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儒家思想是落后的根源?

我看了论语等一些儒家典籍也不见有什么会导致落后的思想。虽然儒家思想里也是有些值得相讨如守孝三年就显得浪费了人力,但这些不会造成落后。我认为以法律作为根基,儒家作为一种精神... 我看了论语等一些儒家典籍也不见有什么会导致落后的思想。
虽然儒家思想里也是有些值得相讨如守孝三年就显得浪费了人力,但这些不会造成落后。我认为以法律作为根基,儒家作为一种精神信仰反而更利于社会安定和发展,真正导致落后是因为封建统治。
展开
 我来答
flyfox9989
推荐于2017-10-12 · TA获得超过1.8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990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1748万
展开全部
我告诉你,一种思想就像是水,而社会就是承载水的杯子。杯子不同,水的形状也会不同,而水还是水。儒家思想产生于春秋末期,而儒者早在西周就有,所谓的“礼乐”更是承袭于“殷礼”有所损益。可见,不同的经济基础,不同社会结构中,这种思想一直在演变调整,慢慢适应社会,逐渐成为儒家思想。而这种儒家思想在汉、晋、宋、明都是有所变化的。总得来说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所以现在咱就明白了一个问题:儒家思想并不必然是维护封建的,更不必然是阻碍社会的。我们所知的维护封建,实质是当时的儒家维护了当时的社会。于当时是绝对有益的。你把当时的思想僵化套在现代社会,自然就感觉可笑了。就好比二十岁的你批判自己三岁时的棉袄,怎么看怎么别扭。 现在看看西周的“礼乐制”其实是周公在继承了商“殷礼”的基础上结合当时世局创出的。因当时的社会阶级泾渭分明,就必须在维护贵族等级基础的同时兼顾平民,求共同之发展。于是“礼”在于异,讲等级。“乐”讲同,讲同类感。 而到了孔子时代,由于井田和西周贵族等级制瓦解了,“礼乐”一方面有所改变,教育也下到了平民阶层。这时候的孔子一方面想维护周礼,另一方面提出“仁”的思考,主张有阶级和等差的爱。主张理解他人(“忠”:己欲立而立人;“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提出前所未有的“有教无类”等思考。这就是继续礼乐和适应当时的社会。到孟子时,孟子主张就更为激进了。他认为应当行仁政,主张民贵君轻。这些思想正好反映出战国人对愈演愈烈的军国主义、君主集权和无休大战的厌恶。再后的荀子,结合了法家思想。到了汉朝,由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一统,董仲书儒家思想也加入了“天人合一”观。成大一统的思想工具。到宋,理学主张“存天理,去人欲”我不知到这种思想在宋是好是坏,只觉得其违反了基本的人的欲望。你想想,社会的哪次进步不是由人的欲望推进的。而到了明代中叶,面对商品经济空前发展和城市社会的进步,王阳明的“心学”相应而生,并大受欢迎。这之后的黄宗曦,批判君主专制,带有启蒙思想。而无论是孔、孟、朱、王、黄,儒家思想的“仁”没变、“为而无所求”没变,变的是社会需要变的部分。这就是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所言“哲学思想的一部分会随社会而变,而也总有一部分是永不变的(大意)。所以你说儒家思想阻碍社会发展,实际上是用僵化了的儒家思想去看待现代社会。或者不是充分理解某一时期思想在当时的作用。在我看来,儒家思想恰恰是需要的,需要变革和发展,需要继承和发扬! 而且你说对了,是封建制造成的落后。

看了你和沙发的辩论,我觉得你说的很对。所谓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那个时代是要讲君臣和父子的关系,而其思想的核心是“正名”,即确定社会责任。 现在看来我们一样要确定自己的社会责任。应该用“正名”的思想去衡量,而不是用当时“正名”所维护的当时的社会来看待当下的问题。 也就是说,“君臣父子”只不过是当时“正名”的一种表现,不是实质。实质是亘古不变的确立社会责任问题。
追问
是啊,现在精神信仰缺失,导致子女不孝,为富不仁,不守信,不知礼。我一直认为现在学校应该同时教授孔孟儒学,重新建立精神信仰
追答
你说的没错!确实应该把亘古不变的精华传承下来,分清什么是“教”,什么是“礼”。
武狂文化传媒
2020-07-10 · 散打搏击街头格斗。人生的奔跑在于途中坚持
武狂文化传媒
采纳数:261 获赞数:11128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差不多,儒家学说统治中国两千年之久,虽说其中礼乐射御书说有关于武的成分,但是长期以来一直不被重视不鼓励不提倡。儒家学说主要是品德修养,尊师重教,服从君主制,尊重父权君权,克已私欲,遵循古法,修身养性,要求人们温文而雅,相敬如宾。可以看出这种种礼法教义都和血性,尚武和反抗压迫没有任何关系,甚至是背道而弛的,总之,不提倡就是边缘化,就等同于压制。长达一千多年的科举考试是普通人家能出人头地的唯一出路,可是考的都是古代圣贤的四书五经等学说,和武没有任何关系。唐代设过武举但很快被废除,长久以来只有文弱书生才有可能考举功名,古代文人雅士一直以品诗弄文,游山玩水,夜夜笙歌为乐,根本没有人想到去学武强身健体抵御外侮,自然而然国人的血性就流失了,不但血性没有,连自我奋斗的进取心和独立个性的精神也渐渐磨灭掉了,解决问题在儒家学派指导都是靠关系而不是想着独立解决。在日本武士道,西欧骑士精神盛行的时代,中国文化越发显得没有血性。参见西游记里国人英雄形象孙悟空,最后取经路上碰到个历害的妖怪都打不过就想着请神仙菩萨来帮忙,解决问题完全不是靠自己能力而是靠关系了。最后你会发现孙悟空的武艺越来越差最后彻底沦为了关系户。而日本动漫圣斗士星矢呢,整部作品却充满了血性,主角五小强遇到强敌打不过时他们的师傅甚至就坐在旁边袖手旁观也不上前帮忙,不断磨练提升自己,靠自己能力解决问题,不向任何强者和命运低头贯穿了整部作品文化。这样的立意在中国古代文化里是不可想象的,为什么中国古代文化就没有这样的血性,很显然儒家文化没有提供这样的土壤,甚至起到了打压作用,这是儒家文化不能抵赖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9-04-01
展开全部
说儒家思想是落后的根源,是一种简单粗暴的丢锅论!
要知道中国一向是实用主义至上,从官方到民间从来都不是单一的思想!
独尊儒术的汉朝皇帝尚且透露“外儒内法”,而实际内容却远不止于此。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纠正历史错误
2011-09-28 · TA获得超过757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0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45.3万
展开全部
首先你搞清什么是儒家与儒教.儒家儒教本就是维护封建统治的,根源你自己说了.
更多追问追答
追问
呵呵,我确实是搞不清儒家和儒教的区别,希望你能解惑
追答
儒家推崇的礼教,只是针对上层人去遵守,并不是全社会,但春秋的孔子(儒家始祖)周游列国与战国的孟子、荀子等大师的游说,证明儒家思想是行不通的,往后的是儒士违反了儒家的礼不下庶人,不理孔子本意,把孔子列为圣人(在《论语》里孔子曾反对叫自己圣人,因为孔子庶出身份的缘故,如一抬举,就与他倡的周礼分等级的精神相违背),排挤其它派别思想,与封建统治一起,把一些礼的框条强加给了下民,自不克而礼他人,形成宗教效果(儒教),使读书人与民众思想和行为受到禁锢.
当你打开《周礼》看就是知,一本按等级分配奴仆,奴婢,如何管理奴隶,奴仆的书,要知那时奴隶奴仆是一分钱工也没有的,比后来封建制社会更差,怎么不是落后呢?其实当时统治者不能实现孔子主张重行原来周礼,也主要是下人们逐渐知做工就应该得报酬,有了报酬才有效率,统治者根本扭转不了这做人基本应该得到的权利,孔子能有什么办法呢.
(提醒:不了解当时社会环境的论儒者,都是在那瞎扯)
针对儒家的君君臣臣再补充一下,为什么说他的君臣之道是不平等之道呢?以事实为证:,《论语》鲁王一招见,有时马车都没坐就快步奔走:入公(朝庭)门,鞠躬如也(毕恭毕敬),如不容(似无容身之地)。立不中门(立不站门中间),行不履阈(行不踩门坎)。过位(礼节,大臣入朝先经过君王座位),色勃如也(脸色立即变得庄重),足躩如也(j脚步加快),其言似不足者(说话好似气不足)。摄齐升堂(提起衣服下摆走上堂去),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憋住气似不呼吸)。出,降一等(下一级台阶),逞颜色(脸色放松),恰恰如也(心情愉快)。没阶(走完台阶),趋(加快脚步),翼如也(如飞)。复其位(回家坐下),踧踖如也(i恭敬而局促不安)
.而孔子的孝是重在守孝三年,什么都不干,如此的父子哪里是父子关系?这是死人累活人的关系
到君主,下级要战战兢兢,畏头怕尾,就是所谓的君臣关系,不管孔子说是不是真的是在拍马,奴性,但我们从这就看到周礼要求的君臣上下之分,确是在人格上的不平等,而且很森严.,有人将现代民主社会的分工不同也视为与此相同,那是可笑的.
而孔子的孝是重在守孝三年,什么都不干,如此的父子哪里是父子关系?这是死人累活人的关系.
另:提醒下楼下,孔子的教育最低只是对士,从没有向平民开放.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范范而谈范大侠
2011-09-30 · TA获得超过5093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064
采纳率:58%
帮助的人:734万
展开全部
足下数引“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以驳儒之保守,独不见“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何其保守。万事皆有两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本是至理。勿过偏激,勿过执着。
追问
我题目就有写守孝三年是浪费人力,我一开始就有说儒家思想有些地方确实是值得相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5)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