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枯病如何防治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马铃薯立枯病由于发生的部位不同所表现的症状也不一样,又称为黑痣病(黑色粗皮病)和茎溃疡病。是一种发生严重的土传病害。马铃薯幼芽受害最为严重,在芽上产生黑褐色病斑,病斑逐渐扩大,使组织坏死。幼根、根毛和匍茎受害,也表现为黑褐色的病斑组织坏死。茎部受害,可伤及导管系统,造成植株萎蔫,最后植株死亡。由于病苗大多直立而枯死,故称为立枯病。块茎受伤会出现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突出的黑斑块,故称黑痣病。
防治方法:实行轮作,与非寄主作物实行3~5年轮作;使用脱毒不带病的健康种薯;土壤消毒,用五氯硝基苯进行药物消毒;用40%的拌种双或拌种灵可湿性粉剂、50%的苯来特可湿性粉剂,以种薯重量的0.2%拌种。也可用25%的甲霜灵可湿性粉剂与70%的代森锰锌或湿性粉剂以9∶1混合,再加1500倍的水浸种,待风干后播种。田间发病时,可用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洒防治,每周1次,共喷2~3次。
防治方法:实行轮作,与非寄主作物实行3~5年轮作;使用脱毒不带病的健康种薯;土壤消毒,用五氯硝基苯进行药物消毒;用40%的拌种双或拌种灵可湿性粉剂、50%的苯来特可湿性粉剂,以种薯重量的0.2%拌种。也可用25%的甲霜灵可湿性粉剂与70%的代森锰锌或湿性粉剂以9∶1混合,再加1500倍的水浸种,待风干后播种。田间发病时,可用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洒防治,每周1次,共喷2~3次。
农博士复混肥
2024-10-30 广告
2024-10-30 广告
松材线虫病是一种毁灭性的森林虫害,它会导致大量松树枯死,对松林资源、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该病传播速度快,自1982年传入我国以来,已迅速扩散至全国14个省(市、区)。松材线虫病已给我国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生态损失,影响了森林资源的...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农博士复混肥提供
展开全部
1.立枯病的症状
患病部位初为水溃状,在一个育苗容器内一旦有幼苗发病,很快就会蔓延全盆,继而呈暗绿色,凹陷变细,根部变黑枯死。
病菌在土壤表层最多,土壤带菌是立枯病发作的主要原因。土温在20°C以上,土壤潮湿、黏重,当幼苗出土后遇雨水时常发生。
另外,苗株过密造成幼苗徒长,或温度低幼苗生长不良,均易发病。光照不足,通风不良,幼苗生长衰弱,也易发病,且多年连作地发病严重。
2.立枯病的防治办法
对于立枯病的防治要采取栽培管理、药剂消毒和精心养护相结合的措施。
土壤消毒是重要的防治措施,常用的土壤消毒剂有五气硝基苯、福尔马林等。种子应事先用浓度为1%~2%的福尔马林浸20分钟,或用50%代森猛锌500倍液浸种10分钟,或将生石灰放入100-200倍水中检拌成石灰乳,待石灰沉淀后取上层的澄清液浸种30分钟。
另外,可试用生物制剂木霉菌,按土重的0.2%用量拌入土壤后再种植;或者使用五氯硝基苯8克制成药土,铺盖土表厚1厘米左右。
种苗出土 20天左右,应严格控制浇水,适当通风,是防治立枯病的关键。苗床要施用充分腐熟的肥料,底水要充足,避免刚出苗就浇水,或刚扦插小苗就马上浇水。平时要控制浇水,不使土壤过湿。
患病部位初为水溃状,在一个育苗容器内一旦有幼苗发病,很快就会蔓延全盆,继而呈暗绿色,凹陷变细,根部变黑枯死。
病菌在土壤表层最多,土壤带菌是立枯病发作的主要原因。土温在20°C以上,土壤潮湿、黏重,当幼苗出土后遇雨水时常发生。
另外,苗株过密造成幼苗徒长,或温度低幼苗生长不良,均易发病。光照不足,通风不良,幼苗生长衰弱,也易发病,且多年连作地发病严重。
2.立枯病的防治办法
对于立枯病的防治要采取栽培管理、药剂消毒和精心养护相结合的措施。
土壤消毒是重要的防治措施,常用的土壤消毒剂有五气硝基苯、福尔马林等。种子应事先用浓度为1%~2%的福尔马林浸20分钟,或用50%代森猛锌500倍液浸种10分钟,或将生石灰放入100-200倍水中检拌成石灰乳,待石灰沉淀后取上层的澄清液浸种30分钟。
另外,可试用生物制剂木霉菌,按土重的0.2%用量拌入土壤后再种植;或者使用五氯硝基苯8克制成药土,铺盖土表厚1厘米左右。
种苗出土 20天左右,应严格控制浇水,适当通风,是防治立枯病的关键。苗床要施用充分腐熟的肥料,底水要充足,避免刚出苗就浇水,或刚扦插小苗就马上浇水。平时要控制浇水,不使土壤过湿。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