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朝搞不定蒙古,清朝却能让蒙古彻底臣服?

 我来答
鲜活且善良丶桃花654
游戏玩家

2022-07-16 · 游戏我都懂点儿,问我就对了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1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9.1万
展开全部

不仅仅是明朝,历朝历代除了原本就出身于草原的王朝,其他的中原王朝大多都对于北方草原的边患疲于应付,强的时候猛打一顿,更多时候处于防守乃至于被袭扰的状态。

汉朝有匈奴,南北朝有柔然,隋唐有突厥,宋朝先后出现契丹、女真与蒙古,尤其是蒙古崛起之后,入主中原建立起元王朝,只不过并没有维持多久。

明朝建立以后攻破元大都,但元朝皇室北遁,并未被根本铲除,称作北元。

而后的蒙古,主要分成瓦剌、鞑靼与兀良哈三大部分,在其内部还分成诸多的小部族,可就算是这样的蒙古,始终都是明朝的一个心腹大患。

明朝两百多年,对于北方的这个巨大威胁一直都感到头疼。

最艰难的还是英宗时代,皇帝直接被瓦剌俘虏,瓦剌大军直接攻到了京城外围,虽然最后也算是有惊无险,但蒙古的问题长期都没能得到妥善的解决。

然而到了清朝的时候,威胁中原上千年的漠北突然就消停了,甚至于愈发衰落不成气候。

清朝能驯服蒙古而明朝不能,关键在于一个会用软刀子,另一个只会来硬的。



明朝无法解决蒙古问题

在古代的大一统王朝当中,明朝是极其罕见从南往被打的一个,这十分难得,但是明朝虽然驱逐了元朝,可其有着先天不足,无法真正应对北方的边患。

说起明代的防御体系,不得不说的就是明朝的卫所制。

明朝在各地建立了大量的卫所,这有点类似于唐朝时代的府兵制,不过明朝的卫所与唐朝的府兵有个极其显著的不同,那就是士兵的属性。

唐朝的府兵更像是屯兵之下的自耕农,他们战争时期是士兵,但平时并不受约束,所以太平时期生产的积极性很高,唐朝的府兵也比较成功。

然而明朝的卫所制之下,军户身份世代世袭无法改变,而且他们只能生活在固定范围,田地还归于卫所不归自己,这么一来就造成了很多的问题。

明朝后期大量卫所出现田地兼并,军户被欺压奴役,导致军户出逃与战斗力剧减,朝廷只能贴钱养卫所,但这又造成了巨大财力负担,而且军队的战斗力仍旧没得到提升。



刚开始的时候,倒是也没什么,朱元璋乃至于朱棣时期,明朝的卫所制虽然很多问题,但明初保留下来的强悍仍旧在,这才有了洪武、永乐时期多次的北伐。

但接二连三的北伐,也把明朝的精锐损失得七七八八,尤其靖难之变中,为了夺权的朱棣抽调大量北方精锐,导致明朝北界内撤,对于蒙古的防御也愈发虚弱。

蒙古虽然整体上人数不多,力量不强,但蒙古铁骑的机动性非常强,他们化整为零,对明朝往往采取游击战,而这种消耗是明朝很难承受的。

明朝的北伐往往是大规模的,可组织大兵团作战,后勤是巨大的难题。

蒙古对付明朝,一般就是敌疲我打,敌进我退,反正蒙古人习惯了游牧,与明朝出兵巨大的成本比起来,蒙古对明朝的袭扰作战,要容易很多。

永乐时代的北伐成效并不算多明显,鞑靼没被平定,反而让瓦剌做大,而且明朝也因此消耗极其巨大,所以到了宣宗时期明朝全面战略收缩,下西洋停止,同时从安南撤军。



明英宗时期,发生了著名的土木堡之变,这个时候北方强悍的瓦剌直接将明英宗俘虏,而且经过英宗的这么折腾,明朝的三大营与大量的精锐,全都消耗殆尽。

北京保卫战获得成功,但是在此之后,明朝的军力,已经很难再大规模去对付蒙古。

更何况,明朝自身的其他麻烦事儿也一大堆,比如东南沿海的倭患,朝堂上的各种倾轧,都无日无休,而且对明朝皇帝来说,永乐大帝都没解决的麻烦,自己实在没那个能耐。

再者,中原王朝有个传统,那就是“王道”,戎狄蛮夷,只要称臣归顺,那么就不应该下狠手将其完全铲除,这成了个很大的麻烦来源。

明朝强盛占优势的时候,蒙古通常主动示好,可一旦明朝衰弱,蒙古就加强袭扰进攻,但眼见风向不对,也可以立刻和谈,只要示弱,那么自恃天朝的明朝,就不会再多做追究,

整个明朝时期,蒙古问题一直都没能得到解决,当然除了前期,蒙古大多数的时候对于明朝也并没有造成多么大的威胁,只不过明朝长期处于防守状态,这很吃亏。



清朝三把软刀子搞定蒙古

说起清朝时期满洲与蒙古的关系,有个绕不开的话题,那就是满蒙联姻。

原本女真崛起与大明作对的时候,力量还是弱小,所以努尔哈赤想着联合蒙古,而进行联盟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联姻。

长达三个世纪的时间,大量蒙古贵女嫁入满洲皇室,而也有许多的满洲宗女远嫁蒙古,清朝的后宫当中,出身蒙古的后妃比比皆是,清代的皇帝也大多有蒙古血统。

像是著名的孝庄太后,其就出身蒙古科尔沁部,顺治帝与后来的皇帝,自然也有了蒙古血脉。

皇太极的九位后妃之中,有六个来自蒙古,他自己还将十个女儿都嫁给了蒙古贵族。

整个清朝的满蒙联姻多达586次,到乾隆时期达到高峰状态,这样的联姻使得蒙古与满洲之间形成了十分密切的利益关系,这被称作“南不封王,北不断亲”。

清朝皇帝看重蒙古,而蒙古大量的王公也都迎娶了清朝的宗女,他们的孩子也大多都带着满洲的血脉,这么一来,想要互相为敌的可能性也就大大降低。



如果仅仅是通过联姻,自然是不可能完全驯服蒙古,至少清朝不这么觉得,毕竟以往朝代的和亲也很多,但效果也不是多么明显,要打的时候还是会打起来。

于是清朝有了第二个法子,叫做“分封以制其力”,这个法子有点类似于汉朝的推恩令。

蒙古分成很多的部落,各部落一盘散沙就难以强大,当年蒙古强盛,就是因为成吉思汗将各部落统一了起来,如果要蒙古难成气候,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无法统一。

清朝想清楚之后,就在蒙古推行“众建诸侯”的办法,大规模册封蒙古贵族王公,划定他们的辖区与部落范围,让游牧的蒙古变成驻牧制,在一个地方固定下来。

与此同时,与清朝更加亲近的漠南蒙古,施行盟旗制度,与内地的府州县类似。

这么一来,使得蒙古草原上的部落们彼此之间失去了有效联系,其牧场不能随便迁移,而且各部落直接由清朝管理,使得蒙古各部变成散沙状态,难以握拳。



最后,清朝还想了个其他朝代怎么都想不到的办法,那就是“崇释以制其生”,说简单点就是强行在蒙古推行黄教,让蒙古家庭出男丁出家为喇嘛。

做了喇嘛,可以享受很多的权益,但与此同时也就不能人丁繁衍,而清朝规定所有有男丁的蒙古家庭,都要有足够比例的男丁去做喇嘛。

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大量精壮年男子都出家了,沉重的体力劳动自然也就落到了蒙古女眷身上,这些都使得蒙古地区的人丁增长出现倒退,人口反而越来越少。

而且清朝严禁蒙古与中原汉地之间进行交流往来,很多的先进技术都不能到达草原。

历经清朝两百多年,蒙古地区的人口从明朝后期的上千万,锐减到清末的一百来万。

清朝对付蒙古根本不像明朝那般一昧怀柔或者一昧用强,而是用极其锋利的软刀子,使得蒙古在不知不觉之中被搞定,并且这一切都做得悄无声息,很难察觉。


朱棣五伐蒙古,至捕鱼儿海而还,大破元庭,至此蒙古分裂为鞑靼,瓦剌,兀良哈等部,各部纷纷示好大明,但是明朝为何不顺便把蒙古纳为自己管辖领地呢?就像秦始皇南征岭南一样……

这时因为, 蒙古大漠气候干冷,在400mm降水量线之外,大漠草原,地广人稀,游牧为主,明人占其地,而不能耕种,所以明朝只能打击,笼络,防御为主,不能把其列入土地 ……

明朝如果强行在草原实行郡县制,必须要有足够的财政支持,而统治蒙古草原,各地必须有一定的自治权,明朝基本上没有这个能力打理……明朝历来财政赤字,管理蒙古还不如防备,笼络蒙古划算……

加上大明朝是华夏正朔,拒绝和蒙古人联姻,也不会对蒙古进行优待,和蒙古贵族基本上很难形成利益共同体……

而真正能够同时统治草原和中原汉地的王朝只有两个,一个大辽,一个清朝,这两个朝代,都是汉化的少数民族建立的……实行胡制制胡,汉人制汉,汉人皇帝同时也是蒙古大汗……

拿清朝来说吧, 清朝将黄金家族的蒙古男子杀绝后,屡次和蒙古上层联姻,在血统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利益上已经和蒙古上层贵族捆绑 ……

在清朝皇帝管理下, 建立蒙古八旗,后来由根据与清朝的血缘和忠诚度,划分盟旗制度,这就是蒙古的贵族,他们和满清皇帝是利益共同体,又皇帝分封,自己又有一定自治权 ……他们的势力甚至影响到皇后的选择上,这就是政治联姻啊……

清朝 盟旗制度最大的特点是把蒙古草原分成各个片区,不同区域的蒙古人,从贵族到平民都禁止互相串联,走动,放牧等等,甚至进京面圣都需要走不同的路线,防止个盟主互相联系……这样有效的防止了蒙古的做大 ……

为了笼络蒙古, 清朝大量封官,赐给蒙古贵族各种钱粮,利润丰厚,相当于清朝用钱养着蒙古贵族,只要不造反,忠于清朝就可以一生稳定,这样就起到蒙古人治理蒙古人的作用 ……

另外,清朝还扶持黄教在蒙古传播,以前蒙古的传统萨满教逐渐被黄教取代,这就是类似清朝用儒家治理汉地一样,而且清朝对蒙古平民还有减丁政策,如果一户蒙古人男丁多,那么多余的男人就去当喇嘛,禁止结婚生子,这样就起到了减少蒙古人口的作用……

其实对于广大的蒙古地区的统治, 清朝也是循序渐进的,最早的明朝末年投降清朝的形成了内藩蒙古,大部分是水草丰美地区,皇帝派统领直接统治,很多蒙古贵族逐渐失去统治权 ……

对于外藩蒙古,独立性非常好,很多时候都是名义上臣服,依旧有很大的权利,直到清朝雍正,乾隆年间,击败准格尔后,才彻底臣服,和大清朝变成从属关系……

这就是明朝无法搞定蒙古,而清朝却可以彻底臣服蒙古的原因……

清让蒙古臣服的方式是结亲通婚,同时参与蒙内部事务管理,分裂蒙古各部,不使一部强大。就对付蒙古来说,清的做为比之明高明了许多。

明帝王水平差清几百条街

满蒙通婚,将蒙编旗,八旗中有蒙古八旗,满蒙是兄弟,理藩院处理蒙古事物,草场划定,人员编旗,这样人稳定了,为国所用!

满清对中国的贡献天日昭昭

北方游牧民族,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大患,但是在清朝乾隆时期,突然间就不行了,并且逐渐退出的 历史 舞台呢? 可以想出各种原因,但是还有一点,就是瘟疫。

在北方,瘟疫往往是跟信仰有关的。蒙古退回漠北后,明朝嘉靖年间,出了一个俺答汗,统一漠南漠北后,他为维护自己的统治,想让其他部落的从苍狼变成白鹿,想出了利用宗教,跟藏传佛教结缘,给当时的一个喇嘛索南嘉措一个封号,达赖。达赖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的。索南嘉措把他前两任封为一世二世,他以三世自居。到清朝顺治时,中央政权直接封罗桑加措第五世达赖。班禅也一样,是和硕特部固始汗封的,康熙是给中央肯定。但是最开始都是蒙古大汗封任的。

在藏传佛教中,西方三世,阿弥陀佛是班禅,观世音是达赖,大势至是蒙古大汗。在宗教上取得合法性,俺答汗是蒙古上少有的寿终正寝的大汗。藏传佛教引进蒙古,使蒙古放下屠刀(一座庙顶十万兵——乾隆),不在把杀戮放在第一,政治信仰合作。

更严重的是瘟疫,藏传佛教引进,使得蒙古定居。加大了人口密度。原来都是到处跑,有事时才集结。即使发生瘟疫,也就是部落内遭殃,定居后不一样了,因为瘟疫使得蒙古人大量死亡(蒙古没有多少对抗疾病的法子,大多数是求佛拜佛),成为了少数民族。

最主要原因,清朝时期,蒙古的纵深没了,所以不得不臣服,明朝及以前,蒙古有纵深,根本没法控制

一,清朝实力远在蒙古之上,这点从皇太极打败林丹汗夺取蒙古大汗席位就显而易见,没有实力一切免谈。

二,蒙古本身四分五裂不够团结,互相欺压,给了清朝分而击之,各个击破的机会。

三,札萨克制度将蒙古各部分化成小单位,消除了蒙古再次凝聚起来的隐患。

四,宗教影响,据统计到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蒙古的僧侣数量一度曾占到了男性人口的百分之六十,远高于当时西藏的百分之三十多,一个百分之六十男性人口不劳动的群体能强大起来就怪了,而且寺院占有大量土地资源,僧侣不但需要群众养活而且从事放贷收捐等剥削行为,群众不可避免的大规模陷入赤贫状态。

五,疾病,天花、鼠疫、性病无时无刻不在蒙古高原肆虐困扰着强悍的蒙古部落。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