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问题 10
最近接触到佛学,佛学中的无常,因果其实还是比较容易接受,因为它还是满有道理的,但是一提到轮回,就感觉是凭空跳出来的理论,一点没有现实性,佛弟子们给我讲讲相关的。有没有轮回...
最近接触到佛学,佛学中的无常,因果其实还是比较容易接受,因为它还是满有道理的,但是一提到轮回,就感觉是凭空跳出来的理论,一点没有现实性,佛弟子们给我讲讲相关的。有没有轮回形成的理论依据??
展开
展开全部
就是十二因缘法,(摘自百度百科)
十二因缘解读
无明
指人们心中无明烦恼,晦昧空境,无所明了,昏扰扰相,以为心性最初一念叫做生相无明,无明是粗细烦恼迷惑妄心,是分段生死与变易生死的根源。同时也是涅槃解脱,菩提寂静的根本。《楞严经》对于真妄二种根本道理,讲得十分透彻。
行
行是业行,因为有了无明迷惑妄心,所以于诸法本来无我妄执有我,本来无法可得,妄执有法。因有我法二执,就起惑造业,就有了业行。无明缘行,是过去惑业的因。
识
一刹那之间在父母面前,看到现前欲境,就生起一念爱心,为受生的种子,纳于父精母血之中,而为胞胎。
名色
指心法与父精母血的色法,和合成为我们的身心。
六入
六入就是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因为六根能入于六尘,又为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所入,六根六尘,互相涉入。譬如眼根能够见色,就入于色尘,其他诸根也是这样的,所以叫做六入。
触
三和合是触,因为有了六根,它就能够感受和触对六尘境界。触是十二因缘中十分重要的一支,能触是根,所触是境。环境的好坏,就会联系到我们根的感受,所以古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例如孟母,她为什么要选择邻居呢?这都是充分表明了客观的环境,对我们人主观的意识是起极大的作用。我们经常能够亲近高贤、或大善知识,时时受到至理嘉言的薰陶,那一定是天天向上,步步前进。如果因缘成熟,经常能在名山古刹清净道场,安心居住,时时刻刻常受佛教的薰陶,即能:‘名山久住道心生。’清净佛地,因缘殊胜。对于所触的环境《遗教经》说:‘当制五根,勿令放逸于五欲,譬如放牛之人,执杖视之,不令纵逸,犯人苗稼。若纵五根,非唯五欲,将无涯畔,不可制也。又如恶马,不加控制,将牵人坠于坑阱。’能够把住这个触的大关,是一件重要的大事。
受
根尘相互触对,一定就会接受所触对的尘境,譬如我们的耳根,对声尘,就会接受各种声音,如笙箫鼓乐,同时演奏,我们就会同时接受,而且层次分明,清楚明白。以上识、名色,六入、触、受,是现在世的五支苦果。
爱
爱是贪爱,六根既然领受六尘,对于所接之境,妄生思量分别,对于称意的就欢喜,便生贪爱之心,不称意的就生烦恼厌恶之心。这个贪爱和厌恶之心,它是众生六道轮回的生死根源,发心学佛修行,就是要修这个妄想心。《金刚经》说: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也就是用金刚般若妙智来回光返照降伏妄想。要令它对境不生爱染之心,不起分别之念,心如枯木寒灰,意似寒潭死水,一念不生,万虑俱寂,这就是‘一刀斩断烦恼因,双脚踢开业障苦’。记得古德说:‘铁牛哪怕狮子吼,恰似木人看花鸟,但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这里最为吃紧的是无心二字,就是六根对六尘不生贪爱之心,一心念佛或照顾话头,就能降伏其心。日久月深,功夫自然成熟。古人赞无尽意菩萨说:‘世界无边尘扰扰,众生无数业茫茫,爱河无底浪滔滔,是故我名无尽意。’说明爱的作用很大,爱有喜、怒、哀、乐、爱、恶、欲的七种情念。一、喜,成就我所爱的,心中就欢喜。二、怒,夺了我所爱的,心中就要发怒。三、哀,失去我爱的,心中就生悲哀。四、乐,得到我所爱的,心中就生快乐。五、爱,一切环境,对我有利的,心中就生起贪爱,贪得无厌的妄念。六、恶,违背我所爱的,心中就生厌恶。七、欲,顺从我所爱的,心中就生贪欲。依此看来,爱的确是生死的根本,烦恼的首恶。古人说:‘踏断脚下红丝线,跳出红莲大火坑’。什么是脚下红丝线?就是这个爱字。
取
既爱了所贪的五欲境界,就想尽办法把它攫取过来,随心所欲的为我享受,多多益善,贪得无厌,毫无疑问,就会做出种种恶业,如果感到违反我所贪爱的环境,就横生忿恨,不顾一切,任意胡为做出许多罪业,所以说取是罪魁祸首,我们要时刻把住这个取的关口,能够断除烦恼因。可以免受生死苦,这个取和上面的爱以及最初的无明,这三支叫做烦恼的迷惑因。
有
有就是因果不昧的有,对于所爱之境,将其取来,对不爱之境,把它舍掉,因此就做出种种业,真是业海茫茫,苦恼无量,有业因一定招感业果,因果定律,丝毫不错。爱、取、有三支是于现世造作的未来三支苦因。
生
根据爱、取、有三支苦因,依因感果,又出世投生。
老死
凡有生,一定就会由少而长,由长而壮,由壮而老,步步向前迈进,最后走向死亡的道路,这是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世界每个人的生老病死苦,正如释迦牟尼佛未出家之前,游四门时看到的那样,真是令人感到万分痛苦。而且这种痛苦,我们每人都是无法解决的,这是由于现在的爱取有三支苦因,而感招未来世的生、老、病、死的苦果。古人有一首偈语:过去二支因,现在五支果,现在三支因,未来二支果。概括的说明了十二因缘三世二重因果,佛对缘觉人说这十二因缘法门,就是揭示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因果轮回循环的规律。总的说来就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古人有四句偈:‘无明爱取三烦恼,行有二支为业道,从识至受并老死,如是七事为苦道。’是说十二因缘为惑业苦三道流转的道理。
十二因缘解读
无明
指人们心中无明烦恼,晦昧空境,无所明了,昏扰扰相,以为心性最初一念叫做生相无明,无明是粗细烦恼迷惑妄心,是分段生死与变易生死的根源。同时也是涅槃解脱,菩提寂静的根本。《楞严经》对于真妄二种根本道理,讲得十分透彻。
行
行是业行,因为有了无明迷惑妄心,所以于诸法本来无我妄执有我,本来无法可得,妄执有法。因有我法二执,就起惑造业,就有了业行。无明缘行,是过去惑业的因。
识
一刹那之间在父母面前,看到现前欲境,就生起一念爱心,为受生的种子,纳于父精母血之中,而为胞胎。
名色
指心法与父精母血的色法,和合成为我们的身心。
六入
六入就是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因为六根能入于六尘,又为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所入,六根六尘,互相涉入。譬如眼根能够见色,就入于色尘,其他诸根也是这样的,所以叫做六入。
触
三和合是触,因为有了六根,它就能够感受和触对六尘境界。触是十二因缘中十分重要的一支,能触是根,所触是境。环境的好坏,就会联系到我们根的感受,所以古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例如孟母,她为什么要选择邻居呢?这都是充分表明了客观的环境,对我们人主观的意识是起极大的作用。我们经常能够亲近高贤、或大善知识,时时受到至理嘉言的薰陶,那一定是天天向上,步步前进。如果因缘成熟,经常能在名山古刹清净道场,安心居住,时时刻刻常受佛教的薰陶,即能:‘名山久住道心生。’清净佛地,因缘殊胜。对于所触的环境《遗教经》说:‘当制五根,勿令放逸于五欲,譬如放牛之人,执杖视之,不令纵逸,犯人苗稼。若纵五根,非唯五欲,将无涯畔,不可制也。又如恶马,不加控制,将牵人坠于坑阱。’能够把住这个触的大关,是一件重要的大事。
受
根尘相互触对,一定就会接受所触对的尘境,譬如我们的耳根,对声尘,就会接受各种声音,如笙箫鼓乐,同时演奏,我们就会同时接受,而且层次分明,清楚明白。以上识、名色,六入、触、受,是现在世的五支苦果。
爱
爱是贪爱,六根既然领受六尘,对于所接之境,妄生思量分别,对于称意的就欢喜,便生贪爱之心,不称意的就生烦恼厌恶之心。这个贪爱和厌恶之心,它是众生六道轮回的生死根源,发心学佛修行,就是要修这个妄想心。《金刚经》说: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也就是用金刚般若妙智来回光返照降伏妄想。要令它对境不生爱染之心,不起分别之念,心如枯木寒灰,意似寒潭死水,一念不生,万虑俱寂,这就是‘一刀斩断烦恼因,双脚踢开业障苦’。记得古德说:‘铁牛哪怕狮子吼,恰似木人看花鸟,但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这里最为吃紧的是无心二字,就是六根对六尘不生贪爱之心,一心念佛或照顾话头,就能降伏其心。日久月深,功夫自然成熟。古人赞无尽意菩萨说:‘世界无边尘扰扰,众生无数业茫茫,爱河无底浪滔滔,是故我名无尽意。’说明爱的作用很大,爱有喜、怒、哀、乐、爱、恶、欲的七种情念。一、喜,成就我所爱的,心中就欢喜。二、怒,夺了我所爱的,心中就要发怒。三、哀,失去我爱的,心中就生悲哀。四、乐,得到我所爱的,心中就生快乐。五、爱,一切环境,对我有利的,心中就生起贪爱,贪得无厌的妄念。六、恶,违背我所爱的,心中就生厌恶。七、欲,顺从我所爱的,心中就生贪欲。依此看来,爱的确是生死的根本,烦恼的首恶。古人说:‘踏断脚下红丝线,跳出红莲大火坑’。什么是脚下红丝线?就是这个爱字。
取
既爱了所贪的五欲境界,就想尽办法把它攫取过来,随心所欲的为我享受,多多益善,贪得无厌,毫无疑问,就会做出种种恶业,如果感到违反我所贪爱的环境,就横生忿恨,不顾一切,任意胡为做出许多罪业,所以说取是罪魁祸首,我们要时刻把住这个取的关口,能够断除烦恼因。可以免受生死苦,这个取和上面的爱以及最初的无明,这三支叫做烦恼的迷惑因。
有
有就是因果不昧的有,对于所爱之境,将其取来,对不爱之境,把它舍掉,因此就做出种种业,真是业海茫茫,苦恼无量,有业因一定招感业果,因果定律,丝毫不错。爱、取、有三支是于现世造作的未来三支苦因。
生
根据爱、取、有三支苦因,依因感果,又出世投生。
老死
凡有生,一定就会由少而长,由长而壮,由壮而老,步步向前迈进,最后走向死亡的道路,这是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世界每个人的生老病死苦,正如释迦牟尼佛未出家之前,游四门时看到的那样,真是令人感到万分痛苦。而且这种痛苦,我们每人都是无法解决的,这是由于现在的爱取有三支苦因,而感招未来世的生、老、病、死的苦果。古人有一首偈语:过去二支因,现在五支果,现在三支因,未来二支果。概括的说明了十二因缘三世二重因果,佛对缘觉人说这十二因缘法门,就是揭示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因果轮回循环的规律。总的说来就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古人有四句偈:‘无明爱取三烦恼,行有二支为业道,从识至受并老死,如是七事为苦道。’是说十二因缘为惑业苦三道流转的道理。
展开全部
轮回,就根基在因果理论及灵魂不灭的基础上,我佛认为人死后灵魂是不灭的,就我们的意识仍然存在,而这意识因为在在世的时候做过各种事情而留下了一种习气的种子,这就是轮回的大致的“因”而其“果”是当你的这种习气种子遇到适合的外因时就开始萌芽而产生“果”,这种果就是在六道的轮回。而此六道,例如我们人是因为主要以贪的种子而生。其他例如地狱是因为嗔的种子而生的。更精确的要有您自己来了悟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按我的理解,轮回和果报息息相关,若是没有轮回、没有将来的果报,那很多人就堕落了,因为今世的罪带不到来世去,今生可以随便堕落,既然人终归一死,花天酒地和勤俭节约又有什么区别,最终都是化为黄土罢了,很多人今世作恶,却无疾而终,善人受苦,却冤枉夭折,没有轮回,果报一说也就不成立了,你再往深处学,就能理解,灵魂是不灭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何谓六道轮回:
天上、人间、阿修罗、饿鬼、畜生、地狱,这六个地方,合称六道。轮回,即是运转的意思,因为一切众生,受到宿世业力的推动,不断的轮转在这六个地方,生了又死,死了又生,所以叫做六道轮回。
我们的社会形态,是由农工商学兵政所组成的,而全国人民的工作,都离不开这个范围。每个人的工作,为了要和自己的环境和技能作适当的配合,所以就有先农后商,或由学而兵的,……这种动态的现象,就是轮回。同时我们生活上的饮食起居,上学下班,和精神上所表现的喜怒哀乐,这些身心活动的情形,不都是轮回吗?只是没有注意而已。
虽然有些人,为了某种关系而否认轮回,也没有用,因为轮回是因果性的,绝不是信之则有,不信则无的无稽之谈。只要他的行为合乎轮回的条件,那一定是信也轮回,不信也轮回,仗权势固然抗拒不了,送红包还是买不下来。
总之,轮回之理,智者信之而不疑,若与愚者论,如同生盲辨色,徒费功夫!
(转载请注明:本文来自“菩萨在线”网站)
天上、人间、阿修罗、饿鬼、畜生、地狱,这六个地方,合称六道。轮回,即是运转的意思,因为一切众生,受到宿世业力的推动,不断的轮转在这六个地方,生了又死,死了又生,所以叫做六道轮回。
我们的社会形态,是由农工商学兵政所组成的,而全国人民的工作,都离不开这个范围。每个人的工作,为了要和自己的环境和技能作适当的配合,所以就有先农后商,或由学而兵的,……这种动态的现象,就是轮回。同时我们生活上的饮食起居,上学下班,和精神上所表现的喜怒哀乐,这些身心活动的情形,不都是轮回吗?只是没有注意而已。
虽然有些人,为了某种关系而否认轮回,也没有用,因为轮回是因果性的,绝不是信之则有,不信则无的无稽之谈。只要他的行为合乎轮回的条件,那一定是信也轮回,不信也轮回,仗权势固然抗拒不了,送红包还是买不下来。
总之,轮回之理,智者信之而不疑,若与愚者论,如同生盲辨色,徒费功夫!
(转载请注明:本文来自“菩萨在线”网站)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佛学以前形成的背景是统治阶级为了更好地统治被统治阶级,就想出了麻痹人思想的方法。说人有轮回,现在不做顺民,以后就连人没得做了,要做老鼠,臭虫类的。佛学可以信,它有好的地方,如人要行善,积德,对于轮回呀,其实都是编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