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人才纷出,比如孙承宗、熊庭弼、袁崇焕、洪承畴等,为何还是亡了?

月上中天88
推荐于2017-09-13 · TA获得超过2.7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7361
采纳率:65%
帮助的人:2261万
展开全部
原因很多,关键性的3点
1.小冰河时代,据记载,东北地区10年没真正降雨,广州城冬季结冰,必须有强有力的政权稳定

2.崇祯皇帝是按照平民培养的,谁也没想到他哥哥23岁就死了,还没有后代(有遗腹子)
所以,崇祯在接任之前没有组阁,没有自己的官僚体系,前期的教育也偏重于儒家文化,而不是权利均衡等帝王需要了解的知识,所以上台后信任东林党,导致一党执政,没有制衡,迅速腐化堕落,后期崇祯执政后逐渐明白了这些道理,但是东林党已经尾大不掉了。

3.对满洲的重视不够,一开始大家普遍认为是个捞功劳的好机会,而不是什么威胁,嘉靖皇帝看到了本质,任命的熊廷弼还是有能力的,但是这个人性格有弱点,得罪人太多,必须有皇帝支持才行,嘉靖一死,立刻被靠边站
熊在位时已经逐渐压制了满洲,野战也逐渐有胜利,如果再有2-3年,就能彻底压倒,但是一靠边站,新来的立即改变保守的策略,发动攻击,结果失败,
大家一看,原来不好打,于是又启用熊,但是还是排了很多无能的人来捞功劳,结果一团糟,又失败了,为了推卸责任还杀了熊
没办法,孙承宗上,孙是文官,治理民政还可以,军事是外行,好在他自己很清醒保守打法,努力练兵,困死满洲,很成功,但是大家一看形势好转,又来抢功劳,又弹劾他将他调回

后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袁崇焕这个笨蛋上台了,夸下海口,自己也是对军事不通,但是还主动去打,造成最终形势崩溃,再也抑制不住满洲了

从此,明必须2线作战,一方面是内地农民军,一方面是满洲入侵,再加上小冰河时代,于是崩溃了
PQSNB
2012-12-04 · TA获得超过125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5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0.8万
展开全部
大明朝到崇祯的时候其政府组织结构已经崩坏了:军户制度的军政名存实亡、中央集权的财政使得地方与中央有矛盾,导致地方增加苛捐,中央的税收却收不上,很多时候刚刚收上运往北京的税收就行文运到其他地方(九边、赈灾)了,也就是中央财政变成了会计部门,没有统一调动权了。崇祯在位17年,只有一年没有天灾,这加重了朝廷负担。小冰河时期的影响的影响是很大的,北方粮食无收,使得李自成等农民武装成了流寇,不是李自成不愿意搞生产,而是当时搞生产建立根据地比直接推翻政府抢劫还要难。就这样流动作战,还没有思想教育——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跑不掉就降成了农民军的本能,这样的只能是是乌合之众,说句不好听的话,还没有现在街头混混有战斗力。跟关外的一比自然一泻千里。明朝的武将地位太低了,除了太祖、成祖在位时的武将地位高,其他的都是从属文官,农民军打来了,洪承畴、孙传庭肯定有养匪自重的意识在心里。只是这匪一养就成了掘墓人。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告诉我们,只要出现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中国的力量就空前强大。是以,崇祯皇帝在治理国家上市负很大责任:第一,他没有将文官在内阁的斗争扑灭,还让其越演越烈,是为战略方向错误。文官至从嘉靖以后就尝到了权利的甜头,很是不听皇帝的话,常常用舆论的力量使皇帝就范(孙承宗就是这样:有人说他只会守,打几个小仗。兵法云:善战者无赫赫之功。)。所以没有学帝王心术——中国最早的权利平衡之道(说明白点就是分权)的崇祯跟那些当了几十年官的阁老们扳腕子后就只会杀人了。而当时的文官也没几个好东西,大都是只顾自己和自己派系的利益考虑,如果没有自身的利益,后期也不会这么多人投降。也就是崇祯换的50多个内阁8成以上都是自私自利没有民生、国家观念的人。(个人观点)
总之:明朝就算风调雨顺没有外敌也就多个三五十年命运,人祸、天灾、外敌使得大明的背更加弯的厉害,而新继位的崇祯又是只有欲望没有能力的小正太,只能是一套茶具——上面摆满杯具。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帐号已注销
2011-08-09 · TA获得超过263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755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874万
展开全部
明末最大的问题,在于朝廷的财政枯竭。
这又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是官僚集团的腐化和土地兼并的剧烈,古代中国是以自耕农为王朝的税赋基础的,而大量的土地兼并造成了自耕农的大量破产,官员和大地主(很多大地主本身就是官员)相互勾结,严重影响了财政收入,官员们自身的腐化也是一大原因;
另外,明末恰逢小冰河期,全球气候变冷,天灾不断,对于王朝财政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当然,万历三大征以及对满洲的不断用兵也是财政枯竭的一大原因。
最后,据北大教授韩毓海的说法,明朝金融上以银为本位,而中国产银其实很少,银都要依赖海外贸易从美洲进口(当时西方人已经在美洲殖民了),而明末时美洲产银量正好锐减了一半,也导致了明朝政府的财政崩溃。
由于剧烈的土地兼并和不断的天灾,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变为流民。而财政枯竭的王朝根本无力解决流民问题。尽管明末军队依然有相当战斗力,李自成等流民的起义军被打败过多次,但即使能打败起义军,缺钱的政府也无法解决流民问题,下次流民依然要造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李自成被招安过多次,但由于政府根本发不出粮饷最后依然要造反。于是在财政严重枯竭的状况下,外有满洲进攻,内有流民四起,再强的军事家也无能为力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4e16c994b
2011-08-09
知道答主
回答量: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076
展开全部
就我浅薄所知而言,有这么几点不太深层次的原因。
1.明代二百多年积累来的文官争斗的问题。文官大臣们的党争,不仅使他们自己没心思去做其他事,关心国家,也使楼主所说各人才不得各尽其用。崇祯自尽前言"大臣误我”,岂不痛哉。
2.天灾啊。西北等地年年不是大旱就是蝗灾。这就可以闹出几十万的起义队伍,而且灭了又来,灭了又来……一次能消耗掉一两个总督……
3.满人太强大。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挡不住啊……
4.一起来。只有起义军或只有满人还可以,一起来……洪承畴这些人这边还没用完又被调到那边……
5.???。当年明月说的,大明王朝二百多年,也该到头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Thunderzx2009
2011-08-09 · TA获得超过223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9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85万
展开全部
崇祯皇帝好像说过一句话,翻译过来就是 言官和宦官一样祸国殃民。
明朝2大祸害 言官是文化流氓,而太监就是变态流氓。2者都是流氓。你所说的人物为什么会在事业巅峰时期被撤回来,就是因为朝廷里面言官内部派系的斗争的牺牲品,言官和宦官的斗争,宦官内部的斗争,
一句话 朝廷不团结,你让在外的将领如何安心打仗,动不动就因为一点小事被对方派系的人抓住把柄,给抓回京城了。还有就是万历开始 明朝皇帝都太无能了,万历后面的一个皇帝从小不读书的,只会做木匠,还有玩女人的什么什么的都有,皇帝不行 在君主专制的国家里意味着国家也不行了

最后建议楼主看看《明朝那些事儿》里面用风趣的笔法详细说明了明朝的兴衰史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5)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