形成大西洋。
4、地震的相关概念:
震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的大小,震级相差一级,释放的能量相差30倍。
地震烈度:地震的破坏程度,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由震级的大小、震中距、地面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地震发生的时间、人口的密度、经济发展水平和灾后的措施等。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不同的地区地震烈度是不同的。
5、地震波包括横波和纵波
横波:速度慢,只能通过固态介质
纵波:速度快,能通过固态、液态、气态介质
地震发生时,纵波先于横波到达地表,所以位于震中的人先觉察到上下颠簸,在左右、前后摇晃。
6、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7、按照形成原因,岩石分为三大类
岩石类型 成因 特点 举例 形成山体
岩浆岩 侵入岩 岩浆活动 矿物晶体颗粒较粗 花岗岩 华山、衡山、普陀山、黄山
喷出岩 矿物晶粒细小,多气孔 玄武岩 长白山、富士山、大洋洋底
沉积岩 外力作用 层理构造;化石 石灰岩(太湖石) 张家界
变质岩 变质作用 片理构造 大理岩,石英岩 泰山
8、地壳中含量前三位的化学元素:氧、硅、铝
9、地貌类型
10、等高线地形图
地形类型 地形特点 等高线分布特征
平原 海拔小于200米,起伏小 等高线数值小于200米,稀疏
高原 海拔在500米以上,顶部平缓 中央等高线稀疏,边缘等高线密集,数值由中央向边缘减小
山地 山峰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200米以上 等高线密集,表示河谷的等高线呈V字形
丘陵 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200米 等高线较疏,弯曲处较缓和
盆地 中央低平,四周高 中央等高线稀疏,边缘等高线密集,数值由中央向边缘增加
陡崖 若干条等高线几乎重叠在一起
山峰 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减低
洼地 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增加
鞍部 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地
山脊 等高线向低值区弯曲
山谷 等高线向高值区弯曲
第三篇:大气与天气、气候
1、大气的组成
①干洁空气:氮气、氧气、二氧化碳、臭氧等
②水汽
③尘埃
2、大气的垂直分层:
自下至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电离层)、散逸层
对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逐渐降低(气温直接来源于地面的长波辐射);对流运动为主;水汽和尘埃集中;天气和气候变化明显。
平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增加(臭氧层);平流运动为主;水汽和尘埃少(最佳航空飞行层)
3、大气圈对地球生命的保护作用
①防弹衣:
②遮阳伞:臭氧吸收紫外线;大气成份对太阳辐射反射、吸收、散射;使地球表面白天的温度不会太高
③保温被:大气逆辐射使夜间的气温不会太低
4、热力环流
5、全球气压带和风带 图省
气压带、风带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球上不同的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量差异造成的,全球气压带、风带会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北半球夏季,全球气压带、风带北移;北半球冬季,全球气压带、风带南移。
6、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7、气旋和反气旋
气压 中心气流
运动 水平方向气流运动 对天气的影响
气旋
(台风)
低气压区
上升 北半球:逆时针的由四周向中心辐和
多阴雨天
南半球:顺时针的由四周向中心辐和
反气旋
(寒潮)
高气压区
下降 北半球:顺时针的由中心向四周辐散
晴朗、干燥
南半球:逆时针的由中心向四周辐散
8、锋面
类型 概念 锋面过境是的天气 锋面过境后的天气 分布
冷锋 冷空气主动向暖空气运动 大风、降温、雨雪 天气转晴、气温下降、气压上升 北方秋冬季节
暖锋 暖空气主动向冷空气运动 连续性降水 天气转晴、气温上升、气压降低
准静止锋
(梅雨) 冷暖空气势力相当,锋面移动缓慢 阴雨连绵、闷热潮湿 6、7月份江淮地区
9、季风气候
10、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的移动规律
11、全球1月、7月等温线的分布
1月北半球,陆地等温线向南(向低纬)凸出,海洋等温线向北(向高纬)凸出
南半球,陆地等温线向北(向低纬)凸出,海洋等温线向南(向高纬)凸出
7月北半球,陆地等温线向北(向高纬)凸出,海洋等温线向南(向低纬)凸出
南半球,陆地等温线向南(向高纬)凸出,海洋等温线向北(向低纬)凸出
12、全球变暖、城市热岛、臭氧洞和酸雨
原因 影响 措施
全球
变暖 ①燃烧矿物燃料,排放温室气体②森林火灾③植被被破坏④人口增长等 ①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岛屿和低地②城市排污系统失效③海水倒灌,地下水盐度增加,土壤盐碱化④全球大气环流异常⑤霍乱等疾病增加 ①改善能源结构,采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②植树造林③加强国际合作,各国承担共同而由差别的责任④控制人口增长
城市
热岛 ①人为排放热量②城市温室气体多③不易散热④通风不良⑤缺少绿地 ①夏季更炎热,影响工作效率②诱发中暑的疾病③加剧大气污染④导致城市雨岛 ①增加绿化和水域面积②科学规划城市建设
臭
氧
洞 ①太阳活动②人类使用佛里昂,消耗平流层中的臭氧 ①引起全球气候异常②损害人体健康,影响动植物的生长③引起光化学烟雾,加剧大气污染④加剧橡胶制品的老化,燃料褪色 ①研发佛里昂的替代产品
酸雨 ①燃烧矿物燃料,排放SO2等酸性气体 ①森林枯死②土壤酸化③淡水生物死亡④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 ①改善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②在煤炭的使用过程中采用烟气净化等技术③加强国际合作
第四篇水环境
1、水圈的主体:海洋水
淡水的主体:冰川
2、水循环的环节: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水循环包括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①“纽带”联系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的纽带
②“调节器”调节地球各圈层的能量对全球的水分和热量进行再分配
③“雕塑家”通过侵蚀、搬运堆积塑造各种地表形态
④“传送带”地表物质迁移的主要动力和载体
⑤使陆地水得到更新和再生
3、河水补给
补给类型 主要影响因素 径流量变化 分布
雨水 降水量 径流量随着降雨量的变化而变化 中国东部季风气候区
积雪融水 气温 径流量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形成春汛 中国东北地区(春汛和夏汛)
冰川融水 气温 径流量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形成夏汛 中国西北内陆和青藏高原
4、水资源的概念:
广义:水圈中的水体总量
狭义:目前技术条件下人类可以利用的那一部分淡水,包括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5、水资源的评价指标: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6、中国水资源的特点及其原因
特点 原因
数量上 总量大(世界第六位)人均少(世界平均数的1/4) 国土面积广;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量丰富
时间上 东部: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西北:夏季多,冬季少 东部:季风气候的影响
西北:气温影响
空间上 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 季风气候的影响
7、水危机的原因及其措施
水危机的原因 水危机的措施
自然原因 气候异常
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匀 修建水库等蓄水工程
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 跨流域调水
人为原因 人口增长和工农业发展导致用水量激增 控制人口增长;发展节水型工农业(滴灌、喷灌等技术;工业循环用水等)
水质污染 加强管理,防治水污染
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公民节水意识
8、我国水资源最缺乏的三大流域:黄淮海流域(华北平原)
原因:自然原因:地处华北地区,夏季风影响小,降水量小
人为原因:人口、城市集中,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水质污染严重;浪费严重
9、世界水资源分布及其原因
水资源分布 原因
最丰富地区 亚马孙河流域;东南亚诸群岛;刚果盆地 地处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热带雨林气候),盛行上升气流,降水量大
最贫乏地区 非洲北部、南部和东北部;澳大利亚中西部;西亚;中亚;北美洲西南部 地处南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热带沙漠气候),盛行下沉气流,降水量少
10、洋流的成因分类
风海流:行星风系为主要动力,如西风漂流
洋流 密度流:直布罗陀海峡两岸的洋流
补偿流:秘鲁寒流
11、世界洋流分布模式
注:1、注意洋流的流向与行星风系的关系
2、不同海区洋流的名称及其成因
3、 表示世界大渔场的分布:
太平洋1位置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海水上下翻动,饵料丰富。
太平洋2位置秘鲁渔场:秘鲁寒流为涌升流,饵料丰富
大西洋1位置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海水上下翻动,饵料丰富。
大西洋3位置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和南下寒流,海水上下翻动,饵料丰富。
12、寒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降温减湿
秘鲁寒流、西澳大利亚寒流、加利福尼亚寒流沿岸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原因之一是寒流降温减湿的影响。
13、厄尔尼诺现象: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部海水异常升温,上升气流明显,导致南美洲西岸降水量较正常年份多;太平洋西部气温下降,盛行下沉气流,亚洲东部,菲律宾群岛等地降水量较正常年份少,夏季风势力较正常年份弱。
13、洋流的影响
①对气候: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②对海洋生物的分布:形成世界四大渔场
③对航运:顺流有利于航运,逆流不利于航运
④对全球水热平衡:有利于全球的水热平衡
⑤对海洋污染:有利于海洋污染物的扩散,但使污染物的范围扩大
14、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洋流
季节 洋流分布 原因
夏季
顺时针 夏季,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来到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西南季风,在西南风的影响下,海水顺时针运动
冬季 逆时针 冬季,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该地在东北季风的影响下,海水顺时针运动
15、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广泛的原因
①终年受西风带的影响
②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有利于西风的进入
③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
④海岸线曲折,受海洋的影响较大
⑤山脉多东西走向,对西风的阻挡较小,有利于西风的进入
16、世界海洋油气资源的分布:波斯湾、墨西哥湾、几内亚湾、北海等地。
17、领海:领海的宽度为12海里(22千米),沿海国家对领海拥有全部主权
专属经济区:从领海基线起约200海里(370千米),沿海国家对其间的资源享有专属权及管辖权,其他国家可航行、飞行、铺设电缆和管道等
公海:任何国家对公海都不拥有主权
18、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及其意义
交通运输(海洋运输)、通讯、储藏、旅游、生产(人工岛等)和兴建海底城市等。
第一篇:宇宙与地球
1、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2、恒星特点是:由炽热的气体组成;能自行发光发热;球状
3、星云的特点是: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成云雾状
(和恒星比较,星云由质量大,体积大,密度小的特点)
4、行星的特点是:绕恒星运动;质量大到自身引力足以使它变成球体;能清除其轨道周围物体
5、天体系统的层次依次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
总星系
河外星系
8、太阳系八大行星分类
包括 特点
类地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质量小,平均密度大,中心有铁核
巨行星 木星、土星 平均密度小,由氢氦氖等组成
远日行星 天王星、海王星 离太阳远
9、太阳的外部结构
太阳活动 周期 太阳活动的影响
光球层 黑子
11年 ①黑子和耀斑增多时,抛出的大量高能带点粒子流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②使全球的天气和气候产生异常③扰乱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
色球层 耀斑、日珥
日冕层 太阳风
10、地球上由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是: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地球表面的温度适中
地球的质量与体积适中——地球由大气层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适中——昼夜更替和季节轮回的节奏适中
地球处于稳定而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11、月球表面的特征
月球的体积质量小——吸引力小——基本没有大气——漆黑、寂静、温差大、荒凉
12、月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和周期相同(27.32日)——地球上永远看到同一个月面
13 月相
14、潮汐的影响:顶托河流如海,沿海水资源盐度上升;加剧海岸的侵蚀;潮汐能,发电;利用涨潮巨轮进港;利用潮汐捕鱼和晒盐;旅游。
15、太空强资源:空间资源;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氦—3);环境资源(微重力,高真空,
强辐射,超低温)
16、 地球自转、公转的基本概念
方向 周期 速度
自转 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逆时针,南极上空顺时针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太阳日:24时 角速度:(南北极点为零)处处相等
线速度:(南北极点为零)赤道最大,向两极递减
公转 自西向东,
北天极逆时针,
南天极顺时针 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
∕
17、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运动方向的右方偏;南半球向运动方向的左方偏
18、二分二至
节气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日期 3月21日 6月22日 9月23日 12月22日
太阳直射点 00
赤道 23026’N
北回归线 00
赤道 23026’S
南回归线
正午太阳高度 赤道最大(900)向南北递减 北回归线最大(900)
向南北递减 赤道最大(900)向南北递减 南回归线最大(900)
向南北递减
昼夜情况 全球昼夜等长 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纬度越高,昼越长,也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昼;南半球相反 全球昼夜等长 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夜;南半球相反
第二篇岩石与地貌
1、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
2、六大板块在软六层上滑动,板块的边界(生长边界、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板块内部比较稳定。
3、板块构造学说解释:
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的形成: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的下面,使亚欧板块的南缘隆起,形成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
安第斯山脉的形成: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南极洲板块俯冲到美洲板块的下面,使美洲板块的西部隆起,形成安第斯山脉。
科迪勒拉山系的形成: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与美洲版块碰撞,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俯冲到美洲板块的下面,使美洲板块的西部隆起,形成科迪勒拉山系。
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链状岛弧形成: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的下面,使亚欧板块的东部隆起,形成深海沟—链状岛弧。
东非大裂谷的形成:非洲板块的内部张裂形成。
大西洋的形成: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做张裂运动,形成大西洋。
4、地震的相关概念:
震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的大小,震级相差一级,释放的能量相差30倍。
地震烈度:地震的破坏程度,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由震级的大小、震中距、地面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地震发生的时间、人口的密度、经济发展水平和灾后的措施等。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不同的地区地震烈度是不同的。
5、地震波包括横波和纵波
横波:速度慢,只能通过固态介质
纵波:速度快,能通过固态、液态、气态介质
地震发生时,纵波先于横波到达地表,所以位于震中的人先觉察到上下颠簸,在左右、前后摇晃。
6、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7、按照形成原因,岩石分为三大类
岩石类型 成因 特点 举例 形成山体
岩浆岩 侵入岩 岩浆活动 矿物晶体颗粒较粗 花岗岩 华山、衡山、普陀山、黄山
喷出岩 矿物晶粒细小,多气孔 玄武岩 长白山、富士山、大洋洋底
沉积岩 外力作用 层理构造;化石 石灰岩(太湖石) 张家界
变质岩 变质作用 片理构造 大理岩,石英岩 泰山
8、地壳中含量前三位的化学元素:氧、硅、铝
9、地貌类型
10、等高线地形图
地形类型 地形特点 等高线分布特征
平原 海拔小于200米,起伏小 等高线数值小于200米,稀疏
高原 海拔在500米以上,顶部平缓 中央等高线稀疏,边缘等高线密集,数值由中央向边缘减小
山地 山峰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200米以上 等高线密集,表示河谷的等高线呈V字形
丘陵 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200米 等高线较疏,弯曲处较缓和
盆地 中央低平,四周高 中央等高线稀疏,边缘等高线密集,数值由中央向边缘增加
陡崖 若干条等高线几乎重叠在一起
山峰 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减低
洼地 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增加
鞍部 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地
山脊 等高线向低值区弯曲
山谷 等高线向高值区弯曲
第三篇:大气与天气、气候
1、大气的组成
①干洁空气:氮气、氧气、二氧化碳、臭氧等
②水汽
③尘埃
2、大气的垂直分层:
自下至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电离层)、散逸层
对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逐渐降低(气温直接来源于地面的长波辐射);对流运动为主;水汽和尘埃集中;天气和气候变化明显。
平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增加(臭氧层);平流运动为主;水汽和尘埃少(最佳航空飞行层)
3、大气圈对地球生命的保护作用
①防弹衣:
②遮阳伞:臭氧吸收紫外线;大气成份对太阳辐射反射、吸收、散射;使地球表面白天的温度不会太高
③保温被:大气逆辐射使夜间的气温不会太低
4、热力环流
5、全球气压带和风带 图省
气压带、风带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球上不同的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量差异造成的,全球气压带、风带会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北半球夏季,全球气压带、风带北移;北半球冬季,全球气压带、风带南移。
6、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7、气旋和反气旋
气压 中心气流
运动 水平方向气流运动 对天气的影响
气旋
(台风)
低气压区
上升 北半球:逆时针的由四周向中心辐和
多阴雨天
南半球:顺时针的由四周向中心辐和
反气旋
(寒潮)
高气压区
下降 北半球:顺时针的由中心向四周辐散
晴朗、干燥
南半球:逆时针的由中心向四周辐散
8、锋面
类型 概念 锋面过境是的天气 锋面过境后的天气 分布
冷锋 冷空气主动向暖空气运动 大风、降温、雨雪 天气转晴、气温下降、气压上升 北方秋冬季节
暖锋 暖空气主动向冷空气运动 连续性降水 天气转晴、气温上升、气压降低
准静止锋
(梅雨) 冷暖空气势力相当,锋面移动缓慢 阴雨连绵、闷热潮湿 6、7月份江淮地区
9、季风气候
10、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的移动规律
11、全球1月、7月等温线的分布
1月北半球,陆地等温线向南(向低纬)凸出,海洋等温线向北(向高纬)凸出
南半球,陆地等温线向北(向低纬)凸出,海洋等温线向南(向高纬)凸出
7月北半球,陆地等温线向北(向高纬)凸出,海洋等温线向南(向低纬)凸出
南半球,陆地等温线向南(向高纬)凸出,海洋等温线向北(向低纬)凸出
12、全球变暖、城市热岛、臭氧洞和酸雨
原因 影响 措施
全球
变暖 ①燃烧矿物燃料,排放温室气体②森林火灾③植被被破坏④人口增长等 ①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岛屿和低地②城市排污系统失效③海水倒灌,地下水盐度增加,土壤盐碱化④全球大气环流异常⑤霍乱等疾病增加 ①改善能源结构,采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②植树造林③加强国际合作,各国承担共同而由差别的责任④控制人口增长
城市
热岛 ①人为排放热量②城市温室气体多③不易散热④通风不良⑤缺少绿地 ①夏季更炎热,影响工作效率②诱发中暑的疾病③加剧大气污染④导致城市雨岛 ①增加绿化和水域面积②科学规划城市建设
臭
氧
洞 ①太阳活动②人类使用佛里昂,消耗平流层中的臭氧 ①引起全球气候异常②损害人体健康,影响动植物的生长③引起光化学烟雾,加剧大气污染④加剧橡胶制品的老化,燃料褪色 ①研发佛里昂的替代产品
酸雨 ①燃烧矿物燃料,排放SO2等酸性气体 ①森林枯死②土壤酸化③淡水生物死亡④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 ①改善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②在煤炭的使用过程中采用烟气净化等技术③加强国际合作
第四篇水环境
1、水圈的主体:海洋水
淡水的主体:冰川
2、水循环的环节: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水循环包括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①“纽带”联系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的纽带
②“调节器”调节地球各圈层的能量对全球的水分和热量进行再分配
③“雕塑家”通过侵蚀、搬运堆积塑造各种地表形态
④“传送带”地表物质迁移的主要动力和载体
⑤使陆地水得到更新和再生
3、河水补给
补给类型 主要影响因素 径流量变化 分布
雨水 降水量 径流量随着降雨量的变化而变化 中国东部季风气候区
积雪融水 气温 径流量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形成春汛 中国东北地区(春汛和夏汛)
冰川融水 气温 径流量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形成夏汛 中国西北内陆和青藏高原
4、水资源的概念:
广义:水圈中的水体总量
狭义:目前技术条件下人类可以利用的那一部分淡水,包括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5、水资源的评价指标: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6、中国水资源的特点及其原因
特点 原因
数量上 总量大(世界第六位)人均少(世界平均数的1/4) 国土面积广;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量丰富
时间上 东部: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西北:夏季多,冬季少 东部:季风气候的影响
西北:气温影响
空间上 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 季风气候的影响
7、水危机的原因及其措施
水危机的原因 水危机的措施
自然原因 气候异常
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匀 修建水库等蓄水工程
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 跨流域调水
人为原因 人口增长和工农业发展导致用水量激增 控制人口增长;发展节水型工农业(滴灌、喷灌等技术;工业循环用水等)
水质污染 加强管理,防治水污染
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公民节水意识
8、我国水资源最缺乏的三大流域:黄淮海流域(华北平原)
原因:自然原因:地处华北地区,夏季风影响小,降水量小
人为原因:人口、城市集中,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水质污染严重;浪费严重
9、世界水资源分布及其原因
水资源分布 原因
最丰富地区 亚马孙河流域;东南亚诸群岛;刚果盆地 地处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热带雨林气候),盛行上升气流,降水量大
最贫乏地区 非洲北部、南部和东北部;澳大利亚中西部;西亚;中亚;北美洲西南部 地处南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热带沙漠气候),盛行下沉气流,降水量少
10、洋流的成因分类
风海流:行星风系为主要动力,如西风漂流
洋流 密度流:直布罗陀海峡两岸的洋流
补偿流:秘鲁寒流
11、世界洋流分布模式
注:1、注意洋流的流向与行星风系的关系
2、不同海区洋流的名称及其成因
3、 表示世界大渔场的分布:
太平洋1位置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海水上下翻动,饵料丰富。
太平洋2位置秘鲁渔场:秘鲁寒流为涌升流,饵料丰富
大西洋1位置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海水上下翻动,饵料丰富。
大西洋3位置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和南下寒流,海水上下翻动,饵料丰富。
12、寒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降温减湿
秘鲁寒流、西澳大利亚寒流、加利福尼亚寒流沿岸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原因之一是寒流降温减湿的影响。
13、厄尔尼诺现象: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部海水异常升温,上升气流明显,导致南美洲西岸降水量较正常年份多;太平洋西部气温下降,盛行下沉气流,亚洲东部,菲律宾群岛等地降水量较正常年份少,夏季风势力较正常年份弱。
13、洋流的影响
①对气候: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②对海洋生物的分布:形成世界四大渔场
③对航运:顺流有利于航运,逆流不利于航运
④对全球水热平衡:有利于全球的水热平衡
⑤对海洋污染:有利于海洋污染物的扩散,但使污染物的范围扩大
14、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洋流
季节 洋流分布 原因
夏季
顺时针 夏季,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来到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西南季风,在西南风的影响下,海水顺时针运动
冬季 逆时针 冬季,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该地在东北季风的影响下,海水顺时针运动
15、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广泛的原因
①终年受西风带的影响
②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有利于西风的进入
③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
④海岸线曲折,受海洋的影响较大
⑤山脉多东西走向,对西风的阻挡较小,有利于西风的进入
16、世界海洋油气资源的分布:波斯湾、墨西哥湾、几内亚湾、北海等地。
17、领海:领海的宽度为12海里(22千米),沿海国家对领海拥有全部主权
专属经济区:从领海基线起约200海里(370千米),沿海国家对其间的资源享有专属权及管辖权,其他国家可航行、飞行、铺设电缆和管道等
公海:任何国家对公海都不拥有主权
18、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及其意义
交通运输(海洋运输)、通讯、储藏、旅游、生产(人工岛等)和兴建海底城市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