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定力量训练计划
如何制定力量训练计划
一、制定无氧训练计划的原则
(一)专项性原则(Specificity)
训练计划的制定必须满足专项需求;运动项目具有自己的特点,对运动能力的需求也不相同,在制定训练计划时,练习的内容要尽可能地贴近实际运动情况。例如,篮球和排球运动员,在实际运动中经常起跳,在制定训练计划时就要注意发展腿部蹬伸的力量,以提高弹跳能力。永远不要训练运动员做与他们的比赛无关的练习内容,就象长跑对于举重运动员是无效的。
(二)超负荷原则(Overload)
这条原则决定你究竟应该进行多重负荷的力量练习。训练负荷强度要大于运动员所能适应的强度。在训练中,制定的符合总是要略高于运动员所能完成的强度,这样才能刺激机体去适应更高的负荷,如果总是能够完成计划的负荷强度,说明计划制定的负荷偏低,不足以最大限度地刺激机体向更高的水平发展。以过轻的负荷进行训练是毫无意义的。超负荷原则是所有训练原则中最重要的一条。
(三)渐进性原则(Progression)
训练量和训练强度在一个完整的训练周期中要保持持续增加。只有保持负荷不断增加,才能保持身体能力不断地提高,形成更高水平的适应。如果总是保持训练计划不变,那么在运动员对计划产生适应以后,继续进行同样的训练将不会对运动员身体形成刺激,能力的增长将出现平台现象,停滞不前。
二、制定训练计划的步骤
在遵循上述一般性原则的基础上,制定训练计划需要分5个步骤完成。
第一步:需求分析。这意味着要对运动员进行测试。通过测试,可以了解运动员的力量、速度、柔韧性等等素质,了解运动员目前存在的不足,为制定有效的训练计划提供依据。通过需求分析,可以确定练习的内容、训练要达到的.目标。需求分析分两项:
(一)评估运动项目的需求、项目的专项特点
1、技术动作分析——肢体运动情况及运动所涉及的肌肉;
2、生理学分析——运动所需的能量代谢系统,爆发力-力量-耐力需要不同的供能系统维持运动;
3、伤病分析——运动项目常见的关节、肌肉损伤类型、损伤发生的机理;此外还要注意性别差异,女运动员比男性损伤的几率更高。
举例说明:冰球和网球不同
上肢运动方式——冰球是下手,网球上手运动为主;
下肢运动情况——根据不同场地(冰面和草、土场),滑行和奔跑移动;
运动时间长度——冰球可能要持续几分钟甚至更长,网球每回合持续约6秒钟;
伤病发生部位——冰球膝、踝损伤为主,网球以肩、肘损伤居多。
(二)运动员当前运动能力评估
1、训练历史——通过训练史分析,可以评估运动员进行力量练习的技巧;包括进行力量训练的年限、训练种类、训练长度、训练强度和练习的技巧(负重练习动作准确性、技巧性)。
2、身体测试——评价运动员力量现状、薄弱环节;
身体测试的项目包括:
绝对力量(Strength) 1RM
柔韧性(Flexibility) 关节活动度
爆发力(Power) 短时间最大力量
速度(Speed) 移动速度
身体成份(Body composition) 身体脂肪含量
肌肉耐力(Muscle endurance) 重复完成负重练习的能力
心血管耐力(Cardiovascular endurance)
上述测试既可以在实验室进行,也可以在运动场上进行。相比较而言,在运动场上进行的测试比在实验室里进行更有效,也更为教练员所欢迎。
(三)力量练习的种类
1、核心练习(Core exercises) ――包含大肌肉群的多关节力量练习,这种练习一定是多关节运动,如卧推、蹬腿、下拉、划船器练习等;
2、辅助性练习(Assistance exercises)――小肌肉群、单关节练习单关节运动,如屈肘、伸膝练习等;
3、结构性练习(Structural exercises)――最重要的练习类型,所有的运动都需要进行结构性练习,结构性练习包含两个特征:①负荷作用于脊柱(站立姿势) ②快速发力,发展爆发力
(四)练习方式的选择
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练习经验/经历;
练习器材;
用于力量训练的时间;
针对性(专项性),尽量与专项动作结构接近。
举例:负重下蹲分四种:
半蹲 大腿与地面成45度角
平行下蹲1 股二头肌与地面平行
平行下蹲2 股四头肌与地面平行
全蹲 最大限度下蹲
选择何种负重下蹲取决于专项特点。
(五)练习顺序:
1、爆发力练习
2、核心力量练习、结构性练习
3、辅助练习
三、常规练习程序举例
*推、拉练习交替进行,如上推/下拉;(这种练习方式可以使涉及的肌肉得到休息)
*上、下肢交替进行――更多的休息时间
*超级组合――结合两种练习,分别刺激同一关节对抗肌群(不同关节练习交替进行,无间歇)如伸/屈膝
*两种练习刺激同一块肌肉(高水平运动员适用)无间歇,如卧推/十字下拉;
第一步:训练目标
1、爆发力――最重要的目标,所有的运动都需要爆发力;
2、力量――最大力量
3、肌肉肥大――增加肌肉体积
4、肌肉耐力――多重复次数
第二步:训练的频率
训练的频率指每周进行力量训练的次数。
训练频率与运动员的训练水平有关:低水平、新手一周最多 2-3 次,高水平运动员可以安排 5-6 次。
根据训练目标,按以下频率安排:
发展爆发力 1-2 次/周
发展力量 3-4 次/周
肌肉肥大 4-6 次/周
发展耐力 5-7 次/周
在一个训练周期中,这四种频率按从小到大的强度顺序进行:耐力-肥大-力量-爆发力,原则上赛前两周安排爆发力训练,两周时间作为运动员恢复期,以使运动员达到最佳竞技状态进行比赛。
假设以月为周期,比赛时间为目标:
赛前 18-14 周 耐力 5-7 次/周
赛前 14-10 周 肌肉肥大 4-6 次/周
赛前 10-6 周 力量训练 3-4 次/周
赛前 6-2 周 爆发力训练 1-2 次/周
周期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安排训练频率时要考虑:
尽可能多的恢复时间;
所处的阶段――比如球类项目的联赛,赛季内只练爆发力,赛季外四种素质都要练;
负荷强度等级――二者之间负相关;
训练年限――高水平最大 5-7 次/周,低水平 2-3 次/周;
第三步:训练的负荷强度
力量训练所要完成的负荷重量。强度是训练计划的核心。训练强度用占最大力量(1RM)的百分比来表示。1RM 表示人体仅能完成一次的负荷重量。最大力量是在第一步需求分析中的测试中得到的,不完成前面所提到的测试,就不可能知道最大力量,也就无法制定合理的负荷安排。准确测试最大力量仅用于优秀运动员,一般运动员不进行最大力量测试,可用 5RM 左右力量推算 1RM 重量。
制定负荷以占最大力量(1RM)的百分比表示,不同的训练目标有不同的负荷:
爆发力训练 85-95%
力量训练 75-85%
肌肉肥大训练 60-80%
肌肉耐力训练 <60%
举例:负荷安排,以一个四月周期,每月四周,每月进行一种 En-Hy-St-Power,每月递增负荷(参照上面的百分比,最后一周降至第二周水平进行恢复)训练的频率与负荷强度呈负相关:频率增加,负荷降低;频率降低,负荷增加。
训练量包括练习的次数和组数。训练量与负荷强度呈负相关。
根据训练目标:
爆发力训练 1-2 组,1-4 次
最大力量训练 3-4 组,4-8 次
肌肉肥大训练 4-6 组,8-12 次
肌肉耐力训练 5-7 组,12-15 次
第四步:间歇时间
间歇指各组之间的间歇时间。
间歇时间主要取决于力量训练的目标:(括号内为训练时间与间歇时间比例,与绝对时间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应用)
爆发力训练 4-6 分钟(1:5)
力量训练 2-3 分钟(1:3)
肌肉肥大训练 30-90 秒(1:2)
肌肉耐力训练 < 30 秒(1:1)
调整和递增
计划中的调整为恢复提供了时间。
在制定计划时安排调整阶段,就形成了一个训练周期
调整——大负荷后安排较小的负荷。
当运动员完成计划的负荷,增加负荷或运动量。
完成组数和次数不是目标,超负荷原则才是目的,当能够完成计划负荷的次数和组数时,说明运动员对负荷已经适应,应提高负荷强度。最好的训练计划应该是:运动员完成计划有一点困难,总是稍稍低于计划要求的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