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鳖编辑词条编辑摘要
摘要田鳖 田鳖水生昆虫。是中国南方、以及东南亚一带著名的食用昆虫。头部小,身体扁阔,生活在水中,呼吸管在腹部的末端.以水中的小鱼小虫为食.性凶猛,能捕捉比自己身体更大的鱼,人称“水中霸王”。
目录
1简介
2生活习性
3特征
4饲养
5捕捉 目录
1简介
2生活习性
3特征
4饲养
5捕捉
收起 编辑本段简介
学名:Lethocerus indicus 昆虫纲 半翅目 (Heteroptera) 负子蝽科(Belostomatidae) 水生昆虫。是中国南方、以及东南亚一带著名的食用昆虫。 学名“Belostomatidae“。“大水虫”或者“咬趾虫”是其更为大众所熟知的名字。田鳖家族绝大多数成员体型通常较大,与世界上一些体形最大的昆虫较为接近。所有田鳖都是凶猛的捕食者,暗中追踪和攻击水生甲壳类、鱼类以及两栖类动物。它们经常静静地潜伏在水底并且将不同的伪装物附在身上,只等猎物靠近。一旦进入“射程”,它们便会发起攻击,咬住猎物并向其体内注射可怕的消化唾液,而后吸食被融化的猎物尸体。 被田鳖咬上一口所能带来的痛苦是所有昆虫中最为严重的一个。它们的唾液能够让肌肉液化。在一些罕见的情况下,被田鳖咬上一口也会对人体造成永久性伤害,因此,尽可能不要在喝醉时将面部靠近这些可怕的昆虫。有时候,在遭遇体型更大的捕食者或侵略时时——例如人类——田鳖则会上演“装死”的逃生伎俩。它们从肛门喷射出臭液,看上去非常恶心,令捕食者丧失胃口。
编辑本段生活习性
田鳖喜欢栖息在池沼、稻田、鱼塘中,习惯于生活在水质变化小的山脚底洼、坑、沟、湖、塘中。它有较明显的趋光性,傍晚时会向明亮处靠近。 此虫从夏季到秋季都生活在水中,但有时也会到陆地上过冬,常藏身在水边的草丛之中。 田鳖以荤食为主,以小鱼、小虫、虾、蛙类、蝌蚪为捕食对象。常用伏击的办法捕捉猎物,往往抓住水草,发现猎物后悄悄接近,然后进行捕捉,并用镰刀一般的前肢压住猎物,吸其体液,一般不吃猎物的肉。 它在繁殖期间将卵产在水草或水稻的基部,卵很大,其游泳的姿态与龙虱相反,背向下作仰游。 田鳖翅膀较强硬,在夜间它能出水飞翔。
编辑本段特征
田鳖,它身体扁阔,椭圆形,灰褐色,喙短而强,腿大,前足强壮,体长45~65毫米。 此虫头较小,三角形。触角小,前胸大。前翅革质,发达,呈镰刀状。后翅膜质,色淡黄。跗节短,有一钩爪。中后肢胫节及跗节具长毛,足端有2个长爪。
编辑本段饲养
田鳖在昆虫中属大型虫类,为便于观赏和饲养方便,饲养器采用玻璃的长方形水族箱最为适宜,大小为40厘米*25厘米*35厘米,上面用铁纱作盖子。 水族箱的底层用2.5-3厘米厚的河沙做垫层,放些叶片有大有小的水草和1-2根粗树枝,供其隐身和休息。 箱内的水深,一般以15厘米左右为合适,箱的一侧放2~3块超出水面2-3厘米的洗净的砖块,作为陆地,并在上面放些苔藓之类的植物。 平时喂饲田鳖的食物,对初生不久的幼虫,可喂给蚊子的幼虫和红虫,也可从商店购买金鱼用的红虫粉末。 对成虫的喂饲,可用小鱼、小青蛙、虾、蝌蚪等,最好是活的。由于田鳖只吸取它们的体液,剩下的死虫体要每天清除干净,否则会污染水质,不利于其生存。 田鳖的幼虫出生后,要将其与母田鳖分开饲养,否则,母田鳖会吃掉幼虫。幼虫多了,稍长大之后,它们也会自相残杀,最好先用小玻璃罐将它们分开单独饲养,待长大成成虫后再移入较大的水族箱中。 水族箱宜放置在背阴处,若被阳光直晒,会使水温上升,促成水草迅速长大,污染水质。对水质要经常观察,不使污浊。 箱内的水,春秋季要4-5天换一次,夏天2-3换一次,冬天10天至半个月换一次。
编辑本段捕捉
捕捉田鳖成虫多采用垂钓的方式,做一个里面裹着鱼肉的麦秸束,将其漂浮在田鳖出没的池塘或水田中,第2天把麦秸束捞上来,就可以捕捉到钻进里面去取食的田鳖。 此外,在气温较低的时期,田鳖常会爬到陆地上越冬,此时,可在水塘边的草丛中寻找和捕捉到田鳖。出发捕捉前,应带上临时关置田鳖用的小竹筐,里面铺些含水的水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