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如何分配时间好?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首先是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学习,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三宏志生的一天:学习是他们最重要的事》
2011年9月7日早上6点,北京市广渠门中学校园一片寂静,学生宿舍楼准时响起“叫早”声,这是高三住校生的起床信号。洗漱、吃饭后,高三宏志生开始了一天的学习。7点,他们已准时坐进教室,开始早自习。
……
12点,下课了,到了午饭时间。宏志生们跟老师道别,有序地走出教室,走进食堂。
在食堂,穿着清一色校服的学生手拿盘子,整齐有序地自己动手打菜、盛饭。两菜一汤对于贫困家庭出身的宏志生来说已非常满意,免费的伙食减轻了他们的家庭负担。
12点半吃完饭,宏志生大多回到教室午休。与教室里的安静气氛相比,老师办公室格外热闹。每位老师周围都有不少拿着课本等待求教的学生。
下午1点半,学生们又要开始上课。下午除了上三节课外,还有两节自习课,晚饭后还要到教室晚自习。住校的宏志生晚上11点才回寝室,12点熄灯。除特殊情况外,几乎没有学生在熄灯前睡觉,学习是他们最重要的事。
高中生需养成的十二大学习习惯
高中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它对高中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乃至艺术素质都有更高的要求。高中课程更复杂,高中学习要求更高,它不像初中的课程,千万别想着凭借那点小聪明在考试前突击一下就能把成绩提上去!对于难度更大、覆盖面更广的高中内容来说,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思考、整理笔记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让这些环节成为习惯,你才有可能站到同龄人的前头!既如此,就请尽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吧。
1.认真预习的习惯
很多同学只重视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而忽视课前预习,有的同学根本没有预习。究其原因,不是没有时间,而是没有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课前预习也是学习的重要环节,预习可以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提高听课效果;还能够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能发展学生主动自学的能力,增强独立性;预习可以加强记课堂笔记的针对性,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可以说,预习其实就是一个勾连新旧的枢纽,查漏补缺的探测仪,还是一个向前飞跃的弹跳板。
2.专心听课的习惯
如果课前没有一个“必须当堂掌握”的决心,会直接影响到听讲的效果;如果在每节课前,学生都能自觉要求自己“必须当堂掌握”,那么上课的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实际上,有相当多的学生认为,上课听不懂没有关系,反正有书,课下可以看书,抱有这种想法的学生,听课时往往不求甚解,或者稍遇听课障碍,就不想听了,结果浪费了上课的宝贵时间,增加了课下的学习负担,其结果当然是在借高息贷款——利息滚得比本金更快。
集中注意力听课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告诉我们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注意的指向性,可使人的心理活动在每一瞬间都能有选择的反映事物;注意的集中性,可使事物在人脑中获得清晰和深刻的反映。正因为注意拥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个重要的特征,所以,注意具有选择、保持以及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的功能。思路就是思考问题的线索。上课听讲一定要理清思路。要把老师在讲课时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理解清楚。目的是向老师学习如何科学地思考问题,以便使自己思维能力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使知识的领会进入更高级的境界。分心是注意的反面,分心不是没有注意,只是没有把注意指向和集中在当前的学习任务上,心不在焉,必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3.及时复习的习惯
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快速遗忘。根据遗忘曲线,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对刚学过的知识,应及时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要及时“趁热打铁”,学过即习,方为及时。忌在学习之后很久才去复习。这样,所学知识会遗忘殆尽,就等于重新学习。
俗话说:“温故而知新。”这就是说,复习过去的知识能得到很多新的收获。这个“新”主要指的是知识达到了系统化的水平,达到了融会贯通的新水平。首先,知识的系统化,是指对知识的掌握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也就是从整体、全局或联系中去掌握具体的概念和原理,使所学的概念和原理回到知识系统中的应用位置上去。其次,知识的系统化,能把多而杂的知识变得少而精,从而完成书本知识由“厚”到“薄”的转化过程。系统化的知识,容量大,既好记又好用。最后,系统化的知识有利于记忆。道理很简单,孤立的事物容易忘记,而联系着的事物就不容易忘记。想搞好知识的系统化,一要靠平时把概念和原理学好,为建造“知识大厦”备好料;二要肯于坚持艰苦的思考。思想懒汉,逃避艰苦思考的人,是不可能真正掌握好知识的;三要学会科学地思维。
4.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明确做作业是为了及时检查学习的效果,经过预习、上课、课后复习,知识究竟有没有领会,有没有记住,记到什么程度,知识能否应用,应用的能力有多强,这些学习效果问题,单凭自我感受是不准确的。真正懂没懂,记住没记住,会不会应用,要在做作业时通过对知识的应用才能得到及时的检验。做作业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实际上,不少学生正是通过做作业,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区别开来,对事物之间的关系了解得更清楚,公式的变换更灵活。可以说做作业促进了知识的“消化”过程,使知识的掌握进入到应用的高级阶段。做作业可以提高思维能力;面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就会引起积极的思考,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使新学的知识得到了应用,面且得到了“思维的锻炼”,使思维能力在解答作业问题的过程中,迅速得到提高。做作业可以为复习积累资料;作业题一般都是经过精选的,有很强的代表性、典型性。因此就是做过的习题也不应一扔了事,而应当定期进行分类整理,作为复习时的参考资料。
5.练后反思的习惯
在读书和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复习备考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进行过强度较大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1.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2.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 3.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4.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5.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
6.积极应考的习惯
从学生的角度讲,考试的结果直接关系到对自己的评价,也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从学校的角度讲,老师为了检查教和学的近期效果,以便对教学进行及时的调整,为了推动学生的系统复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也把考试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学校在考试复习前进行动员,考试时讲考场要求,设置考场, 安排监考老师等等,形成了一定的紧张气氛。
为什么有的同学在考试时考不出应有的水平呢?这涉及到临考准备、临考发挥、考后分析等一系列问题,其中决定性的因素一般有三个:一个是学习因素,即知识能力的水平;一个是心理因素,即情绪、意志等状况;一个是方法因素,即会不会应考的问题。
应该如何应考呢?首先,对参加考试要有一种积极的态度,不要给自己再施加压力。临考前,不要去想考试成败将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果,尤其不夸大考试成败的影响,要想好万一考不好的“对策”,对自己的期望要实事求是;正确对待外来的压力。其次,考试前要休息好。临考前要减轻学习负担,要保证充分的睡眠,要适当进行文体活动,要保证身体键康。再次,在考试过程中,注意答卷顺序,按先易后难的答卷法,审题要认真,想不起来,先放一放,做好后要仔细检查, 更正错误。
7.阅读自学的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学习层次越高,自学的意义越重要,目前我国的高考为选拔有学习潜能的学生,对考生的自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8.主动发问的习惯
学问学问,要学更要问。要有问的,首先就要有学到的真东西,学是问的基础。要想学得好,就必须要不断地发问,一次次的发问自然让所学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延展。古人所谓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内涵之一就是说我们读者应边读边能生发一个个问题,从而让我们的阅读不断深入。
“问”能助人启思、敏思、深思,能让人渐渐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问”能让你变得与众不同。
9.观察的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观”是看的意思,“察” 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对认识客观事物毫无意义。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加工,总结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征。
10.切磋琢磨的习惯
《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像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蜂蜜。
11.主动竞争的习惯
现在的社会本就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作为学生,理应培养自觉的竞争意识,要始终有一些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要想保持长期立于竞争不败之地,怎么办?西方有位成功学家讲:“打败竞争对手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自己知道的一切告诉对方。”这就能让你始终站在对手的前面。当然,只要你稍一松懈,后果显然是可以预见的。
12.总结归纳的习惯
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对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从不同角度变式。每学习一个专题,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绘成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信手拈来,联想畅通,思维活跃。
以上只是就高中生需养成的主要学习习惯做一简要概括,但愿这些习惯能给高中生的学习带来一些实实在在的好处。其实,高中生应培养的好习惯还有许多,诸如有疑必问的习惯,有错必改的习惯,动手实验的习惯,勤于实践的习惯,查找工具书的习惯,健康上网、积极探究的习惯等等。有机会都应该努力去养成。
《高三宏志生的一天:学习是他们最重要的事》
2011年9月7日早上6点,北京市广渠门中学校园一片寂静,学生宿舍楼准时响起“叫早”声,这是高三住校生的起床信号。洗漱、吃饭后,高三宏志生开始了一天的学习。7点,他们已准时坐进教室,开始早自习。
……
12点,下课了,到了午饭时间。宏志生们跟老师道别,有序地走出教室,走进食堂。
在食堂,穿着清一色校服的学生手拿盘子,整齐有序地自己动手打菜、盛饭。两菜一汤对于贫困家庭出身的宏志生来说已非常满意,免费的伙食减轻了他们的家庭负担。
12点半吃完饭,宏志生大多回到教室午休。与教室里的安静气氛相比,老师办公室格外热闹。每位老师周围都有不少拿着课本等待求教的学生。
下午1点半,学生们又要开始上课。下午除了上三节课外,还有两节自习课,晚饭后还要到教室晚自习。住校的宏志生晚上11点才回寝室,12点熄灯。除特殊情况外,几乎没有学生在熄灯前睡觉,学习是他们最重要的事。
高中生需养成的十二大学习习惯
高中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它对高中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乃至艺术素质都有更高的要求。高中课程更复杂,高中学习要求更高,它不像初中的课程,千万别想着凭借那点小聪明在考试前突击一下就能把成绩提上去!对于难度更大、覆盖面更广的高中内容来说,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思考、整理笔记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让这些环节成为习惯,你才有可能站到同龄人的前头!既如此,就请尽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吧。
1.认真预习的习惯
很多同学只重视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而忽视课前预习,有的同学根本没有预习。究其原因,不是没有时间,而是没有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课前预习也是学习的重要环节,预习可以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提高听课效果;还能够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能发展学生主动自学的能力,增强独立性;预习可以加强记课堂笔记的针对性,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可以说,预习其实就是一个勾连新旧的枢纽,查漏补缺的探测仪,还是一个向前飞跃的弹跳板。
2.专心听课的习惯
如果课前没有一个“必须当堂掌握”的决心,会直接影响到听讲的效果;如果在每节课前,学生都能自觉要求自己“必须当堂掌握”,那么上课的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实际上,有相当多的学生认为,上课听不懂没有关系,反正有书,课下可以看书,抱有这种想法的学生,听课时往往不求甚解,或者稍遇听课障碍,就不想听了,结果浪费了上课的宝贵时间,增加了课下的学习负担,其结果当然是在借高息贷款——利息滚得比本金更快。
集中注意力听课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告诉我们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注意的指向性,可使人的心理活动在每一瞬间都能有选择的反映事物;注意的集中性,可使事物在人脑中获得清晰和深刻的反映。正因为注意拥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个重要的特征,所以,注意具有选择、保持以及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的功能。思路就是思考问题的线索。上课听讲一定要理清思路。要把老师在讲课时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理解清楚。目的是向老师学习如何科学地思考问题,以便使自己思维能力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使知识的领会进入更高级的境界。分心是注意的反面,分心不是没有注意,只是没有把注意指向和集中在当前的学习任务上,心不在焉,必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3.及时复习的习惯
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快速遗忘。根据遗忘曲线,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对刚学过的知识,应及时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要及时“趁热打铁”,学过即习,方为及时。忌在学习之后很久才去复习。这样,所学知识会遗忘殆尽,就等于重新学习。
俗话说:“温故而知新。”这就是说,复习过去的知识能得到很多新的收获。这个“新”主要指的是知识达到了系统化的水平,达到了融会贯通的新水平。首先,知识的系统化,是指对知识的掌握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也就是从整体、全局或联系中去掌握具体的概念和原理,使所学的概念和原理回到知识系统中的应用位置上去。其次,知识的系统化,能把多而杂的知识变得少而精,从而完成书本知识由“厚”到“薄”的转化过程。系统化的知识,容量大,既好记又好用。最后,系统化的知识有利于记忆。道理很简单,孤立的事物容易忘记,而联系着的事物就不容易忘记。想搞好知识的系统化,一要靠平时把概念和原理学好,为建造“知识大厦”备好料;二要肯于坚持艰苦的思考。思想懒汉,逃避艰苦思考的人,是不可能真正掌握好知识的;三要学会科学地思维。
4.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明确做作业是为了及时检查学习的效果,经过预习、上课、课后复习,知识究竟有没有领会,有没有记住,记到什么程度,知识能否应用,应用的能力有多强,这些学习效果问题,单凭自我感受是不准确的。真正懂没懂,记住没记住,会不会应用,要在做作业时通过对知识的应用才能得到及时的检验。做作业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实际上,不少学生正是通过做作业,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区别开来,对事物之间的关系了解得更清楚,公式的变换更灵活。可以说做作业促进了知识的“消化”过程,使知识的掌握进入到应用的高级阶段。做作业可以提高思维能力;面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就会引起积极的思考,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使新学的知识得到了应用,面且得到了“思维的锻炼”,使思维能力在解答作业问题的过程中,迅速得到提高。做作业可以为复习积累资料;作业题一般都是经过精选的,有很强的代表性、典型性。因此就是做过的习题也不应一扔了事,而应当定期进行分类整理,作为复习时的参考资料。
5.练后反思的习惯
在读书和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复习备考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进行过强度较大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1.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2.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 3.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4.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5.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
6.积极应考的习惯
从学生的角度讲,考试的结果直接关系到对自己的评价,也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从学校的角度讲,老师为了检查教和学的近期效果,以便对教学进行及时的调整,为了推动学生的系统复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也把考试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学校在考试复习前进行动员,考试时讲考场要求,设置考场, 安排监考老师等等,形成了一定的紧张气氛。
为什么有的同学在考试时考不出应有的水平呢?这涉及到临考准备、临考发挥、考后分析等一系列问题,其中决定性的因素一般有三个:一个是学习因素,即知识能力的水平;一个是心理因素,即情绪、意志等状况;一个是方法因素,即会不会应考的问题。
应该如何应考呢?首先,对参加考试要有一种积极的态度,不要给自己再施加压力。临考前,不要去想考试成败将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果,尤其不夸大考试成败的影响,要想好万一考不好的“对策”,对自己的期望要实事求是;正确对待外来的压力。其次,考试前要休息好。临考前要减轻学习负担,要保证充分的睡眠,要适当进行文体活动,要保证身体键康。再次,在考试过程中,注意答卷顺序,按先易后难的答卷法,审题要认真,想不起来,先放一放,做好后要仔细检查, 更正错误。
7.阅读自学的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学习层次越高,自学的意义越重要,目前我国的高考为选拔有学习潜能的学生,对考生的自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8.主动发问的习惯
学问学问,要学更要问。要有问的,首先就要有学到的真东西,学是问的基础。要想学得好,就必须要不断地发问,一次次的发问自然让所学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延展。古人所谓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内涵之一就是说我们读者应边读边能生发一个个问题,从而让我们的阅读不断深入。
“问”能助人启思、敏思、深思,能让人渐渐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问”能让你变得与众不同。
9.观察的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观”是看的意思,“察” 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对认识客观事物毫无意义。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加工,总结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征。
10.切磋琢磨的习惯
《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像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蜂蜜。
11.主动竞争的习惯
现在的社会本就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作为学生,理应培养自觉的竞争意识,要始终有一些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要想保持长期立于竞争不败之地,怎么办?西方有位成功学家讲:“打败竞争对手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自己知道的一切告诉对方。”这就能让你始终站在对手的前面。当然,只要你稍一松懈,后果显然是可以预见的。
12.总结归纳的习惯
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对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从不同角度变式。每学习一个专题,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绘成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信手拈来,联想畅通,思维活跃。
以上只是就高中生需养成的主要学习习惯做一简要概括,但愿这些习惯能给高中生的学习带来一些实实在在的好处。其实,高中生应培养的好习惯还有许多,诸如有疑必问的习惯,有错必改的习惯,动手实验的习惯,勤于实践的习惯,查找工具书的习惯,健康上网、积极探究的习惯等等。有机会都应该努力去养成。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