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所有皇帝的名字
1、秦朝
秦始皇帝嬴政
二世皇帝嬴胡亥
秦王嬴子婴
2、西汉
太祖/高皇帝(世称汉高祖)刘邦
孝惠皇帝刘盈
前少帝刘恭
后少帝刘弘
太宗/孝文皇帝刘恒
孝景皇帝刘启
世宗/孝武皇帝刘彻
孝昭皇帝刘弗陵
汉废帝/昌邑王刘贺
中宗/孝宣皇帝刘询
(高宗)/孝元皇帝刘奭
(统宗)/孝成皇帝刘骜
孝哀皇帝刘欣
(元宗)/孝平皇帝刘衎
孺子婴刘婴(王莽摄政。刘婴未称帝,仅为傀儡皇太子)
新朝
新皇帝王莽
玄汉
更始帝刘玄
赤眉汉
建世帝刘盆子
赵汉
汉嗣帝王郎
成家
成家公孙述
3、东汉
世祖/光武皇帝刘秀
显宗/孝明皇帝刘庄
肃宗/孝章皇帝刘炟
(穆宗)/孝和皇帝刘肇
孝殇皇帝刘隆
(恭宗)/孝安皇帝刘祜
前少帝北乡侯刘懿
(敬宗)/孝顺皇帝刘保
孝冲皇帝刘炳
孝质皇帝刘缵
(威宗)/孝桓皇帝刘志
孝灵皇帝刘宏
后少帝/弘农怀王刘辩
孝献(孝愍)皇帝刘协
4、三国魏
高皇帝曹腾
太皇帝曹嵩
太祖武皇帝曹操
高祖/文皇帝曹丕(资治通鉴记载为世祖)
烈祖/明皇帝曹睿
齐王曹芳
高贵乡公曹髦
元皇帝/陈留王曹奂
5、三国蜀
烈祖/昭烈皇帝/先主刘备
仁宗/孝怀皇帝/后主刘禅
6、三国吴
始祖武烈皇帝孙坚
太祖/大皇帝孙权
废皇帝/会稽王孙亮
太宗景皇帝孙休
末帝/乌程侯孙晧
7西晋
高祖/宣皇帝司马懿
世宗/景皇帝司马师
太祖/文皇帝司马昭
世祖/武皇帝司马炎
孝惠皇帝司马衷
赵王司马伦(篡位)
孝怀皇帝司马炽
孝愍皇帝司马邺
8、东晋
中宗/元皇帝司马睿
肃宗/明皇帝司马绍
显宗/成皇帝司马衍
康皇帝司马岳
孝宗/穆皇帝司马聃
哀皇帝司马丕
废帝/海西公司马奕
太宗/简文皇帝司马昱
烈宗/孝武皇帝司马曜
安皇帝司马德宗
恭皇帝司马德文
9、前凉
恒王张重华
哀王张曜灵
威王张祚
冲王张玄靓
悼王张天锡
10、后凉
太祖/懿武帝吕光
隐王吕绍
灵帝吕纂
末主吕隆
11、南凉
烈祖/武王 秃发乌孤
康王 秃发利鹿孤
景王 秃发傉檀
12、西凉
太祖/武昭王李暠
13、北凉
文王段业
太祖/武宣王沮渠蒙逊
哀王沮渠牧犍
14、前赵
高祖/光文帝刘渊
废帝刘和
烈宗/昭武帝刘聪
隐帝刘璨
襄宗刘曜
15、后赵
高祖/明帝石勒
太祖/武帝石弘
正帝石虎
成帝石世
仁武帝石遵
兴武帝石鉴
末帝石袛
16、前秦
高祖景明帝苻健
越厉王苻生
世祖/宣昭帝苻坚
哀平帝苻丕
太宗/高帝苻登
越厉王苻生
17、后秦
太祖/武昭皇帝姚苌
高祖/文桓皇帝姚兴
末主姚泓
18、西秦
高祖/武元王乞伏乾归
太祖/文昭王乞伏炽磐
厉武王乞伏暮末
19、前燕
高祖/武宣帝慕容皝
烈祖/景昭帝慕容隽
隐宗/幽帝慕容暐
20、后燕
世祖/成武皇帝慕容垂
烈宗/惠愍皇帝慕容宝
开封公慕容详
赵王慕容麟
中宗/昭武皇帝慕容盛
高宗/昭文皇帝慕容熙
景宗/惠懿皇帝慕容云
21、南燕
世宗/献武帝慕容德
太祖/穆帝慕容纳
文帝慕容超
22、北燕
太祖/文成皇帝冯跋
昭成皇帝冯弘
23、成汉
太宗/武帝李雄
哀帝李班
幽公李期
昭文帝李寿
归义侯李势
24南朝宋
高祖/武皇帝刘裕
少帝刘义符
太祖/文皇帝刘义隆
废帝刘劭(史称“元凶”)
世祖/孝武皇帝刘骏
前废帝刘子业
太宗/明皇帝刘彧
后废帝刘昱
顺皇帝刘准
25、南朝齐
太祖/高皇帝萧道成
世祖/武皇帝萧赜
前废帝/郁林王萧昭业
后废帝/海陵恭王萧昭文
高宗/明皇帝萧鸾
炀皇帝东昏侯萧宝卷
和皇帝萧宝融
26、南朝梁
高祖/武皇帝萧衍
临贺王萧正德
太宗/简文皇帝萧纲
豫章王萧栋
武陵王萧纪
世祖/孝元皇帝萧绎
闵皇帝/贞阳侯萧渊明
敬皇帝萧方智
废帝萧庄
27、西梁
中宗宣皇帝萧詧
世宗孝明皇帝萧岿
惠宗孝靖皇帝萧琮
萧铣
28、南朝陈
高祖/武皇帝陈霸先
世祖/文皇帝陈蒨
废帝陈伯宗
高宗/孝宣皇帝陈顼
长城炀公/后主陈叔宝
29、北朝北魏
太祖/道武皇帝拓跋珪
太宗/明元皇帝拓跋嗣
世祖/太武皇帝拓跋焘
南安隐王拓跋余
高宗/文成皇帝拓跋濬
显祖/献文皇帝拓跋弘
高祖/孝文皇帝元宏(原名拓跋宏)
世宗/宣武皇帝元恪
肃宗/孝明皇帝元诩
殇皇帝元姑娘(元诩之女)
幼主元钊
敬宗/孝庄皇帝元子攸
废帝/长广王元晔
烈宗/节闵皇帝元恭
安定王元朗
显宗/孝武皇帝/出皇帝元修
30、北朝东魏
孝静皇帝元善见
北朝西魏
文皇帝元宝炬
废帝元钦
恭皇帝元廓(拓跋廓)
31、北朝齐
*高祖/神武皇帝高欢
*世宗/文襄皇帝高澄
显祖/文宣皇帝高洋
废帝高殷
孝昭皇帝高演
世祖/武成皇帝高湛
后主高纬
安德王高延宗
幼主高恒
32、北朝周
太祖/文皇帝宇文泰
孝闵皇帝宇文觉
世宗/明皇帝宇文毓
高祖/武皇帝宇文邕
宣皇帝宇文赟
静皇帝宇文阐
33、隋朝
高祖/文皇帝杨坚
世祖/明皇帝/炀皇帝杨广
恭皇帝杨侑
皇泰帝杨侗
秦王杨浩
34、唐朝
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渊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李世民
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李治
则天顺圣皇后/则天大圣皇帝武曌/武则天(武周代唐)
中宗/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李显
殇皇帝李重茂
睿宗/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李旦
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李隆基
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李亨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李豫
德宗/神武圣文皇帝李适[kuo]
顺宗/至德弘道大圣大安孝皇帝李诵
宪宗/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李纯
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李恒
敬宗/睿武昭湣孝皇帝李湛
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李昂
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李炎
宣宗/圣武献文孝皇帝李忱
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李漼
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李儇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李晔
景宗/昭宣光烈孝皇帝/哀帝李柷[zhù]
35、大齐
承天应运启圣睿文宣武皇帝黄巢
36、五代后梁
太祖 神武元圣孝皇帝朱温(朱全忠、朱晃)
废帝/郢王朱友圭
末帝朱友贞(朱友瑱、朱瑱、朱友锽)
37五代后唐
太祖 武皇帝李克用
庄宗 光圣神闵孝皇帝李存勖
明宗 圣德和武钦孝皇帝李亶(李嗣源)
闵皇帝李从厚
末帝李从珂(本名王从珂)
38、五代后晋
高祖 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石敬瑭
出皇帝/少帝石重贵
39、五代后汉
高祖 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刘暠(刘知远)
隐皇帝刘承佑
40、五代后周
太祖 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郭威
世宗 睿武孝文皇帝柴荣
恭皇帝柴宗训
41、辽朝
太祖 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耶律亿(耶律阿保机)
太宗 孝武惠文皇帝耶律德光
世宗 孝和庄宪皇帝耶律阮
穆宗 孝安敬正皇帝耶律璟
景宗 孝成康靖皇帝耶律贤
圣宗 文武大孝宣皇帝耶律隆绪
兴宗 神圣孝章皇帝耶律宗真
道宗 仁圣大孝文皇帝耶律洪基
恭宗 恭怀皇帝/天祚帝耶律延禧
42、北辽
宣宗 孝康皇帝耶律淳
德妃(萧普贤女,为皇太后,称制;期间遥奉耶律定为帝)
神宗(梁王)耶律雅里
英宗耶律术烈
43、西辽
德宗耶律大石
感天皇后萧塔不烟
仁宗耶律夷列
承天皇帝耶律普速完
末帝耶律直鲁古
恭帝屈出律
44、北宋
太祖 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赵匡胤
太宗 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赵炅(赵匡义、赵光义)
真宗 赝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赵恒
仁宗 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赵祯
英宗 体乾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赵曙
神宗 绍天法古运德建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赵顼
哲宗 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赵煦
徽宗 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赵佶
钦宗 恭文顺德仁孝皇帝赵桓
45、南宋
高宗 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赵构
简宗 靖文元懿殇孝皇帝赵旉
孝宗 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圣武明圣成孝皇帝赵昚
光宗 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赵惇
宁宗 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赵扩
理宗 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赵昀
度宗 端文明武景孝皇帝赵禥
恭宗 孝恭懿圣皇帝赵显
端宗 裕文昭武湣孝皇帝赵昰
怀宗 恭文宁武哀孝皇帝赵昺
46、西夏
太祖 神武皇帝李继迁
太宗 光圣皇帝李德明
景宗 武烈皇帝李元昊
毅宗 昭英皇帝李谅祚
惠宗 康靖皇帝李秉常
崇宗 圣文皇帝李乾顺
仁宗 圣德皇帝李仁孝
桓宗 昭简皇帝李纯佑
襄宗 敬穆皇帝李安全
神宗 英文皇帝李遵顼
献宗 李德旺
末帝 李睍
47、大理
太祖 神圣文武帝段思平
文经帝段思英
圣慈文武帝段思良
至道广慈帝段思聪
应道帝段素顺
昭明帝段素英
宣肃帝段素廉
秉义帝段素隆
圣德帝段素真
天明帝段素兴
兴宗孝德帝段思廉
上德帝段廉义
广安帝杨义贞
上明帝段寿辉
保定帝段正明
大中帝高升泰
中宗文安帝段正淳
宪宗宣仁帝段正严
景宗正康帝段正兴
宣宗功极帝段智兴
享天帝段智廉
神宗天开帝段智祥
孝义帝段祥兴
天定贤王段兴智
48、金朝
太祖 应乾兴运昭德定功仁明庄孝大圣武元皇帝完颜旻(完颜阿骨打)
太宗 体元应运世德昭功哲惠仁圣文烈皇帝完颜晟
熙宗 弘基缵武庄靖孝成帝完颜亶
废帝/海陵炀王完颜亮
世宗 光天兴运文德武功圣明仁孝帝完颜雍
章宗 宪天光运仁文义武神圣仁孝帝完颜璟
卫绍王完颜允济
宣宗 继天兴统述道勤仁英武圣孝帝完颜珣
哀宗 敬天德运忠文靖武天圣烈孝庄皇帝完颜守绪
昭宗 定文匡武闵怀皇帝/末帝/后主完颜承麟
49、元朝
烈祖 神元皇帝孛儿只斤·也速该
太祖 法天启运圣武皇帝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
睿宗监国仁圣景襄皇帝孛儿只斤·拖雷
太宗 英文皇帝孛儿只斤·窝阔台
定宗 简平皇帝孛儿只斤·贵由
宪宗 桓肃皇帝孛儿只斤·蒙哥
世祖 圣德神功文武皇帝孛儿只斤·忽必烈
成宗 钦明广孝皇帝/完泽笃汗孛儿只斤·铁穆耳
武宗 仁惠宣孝皇帝孛儿只斤·海山
仁宗 圣文钦孝皇帝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
英宗 睿圣文孝皇帝孛儿只斤·硕德八剌
晋宗 致孝皇帝/泰定帝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
兴宗 德孝皇帝/天顺帝孛儿只斤·阿刺吉八
文宗 圣明元孝皇帝孛儿只斤·图帖睦尔
明宗 翼献景孝皇帝孛儿只斤·和世琜
宁宗 冲圣嗣孝皇帝孛儿只斤·懿璘质班
惠宗 宣仁普孝皇帝/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
昭宗 武承和孝皇帝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
50、明朝
太祖 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朱元璋
惠宗 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恭闵惠皇帝朱允炆
成祖 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朱棣
仁宗 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朱高炽
宣宗 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朱瞻基
英宗 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朱祁镇
代宗 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朱祁钰
宪宗 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朱见深
孝宗 达天明道纯诚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朱祐樘
武宗 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朱厚照
世宗 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朱厚熜
穆宗 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朱载垕
神宗 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朱翊钧
光宗 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朱常洛
熹宗 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朱由校
思宗 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朱由检
51、南明
安宗 处天承道诚敬英哲缵文备武宣仁度孝简皇帝朱由崧
绍宗 配天至道弘毅肃穆思文烈武敏仁广孝襄皇帝朱聿键
文宗 贞天应道昭崇德毅宁文宏武达仁闵孝节皇帝朱聿鐭
昭宗 应天推道敏毅恭俭经文纬武礼仁克孝匡皇帝朱由榔
52、清朝
太祖 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太宗 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爱新觉罗·皇太极
世祖 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爱新觉罗·福临
圣祖 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
世宗 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爱新觉罗·胤禛
高宗 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爱新觉罗·弘历
仁宗 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爱新觉罗·颙琰
宣宗 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爱新觉罗·旻宁
文宗 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爱新觉罗·奕詝
穆宗 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明肃毅皇帝爱新觉罗·载淳
德宗 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爱新觉罗·载湉
废帝(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
拓展资料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上古三皇五帝,如羲皇伏羲、娲皇女娲、黄帝轩辕、炎帝神农等都不是真正帝王,仅为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其“皇”或“帝”号,为后人所追加。夏朝君主称“后”,商朝君主称“帝”,周天子称“王”。战国诸侯大多僭越称王,尊周天子为“天王”。
秦王嬴政统一中国,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华夏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所以,秦始皇嬴政是中国首位皇帝,自称“始皇帝”。从此“皇帝”取代了“帝”与“王”,成为中国两千年多来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1、秦朝
秦始皇帝嬴政
二世皇帝嬴胡亥
秦王嬴子婴
2、西汉
太祖刘邦
孝惠皇帝刘盈
前少帝刘恭
后少帝刘弘
太宗帝刘恒
孝景皇帝刘启
世宗皇帝刘彻
孝昭皇帝刘弗陵
汉废帝/昌邑王刘贺
中宗皇帝刘询
孝元皇帝刘奭
孝成皇帝刘骜
孝哀皇帝刘欣
孝平皇帝刘衎
孺子婴刘婴(王莽摄政。刘婴未称帝,仅为傀儡皇太子)
3、新朝
新皇帝王莽
玄汉
更始帝刘玄
赤眉汉
建世帝刘盆子
赵汉
汉嗣帝王郎
成家
成家公孙述
4、东汉
世祖皇帝刘秀
显宗皇帝刘庄
肃宗皇帝刘炟
孝和皇帝刘肇
孝殇皇帝刘隆
孝安皇帝刘祜
前少帝北乡侯刘懿
孝顺皇帝刘保
孝冲皇帝刘炳
孝质皇帝刘缵
孝桓皇帝刘志
孝灵皇帝刘宏
后少帝/弘农怀王刘辩
孝献皇帝刘协
5、三国魏
高皇帝曹腾
太皇帝曹嵩
太祖武皇帝曹操
高祖/文皇帝曹丕(资治通鉴记载为世祖)
烈祖/明皇帝曹睿
齐王曹芳
高贵乡公曹髦
元皇帝/陈留王曹奂
6、三国蜀
昭烈皇帝刘备
仁宗皇帝刘禅
(注:关于刘禅的庙号,至今存疑。)
7、三国吴
始祖武烈皇帝孙坚
太祖孙权
废皇帝/会稽王孙亮
太宗景皇帝孙休
末帝/乌程侯孙晧
8、西晋
宣皇帝司马懿
景皇帝司马师
文皇帝司马昭
武皇帝司马炎
孝惠皇帝司马衷
赵王司马伦(篡位)
孝怀皇帝司马炽
孝愍皇帝司马邺
9、东晋
元皇帝司马睿
明皇帝司马绍
成皇帝司马衍
康皇帝司马岳
穆皇帝司马聃
哀皇帝司马丕
废帝/海西公司马奕
简文皇帝司马昱
孝武皇帝司马曜
安皇帝司马德宗
恭皇帝司马德文
10、前凉
恒王张重华
哀王张曜灵
威王张祚
冲王张玄靓
悼王张天锡
11、后凉
太祖/懿武帝吕光
隐王吕绍
灵帝吕纂
末主吕隆
12、南凉
武王秃发乌孤
康王秃发利鹿孤
景王秃发傉檀
13、西凉
太祖/武昭王李暠
14、北凉
文王段业
太祖/武宣王沮渠蒙逊
哀王沮渠牧犍
15、前赵
光文帝刘渊
废帝刘和
昭武帝刘聪
隐帝刘璨
襄宗刘曜
16、后赵
明帝石勒
武帝石弘
正帝石虎
成帝石世
仁武帝石遵
兴武帝石鉴
末帝石袛
17、前秦
高祖景明帝苻健
越厉王苻生
宣昭帝苻坚
哀平帝苻丕
高帝苻登
越厉王苻生
18、后秦
武昭皇帝姚苌
文桓皇帝姚兴
末主姚泓
19、西秦
武元王乞伏乾归
文昭王乞伏炽磐
厉武王乞伏暮末
20、前燕
武宣帝慕容皝
景昭帝慕容隽
幽帝慕容暐
21、后燕
成武皇帝慕容垂
惠愍皇帝慕容宝
开封公慕容详
赵王慕容麟
昭武皇帝慕容盛
昭文皇帝慕容熙
惠懿皇帝慕容云
22、南燕
献武帝慕容德
穆帝慕容纳
文帝慕容超
23、北燕
文成皇帝冯跋
昭成皇帝冯弘
24、成汉
武帝李雄
哀帝李班
幽公李期
昭文帝李寿
归义侯李势
25、南朝宋
武皇帝刘裕
少帝刘义符
文皇帝刘义隆
废帝刘劭(史称“元凶”)
孝武皇帝刘骏
前废帝刘子业
明皇帝刘彧
后废帝刘昱
顺皇帝刘准
26、南朝齐
高皇帝萧道成
武皇帝萧赜
前废帝/郁林王萧昭业
后废帝/海陵恭王萧昭文
明皇帝萧鸾
炀皇帝东昏侯萧宝卷
和皇帝萧宝融
27、南朝梁
武皇帝萧衍
临贺王萧正德
简文皇帝萧纲
豫章王萧栋
武陵王萧纪
孝元皇帝萧绎
贞阳侯萧渊明
敬皇帝萧方智
废帝萧庄
28、西梁
中宗宣皇帝萧詧
世宗孝明皇帝萧岿
惠宗孝靖皇帝萧琮
萧铣
29、南朝陈
武皇帝陈霸先
文皇帝陈蒨
废帝陈伯宗
孝宣皇帝陈顼
长城炀公/后主陈叔宝
30、北朝北魏
道武皇帝拓跋珪
明元皇帝拓跋嗣
太武皇帝拓跋焘
南安隐王拓跋余
文成皇帝拓跋濬
献文皇帝拓跋弘
孝文皇帝元宏(原名拓跋宏)
宣武皇帝元恪
孝明皇帝元诩
殇皇帝元姑娘(元诩之女)
幼主元钊
孝庄皇帝元子攸
废帝/长广王元晔
烈宗/节闵皇帝元恭
安定王元朗
显宗/孝武皇帝/出皇帝元修
31、北朝东魏
孝静皇帝元善见
32、北朝西魏
文皇帝元宝炬
废帝元钦
恭皇帝元廓(拓跋廓)
33、北朝齐
高祖/神武皇帝高欢
世宗/文襄皇帝高澄
显祖/文宣皇帝高洋
废帝高殷
孝昭皇帝高演
世祖/武成皇帝高湛
后主高纬
安德王高延宗
幼主高恒
34、北朝周
太祖/文皇帝宇文泰
孝闵皇帝宇文觉
世宗/明皇帝宇文毓
高祖/武皇帝宇文邕
宣皇帝宇文赟
静皇帝宇文阐
35、隋朝
高祖/文皇帝杨坚
世祖/明皇帝/炀皇帝杨广
恭皇帝杨侑
皇泰帝杨侗
36、唐朝
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渊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李世民
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李治
则天顺圣皇后/则天大圣皇帝武曌/武则天(武周代唐)
中宗/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李显
殇皇帝李重茂
睿宗/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李旦
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李隆基
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李亨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李豫
德宗/神武圣文皇帝李适
顺宗/至德弘道大圣大安孝皇帝李诵
宪宗/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李纯
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李恒
敬宗/睿武昭湣孝皇帝李湛
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李昂
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李炎
宣宗/圣武献文孝皇帝李忱
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李漼
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李儇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李晔
景宗/昭宣光烈孝皇帝/哀帝李柷
37、大齐
承天应运启圣睿文宣武皇帝黄巢
38、五代后梁
太祖 神武元圣孝皇帝朱温(朱全忠、朱晃)
废帝/郢王朱友圭
末帝朱友贞(朱友瑱、朱瑱、朱友锽)
39、五代后唐
太祖 武皇帝李克用
庄宗 光圣神闵孝皇帝李存勖
明宗 圣德和武钦孝皇帝李亶(李嗣源)
闵皇帝李从厚
末帝李从珂(本名王从珂)
40、五代后晋
高祖 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石敬瑭
出皇帝/少帝石重贵
41、五代后汉
高祖 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刘暠(刘知远)
隐皇帝刘承佑
42、五代后周
太祖 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郭威
世宗 睿武孝文皇帝柴荣
恭皇帝柴宗训
43、辽朝
太祖 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耶律亿(耶律阿保机)
太宗 孝武惠文皇帝耶律德光
世宗 孝和庄宪皇帝耶律阮
穆宗 孝安敬正皇帝耶律璟
景宗 孝成康靖皇帝耶律贤
圣宗 文武大孝宣皇帝耶律隆绪
兴宗 神圣孝章皇帝耶律宗真
道宗 仁圣大孝文皇帝耶律洪基
恭宗 恭怀皇帝/天祚帝耶律延禧
44、北辽
宣宗 孝康皇帝耶律淳
德妃(萧普贤女,为皇太后,称制;期间遥奉耶律定为帝)
神宗(梁王)耶律雅里
英宗耶律术烈
45、西辽
德宗耶律大石
感天皇后萧塔不烟
仁宗耶律夷列
承天皇帝耶律普速完
末帝耶律直鲁古
恭帝屈出律
46、北宋
太祖 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赵匡胤
太宗 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赵炅(赵匡义、赵光义)
真宗 赝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赵恒
仁宗 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赵祯
英宗 体乾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赵曙
神宗 绍天法古运德建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赵顼
哲宗 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赵煦
徽宗 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赵佶
钦宗 恭文顺德仁孝皇帝赵桓
47、南宋
高宗 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赵构
简宗 靖文元懿殇孝皇帝赵旉
孝宗 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圣武明圣成孝皇帝赵昚
光宗 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赵惇
宁宗 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赵扩
理宗 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赵昀
度宗 端文明武景孝皇帝赵禥
恭宗 孝恭懿圣皇帝赵显
端宗 裕文昭武湣孝皇帝赵昰
怀宗 恭文宁武哀孝皇帝赵昺
(注:帝昺庙谥存疑)
48、西夏
太祖 神武皇帝李继迁
太宗 光圣皇帝李德明
景宗 武烈皇帝李元昊
毅宗 昭英皇帝李谅祚
惠宗 康靖皇帝李秉常
崇宗 圣文皇帝李乾顺
仁宗 圣德皇帝李仁孝
桓宗 昭简皇帝李纯佑
襄宗 敬穆皇帝李安全
神宗 英文皇帝李遵顼
献宗 李德旺
末帝 李睍
49、大理
太祖 神圣文武帝段思平
文经帝段思英
圣慈文武帝段思良
至道广慈帝段思聪
应道帝段素顺
昭明帝段素英
宣肃帝段素廉
秉义帝段素隆
圣德帝段素真
天明帝段素兴
兴宗 孝德帝段思廉
上德帝段廉义
广安帝杨义贞
上明帝段寿辉
保定帝段正明
大中帝高升泰
中宗文安帝段正淳
宪宗 宣仁帝段正严
景宗 正康帝段正兴
宣宗 功极帝段智兴
享天帝段智廉
神宗 天开帝段智祥
孝义帝段祥兴
天定贤王段兴智
50、金朝
太祖 应乾兴运昭德定功仁明庄孝大圣武元皇帝完颜旻(完颜阿骨打)
太宗 体元应运世德昭功哲惠仁圣文烈皇帝完颜晟
熙宗 弘基缵武庄靖孝成帝完颜亶
废帝/海陵炀王完颜亮
世宗 光天兴运文德武功圣明仁孝帝完颜雍
章宗 宪天光运仁文义武神圣仁孝帝完颜璟
卫绍王完颜允济
宣宗 继天兴统述道勤仁英武圣孝帝完颜珣
哀宗 敬天德运忠文靖武天圣烈孝庄皇帝完颜守绪
昭宗 定文匡武闵怀皇帝/末帝/后主完颜承麟
(注:完颜承麟庙谥存疑)
51、元朝
烈祖 神元皇帝孛儿只斤·也速该
太祖 法天启运圣武皇帝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
睿宗监国仁圣景襄皇帝孛儿只斤·拖雷
太宗 英文皇帝孛儿只斤·窝阔台
定宗 简平皇帝孛儿只斤·贵由
宪宗 桓肃皇帝孛儿只斤·蒙哥
世祖 圣德神功文武皇帝孛儿只斤·忽必烈
成宗 钦明广孝皇帝/完泽笃汗孛儿只斤·铁穆耳
武宗 仁惠宣孝皇帝孛儿只斤·海山
仁宗 圣文钦孝皇帝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
英宗 睿圣文孝皇帝孛儿只斤·硕德八剌
晋宗 致孝皇帝/泰定帝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
兴宗 德孝皇帝/天顺帝孛儿只斤·阿刺吉八
文宗 圣明元孝皇帝孛儿只斤·图帖睦尔
明宗 翼献景孝皇帝孛儿只斤·和世琜
宁宗 冲圣嗣孝皇帝孛儿只斤·懿璘质班
惠宗 宣仁普孝皇帝/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
昭宗 武承和孝皇帝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
(注:泰定帝、天顺帝庙谥存疑)
52、明朝
太祖皇帝朱元璋
惠宗皇帝朱允炆
成祖皇帝朱棣
仁宗皇帝朱高炽
宣宗皇帝朱瞻基
英宗皇帝朱祁镇
代宗皇帝朱祁钰
宪宗皇帝朱见深
孝宗皇帝朱祐樘
武宗皇帝朱厚照
世宗皇帝朱厚熜
穆宗皇帝朱载垕
神宗皇帝朱翊钧
光宗皇帝朱常洛
熹宗皇帝朱由校
思宗皇帝朱由检
53、南明
安宗皇帝朱由崧
绍宗皇帝朱聿键
文宗皇帝朱聿鐭
昭宗皇帝朱由榔
54、清朝
太祖皇帝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太宗皇帝爱新觉罗·皇太极
世祖皇帝爱新觉罗·福临
圣祖皇帝爱新觉罗·玄烨
世宗皇帝爱新觉罗·胤禛
高宗皇帝爱新觉罗·弘历
仁宗皇帝爱新觉罗·颙琰
宣宗皇帝爱新觉罗·旻宁
文宗皇帝爱新觉罗·奕詝
穆宗皇帝爱新觉罗·载淳
德宗皇帝爱新觉罗·载湉
废帝(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
拓展资料:
“帝者,生物之主,兴益之宗”,“因其生育之功谓之帝”。“皇为上,帝为下”。古人所说的“皇帝”,意指天地,而“皇帝”一词则是告诉人们,天地是万物之主。
中国最早所谓的“皇帝”,是对“三皇五帝”的统称。三皇指天皇、地皇和人皇,是传说中的三个古代帝王;“帝”原指宇宙万物至高无上的主宰者,即天帝,后来许多国家混战,各自称帝,出现西帝、东帝、中帝、北帝等,使天上的“帝”来到人间,成为超越“王”的人间尊号(也有说是部落时期的黄帝、炎帝、蚩尤等)。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自认为“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将“皇”“帝”这两个人间最高的称呼结合起来,作为自己的称号,从此天子称为皇帝。先秦时期,中国的最高统治者称“王”、“后”或单称“皇”、“帝”,如:帝尧、帝舜、夏后禹、商汤王、周文王、周武王。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吞并六国,统一天下。嬴政自认为这是亘古未有的功业,甚至连三皇五帝也比不上他,如果不改变“王”的称号,就“无以称成功,传后世”,于是让李斯等人研究一下怎么才能改变自己的称号,以显示自己的“丰功伟绩”。李斯等人商议后报告秦王说,上古有天皇、地皇、泰皇,泰皇最贵,可改“王”为“泰皇”。
嬴政反复考虑,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决定兼采“皇”、“帝”之号,将这两个称呼结合起来称为“皇帝”,成为帝制时代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嬴政自称“始皇帝”,后世俗称“秦始皇” ,从此天子称为皇帝。
至我国明代,行文中“皇帝”一语已经很常见,如明王铎《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节寰袁公神道碑》:“皇帝曰:‘巡抚佥都御史可立厥治行劳哉,赐汝朱提文蟒。汝(袁可立)嘉而毛帅骄愎不协,蛊于兵,满蒲昌城袭报用敢献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皇帝
2.汉惠帝(刘盈)——来去匆匆,过眼云烟
3.汉景帝(刘启)——政绩并不代表着其成功
4.汉武帝(刘彻)——开天辟地的帝王
5.汉宣帝(刘询)——中兴之主
6.汉哀帝(刘欣)——“同志”皇帝
7.汉新帝(王莽)——夺权容易,守权难
8.汉光武帝(刘秀)——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
9.汉明帝(刘庄)——东汉时期小有作为的皇帝
10.汉章帝(刘炬)——“章草”皇帝
11.汉桓帝(刘志)——碌碌无为的皇帝
12.汉献帝(刘协)——东汉最后一个皇帝
13.三国魏武帝(曹操)——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14.三国魏文帝(曹丕)—政坛、文坛双峰并峙的皇帝
15.三国蜀汉昭烈帝(刘备)—智慧与魅力并存的皇帝
16.三国吴大帝(孙权)——智勇兼备的英雄
17.西晋武帝(司马炎)——西晋开国皇帝
18.西晋惠帝(司马衷)——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亡国之君
19.东晋元帝(司马睿)——东晋的第一代皇帝
20.东晋孝武帝(司马曜)——中国历史上死得最窝囊的皇帝
21.十六国汉光文帝(刘渊)—东晋十六国时期汉国开国皇帝
22.十六国昭武帝(刘聪)——匈奴汉国第二代国君
23.十六国前赵皇帝(刘曜)——神射手
24.十六国后赵高祖(石勒)——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的少数民族皇帝
25.十六国后赵国太祖(石虎)—残暴、偏激、猜疑
26.十六国前秦宣昭帝(苻坚)—古代三位最杰出的皇帝之一
27.南北朝宋武帝(刘裕)——南朝宋王朝建立者
28.南北朝宋文帝(刘义隆)——有雄图大略的皇帝
29.南北朝南齐高帝(萧道成)——“鱼鳞子”
30.南北朝齐废帝(萧宝卷)—历史上最昏庸、荒淫皇帝
31.南北朝梁武帝(萧衍)—南朝皇帝在位最久的皇帝
32.南北朝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鲜卑骄子
33.南北朝北齐文宣帝(高洋)—历史上最癫狂的皇帝
34.隋文帝(杨坚)——历史上有名的“惧内”皇帝
35.隋炀帝(杨广)——中国历史上名声最差的皇帝
36.唐高祖(李渊)——大唐帝国的奠基人
37.唐太宗(李世民)一一明君的典范
38.唐高宗(李治)——懦弱的皇帝
39.唐中宗(李显)——被3个女人左右的皇帝
40.唐睿宗(李旦)——两次即位继承大统的皇帝
41.武周圣神皇帝(武则天)——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42.唐玄宗(李隆基)——音乐皇帝
43.唐肃宗(李亨)——两耳不闻窗外事
44.唐代宗(李豫)—唐朝第一个以长子身份即位
45.唐德宗(李适)——饱尝战火的洗礼和考验
46.唐顺宗(李诵)——进入太上皇角色最快的皇帝
47.唐宪宗(李纯)——中兴之主
48.唐穆宗(李恒)——纵情享乐终其一生
49.五代十国后梁太祖(朱晃)—五代时期第一个皇帝
50.五代十国后唐庄宗(李存勖)—喜欢唱戏的皇帝
51.五代十国后晋高祖(石敬瑭)—五代时后晋王朝的建立者
52.五代十国后晋出帝(石重贵)—善始未能善终
53.五代十国后汉高祖(刘禺)—后汉王朝的开国皇帝
54.五代十国后周太祖(郭威)—五代时期后周的建立者 55.五代十国后周世宗(柴荣)—五代十国最有作为的帝王
56.五代十国吴武帝(杨行密)—五代十国吴国的建立者
57.五代十国南唐烈祖(李界)—废吴主自立,建南唐
58.五代十国南唐后主(李煜)——亡国之后成词宗
59.五代十国吴越武肃王(钱镏)——“海龙王”
60.五代十国前蜀高祖(王建)——前蜀国的建立者
61.宋太祖(赵匡胤)——北宋王朝的建立者
62.宋真宗(赵恒)——信小人、远贤臣
63.宋仁宗(赵祯)——两宋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64.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契丹民族的英雄
65.辽太宗(耶律德光)——使契丹走向强盛的人
66.辽穆宗(耶律琛)——“睡王”皇帝
67.辽景宗(耶律贤)—辽朝皇帝中比较有作为的皇帝
68.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女真族的民族英雄
69.西夏景宗(李元吴)——中国西夏第一位皇帝
70.元太祖(铁木真)——一代天骄
71.元太宗(窝阔台)——蒙古帝国第二任可汗
72.元世祖(忽必烈)——大元帝国的缔造者
73.元成宗(铁穆耳)——守成之君
74.明太祖(朱元璋)——布衣天子
75.明惠帝(朱允坟)——帝王之旅四年告终
76.明成祖(朱棣)——马上天子
77.明仁宗(朱高炽)——一个平庸老实人
78.明宣宗(朱瞻基)——蟋蟀天子
79.明英宗(朱祁镇)——玩童皇帝
80.明代宗(朱祁钰)——“代替他人当皇帝”
81.明宪宗(朱见深)——糊涂皇帝
82.明武宗(朱厚照)——顽童皇帝
83.明世宗(朱厚熄)——近支即位,承大统
84.明穆宗(朱载重)——平平淡淡才是真
85.明神宗(朱翊钧)——一代英主却背负千古骂名
86.明光宗(朱常洛)——赋予传奇色彩的皇帝
87.明熹宗(朱由校)——木匠皇帝
88.明思宗(朱由检)——历
89.清太祖(努尔哈赤)—开疆扩土、骁勇善战的英雄
90.清太宗(皇太极)——血腥人生
91.清世祖(顺治)——清人关后的第一位皇帝
92.清圣祖(康熙)——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93.清世宗(雍正)——一位扑朔迷离的皇帝
94.清高宗(乾隆)——历史上有名的风流天子
95.清仁宗(嘉庆)——励精图治却未能扭转历史
96.清宣宗(道光)—满清唯一以嫡长子身份即位
97.清文宗(咸丰)—有重整江山之心,却无回天之力
98.清穆宗(同治)—傀儡皇帝
99.清德宗(光绪)—清朝第一位非皇子继承大统
100.末代皇帝(宣统) — 中国最后一帝
十六国:304--439:可分前后二期:前期政权有:蜀(成汉)、汉和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前凉。还有鲜卑拓跋部的‘代’和冉闵的‘魏’不在十六国
内。后期的政权有:后秦、后燕、南燕、北燕、后凉、南凉、西凉、北凉、西秦、
夏。此外还有‘西燕’不在十六国内。
蜀: 303--347 共七个皇帝 建都:成都。
l、李 特 2年
2、李 流 1年。
3、李 雄 30年
4、李 班 l年
5、李 期 3年
6、李 寿 5年
7、李 势 5年。
前赵:304--329 匈奴 建都:平阳(山西临汾) 历五帝
l、刘 渊 6年 2、刘 和 1年 3、刘 聪 8年 4、刘l杰 1年 5、刘 曜 l3年
后赵:319--352 历7帝,羯族人,建都:襄国(河北邢台)。
l、石 勒 l5年 2、石 弘 l年 3、石 虎 l5年 4、石 世 l年 5、石 遵 l年
6、石 祗 ?年 7、冉 闵 3年。
前燕:357--37O 历三帝,鲜卑族,建都:邺(河北临漳)。
l、慕容皝 15年 2、慕容儁 1l年 3、慕容暐 1l年。
前秦:351--394 历六帝,氐族,建都:长安
l、符 健 4年
2、符 生 3年
3、符 坚 27年
4、符 丕 2年
5、苻 登 9年
6、符 荣 l年
前凉:313--376 汉族,历7帝,建都:姑臧。
l、张 茂 5年 2、张 骏 22年 3、张重华 9年 4、张耀灵 l年 5、张 祚 3年
6、张玄靓 9年 7、张天钖 l2年。
后秦:384--4l7 羌族,历3帝,建都:长安。
l、姚 苌 8年 2、姚 真 22年 3、姚 弘 2年。
后燕:384--409 鲜卑族,历5帝,建都:中山。
l、慕容垂 l3年 2、慕容宝 3年 3、慕容盛 3年 4、慕容熙 7年 5、高 云 3年。
南燕:398--4lO 鲜卑族,历二帝,建都:广固(山东益都)。
1、慕容德 7年 2、慕容超 6年。
北燕:409--436 汉族,历二帝,建都:昌黎。
l、冯 跋 22年 2、冯 弘 6年。
后凉:386--4O3 氐族,历四帝,建都:姑臧。
1、吕 光 13年 2、吕 绍 l年 3、吕 篡 1年 4、吕 隆 1年。
南凉:397--4l4 鲜卑族,历三帝,建都:乐都。
l、秃发乌狐 3年 2、秃发利鹿狐 3年 3、秃废傉檀 13年。
西凉:4O0--42O 汉族,历二帝,建都:敦煌。
l、李 暠 17年 2、李 歆 4年。
北凉:397--439 匈奴,历三帝,建都:张掖。
1、段 业 4年 2、沮渠蒙逊 33年 3、沮渠牧犍 7年。
西秦:385--43l 鲜卑族,历四帝,建都:金城(皋兰)。
1、乞伏国仁 3年 2、乞伏乾归 24年 3、乞伏炽磐 l6年 4、乞伏暮末 4年。
夏:4O7--43l 匈奴,历三帝,建都:统葛(陕西横山)。
l、赫连勃勃 19年 2、赫连 昌 4年 3、赫连 定 4年。
王姓,由周朝国姓姬姓演变而来。自上古时期起,夏商周最高的统治者被称为王,王作为姓氏便来源于这个至尊之位,新朝王莽,前蜀的高祖王建、后祖王衍、五代十国的闽国王审知、王延翰、王延钧、王继鹏、王延羲、王延政都姓王。
西汉元帝刘奭,读“是”(shì)音,意为“盛大”。 晋穆帝司马聃,读“耽”(dān)音,意通“耽”。 齐武帝萧赜,读“责”(z?)音,意为“深奥”。 陈文帝陈蒨,读“茜”(qiàn)音,意通“茜”。 文明帝慕容皝,读“晃”(huàng)音,用于人名,无实意。 景昭帝慕容儁,读“俊”(jùn)音,意通“俊”。 景昭帝慕容儁,读“俊”(jùn)音,意通“俊”。 道武帝拓拔珪,读“圭”(guī)音,意通“圭”。 还有就是第一女皇武则天,为自己更名造字,武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