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发现》的观后感 500字 急求!!2011的,不能千遍一律~!
展开全部
1、这是一座具有传奇色彩的大山,它在地球神秘的北纬30度线上,与玛雅古建筑、埃及金字塔等许多业已消失或仅存遗迹的文明奇观共生共荣。它是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的圣地,一个中国版的梵蒂冈、麦加和耶路撒冷。-----------武当山
2500年前,正是一个叫尹喜的道人开启了武当的修道之门。故事也就这样慢慢敞开:五龙祠是武当山有记载的第一座皇家建筑.在历经了宋、元两朝后,它由祠升为观,后成为五龙宫。八百里武当第一次成为了皇帝"告天祝寿"的道场。 因为他和武当道人的共同努力,才有了南岩石殿、古铜殿、古神道和清微宫。武当山因此成为了与正一道本山--龙虎山齐名的道教圣地。在第四集中还讲述了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就是张三丰。公元1552年,嘉靖31年,武当山北麓耸立起一座石牌坊"治世玄岳"。这座由嘉靖题匾的牌坊,无疑使这个皇家道场的地位超越了龙虎山、茅山、青城山等道教名山,跃居于久享盛名的五岳之上,被视作"天下第一名山"。这一年,嘉靖皇帝下令重修武当。武当山因为历代明皇室的尊崇而抵达巅峰时期。
古往今来,八百里武当吸引了众生的目光。他们眷恋着这座大山,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朝拜了千年,他们把内心的虔诚都浓缩在了这幅敬献给南岩玄帝殿的《道通天地》匾额里。 真武信仰漂洋过海,在台湾生根发芽。每年的九月九、三月三,台湾的进香团都会来武当朝拜。这是一座绵延纵横而又大气磅礴的大山,它接纳着不同信仰、不同肤色的芸芸众生。大岳武当,共祈太和。
看完了《问道武当》,让我对原本并不了解的武当山更加了解了,武当山古建筑群还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第三集里的紫霄宫雪景非常的美,还有太子坡,道士们还可以在里面锻炼,太子坡弯弯曲曲的,走在里面什么烦劳好象都没了似的...........
2、观(探索发现-清宫秘档)有感
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衰败的契机是一场局域的国际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从经济学的观点来讲这次战争爆发的原因是当时的国人没有弄清楚伟大的现代货币理论,在清朝的时候,中国以银子为本位制,但是中国不出产银子,是要靠进口的。中国在几百年前,出口丝和茶叶,引进了许多银币,这些银币是从墨西哥经过西班牙进入中国的,而当时英国立法是不允许银子出口的,他们也以银子作本位的。以银子为本位的话,只要银子不够的话,就会发生很大的问题,本来是中国进口了很多银子,到了18世纪末期左右,西班牙不够银子供应。英国商人要来中国买丝绸茶叶,他们没有足够的银子给中国商人,他们把鸦片卖给中国。把鸦片卖给中国后,鸦片很好卖,自此之后中国的银子开始流失,进口的银子就少了。林则徐后来分析,中国人抽鸦片导致中国贫穷,林爷爷的理论差强人意的说。比较合理的理论是银子出口,货币流通量减少,引起收缩。当时中国如果懂得改变货币制度的话,或许历史会改变。。。。。
3、2.《探索·发现》的观后感
在电视里看了CCTV-10的《探索·发现》节目,讲的是湖南里耶出土秦简的经历和后续研究,我记得几年前的暑假在家的时候,中午的新闻30分经常播放一些考古方面的新闻,其中就有里耶发掘出两万多枚秦简的轰动性消息,当时就对这个消息非常感兴趣,因为在里耶秦简出土之前,全国各地出土的秦简总计也才几百枚,这两万多枚秦简记录的信息足以重写一个朝代的历史,所以这一期节目引起了我强烈的兴趣,可惜央视的节目是分几天播出的,后面播出的时段我正好要上班,错过了,郁闷之下,在水木上向著名的DVDRW买了包括央视《探索·发现》在内的100张DVD数千部科学探索纪录片,昨天邮包终于到了,看着上面清华大学邮局的邮戳,感觉挺亲切的。
但在这些DVD里面却没找到关于里耶秦简的那一期节目,估计是播出时间太近,DVDRW还没来得及收藏,不过其他节目也一样引起了的兴趣,今天花了两个多小时,看完了《中国史话》的第一期节目《寻找失落的年表》,非常的震撼,想写观后感了。
中学时历史学得不错,至今仍记得书上说公元前841年的“共和元年”是中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开始,相信很多人也都还记得与之相连的“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个典故,而更早的历史,确切年代就已经模糊了,而《寻找失落的年表》里介绍的,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进行的夏商周断代工程通过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化学家和天文学家的通力配合,找到了西周建立也就是武王伐纣的确切年份,公元前1046年,并以这个为标尺,得到了夏和商的大致建立年份(公元前2070和公元前1600),我立即上网查现在的中学历史课本,果然,上面清清楚楚写着:
约前2070年 夏朝建立 禹
约前1600年 汤灭夏,商朝建立 商王汤
约前1300年 盘庚迁殷 商王盘庚
前1046年 牧野之战,西周建立 周武王(姬发)
前771年 西周灭亡 周幽王
而记得十几年前我使用的历史课本里,武王伐纣只能用“约公元前11世纪中叶”这样模糊的语言来记录,看来夏商周断代工程真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它至少将中国历史的确切坐标向前推进了两百年,并大大缩小了之前一千年中历史事件的年代误差。
红茶来宿舍找我,看见我正在看这种历史记录片,大为不解,他说“这有什么意思啊,现在过得好不就行了,几千年前的事,知道得这么精确有什么意思?”
我一时找不出话来回答或者反驳他,是啊,确定了武王伐纣的年份于我们的生活真的没有什么影响,它既不会增长GDP,也不会在现代人里面掀起什么风波,现在手捧着新的历史教材上课的孩子,可能根本不会知道,十年前的课本上,中国历史还只能精确到公元前841年……但是,我仍然为这个变化而激动着,在我心里,如果几千年以后,我们的后人只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在约公元二十世纪中叶,那么我们这几代人的存在和留下的痕迹无疑会模糊很多。
在记录片里看到那些白发苍苍的考古学、历史学教授们,油然而生一种敬仰之情,他们的成绩或许仍然存在很多争议,也许下一次出土的某些文物又将推翻他们的结论,但他们的努力一定是有价值的,哪怕仅仅是为了公元前1046这一个数字
退出光盘,回味刚才节目的内容,历史学,天文学,化学,这些都曾经是我非常感兴趣的学科,还记得五岁那年,还没有上学之前,外公问我的志向,我回答的是“清华历史系”,年幼的我并不知道那时清华已经没有历史系,后来自己也选择了理科慢慢远离了历史,但今天看完这个纪录片之后,竟隐约感觉和20年前那种对历史、对知识的向往相似,如果那时我能看到这些丰富而生动科学纪录片,那是多好的科学启蒙,也许我的人生将是完全不同的轨迹,也许我现在做的将是更有意义和价值,也更适合自己性格的工作……现实中是没有也许的,天亮以后还要上班,还要重复我那体力劳动的意义大于脑力劳动的工作。
希望我能遇见一个热爱科学与探索的孩子,能把这些dvd送给他,让我儿时的梦想可以延续……
2-2《探索与发现》观后感
我怀着敬佩之情,看完了《探索与发现之秦始皇陵》。这一集大概讲的是:秦始皇赢政为了显得自已功高天下,前后一共用了130万人民和工匠来兴建自己的陵墓。介绍了秦始皇陵的地宫经及兵马俑的事。
秦始皇陵的地宫有18万平方米,中心点的深度约为30米,就像是一座宏伟的地下宫城。地宫里以水银灌为大江大海,以鱼油为蜡烛求明。地宫里还收藏着许多奇珍异宝,而且有机关,为防盗墓。墓室位于地宫中央,高15米,大小相当于一个标准的足球场。国际历史学家都说:“埃及的金字塔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上陵墓,中国的秦始皇陵的地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陵墓。”
举世闻名的兵马俑是地宫的守卫。整个地宫一共有3个兵马俑坑。一号兵马俑坑是一个长方形,总面积为14260平方米,是三个兵马俑坑中面积最大的俑坑。一号兵马俑坑多为武士俑。武士俑高1.7米左右,体格健壮,手持兵器。二号兵马俑坑是一个尺形,总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坑中的兵马俑是一支特殊部队,有战车,骑兵、步兵、驽兵。每个兵马俑都是身材魁梧,目光炯炯。三号兵马俑坑是凹字形,总面积约为520平方米,有武士俑68个,就像是一个统领三军的指挥部,可惜遭到了严重的人为破坏。
看完后,我感受到了秦始皇陵它的宏伟,它的奢华,它的玄妙。它是130万人民劳动的结晶,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的象征!
3.探索发现之王羲之观后感
看过关于王羲之的片子,他的一生是那样的坎坷而有意义,他追求的一种人生洒脱的境界是世人可望而不可及的。他的洒脱、他的高傲都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他有这个资本,而以他的书法造诣,被世人称为“书圣”也是理所当然的。
灰暗的画面配上精彩的解说,这使得原本没有颜色的银屏瞬间变得亮丽、光彩四色。对于观众来说,这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这是一种内在的魅力。就如一个演说者,也许她长得并不出众,但是当她站在舞台的时候,为什么会让人觉得她在“发光”呢?那也许是她内在的自信和从容在散发着的魅力吧。而王羲之在当官后又弃官回归大自然,不为名利、虚荣所累及,这也是他对生活、对人生的责任,他宁愿放弃官名,因为在官场上他看不到他存在的人生价值,这就是他的从容。
《兰亭序》的创作是他一生最显著的成就,为后人留下了思考和学习的方向,也是历史的一个伟大遗留,从这篇他用真情和生命写下的对大自然的依恋和敬佩可以看出他向往大自然的熊熊生命的成长,没有官场间争斗的气息,没有人际间交往的污浊空气,闻着大自然洁净的空气是那么的令人舒畅,而它的心胸却是那样的宽广。唐太宗会特别喜爱《兰亭序》不仅仅是看到了王羲之的书法造诣,也许更喜爱的是他的书法灵魂,他的人生追求和对大自然的清新空气的向往。
探索·发现真的是个好的栏目,它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历史的解答,也是历史的问题,从中我也学到了很多,以前从不看这些纪录片的的,总是把时间消耗在那些肥皂剧上,感觉很惭愧。
4、探索发现之读后感
--------------------------------------------------------------------------------
作者:刘圣杰
宇宙的浩瀚与渺小 ,自然的力量与博大,未知的扑朔与迷团,人类的文明与发展。世界总有揭示不开的神秘面纱。人类的探索与发现且显的迫不及待和束手无策。从宇宙的星系运动到原子团的机构,从人类文明的起源到发展,万物似乎都有着自然的规律和神秘。原始生命的进化,原始元素的组合,从原始信奉信仰到心灵与思想,始与原始而又终与无知,这一切都不可认知本质和神秘。宇宙的浩瀚中有人类以外的智慧星球?自然的力量无尽无穷就像时间与空间的无限?它们对于文明而言无始无终但又可遵可循?谁可以计算出世界的质量与能量?物体的有形与能量的无形他们之间存在转换和转移?时间和空间可以扭曲或分离?这一切都显的神秘和奇妙。
也许人类的探索最终会以叹为观止而停止。因为我们知道的越多那么我们不知道的就更多。在神奇的未知世界我们能作些什么呢,除了追求探索与发现。可是更多的人是在已知中为了我们的“现实”而奋斗,我们每天工作与休息,追自己的目标与理想。我们尽可能多的用我们的知识或所知来完成我们的事业和生活,而不在考虑世界的本质。我们用知识禁锢我们的探索,我们的思想变的越来越规则化。更多的人教育孩子过马路要看红绿灯,而不曾想过孩子为什么可以把苹果纵向切成漂亮的五角星。人们一直在追求豁达的心态,或许我们有时候也应该打开豁达的思想,抛弃所有“已知”的束缚,用“无知”去探索未知的世界。这样可能对我们的事业或生活有着意想不到的乐趣。
2500年前,正是一个叫尹喜的道人开启了武当的修道之门。故事也就这样慢慢敞开:五龙祠是武当山有记载的第一座皇家建筑.在历经了宋、元两朝后,它由祠升为观,后成为五龙宫。八百里武当第一次成为了皇帝"告天祝寿"的道场。 因为他和武当道人的共同努力,才有了南岩石殿、古铜殿、古神道和清微宫。武当山因此成为了与正一道本山--龙虎山齐名的道教圣地。在第四集中还讲述了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就是张三丰。公元1552年,嘉靖31年,武当山北麓耸立起一座石牌坊"治世玄岳"。这座由嘉靖题匾的牌坊,无疑使这个皇家道场的地位超越了龙虎山、茅山、青城山等道教名山,跃居于久享盛名的五岳之上,被视作"天下第一名山"。这一年,嘉靖皇帝下令重修武当。武当山因为历代明皇室的尊崇而抵达巅峰时期。
古往今来,八百里武当吸引了众生的目光。他们眷恋着这座大山,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朝拜了千年,他们把内心的虔诚都浓缩在了这幅敬献给南岩玄帝殿的《道通天地》匾额里。 真武信仰漂洋过海,在台湾生根发芽。每年的九月九、三月三,台湾的进香团都会来武当朝拜。这是一座绵延纵横而又大气磅礴的大山,它接纳着不同信仰、不同肤色的芸芸众生。大岳武当,共祈太和。
看完了《问道武当》,让我对原本并不了解的武当山更加了解了,武当山古建筑群还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第三集里的紫霄宫雪景非常的美,还有太子坡,道士们还可以在里面锻炼,太子坡弯弯曲曲的,走在里面什么烦劳好象都没了似的...........
2、观(探索发现-清宫秘档)有感
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衰败的契机是一场局域的国际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从经济学的观点来讲这次战争爆发的原因是当时的国人没有弄清楚伟大的现代货币理论,在清朝的时候,中国以银子为本位制,但是中国不出产银子,是要靠进口的。中国在几百年前,出口丝和茶叶,引进了许多银币,这些银币是从墨西哥经过西班牙进入中国的,而当时英国立法是不允许银子出口的,他们也以银子作本位的。以银子为本位的话,只要银子不够的话,就会发生很大的问题,本来是中国进口了很多银子,到了18世纪末期左右,西班牙不够银子供应。英国商人要来中国买丝绸茶叶,他们没有足够的银子给中国商人,他们把鸦片卖给中国。把鸦片卖给中国后,鸦片很好卖,自此之后中国的银子开始流失,进口的银子就少了。林则徐后来分析,中国人抽鸦片导致中国贫穷,林爷爷的理论差强人意的说。比较合理的理论是银子出口,货币流通量减少,引起收缩。当时中国如果懂得改变货币制度的话,或许历史会改变。。。。。
3、2.《探索·发现》的观后感
在电视里看了CCTV-10的《探索·发现》节目,讲的是湖南里耶出土秦简的经历和后续研究,我记得几年前的暑假在家的时候,中午的新闻30分经常播放一些考古方面的新闻,其中就有里耶发掘出两万多枚秦简的轰动性消息,当时就对这个消息非常感兴趣,因为在里耶秦简出土之前,全国各地出土的秦简总计也才几百枚,这两万多枚秦简记录的信息足以重写一个朝代的历史,所以这一期节目引起了我强烈的兴趣,可惜央视的节目是分几天播出的,后面播出的时段我正好要上班,错过了,郁闷之下,在水木上向著名的DVDRW买了包括央视《探索·发现》在内的100张DVD数千部科学探索纪录片,昨天邮包终于到了,看着上面清华大学邮局的邮戳,感觉挺亲切的。
但在这些DVD里面却没找到关于里耶秦简的那一期节目,估计是播出时间太近,DVDRW还没来得及收藏,不过其他节目也一样引起了的兴趣,今天花了两个多小时,看完了《中国史话》的第一期节目《寻找失落的年表》,非常的震撼,想写观后感了。
中学时历史学得不错,至今仍记得书上说公元前841年的“共和元年”是中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开始,相信很多人也都还记得与之相连的“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个典故,而更早的历史,确切年代就已经模糊了,而《寻找失落的年表》里介绍的,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进行的夏商周断代工程通过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化学家和天文学家的通力配合,找到了西周建立也就是武王伐纣的确切年份,公元前1046年,并以这个为标尺,得到了夏和商的大致建立年份(公元前2070和公元前1600),我立即上网查现在的中学历史课本,果然,上面清清楚楚写着:
约前2070年 夏朝建立 禹
约前1600年 汤灭夏,商朝建立 商王汤
约前1300年 盘庚迁殷 商王盘庚
前1046年 牧野之战,西周建立 周武王(姬发)
前771年 西周灭亡 周幽王
而记得十几年前我使用的历史课本里,武王伐纣只能用“约公元前11世纪中叶”这样模糊的语言来记录,看来夏商周断代工程真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它至少将中国历史的确切坐标向前推进了两百年,并大大缩小了之前一千年中历史事件的年代误差。
红茶来宿舍找我,看见我正在看这种历史记录片,大为不解,他说“这有什么意思啊,现在过得好不就行了,几千年前的事,知道得这么精确有什么意思?”
我一时找不出话来回答或者反驳他,是啊,确定了武王伐纣的年份于我们的生活真的没有什么影响,它既不会增长GDP,也不会在现代人里面掀起什么风波,现在手捧着新的历史教材上课的孩子,可能根本不会知道,十年前的课本上,中国历史还只能精确到公元前841年……但是,我仍然为这个变化而激动着,在我心里,如果几千年以后,我们的后人只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在约公元二十世纪中叶,那么我们这几代人的存在和留下的痕迹无疑会模糊很多。
在记录片里看到那些白发苍苍的考古学、历史学教授们,油然而生一种敬仰之情,他们的成绩或许仍然存在很多争议,也许下一次出土的某些文物又将推翻他们的结论,但他们的努力一定是有价值的,哪怕仅仅是为了公元前1046这一个数字
退出光盘,回味刚才节目的内容,历史学,天文学,化学,这些都曾经是我非常感兴趣的学科,还记得五岁那年,还没有上学之前,外公问我的志向,我回答的是“清华历史系”,年幼的我并不知道那时清华已经没有历史系,后来自己也选择了理科慢慢远离了历史,但今天看完这个纪录片之后,竟隐约感觉和20年前那种对历史、对知识的向往相似,如果那时我能看到这些丰富而生动科学纪录片,那是多好的科学启蒙,也许我的人生将是完全不同的轨迹,也许我现在做的将是更有意义和价值,也更适合自己性格的工作……现实中是没有也许的,天亮以后还要上班,还要重复我那体力劳动的意义大于脑力劳动的工作。
希望我能遇见一个热爱科学与探索的孩子,能把这些dvd送给他,让我儿时的梦想可以延续……
2-2《探索与发现》观后感
我怀着敬佩之情,看完了《探索与发现之秦始皇陵》。这一集大概讲的是:秦始皇赢政为了显得自已功高天下,前后一共用了130万人民和工匠来兴建自己的陵墓。介绍了秦始皇陵的地宫经及兵马俑的事。
秦始皇陵的地宫有18万平方米,中心点的深度约为30米,就像是一座宏伟的地下宫城。地宫里以水银灌为大江大海,以鱼油为蜡烛求明。地宫里还收藏着许多奇珍异宝,而且有机关,为防盗墓。墓室位于地宫中央,高15米,大小相当于一个标准的足球场。国际历史学家都说:“埃及的金字塔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上陵墓,中国的秦始皇陵的地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陵墓。”
举世闻名的兵马俑是地宫的守卫。整个地宫一共有3个兵马俑坑。一号兵马俑坑是一个长方形,总面积为14260平方米,是三个兵马俑坑中面积最大的俑坑。一号兵马俑坑多为武士俑。武士俑高1.7米左右,体格健壮,手持兵器。二号兵马俑坑是一个尺形,总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坑中的兵马俑是一支特殊部队,有战车,骑兵、步兵、驽兵。每个兵马俑都是身材魁梧,目光炯炯。三号兵马俑坑是凹字形,总面积约为520平方米,有武士俑68个,就像是一个统领三军的指挥部,可惜遭到了严重的人为破坏。
看完后,我感受到了秦始皇陵它的宏伟,它的奢华,它的玄妙。它是130万人民劳动的结晶,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的象征!
3.探索发现之王羲之观后感
看过关于王羲之的片子,他的一生是那样的坎坷而有意义,他追求的一种人生洒脱的境界是世人可望而不可及的。他的洒脱、他的高傲都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他有这个资本,而以他的书法造诣,被世人称为“书圣”也是理所当然的。
灰暗的画面配上精彩的解说,这使得原本没有颜色的银屏瞬间变得亮丽、光彩四色。对于观众来说,这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这是一种内在的魅力。就如一个演说者,也许她长得并不出众,但是当她站在舞台的时候,为什么会让人觉得她在“发光”呢?那也许是她内在的自信和从容在散发着的魅力吧。而王羲之在当官后又弃官回归大自然,不为名利、虚荣所累及,这也是他对生活、对人生的责任,他宁愿放弃官名,因为在官场上他看不到他存在的人生价值,这就是他的从容。
《兰亭序》的创作是他一生最显著的成就,为后人留下了思考和学习的方向,也是历史的一个伟大遗留,从这篇他用真情和生命写下的对大自然的依恋和敬佩可以看出他向往大自然的熊熊生命的成长,没有官场间争斗的气息,没有人际间交往的污浊空气,闻着大自然洁净的空气是那么的令人舒畅,而它的心胸却是那样的宽广。唐太宗会特别喜爱《兰亭序》不仅仅是看到了王羲之的书法造诣,也许更喜爱的是他的书法灵魂,他的人生追求和对大自然的清新空气的向往。
探索·发现真的是个好的栏目,它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历史的解答,也是历史的问题,从中我也学到了很多,以前从不看这些纪录片的的,总是把时间消耗在那些肥皂剧上,感觉很惭愧。
4、探索发现之读后感
--------------------------------------------------------------------------------
作者:刘圣杰
宇宙的浩瀚与渺小 ,自然的力量与博大,未知的扑朔与迷团,人类的文明与发展。世界总有揭示不开的神秘面纱。人类的探索与发现且显的迫不及待和束手无策。从宇宙的星系运动到原子团的机构,从人类文明的起源到发展,万物似乎都有着自然的规律和神秘。原始生命的进化,原始元素的组合,从原始信奉信仰到心灵与思想,始与原始而又终与无知,这一切都不可认知本质和神秘。宇宙的浩瀚中有人类以外的智慧星球?自然的力量无尽无穷就像时间与空间的无限?它们对于文明而言无始无终但又可遵可循?谁可以计算出世界的质量与能量?物体的有形与能量的无形他们之间存在转换和转移?时间和空间可以扭曲或分离?这一切都显的神秘和奇妙。
也许人类的探索最终会以叹为观止而停止。因为我们知道的越多那么我们不知道的就更多。在神奇的未知世界我们能作些什么呢,除了追求探索与发现。可是更多的人是在已知中为了我们的“现实”而奋斗,我们每天工作与休息,追自己的目标与理想。我们尽可能多的用我们的知识或所知来完成我们的事业和生活,而不在考虑世界的本质。我们用知识禁锢我们的探索,我们的思想变的越来越规则化。更多的人教育孩子过马路要看红绿灯,而不曾想过孩子为什么可以把苹果纵向切成漂亮的五角星。人们一直在追求豁达的心态,或许我们有时候也应该打开豁达的思想,抛弃所有“已知”的束缚,用“无知”去探索未知的世界。这样可能对我们的事业或生活有着意想不到的乐趣。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