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师为什么会覆灭,北洋舰队最后怎么全军覆没的?

 我来答
8190399
推荐于2016-12-02 · TA获得超过5.8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116
采纳率:90%
帮助的人:5073万
展开全部
北洋水师曾经是国人的荣耀,时至今日,许多影视作品还在对当年黄海上的硝烟津津乐道。还在因为“致远”号管带邓世昌的那句:“撞沉吉野!”而热血沸腾。那么作为当时世界第五大舰队,远东第一舰队的北洋水师为什么会迅速灭亡呢?很多人习惯于把所有对外战争和外交的失败都归罪于清政府的腐朽落后或者统治者的昏庸无能,但笔者觉得也不能一概而论,于是产生了从其他视角分析北洋水师覆灭的原因的冲动。  一、 中日两国海洋观的差异  1、陆地上的帝国  满清八旗兵和他们的亲家——蒙古贵族一样是骑在马背上开拓疆土的勇士,他们从小学会的是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纵马驰骋,海洋对于他们是那么的遥远和神秘。恶劣的生存环境从小就铸就了他们对土地的向往和崇拜,而当他们面对比草原更为浩瀚的海洋时,就难免感到茫然与困惑。但是与此同时,在大洋彼岸的美利坚却有一个名叫马汉的人提出了至今对世界仍有重要影响的“海权主义”,提出了重视海防、开发海洋资源、保护领海、建设新型海军、谋求海洋霸权等一系列相关理论,并迅速被美国、英国、日本等沿海或岛屿国家接受,近代海洋观便随之产生。  通过这样的对比我们不难看出中国(这里已经不能单指清政府了)自古以来对海权和海洋的重视程度同西方国家相比存在着先天的差距,五千年来,我们对海洋的认识是那么的肤浅,甚至产生了对海洋的仇视,于是就有了精卫填海的“动人”传说;郑和七下西洋,堪称世界航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宏勋伟绩, 但他的使命却是“宣布纶音”,“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明史?郑和传》),换言之是一次政治远航,而不是军事征服和商品推销。而且就连这种意义上的远航也由于倭寇的骚扰而成为了绝唱。康熙大帝为了对付郑氏的骚扰不是组建强大的海军,而是下了道“禁海令”,与海隔离……  秦汉奠定了古代中国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政体,历代王朝都沿着秦汉设计的政治模式,把大陆文明的因素整和的强大而有序,中国逐渐形成了以大陆文明为主流的文化类型。而海洋文明虽没有被禁绝,甚至某些时代还有较大的发展,但一直处于非主流的文化状态。  中国海洋文明的基调一直以来是以“渔盐之利”为主,而不是以海外贸易殖民扩张为主,与达?伽玛和哥伦布的远航相比中国古代航海活动的自给性、附加性和封闭性构成了古代中国海洋文明的基本色彩,具有明显的小农经济特色。正因为如此,依附于农业文明,以“渔盐之利”为特征的中国古代航海活动,不像地中海海上民族那样具有掠夺性和殖民侵略性,也不像他们具有极强的冒险精神和竞争意识。  当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支强大的舰队随郑和一同逝去的时候,经历了汉唐盛世后的中国真正走向了衰落(虽然中国衰落的拐点是在宋朝)。在清朝初期,郑成功收复台湾,施朗率清军攻占台湾统一中国,这时的中国海军虽然在舰船的吨位、火炮的数量威力方面已远远落后于欧洲,但还有一定战斗力。可惜,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都只重视塞防,不重视海防,只重视陆军,不重视海军,经过和日本几百年的战争后没有一个统治者想到要彻底消灭日本永除后患,这不能不说是中华民族的悲哀!  在近代,中国海军都很弱,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海军,基本上都是有海无防,以至于中国的大门就是被侵略者从海上打开。  从根本上说,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是:“成熟的中华农业文明和传统的政治文化观念以强大的历史惯性拖住了中国向蔚蓝色海洋进军的步伐。”①在这样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下,我们很难苛求让满清这样一个骑在马背上的民族对海洋和海防能够产生多么大程度的重视,所以如果把北洋水师的覆灭简单地归结为政治制度的腐朽落后或者是某些历史人物的功过得失,是难免有失公允的。中国几千年来所遗留的落后的海洋观和海防理论显然同样是导致北洋水师——当时远东第一海军覆灭的罪魁祸首!  2、 日本的海洋观  由于地形狭窄,岛国日本的防御纵深十分短浅。历史上日本一直努力建设超出其四个主岛的岛屿防御体系,来保障其海上和本土的安全。在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后,这种通过夺岛来增强军事防御力的欲望就更加强烈了。  对岛屿的拥有权是日本海洋国土观的核心。  日本是一个被大海环抱的岛国,由3000多个岛屿组成。日本列岛向北延伸与千岛群岛相接,向南依次排列着琉球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犹如一条由岛屿组成的链条,横亘在亚洲大陆东侧,将亚洲与太平洋隔开,这就是地理上常说的“第一岛链”,这种岛链把大陆与大洋隔开的地理形势在全球独一无二。若以台湾岛为中心,日本诸岛处在“第一岛链”的北半段,恰好将东亚大陆环绕。在“第一岛链”以东是“第二岛链”,日本对构成第二岛链的硫黄列岛和小笠原群岛拥有主权。由于日本列岛位于中国、俄罗斯、美国三个大国的结合地带,这种地理形势使日本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日本自身拥有的“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的岛屿恰似两道大门,扼守着中国东进太平洋和美国西向进入东亚的通道,同时其“第一岛链”北端的千岛群岛还是警戒、阻滞俄罗斯舰队南下的前哨阵地。这种天生的地理优势,使日本能通过它掌握的岛屿来控制国际航道,实现对大国行为的影响,并攫取巨大的经济利益。②所以,在日本的国土观念中,核心是对岛屿的拥有权。有了岛屿就有了广阔的海洋;有了海洋就有了海洋中巨大的资源宝藏和岛屿本身的战略价值;有了资源宝藏和战略价值也就有了日本的战略地位。这样的海洋国土观注定了日本对岛屿和海洋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其他国家。
hongzheng10
2011-09-26 · TA获得超过397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7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75万
展开全部
北洋水师覆灭的原因涉及很多层面,但最大的原因还是当时当权者决策的失误。

一直以来,有不少人都觉得北洋舰队的创办人李鸿章对这支舰队的覆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事实上李鸿章所犯的失误只是占了其中一半,而并非全部。北洋舰队在1888年成军时被军事专家评为是亚洲第一,世界第八的舰队,但由于当时清廷内大部分官员的思想还比较传统,不懂得如何定期为这支舰队投入资金去更新设备,在1891年更加全面停止了舰队外购军备的计划,从那开始北洋舰队就没有再增添一舰一炮。到1894年爆发的甲午战争时,北洋舰队的军舰无论是航速还是火力上都弱于日本的联合舰队,在黄海海战中北洋舰队以损失了5艘军舰而告终。

虽然北洋舰队在黄海海战中的损失比日方大,但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当时统计,北洋舰队在战后依然有可以作战的各种军舰24艘,而北洋舰队也并不是当时清廷的唯一的一支舰队,还有南洋,福建和广东另外3支舰队。在这先要说说李鸿章的失误,他提出了“保船避战”的策略,使得北洋舰队丧失了再次出海制敌的机会,令到日本联合舰队最终握得了黄海的制海权。另一方面,实力仅仅次于北洋的南洋水师最终没有派出军舰支援,这其实是清廷内派系斗争的一个结果,领导者私下的恩怨竟然能左右当时一个国家的战争,清廷内部的腐败可想而知。

战争发展到了1895年的2月,北洋舰队被日军围困在山东威海卫(今威海)的刘公岛内,史称为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知道外部的增援无望,很多将领都纷纷自杀殉国,舰队中的军舰或自沉或被击伤。2月底,北洋舰队残存的官兵向日军投降,日军正式全面占领刘公岛,并把岛内没有沉没的北洋军舰编入了他们的舰队服役。这一刻,这支昔日的亚洲第一舰队正式断送在清廷的腐败和李鸿章战略的失误里。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